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
列传三十一
郭祚 张彝孙晏之 曾孙乾威 邢峦弟子昕 族孙臧 邵 李崇从弟平 平子奖 谐
郭祚,字季祐,太原晋一陽一人,魏车骑将军淮弟亮之后也。
祖逸,本州别驾,前后以二女妻司徒崔浩,一女妻浩弟上一党一太守恬。
太武时,浩亲一宠一用事,拜逸徐州刺史,假榆次侯,赠光禄大夫。
父洪之,坐浩事诛。
祚亡窜得免。
少孤贫,姿貌不伟,乡人莫之识。
有女巫相祚后当富贵。
祚涉历经史,习崔浩之书,尺牍文章见称于世。
弱冠为州主簿,刺史孙小委之书记。
又太原太守王希彦,逸妻之侄也,共相赒恤,乃振。
孝文初,举秀才,对策上第,拜中书博士。
转中书侍郎,迁尚书左丞,长兼给事黄门侍郎。
祚清勤在公,夙夜匪懈,帝甚赏之。
从南征,及还,正黄门。
车驾幸长安,行经渭桥,过淮庙,问祚曰:“是卿祖宗所承邪?”
祚曰:“是臣七世伯祖。”
帝曰:“先贤后哲,顿在一门。”
祚对曰:“昔臣先人以通儒英博,唯事魏文。
微臣虚薄,遭奉圣明,自惟幸甚。”
因敕以太牢祭淮庙,令祚自撰祭文。
以赞迁洛之规,赐爵东光子。
孝文曾幸华林园,因观故景一陽一山。
祚曰:“山以仁静,水以智流,愿陛下修之。”
帝曰:“魏明以奢失于前,朕何为袭之于后?”
祚曰:“高山仰止。”
帝曰:“得非景行之谓?”
迁散骑常侍,仍领黄门。
是时,孝文锐意典礼,兼铨镜九流,又迁都草创,征讨不息;内外规略,号为多事。
祚与黄门宋弁参谋帷幄,随其才用,各有委寄。
祚承禀注疏,特成勤剧。
尝以立冯昭仪,百官夕饮清徽后园。
孝文举觞赐祚及崔光曰:“郭祚忧勤庶事,独不欺我。
崔光温良博物,朝之儒秀。
不劝此两人,当劝谁也!”其见知若此。
初,孝文以李彪为散骑常侍,祚因入见,帝谓祚曰:“朕昨误授一人官。”
祚对曰:“岂容圣诏一行,而有差异!”帝沈吟曰:“此自应有让,因让,朕欲别授一官。”
须臾,彪有启云:“伯石辞卿,子产所恶,臣欲之已久,不敢辞让。”
帝叹谓祚曰:“卿之忠谏,李彪正辞,使朕迟回,不能复决。”
遂不换李彪官也。
乘舆南讨,祚以兼侍中从,拜尚书,进爵为伯。
孝文崩,咸一陽一王禧等奏祚兼吏部尚书。
寻除长兼吏部尚书、并州大中正。
宣武诏以一奸一吏逃刑,县配远戍,若永避不出,兄弟代之。
祚奏曰:“若以一奸一吏逃窜,徙其兄弟,罪人一妻子,复应徙之,此则一人之罪,祸倾二室。
愚谓罪人既逃,止徙妻子,走者之身,县名永配,于眚不免,一奸一途自塞。”
诏从之。
寻正吏部。
祚持身洁清,重惜官位。
至于铨授,假令得人,必徘徊久之,然后下笔,下笔即云:“此人便以贵矣。”
由是事颇稽滞,当时每招怨讟。
然所拔用者,皆量才称职,时又以此归之。
出为使持节、镇北将军、瀛州刺史。
及太极殿成,祚朝于京师,转镇东将军、青州刺史。
祚逢岁不稔,阖境饥弊,矜伤一爱一下,多所振恤,虽断决淹留,号为烦缓,然士女怀其德泽。
