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
摩篇第八
【原文】
摩者,揣之术也。
内符者,揣之主也。
用之有道,其道必隐。
微摩之以其索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索应也,必有为之。
故微而去之,是谓塞□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
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用之,事无不可。
古之善摩者,如一操一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
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
圣人谋之于陰,故曰神;成之于陽,故曰明,所谓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
积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
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 ,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 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
平者,静也。
正者,宜也。
喜者,悦也。
怒者,动也。
名者,发也。
行者,成也。
廉者,洁也。
信者,期也。
利者,求也。
卑者,谄也。
故圣人所以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此三者唯圣人然后能任之。
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也。
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与时相偶者也。
说者听,必合于情 ;故曰:情合者听。
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于事誓犹是也。
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
故曰 :独行之道。
夫几者不晚,成而不拘,久而化成。
【注释】
摩,顺,合也;意为以事情去顺合于说服之君王。
【译文】
所谓“摩意”是一种与“揣情”相类似的办法。
“内符”是“揣”的对象。
进行“揣情”时需要掌握“揣”的规律,而进行测探,其内情就会通过外符反映出来。
内心的感情要表现于外,就必然要做出一些行动。
这就是“摩意”的作用。
在达到了这个目的之后,要在适当的时候离开对方,把动机隐藏起来,消除痕迹,伪装外表,加避实情,使人无法知道是谁办成的这件事。
因此,达到了目的,办成了事,却不留祸患。
“摩”对方是在这个时候,而对方表现自己是在那个时候。
只要我们有办法让对方顺应我们的安排行一事,就没有什么事情不可办成的。
古代善于“摩意”的人,就像拿着钓钩到水潭边上去钓鱼一样。
只要把带着饵食的钩投入水中,不必声张,悄悄等待,就可以钓到鱼。
所以说:主办的事情一天天成功,却没有察觉;主持的军队日益压倒敌军,却没人感到恐惧,只有做到这样才是高明的。
那些有很高修养和智慧的人谋划的什么行动总是在暗中进行的,所以被 称为“神”,而这些行动的成功都显现在光天化日之下,所以被称为“明”。
所谓“主事日晟”的人是暗中积累德行,老百姓安居乐业,却不知道为什么会享受到这些利益,他们还在暗中积累善行,老百姓生活在善政 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
普天下的人们都把这样的“谋之于陰,成之于陽”遥政治策略称为“神明”。
那些主持军队而日益压倒敌人的统帅,坚持不懈地与敌军对抗,却不去争城夺地,不消耗人力物力,坚持不懈地与敌军对抗,却不去争城夺地,不消耗人力物力,因此老百姓不知道为何邦国臣服,不知道什么是恐惧。
显此,普天下都称这种“谋之于陰、成之于陽”的军事策略为“神明”。
在实施“摩意”时,有用各平戟的,有用正义责难的,有用娱乐讨好的,有用愤怒激励的,有用名词威吓的,有用行为一逼一的,有用廉洁感化的,用用信誉说服的,有用利益诱一惑的,有用谦卑夺取的。
和平就是安静,正义就是刚直,娱乐 就是喜悦,愤怒就是激动,名肓就是声誉,行为就是实施,廉洁就是清明,利益就是需求,谦卑就是委曲。
秘以,圣人所独用的“摩意”之术,平常人也可以具有。
然而没有能运用成功的,那是因为他们用错了。
因此,谋划策略,最困难的就是是周到慎密;进行游说,最困难的就是让对方全部听从自己的说矢;主办事情,最困难的就是一定成功。
这三个文风只有成为圣人才胜任。
所以说谋必须周到慎密;游说要首先选择与自己可以相通的对象。
所以说:“办事情要固若金汤,无懈可击”。
要想使所主持之事取得预期的成功,必须有适当的方法。
所以说:“客观规律、行动方法以及天时都是互相依附的”。
进行游说的人要让对方听信,必须使自己的说矢合于情理,所以说:“合情理才有人听”。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属一性一。
好比抱着柴草向烈火走去,干燥的柴草向就首先着火燃一烧;往平地倒水,低的地方就要先进水。
这些现象都是与各类事物的一性一质相适应的。
经此类推,其他事物也是这样的。
这也反映“内符”与“外摩”的道理。
所以说,按着事物的不同特一性一来实施“摩意”之术,哪有不瓜的呢?根据被游说者的喜好而施行“摩意”之术,哪有一个不听从游说的呢?要想能独往独来,就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把握好时机,有成绩也不停止,天长日久就一定能化育天下,取得最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