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原文】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①色然。
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③。
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
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吾何为不豫哉?”
【注释】
①豫:快乐,愉快。
②不怨天,不尤人:这是引孔子的话,见《论语-宪问》。
尤,责怪,抱怨。
③名世者:有名望而辅佐君王的人。
【译文】
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道:“老师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
可是以前我曾听老师您讲过:‘君子不抱怨上天,不责怪别人。”
’
孟子说:“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从历史上来看,每五百年就会有一位圣贤君主兴起,其中必定还有名望很高的辅佐者。
从周武王以来,到现在已经七百多年了。
从年数来看,已经超过了五百年;从时势来考察,也正应该是时候了。
大概老天不想使天下太平了吧,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不快乐呢?”
【读解】
这一段话不分名言却不少。
它所表达的孟子的思想感情是极复杂的。
有些像告老还乡歌,又有些像解甲归田赋。
孟子的学生是很不错的,在这时深知老师的心情,于是了引用老师平时所说的“不怨天,不尤人”来加以劝慰。
老师也是很不错的,坦率承认“彼一时,此一时也。”
人非圣贤,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情绪呢?所以,平时说“不怨天,不尤人是对的,可一旦事情真正落到自己头上,有抱怨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
接下来,孟子话说天下大势,实际上也向学生解释了自己不愉快的原因。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这是孟子的政治历史现,成为名言,对后世发生着深刻影响。
按照这个观点推算,孟子的时代正应该有“王者”兴起了,可孟子周游列国,居然没有发现这样的“王者”,好不容易遇到齐宣王,看来还有些眉目,可最终还是斗不过那些“贱丈夫”,自己没有能够说服齐宣工实施“王天下”的一套治国平天下方案。
没有“王者”,“名世者”又怎么显现出来呢?而孟子分明觉得自己就正应该是那“名世者”,所以才有如许惆怅,如许,阎然。
又怎能“不怨天,不尤人”呢?所以他说“大概老天不想使天下太平了吧”,反过来又自我安慰说,如果老天还想使天下太平,“’这样一想,也就没有什么不快乐了。
“吾何为不豫哉?”
与其说是对学生充虞的回答,不如说是自我解嘲更准确些。
“”大有孔子所说“天生德于予,桓她其如子何?”
(《论语·速而》)的味道。
其底蕴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然,孟子的表达是有愤激一情绪的,因此也成为后世批判孔、孟之道时的靶子之一,认为他不可一世,狂妄到了极点。
要说狂妄,伟大的人物从内心来说总是那么一点点的。
如果要脱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加以定罪,那孟子当然也就难辞其咎了,因为他毕竟说过那样一句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