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
游茈碧湖日记
【原文】
十八日 昧爽促饭,而担夫逃矣。
久之,店人厚索余赀,为送浪穹。
遂南行二里,过一石桥,循东山之麓而南,七里,至牛街子①。
循山南去,为三营大道;由岐西南,过热水塘,行坞中,为浪穹间道。
盖此地已为浪穹、鹤庆犬牙错壤矣。
于是西南从支坡下,一里,过热水塘②,有居庐绕之。
余南行塍间,其坞扩然大开。
西南八里,有小溪自东而西注。
越溪又南,东眺三营③,居庐甚盛,倚东山之麓,其峰更崇;西望溪流,逼西山之麓,其畴更沃;过此中横之溪,已全为浪穹境矣。
三营亦浪穹境内,余始从鸡山闻其名,以为山陰也,而何以当山之南?至是而知沐西平再定佛光寨,以其地险要,特立三营以控扼之。
土人呼营为“陰”,遂不免与会稽少邻县同一称谓莫辨矣④。
【注释】
①牛街子:今仍名牛街,在洱源县北境。
②热水塘:云南俗称一温一 泉为热水塘,此处专指牛街一温一 泉。
该一温一 泉至今仍存,在牛街稍南的公路边。
③三营:今名同,在洱源县北境。
④“土人呼营”句:明置绍兴府,山陰、会稽两县同为其附郭县,治所皆在今浙一江一 绍兴。
【译文】
十八日 天亮时催促吃饭,但挑夫逃走了。
很久,店主人多要我的钱,为我送行李到浪穹县。
于是往南行二里,过一座石桥,沿东山麓往南走七里,到牛街子。
沿山往南去,是到三营的大路;从岔路向西南,过热水塘,在坞中行走,是到浪穹县的小路。
原来这里已经是浪穹县、鹤庆府犬牙一交一 错的接壤地带了。
于是往西南顺着一支坡下,一里,经过热水塘,有民房环绕。
我往南从田间走,山坞豁然大开。
往西南走八里,一条小溪从东向西流。
越过小溪又往南走,向东眺望三营,居家很兴盛,傍靠在东山麓,那里山峰更高大;向西眺望溪流,紧逼西山麓,那里土地更肥沃;越过这条横穿山坞的小溪,已经完全属于浪穹县境了。
三营也在浪穹县境内,我最初在鸡足山听到三营之名,以为是山陰二字,但为什么位于山南呢?到了这里才知道,西平侯沐英第二次平定佛光寨,因为其地险要,专门建立三营来控制。
当地人读营为陰声,于是不免与绍兴府会稽相邻的山陰县称谓相同、不能分辨了。
【原文】
又南十里,则大溪①自西而东向曲。
由其西,有木桥南北跨之,桥左右俱有村庐。
南度之,行溪之西三里,溪复自东而西向曲。
又度桥而行溪之东三里,于是其溪西逼西山南突之嘴,路东南陟陇而行。
四里,则大溪又自西而东向曲,有石梁南跨之,而梁已中圮,陟之颇危。
梁之南,居庐亦盛,有关帝庙东南向,是为大屯。
屯之西,一山北自西大山分支南突,其东南又有一山,南自东大山分支北突,若持衡之针,东西一交一 对,而中不接。
大溪之水北捣出洞鼻之东垂,又曲而南环东横山之西麓,若梭之穿其隙者。
两山既分悬坞中,坞亦若界而为二。
【注释】
①大溪:即今茨河。
【译文】
又往南走十里,大溪从西向东弯曲。
沿大溪往西走,有木桥南北横跨溪上,桥左右都有村舍。
往南过桥,从溪西岸走三里,溪水又从东向西弯曲。
又过桥从溪东岸走三里,于是溪水向西紧逼西山往南突的山口,道路向东南登陇而行。
四里,则大溪又从西往东弯曲,石桥南北横跨溪上,但桥中间已经坍塌,过桥较危险。
桥南住家也兴盛,有座东南向的关帝庙,这是大屯。
大屯西,一道山北边从西部大山分出支脉往南耸起,其东南又有一道山,南边从东部大山分出支脉往北耸起,像保持平衡的针,东西一交一 错相对,但中间不相连。