入为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并州大中正。
迁尚书右仆射。
时议定新令,诏祚与侍中、黄门参议刊正。
故事,令、仆、中丞驺唱而入宫门,至于马道。
及祚为仆射,以为非尽敬之宜,言于帝,纳之。
下诏御在太极,驺唱至止车门;御在朝堂,至司马门。
驺唱不入宫,自此始也。
诏祚本官领太子少师。
祚曾从幸东宫,明帝幼弱,祚持一黄出奉之。
时应诏左右赵桃弓与御史中尉王显迭相脣齿,深为帝所信,祚私事之,时人谤祚者,号为桃弓仆射、黄少师。
祚奏曰:“谨案前后考格,虽班天下,如臣愚短,犹有未悟。
今须定职人迁转由状,超越阶级者即须量折。
景明初考格,五年者得一阶半。
正始中,故尚书、中山王英奏考格,被旨:“但可正满三周为限,不得计残年之勤。”
又去年中,以前二制不同,奏请裁决。
旨云:“黜陟之体,知依旧来恆断。”
今未审旧来之旨,为从景明之断?为从正始为限?景明考法,东西省文武闲官悉为三等,考同任事。
而前尚书卢昶奏,上等之人三年转半阶。
今之考格,复分为九等,前后不同,参差无准。”
诏曰:“考在上中者,得泛以前,有六年以上迁一阶,三年以上迁半阶,残年悉除。
考在上下者,得泛以前,六年以上迁半阶,不满者除。
其得泛以后,考在上下者,三年迁一阶。
散官从卢昶所奏。”
祚又奏言:“考察令:公清独著、德绩超伦而无负殿者为上上,一殿为上中,二殿为上下,累计八殿,品降至九。
未审今诸曹府寺,凡考,在事公清,然才非独著;绩行称务,而德非超伦;干能粗可,而守平堪任;或人用小劣,处官济事并全无负殿之徒:为依何第?景明三年以来,至今十有一载,准限而判,三应升退。
今既通考,未审为十年之中,通其殿最,积以为第?随前后年断,各自除其善恶而为升降?且负注之章,数成殿为差,此条以寡愆为最,多戾为殿。
未审取何行是寡愆?何坐为多戾?结累品次,复有几等?诸文案失衷应杖十者为一负,罪依律次,过随负记。
十年之中,三经肆眚,赦前之罪,不问轻重,皆蒙宥免。
或为御史所弹,案验未周,遇赦复任者,未审记殿得除以不?”
诏曰:“独著、超伦及才备、寡咎,皆谓文武兼上上之极言耳。
自此以降,犹有八等,随才为次,令文已具。
其积负累殿及守平得济,皆含在其中,何容别疑也?所云通考者,据总多年之言。
至于黜陟之体,自依旧来年断,何足复请。
其罚赎已决之殿,固非免限。
遇赦免罪,准其殿者除之。
寻加散骑常侍。
时诏营明堂、国学,祚奏曰:“今云罗西举,开纳岷、蜀;戎旗东指,镇靖淮、荆;汉、沔之间,复须防捍。
征兵发众,所在殷广。
边郊多垒,烽驿未息,不可于师旅之际,兴板筑之功。
且献岁云暨,东作将始。
臣愚量谓宜待丰靖之年,因子来之力,可不时而就。”
从之。
宣武末年,每引祚入东宫,密受赏赉,多至百余万,杂以锦绣。
又特赐以剑杖,恩一宠一甚深。
迁左仆射。
先是,梁将康绚遏淮,将灌扬、徐。
祚表曰:“萧衍狂狡,擅断川渎,役苦人劳,危亡已兆。
宜敕扬州选一猛将,遣当州之兵,令赴浮山,表裹夹攻。”
朝议从之。
