庄子南华
04.人间世:心斋
心斋
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
如此则可以为斋乎?”
颜回跟我们的观念一样,一听就说:“老师呀,我家里穷得不得了,不饮酒不吃荤已经几个月了。
我这样不是天天吃斋吗?”
孔子自己也有这个经验,“三月而不知肉味”。
要知道,不吃荤不代表不吃肉哟,那是两回事。
荤是指五荤,又叫五辛,葱、大蒜、大葱、韭菜、辣椒。
佛家五荤都戒。
为什么呢?这一类东西吃下去,刺激荷尔蒙的生长,尤其刺激一性一荷尔蒙的兴奋,对修持很有妨碍。
中国古礼和印度古代文化一样,不吃荤是指这五种东西刺激太大,并不是讲不吃肉。
不过如果真持斋,当然包括了不杀生不吃肉。
你们在座学佛的注意啊,真正的持斋是怎么样,现在孔子有个道理:
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
孔子说你这样怎么算持斋呢?这是宗教的形式,拜一拜用,外部摆样子的,好象已经斋戒沐浴了,这是假的。
真正的持斋,叫“心斋”。
这个要注意了,学佛的人到戒定慧三学成就,不过是“心斋”而已。
今天我们站在庄子的立场上,就等于当庄子的律师一样替他辩护,把佛学儒家一概辩下去了,他们是被告,原告是庄子。
庄子所代表的中国文化说的“心斋”,就是佛家的修戒、修定、修慧,乃至于修到九次第定,证得菩提,不过是“心斋”成就而已。
回曰:“敢问心斋。”
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颜回间:什么叫“心斋”呢?孔子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这个方法等于是止观法门,等于密宗黄教宗喀巴大师所提倡的,走的奢摩他、毗婆舍那止观的路线,也就是中国佛教天台宗智者大师提倡的小止观六妙门。
研究一下就很奇怪了,庄子那个时候,佛教绝对没有传入中国,但他们修行都是同一个法门,这就是《列子》上面提到的:“西方有圣人出焉,东方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
庄子借孔子的嘴传止观的法门:“若一志,”“若”就是你,你如果心念专一起来,不要乱。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不要用耳朵来听声音,而用“心”来听。
如果借用佛法来做比较,就是《楞严经》上所讲的,代表观世音菩萨的观音法门:“返闻闻自一性一,一性一成无上道。”
耳朵习惯于听外界的声音,不用耳朵来听,把它回转来,“返闻闻自一性一”,听自己内在的心声,内在的心声不一定是心脏血液流行之一声埃你要晓得,我们静下来,譬如打坐的人,你以为是在打坐呀,庄子下面都说了,那是心里面在讲话,在开讨论会,“不晓得这样对了没有?”
“嗯,刚才很像,可惜了,动了念头。”
“不动念头,啊,差不多了,已经成佛了。”
心里头都在讲话,所以要回转来,“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那么“心”怎么静得下来呢?“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这个“气”就是后世说的息,修止观的数息。
息是什么?实际上我们一呼一吸之间,有很短的一段是不呼不吸的,这个之间很难把握住,这个叫息。
庄子没有用息这个名词。
听止于耳,心止于符。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
虚者,心斋也。”
“听止于耳,”耳朵不起作用了,听觉停止了,和外界脱离了关系,所以叫他也不听了,入定去了。
不像我们一般人,耳朵都向外面听声音。
“心止于符,”心里面什么念头也不动,自然和“道”符合了。
用中国古有的名词,叫与“天心”符合了。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这个时候,呼吸之气是空灵的,等于没有呼吸了,身心内外一片虚灵。
“虚”是内心虚灵。
什么叫“待物者”呢?跟外面物理世界还是相对有待的。
换句话说,昨天我们上了唯识课就知道,这个时候意识上的清静,看起来好象空了,这是你意识上偏于空了,外面还是没有空呀。
你空了我不空,我还站在你的前面,太陽照样从东边升起来,西边落下去。
都还没有空呀。
所以,虽然身心内外一片虚灵,还是跟外面物理世界相待的。
但是,第一步的修养,先达到内心的虚灵也就对了。
“唯道集虚。”
注意,这个“集”字务必要圈起来。
“集”就是累积,你把内心虚灵的境界,练习越久了,累积越久了,那么达到形而上的道也就快了。
“虚者,”内心虚灵,你能够做到内心意识不动,心灵很凝定,耳根不向外听了,完全是返之内在了,“心斋也。”
这个才是内心真正的持斋了。
我们许多学佛的人受了“八关斋”戒,“八关斋”的“斋”就是内心虚灵,达到内心虚灵叫“八关斋”的成就,这个样子才叫真正的持斋。
不是说过午不食就是持斋了,完全不是。
为什么“八关斋”是过午不食呢?过午不食使人身一体的气息容易虚灵,容易达到“心斋”的境界。
所以庄子借用孔子的嘴所讲的这一段,不论儒家、道家、佛家、密宗、天台宗、华严宗,随便那一样,你融会贯通了,一通而百通,同一个道理不同的表示而已。
你到了“心斋”这个境界,初步的闭关可以了,不到这个境界不能闭关的啊,闭关会发疯的。
孔子这一段讲了“心斋”的道理,内圣修养的第一步传了颜回。
但是我们要注意啊,孔子传给颜回“内圣之道”这一段,为什么不放在第一篇《逍遥游》里面,也不放在《齐物论》和《养生主》,偏要放在内七篇的第四篇《人间世》里面,什么理由?很多同学想学禅宗参话头,这就是禅宗,这就是个话头。
青年同学参话头,喜欢打妄想用心思,参话头就是要你打妄想用心思。
你不妨在这里用一下,去研究一下是为啥?我们出个题目放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