大溪水往北冲向出洞鼻的东垂,又转向南,环绕东部横山的西麓,像梭子那样从山缝穿过。
两道山既然分别悬立在坞中,山坞也像被分为两部分。
【原文】
于是又西南行塍间,三里,转而西,三里,过一小石梁,其西则平湖浩然,北接海子,南映山光,而西浮雉堞,有堤界其中,直西而达于城。
乃遵堤西行,极似明圣苏堤,虽无六桥花柳,而四山环翠,中阜弄珠,又西子之所不能及也。
湖中鱼舫泛泛,茸草新蒲,点琼飞翠,有不尽苍茫、无边潋滟之意,湖名“茈碧”,有以也。
西二里,湖中有阜中悬,百家居其上。
南有一突石,高六尺,大三丈,其形如龟。
北有一回冈,高四尺,长十余丈,东突而昂其首,则蛇石也。
龟与蛇一交一 盘于一阜之间,四旁沸泉腾溢者九穴,而龟之口向东南,蛇之口向东北,皆张吻吐沸,一交一 流环溢于重湖之内。
龟之上建玄武阁,以九穴环其下,今名九炁①台。
余循龟之南,见其腭中沸水,其上唇覆出,为人击缺,其水热不可以濯。
有僧见余远至,遂留饭,且及夫仆焉。
其北蛇冈之下,亦新建一庵,余以入城急,不暇遍历。
【注释】
①炁(qì):同“气”。
【译文】
于是又往西南从田间走,走了三里,转向西,走三里,过一座小石桥,桥西是浩荡的平湖,北边和浪穹海子相连,南边映衬山色,而西边城墙耸立,湖中有堤为界,堤一直往西通到城。
于是顺堤往西行,堤和西湖的苏堤极其相似,虽然没有六桥花柳,但四周青山环绕,湖中的小岛如珠串,又是西湖所赶不上的。
湖中鱼船泛泛,新长出的蒲草毛茸茸的,点琼飞翠,有不尽苍茫、无边潋滟的意境。
湖名“茈碧”,真是名副其实啊。
往西走二里,湖中有小岛悬在中央,岛上有上百户人家居住。
岛南有一块石头突起,六尺高,三丈长,形状如龟。
岛北有一道迂回的山冈,四尺高,十多丈长,东端突起如昂首,是蛇石。
龟和蛇一交一 错盘踞在一岛之间,四周有九个沸泉腾溢的洞穴,而龟口向东南,蛇口向东北,都张着口喷吐沸泉,泉水在湖内一交一 流环溢。
龟石上建有玄武阁,因为下面环绕着九个洞穴,如今名九炁台。
我沿着龟石南,看见龟腭中泉水沸腾,龟上唇覆盖突出,被人敲缺了,水很热,不可以洗涤。
有个僧人看见我远道而来,就留我吃饭,而且连挑夫、顾仆一道。
岛北蛇冈下,也新建了一座庵,我因为急着进城,无暇遍游。
【原文】
由台西复行堤间,一里,度一平桥,又二里,入浪穹①东门。
一里,抵西山之下,乃南转入护明寺,憩行李于方丈。
寺东向,其殿已久敝,僧方修饰之。
寺之南为文昌阁,又南为文庙,皆东向,而一温一 泉即洋溢于其北。
既憩行李,时甫过午,入叩何公巢阿,一见即把臂入林,欣然恨晚,遂留酌及更②,仍命其长君送至寺宿焉。
何名鸣凤,以经魁初授四川郫县令③,升浙一江一 盐运判官。
尝与眉公道余素履,欲候见不得。
其与陈木叔诗,有“死愧王紫芝,生愧徐霞客”之句,余心愧之,亦不能忘。
后公转六安州知州,余即西游出门。
至滇省,得仕籍④,而六安已易人而治;讯东来者,又知六安已为流寇所破,心益忡忡。
至晋宁,会教谕⑤赵君,为陆凉人,初自杭州转任至晋宁,问之,知其为杭州故一交一 也,言来时从隔一江一 问讯,知公已丁艰先归。
后晤鸡足大觉寺一僧,乃君之戚,始知果归,以忧离任,即城破,抵家亦未久也。
【注释】
①浪穹:明为县,隶一邓一 川州,即今洱源县。
②更(ɡēnɡ):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 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及更就是直到天黑后打更。