除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雍州刺史、征西将军。
太和以前,朝法尤峻,贵臣蹉跌,便致诛夷。
李冲之用事也,钦祚识干,荐为左丞,又兼黄门,意便满足。
每以孤门,往经崔氏之祸,常虑危亡,苦自陈挹,辞色恳然,发于诚至。
冲谓之曰:“人生有运,非可避也。
但当明白当官,何所顾畏。”
自是积十数年,位秩隆重,而进趣之心,更复不息。
又以东宫师傅之资,列辞尚书,志在封侯之赏,仪同之位。
尚书令、任城王澄为之奏闻。
及为征西、雍州,虽喜外抚,尚以府号不优,心望加大。
执政者颇怪之。
于时领军于忠恃一宠一骄恣,崔光之徒,曲躬承接。
祚心恶之,乃遣子太尉从事中郎景尚说高一陽一王雍,令出忠为州。
忠闻而大怒,矫诏杀祚。
祚达于政事。
凡所经履,咸为称职,每有断决,多为故事。
名一器既重,时望亦深,一朝非罪见害,远近莫不惋惜。
灵太后临朝,遣使吊慰,追复伯爵。
正光中,赠使持节、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雍州刺史,谥文贞公。
初,孝文之置中正,从容谓祚曰:“并州中正,卿家故应推王琼也。”
祚退谓寮友曰:“琼真伪今自未辨,我家何为减之?然主上直信李冲吹嘘之说耳。”
祚死后三岁而于忠死,见祚为祟。
祚子景尚,字思和。
涉历书传,晓星历占候,言事颇验。
初为彭城王中军府参军,迁员外郎、司徒主簿、太尉从事中郎。
公强当世,善事权一宠一,世号曰郭尖。
位中书侍郎,未拜而卒。
景尚弟庆礼,位通直郎。
庆礼子元贞,武定末,定州骠骑府长史。
张彝,字庆宾,清河东武城人也。
曾祖幸,慕容超东牟太守。
归魏,赐爵平陆侯,位青州刺史。
祖准之袭,又为东青州刺史。
父灵真,早卒。
彝一性一公强有风气,历览经史,袭祖侯爵。
与卢一陽一乌、李安人等结为亲友,往来朝会,常相追随。
一陽一乌为主客令,安人与彝并散令。
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
文明太后雅尚恭谨,因会次见其如此,遂召集百寮督责之,令其修悔,而犹无悛改。
善于督察,每有所巡检,彝常充其选,清慎严猛,所至人皆畏伏,俦灯亦以此高之。
迁主客令,例降侯为伯,转太中大夫,仍行主客曹事,寻为黄门。
后从驾南征,母忧解任。
彝居丧过礼,送葬自平城达家,千里步从,不乘车马,颜貌瘦瘠,当世称之。
孝文幸冀州,遣使吊慰,诏以骁骑将军起之,还复本位。
以参定迁都之勋,进爵为侯。
转太常少卿,迁散骑常侍,兼侍中,持节巡察陕东河南十二州,甚有声称。
使还,以从征之勤,迁尚书。
坐举元昭为兼郎中,黜为守尚书。
宣武初,除正尚书,兼侍中,寻正侍中。
宣武亲政,罢六辅。
彝与兼尚书邢峦闻处分非常,惧,出京奔走。
为御史中尉甄琛所弹,云“非武非兕,率彼旷野。”
诏书切责之。
寻除安西将军、秦州刺史。
彝务尚典式,考访故事,及临陇右,弥加讨习。
