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要点】一、说明十二经脉之气和四时、《黄帝内经》下卷 灵枢篇 五乱

黄帝内经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下卷 灵枢篇 五乱

黄帝内经

下卷 灵枢篇 五乱

【本章要点】

一、说明十二经脉之气和四时、五行的变化相应,次序分明,经气和顺,营卫相随。

二、经脉营卫之气受到病邪的干扰,发生逆乱,从而便产生疾病。

由于扰乱的部位不同,反映的病症亦有所区别。

三、文中分述了“五乱”的发病症状和刺治方法。

【原文】

黄帝曰:经脉十二者,别为五行,分为四时,何失而乱?何得而治?岐伯曰:五行有序,四时有分,相顺则治,相逆则乱。

黄帝曰:何谓相顺?岐伯曰: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

十二月者,分为四时。

四时者,春秋冬夏,其气各异,营卫相随,一陰一陽一已知,清浊不相干,如是则顺之而治。

黄帝曰:何为逆而乱,岐伯曰:清气在一陰一,浊气在一陽一,营气顺脉,卫气逆行① ,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

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俛首静伏;乱于肺,则俛仰喘喝,接手以呼;乱于肠胃,是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

黄帝曰:五乱者,刺之有道乎?岐伯曰:有道以来,有道以去,审知其道,是谓身宝。

黄帝曰:善。

愿闻其道。

岐伯曰:气在于心者,取之手少一陰一心主之俞;气在于肺者,取之手太一陰一荥,足少一陰一俞,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一陰一陽一明,不下者,取之三里,气在于头者,取之天柱大杼,不知,取足太一陽一荥腧;气在于臂足,取之先去血脉,后取其一陽一明少一陽一之荥腧。

黄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徐入徐出,谓之导气②。

补泻无形,谓之同一精一。

是非有余不足也,乱气之相逆也。

黄帝曰:允乎哉道,明乎哉论,请着之玉版,命曰治乱也。

【注释】

①逆行:卫气属一陽一,正常是日行于一陽一,夜行于一陰一。

逆行即白天行于一陰一分,晚行于一陽一分,不按常规。

②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进针和出针都应缓慢的针刺方法,即平补平泻法。

【译文】

黄帝说:人身的十二经脉,其属一性一分别与五行相合,又与四时相应,但不知因何失调而引起脉气运行的逆乱?又是什么缘故保证了它的正常运行?岐伯说:五行的内在联系是有一定顺序的,四时气候的变化是有季节之分别的,大凡经脉的运行,与四时五行的规律相适应,就可保持正常的活动,违反了这个规律,就会引起运行的逆乱。

黄帝说:什么才是相互顺应的呢?岐伯说:十二经脉,与十二个月相应。

十二个月分为四时,四时就是春、夏、秋、冬,其气候各不相同。

人一体营气与卫气,是内外相随,一陰一陽一互相协调的,清气与浊气不致互相干忧,这样就能顺应四时而保持健康。

黄帝说:什么是逆乱的反常情况呢?岐伯说:清之营气本在一陰一分,浊之卫气本在一陽一分,营气在脉内顺脉而行,卫气在脉外与脉逆行。

如果清浊之气受邪干犯而乱于胸中的,就叫做“大悗”。

乱于心,可见心中烦扰,沉默不言,低头静伏而不欲动;乱于肺,可见俯仰不安,喘一息喝喝有声,两手按于胸前而呼吸;乱于肠胃,则发为霍乱;乱于手臂与足胫,就会见四肢厥冷;乱于头,就会见厥气上逆,头重眩晕,甚至仆倒。

黄帝说:上述五种逆乱的病症,刺治时有一定的原则吗?岐伯说:营卫之气的往来运行,都有一定的规律,能掌握这种规律,实是养生的要点。

黄帝道:对。

请你讲讲治疗的原则。

岐伯说:气乱于心,取治手少一陰一心经与手厥一陰一心包络经的“输”一穴一神门、大陵。

气乱于肺,取手太一陰一经的“荥”一穴一鱼际和足少一陰一经的“输”一穴一太溪。

气乱于肠胃,取足太一陰一、足一陽一明的经一穴一太白、陷谷;如果不能见效的,可以取用足三里一穴一。

气乱于头,取天柱、大杼二一穴一;如果病仍不减,再取足太一陽一经的“荥”一穴一通谷与“输”一穴一束骨。

气乱于手臂与足胫,应先刺淤结不通的血脉,以后再取一陽一明、少一陽一两经的“荥”一穴一与“输”一穴一;

黄帝说:补泄的手法怎样呢?岐伯说:慢进针,慢出针,以导引逆乱的经气,使其恢复正常,这叫做“导气”。

这种补和泄,手法轻巧无形,其总的目的都在调和一精一气。

因为这些病症,并不属于有余的实症和不足的虚症,而仅是气机一时的混乱而致违逆。

黄帝说:这是很恰当的道理!论证也很明白!让我把它著在珍贵的玉版上,命名为“治乱”。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黄帝内经》古代医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本章要点】一、说明十二经脉之气和四时、《黄帝内经》下卷 灵枢篇 五乱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