③经魁(kuí):科举制度以五经取士,每经各取一名为首,称为经魁。
郫县:隶成都府,即今四川郫县。
④仕籍:官吏的名册。
⑤教谕:县学中主持祭祀和考试、教育和管束生徒的学官。
【译文】
从九炁台西往堤上走一里,过一座平桥,又走二里,进入浪穹县城东门。
走了一里,到达西山下,于是往南转进护明寺,把行李放在方丈中。
寺向东,大殿已经敝坏了很长时间,僧人正在修整。
寺南部是文昌阁,再南是文庙,都向东,而一温一 泉就从寺北部流出。
放置行李后,时间刚过中午,进城拜访何公巢阿,一见面就握着我的手臂请进去,大家喜悦万分,相见恨晚,于是留我饮酒到天黑打更时,然后让他的长子送我到寺中住宿。
何公叫何鸣凤,最初以经魁的身份被任命为四川省郫县知县,后提升为浙一江一 省盐运判官。
曾经和眉公说起我是布衣之士,想探望而没能如愿。
他写给陈木叔的诗有“死愧王紫芝,生愧徐霞客”的句子,我觉得惭愧,也不能忘怀。
后何公升任六安州知州,我就出门往西远游。
到云南省后,看到官吏的名册,而六安知州已经换人担任;问东部来的人,又知道六安州已经被流寇攻破,心中更加忧虑。
到晋宁州时,见到学师赵君,赵君是陆凉州人,当初从杭州转到晋宁州任职,问后,知道是何公在杭州的故一交一 ,他说来就任时在与六安州隔一江一 相对的地方打听,得知何公因父母去世已经先回来了。
后来我在鸡足山大觉寺见到一个僧人,是何公的亲戚,于是知道何公真的回来了,因父母去世而离任服丧,六安州城就被攻破了,到家也没多久。
【原文】
十九日 何君复具餐于家,携行李入文庙西庑,乃其姻刘君匏石读书处也。
上午,何君具舟东关外,拉余同诸郎四人登舟。
舟小仅容四人,两舟受八人,遂泛湖而北①。
舟不用楫②,以竹篙刺水而已。
渡湖东北三里,湖心见渔舍两三家,有断埂垂杨环之。
何君将就其处,结楼缀亭,绾纳湖山之胜,命余豫题联额,余唯唯。
眺览久之,仍泛舟西北,二里,遂由湖而入海子。
南湖北海,形如葫芦,而中束如葫芦之颈焉。
湖大而浅,海小而深,湖名茈碧,海名洱源。
东为出洞鼻,西为剸头村,北为龙王庙,三面山环成窝,而海子中溢,南出而为湖。
海子中央,底深数丈,水色澄莹,有琉璃光穴从水底喷起,如贯珠联璧,结为柱帏,上跃水面者尺许,从旁遥觑水中之影,千花万蕊,喷成珠树,粒粒分明,丝丝不乱,所谓“灵海耀珠”也。
山海经谓洱源出罢谷山,即此。
杨太史有泛湖穷洱源遗碑没山间,何君近购得之,将为立亭以志其胜焉。
从海子西南涯登陆,西行田间,入一庵,即护明寺之下院也。
何君之戚,已具餐庵中,为之醉饱。
下午,仍下舟泛湖,西南二里,再入小港,何君为姻家拉去,两幼郎留侍,令两长君同余还,晚餐而宿文庙西庑。
【注释】
①“遂泛湖”句:此水体明代称浪穹海子,又称宁湖、明河,即今茈碧湖。
②楫(jí):划船的短桨。
【译文】
十九日 何君又在家备下饭,我带着行李来到文庙西厢房,是他的姻亲刘匏石君读书的地方。
上午,何君在东关外准备了船,拉我和他的四个儿子上船。
船小,仅能容下四个人,两张船共八个人,于是往北游湖。
船不用桨划,只是用竹篙撑水就行了。
往东北在湖中行三里,湖心有两三家渔舍,有断埂垂杨环绕着,何君准备就在这个地方建盖楼房,点缀亭阁,收览湖光山色的美景,让我预先题写对联匾额,我答应了。
观览了很久,然后荡舟往西北行,二里,就从湖进入海子。