于是出入直卫,方伯羽仪,赫然可观。
羌、夏畏伏,惮其威整;一方肃静,号为良牧。
其年冬,太极初就,彝与郭祚等俱以勤旧被征。
及还州,进号抚军将军。
彝表解州任,诏不许。
彝敷政陇右,多所制立,宣布新风,革其旧俗,人庶一爱一仰之。
为国造佛寺,名曰兴皇,诸有罪咎者,随其轻重,谪为土木之功,无复鞭杖之罚。
时陈留公主寡居,彝意愿尚主,主亦许之。
仆射高肇亦望尚主,主意不可。
肇怒,谮彝擅立刑法,劳役百姓,诏遣直后万贰兴驰驿检察。
贰兴,肇所亲一爱一,必欲致彝深罪。
彝清身奉法,求其愆过,遂无所得。
见代还洛,犹停废数年。
因得偏风,手脚不便;然志一性一不移,善自将摄,稍能朝拜。
久之,除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
彝一爱一好知己,轻忽下流,非其意者,视之蔑尔。
虽疹疾家庭,而志气弥高。
上《历帝图》五卷,起元庖牺,终于晋末,凡十六代,一百二十八帝,历三千二百七十年,杂事五百八十九。
宣武善之。
明帝初,侍中崔光表:“彝及李韶,朝列之中,唯此二人,出身官次,本在臣右,器能干世,又并为多。
而近来参差,便成替后。
计其阶途,虽应迁陟,然恐班秩,犹未赐等。
昔卫之公叔,引下同举;晋之士丐,推长伯游。
古人所高,当时见许。
敢缘斯义,乞降臣位一阶,授彼泛级。”
诏加征西将军、冀州大中正。
虽年向六十,加之风疹,而自强人事,孜孜无怠。
公私法集,衣冠从事,延请道俗,修营斋讲。
好善钦贤,一爱一奖人物,南北亲旧,莫不多之。
大起第宅,微号华侈。
颇侮其疏宗旧戚,不甚存纪,时有怨憾焉。
荣宦之间,未能止足,屡表在秦州豫有开援汉中之勋,希加赏报,积年不已,朝廷患之。
第二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别选榜,排抑武人,不使预在清品。
由是众口喧喧,谤讟盈路,立榜大巷,克期会集,屠害其家。
彝殊无畏避之意,父子安然。
神龟二年二月,羽林武贲将几千人,相率至尚书省诟骂,求其长子尚书郎始均不获,以瓦石击打公门。
上下慑惧,莫敢讨抑。
遂持火虏掠道中薪蒿,以杖石为兵器,直造其第,曳彝堂下,捶挞极意,唱呼焚其屋宇。
始均、仲瑀当时逾北垣而走。
始均回救其父,拜伏群小,以请父命。
羽林等就加殴击,生投之于烟火中,及得一尸一骸,不复可识,唯以髻中小钗为验。
仲瑀走免。
彝仅有余命,沙门寺与其比邻,舆致于寺。
远近闻见,莫不惋骇。
乃卒。
官为收掩羽林凶强者八人斩之。
不能穷诛群竖,即为大赦,以安众心,有识者知国纪之将坠矣。
丧还所焚宅,与始均东西分敛于小屋。
仲瑀遂以创重,避居荥一陽一。
至五月得渐瘳,始奔父丧,诏赐以布帛。
灵太后以其累朝大臣,特垂矜恻,数月犹追言泣下,谓诸侍臣曰:“吾为张彝饮食不御,乃至首发微有亏落。”
悲痛之若此。
初,彝曾祖幸所招引河东人为州,裁千余家。
后相依合,旋罢入冀州。
积三十年,析别有数万户。
故孝文比校天下人户,最为大州。