南面是湖北面是海,像葫芦形状,而中部狭窄处犹如葫芦的细处。
湖大而水浅,海小而水深,湖名茈碧,海叫洱源,东边出到洞鼻,西边是剸头村,
北边是龙王庙,三面环山,形成深窝,而海水从其中溢出,往南流出去形成湖。
海子中央,海底有数丈深,水色清莹,放射出琉璃的光芒,洞穴从水底喷起,如一串串联贯的珍珠美玉,结为水柱帷幕,往上跃出水面一尺多,从旁边遥观水中的影象,千花万蕊,喷成珍珠树,粒粒分明,丝丝不乱,是所说的“灵海耀珠”的景色。
《山海经》说洱源发源于罢谷山,就是这里。
杨太史的《泛湖穷洱源》遗碑埋没在山中,何君最近收购到,准备为碑立亭以标明这一佳境。
从海子西南岸登陆,往西从田中走,进入一座庵,是护明寺的下院。
何君的亲戚,已经在庵中准备了午餐,饭饱酒足。
下午,仍然上船游湖,往西南行二里,又驶入小港,何君被姻亲家拉去,两个小儿子留下来陪着,让两个大儿子和我一起返回,晚饭后住在文庙西厢房。
【原文】
二十日 何君未归,两长君清晨候饭,乃携盒抱琴,竞堤而东,再为九炁台①之游。
拟浴于池,而浴池无覆室,是日以街子,浴者杂沓,乃已。
遂由新庵掬蛇口一温一 泉,憩弄久之,仍至九炁台,抚琴命酌。
何长君不特文章擅藻,而丝竹②俱一精一。
就龟口泉瀹鸡卵为餐,味胜于汤煮者。
已而寺僧更出盒佐觞,下午乃返。
西风甚急,何长君抱琴向风而行,以风韵弦,其声泠泠,山水之调,更出自然也。
【注释】
①九炁台:今名九气台一温一 泉,在洱源县城东郊九气台村,水一温一 达76℃,可烫熟鸡蛋。
当地群众并从一温一 泉沟道上刮取天生磺。
村周围今已成陆。
真武阁今存,为大理白族自治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②丝竹:对弦乐器与竹制管乐器的总称。
【译文】
二十日 何君没回来,两个大儿子一清早就等候我吃饭,于是携带食盒,怀抱琴,往东走完湖堤,第二次去游九炁台。
计划到池里沐浴,但浴池没有房屋覆盖,这一天因为是街子天,沐浴的人很多,于是不去沐浴。
就去新庵用手捧蛇口一温一 泉,休息、玩耍了很久,仍然到九炁台,弹琴小饮。
何君的长子不仅擅长文章词藻,而且精通弦乐器、管乐器。
就着龟口的泉水煮鸡蛋作为午餐,味道比用水煮的好。
不一会儿,寺里的僧人又拿出食盒助酒,下午才返回。
西风很急,何君的长子抱着琴迎风走,让风来合弦,琴发出山水之音,更显得自然。
【评析】
《》是崇祯十二年(1639)二月徐霞客游茈碧湖逐日所记,见《滇游日记七》。
茈碧湖在浪穹县,因洱海发源于县境,近代改名洱源县。
长堤将湖分为两半,北为深海,有水溢出,称洱源海;南为浅湖,水面较宽,称茈碧湖。
长堤为览景游憩的胜地,堤上有著名的九炁台一温一 泉及真武阁点缀。
徐霞客于二月十八、十九、二十连续三天畅游茈碧湖,考察九炁台一温一 泉,自然和人文皆有涉历,可谓尽兴,对茈碧湖的山光水色称羡不已。
“平湖浩然,北接海子,南映山光,而西浮雉堞,有堤界其中”,“四山环翠,中阜弄珠,又西子之所不及也”。
这是徐霞客考察高原湖泊的典型例子,也是《徐霞客游记》的写景名篇。
从明末至今,茈碧湖缩小了不少,浅水区已全部成陆。
用《徐霞客游记》的翔实记录与茈碧湖的现状进行比较,可以探索该湖的变化情况。
洱源被誉为“热水城”,《徐霞客游记》对该县的一温一 泉多有记载,近年洱源的一温一 泉正逐步获得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