彝为黄门,每侍坐,以为言。
孝文谓之曰:“终当以卿为刺史,酬先世诚效。”
彝追孝文往旨,累乞本州,朝议未许。
彝亡后,灵太后云:“彝屡乞冀州,吾欲用之,有人违我此意。
若从其请,或不至是,悔之无及。”
乃赠使持节、卫将军、冀州刺史,谥文侯。
始均字子衡,端洁好学,才干有美于父。
改陈寿《魏书》为编年之体,广益异闻为三十卷。
又著《冠带录》及诸诗赋数十篇,并亡失。
初,大乘贼起于冀、瀛之间,遣都督元遥讨平之,多所杀戮,积一尸一数万。
始均以郎中为行台,忿军士以首级为功,令检集人首数千,一时焚爇,至于灰烬,用息侥幸,见者莫不伤心。
及始均之死也,始末在烟炭之间,有焦烂之痛,论者或亦推咎焉。
赠乐陵太守,谥曰孝。
子皓之,袭祖爵。
武定中,开府主簿,齐受禅,爵例降。
皓之弟晏之。
晏之字熙德幼孤,有至一性一,为母郑氏教诲,动依礼典。
从尔硃荣平元颢,赐爵武城子。
累迁尚书二千石郎中。
高岳征颍川,复以为都督中兵参军,兼记室。
晏之文士,兼有武干。
每与岳帷帐之谋,又尝以短兵接刃,亲获首级,深为岳所嗟赏。
齐天保初,文宣为高一陽一王纳晏之女为妃,令赴晋一陽一成礼。
晏之后园陪宴,坐客皆赋诗。
晏之诗云:“天下有道,主明臣直;虽休勿休,永贻世则。”
文宣笑曰:“得卿箴讽,深以慰怀。”
后行北徐州事,寻即真,为吏人所一爱一。
御史崔子武督察州郡,至北徐,无所案劾,唯得百姓制《清德颂》数篇,乃叹曰:“本求罪状,遂闻颂声。”
迁兗州刺史,未拜,卒。
赠齐州刺史、太常卿。
子乾威。
乾威字元敬,一性一聪敏。
涉猎群书,其世父皓谓人曰:“吾家千里驹也。”
仕齐,位太常丞。
仕周,为宣纳中士。
隋开皇中,累迁晋王属。
王甚美其才,与河内张衡俱见礼重,晋邸称为二张焉。
及王为太子,迁员外散骑侍郎、太子内舍人。
炀帝即位,授内史舍人、仪同三司,又以籓邸之旧,加开府。
寻拜谒者大夫,从幸江都,以本官摄江都赞务,称为干理。
乾威尝在涂,见一遗囊,恐其主求失,因令左右负之而行。
后数日,物主来认,悉以付之。
淮南太守杨綝尝与十余人同来谒见,帝问乾威曰:“其首立者为谁?”
乾威下殿就视而答曰:“淮南太守杨綝。”
帝谓乾威曰:“卿为谒者大夫,而乃不识参见人,何也?”
乾威对曰:“臣非不识杨綝,但虑不审,所以不敢轻对。
石建数马足,盖慎之至。”
其廉慎皆此类也。
帝甚嘉之。
于时帝数巡幸,百姓疲弊,乾威因上封事以谏,帝不悦,自此见疏。
未几卒官。
有子爽。
仕至兰陵令。
乾威弟乾雄,亦有才器。
秦孝王俊为秦州总管,选为法曹参军。
王尝亲案囚徒,乾雄误不持状,口对百余人,皆尽事情,同辈莫不叹能。
后历寿春、一陽一城二县令,俱有政绩。
邢峦,字洪宾,河间鄚人,魏太常贞之后也。
族五世祖嘏,石勒频征不至。
嘏无子,峦高祖盖自旁宗入后。
盖孙颖,字宗敬,以才学知名。
太武时,与范一陽一卢玄等同征。
后拜中书侍郎,改通直常侍、平城子使宋。
还,以病遍乡。
久之,帝曰:“往忆邢颖长者,有学义,宜侍讲东宫,今安在?”
司徒崔浩曰:“颖卧病在家。”
帝遣太医驰驿就疗。
卒,赠定州刺史,谥曰康,子修年,即峦父也,位州主簿。
峦少好学,负帙寻师,守贫厉节,遂博览书传,有文才干略。
美须髯,姿貌甚伟。
累迁兼员外散骑常侍,使齐。
还,再迁中书侍郎,甚见顾遇,常参坐席。
孝文因行药至司空府南,见峦宅,谓峦曰:“朝行药至此,见卿宅乃住。
东望德馆,情有依然。”
峦对曰:“陛下移构中京,方建无穷之业。
臣意在与魏升降,宁容不务永年之宅。”
帝谓司空穆亮、仆射李冲曰:“峦之此言,其意不小。”
有司奏策秀、孝,诏曰:“秀、孝殊问,经、权异策,邢峦才清,可令策秀。”
后兼黄门郎,从征流北。
峦在新野,后至。
帝曰:“伯玉天迷其心,鬼惑其虑,守危邦,固逆主。
至此以来,虽未禽灭,城隍已崩,想在不远。
所以缓攻者,正待中书为露布耳。”
寻除正黄门,兼御史中尉、瀛州大中正,迁散骑常侍,兼尚书。
宣武时,峦奏曰:“先皇深观古今,去诸奢侈,服御尚质,不贵雕镂,所珍在素,不务奇彩,至乃纸绢为帐扆,铜铁为辔勒,训朝廷以节俭,示百姓以忧矜。
逮景明之初,承升平之业,四疆清晏,远近来同。
于是蕃贡继路,商估交入,诸所献贸,倍多于常。
虽加以节约,犹岁损万计,珍货常有余,国用恆不足。
若不裁其分限,便恐无以支岁。
自今非为要须者,请皆不受。”
帝从之。
寻正尚书。
梁、溱二州行一事夏侯道迁以汉中内附,诏加峦使持节、都督征梁、汉诸军事,进退征摄,得以便宜从事。
峦至汉中,遣兵讨之,贼毕款附,乘胜追奔至关城之下。
诏拜峦使持节、梁、秦二州刺史。
于是开地定境,东西七百,南北千里,获郡十四。
二部护军及诸县戍,遂一逼一涪城。
峦表曰:“扬州、成都,相去万里。
陆途既绝,唯资水路。
水军西上,非周年不达。
外无军援,一可图也。
益州顷经刘季连反叛,邓元起攻围,仓库空竭,无复固守之意,二可图也。
萧深藻是裙屐少年,未洽政务;今之所任并非宿将重名,皆是左右少年而已,三可图也。
蜀之所恃,惟阻剑阁。
今既克南安,已夺其险,据彼界内,三分已一。
从南安向涪,方轨任意,前军累破,后众丧魂,四可图也。
深藻是萧衍兄子,骨肉至亲,若其逃亡,当无死理。
脱军走涪城,深藻何肯城中坐而受困?五可图也。
臣闻乘机而动,武之善经,未有舍干戚而康时,不征伐而统一。
臣以不才,属当戎寄,上凭国威,频有薄捷,瞻望涪、益,旦夕可屠,正以兵少粮匮,未宜前出。
今若不取,后图便难。
辄率愚管,必将殄克。
如其无功,分受宪坐。
若朝廷未欲经略,臣便为无事,乞归侍养,微展乌鸟。”
峦又表曰:“昔邓艾、钟会率十八万众,倾中国资给,裁得平蜀。
所以然者,斗实力也。
况臣才绝古人,何宜请二万之众而希平蜀?所以敢者,正以据得要险,士庶慕义。
此往则易,彼来则难,任力而行,理有可克。
今王足前进,已一逼一涪城。
脱得涪城,则益州便是成禽之物。
臣诚知征戎危事,未易可为,自军度剑阁以来,须发中白。
所以勉强者,既到此地而自退不守,恐孤先皇之恩遇,负陛下之爵禄。
是以孜孜,频有陈请。”
宣武不从。
又王足于涪城辄还,遂不定蜀。
峦既克巴西,遣军主李仲迁守之。
仲迁得梁将张法养女,有美色,甚惑之。
散费兵储,专心酒色,公事谘承,无能见者。
峦忿之切齿。
仲迁惧,谋叛。
城人斩其首以降梁将谯希远,巴西遂没。
武兴氐杨集起等反,峦遣统军傅竖眼讨平之。
峦之初至汉中,从容风雅,接豪右以礼,抚从庶以惠。
岁余之后,颇因其去就,诛灭百姓,籍为奴婢者二百余口,兼商贩聚敛,清论鄙之。
征授度支尚书。
时梁人侵轶徐、兗,朝廷乃以峦为使持节、都督东讨诸军事、安东将军,尚书如故。
宣武劳遗峦于东堂曰:“知将军旋京未久,膝下难违;然东南之寄,非将军莫可。
自古忠臣亦非无孝也。”
峦曰:“愿陛下勿以东南为虑。
帝曰:“汉祖有云:‘金吾击郾,吾无忧矣。
’今将军董戎,朕何虑哉!”峦至,乃分遣将帅致讨,兗州悉平;进围宿豫,平之。
帝赐峦玺书慰勉之。
及梁城贼走,中山王英乘胜攻钟离,又诏峦率众会之。
峦以为钟离天险,朝贵所具,若有内应,则所不知,如其无也,必无克状。
且俗语云“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臣既谓难,何容强遣。
峦既累表求还,帝许之。
英果败退,时人伏其识略。
初,侍中卢昶与峦不平,昶与元晖俱为宣武所一宠一,御史中尉崔亮,昶之一党一也,昶、晖令亮纠峦,事成,许言于宣武,以亮为侍中。
亮奏峦在汉中掠良人为婢。
峦惧,乃以汉中所得巴西太守庞景仁女化生等二十余口与晖。
化生等数人,奇色也。
晖大悦,乃背昶为峦言,云峦新有大功,已经赦宥,不宜方为此狱,帝纳之。
高肇以峦有克敌效而为昶等所排,助峦申释,故得不坐。
豫州城人白早生杀刺史司马悦,以城南入梁,遣其将齐苟仁率众入据县瓠。
诏峦持节率羽林一精一骑讨之。
封平舒县伯,赏宿豫之功也。
宣武临东堂劳遣峦曰:“早生走也?守也?何时平?”
峦曰:“今王师若临,士人必翻然归顺,围之穷城,奔走路绝,不度此年,必传首京师。
愿陛下不足为虑。”
帝笑曰:“卿言何其壮哉!知卿亲老,频劳于外,然忠孝不俱,不得辞也。”
于是峦率骑八百,倍道兼行。
五日于鲍口,击贼大将胡孝智,乘胜至县瓠,因即度汝。
既而大兵继至,遂长围围之。
诏峦使持节、假镇南将军,都督南讨诸军事。
中山王英南讨三关,亦次县瓠,以后军未至,前寇稍多,惮不敢进。
乃与峦分兵,将掎角攻之。
梁将齐苟仁等二十一人开门出降,即斩早生等同恶数十人,豫州平。
峦振旅还京师,宣武临东堂劳之。
峦曰:“此陛下圣略威灵,英等将士之力,臣何功之有?”
帝笑曰:“卿匪直一月三捷,所足称奇。
乃存士伯,让功而弗处。”
峦自宿豫大捷及平县瓠,志行修正,不复以财贿为怀,戎资军实,丝毫无犯。
迁殿中尚书,加抚军将军,卒于官。
峦才兼文武,朝野瞻望,上下悼惜之。
赠车骑大将军、瀛州刺史。
初,帝欲赠冀州,黄门甄琛以峦前曾劾己,乃云:“瀛州峦之本郡,人情所俗。”
乃从之。
及琛为诏,乃云优赠车骑将军、瀛州刺史,议者笑琛浅薄。
谥曰文定。
子逊。
逊字子言,貌虽陋短,颇有风气。
袭爵后,迁国子博士、本州中正。
因谒灵太后,自陈功名之子,久抱沈屈:“臣父屡为大将,而臣身无军国阶级。
臣父唯为忠臣,不为慈父”。
灵太后慨然,以逊为长兼吏部郎中。
后位大司农卿,与少卿元庆哲至相纠讼。
逊锐于财利,议者鄙之。
卒,赠光禄勋、幽州刺史。
子祖征,开府祭酒。
父丧未终,谋反,伏法。
祖征弟祖效,貌寝,有风尚。
仕齐,卒于尚书郎。
祖效弟祖俊,开府行参军。
开皇中,位尚书都官郎中。
峦弟伟,尚书郎中。
伟子昕。
昕字子明,幼孤,见一爱一于祖母李氏。
好学,早有才情,解褐荡寇将军,累迁太尉记室参军。
吏部尚收李神俊奏昕修起居注。
太昌初,除中书侍郎,加平东将军、光禄大夫。
时言冒窃官级,为中尉所劾,免官,乃为《述躬赋》。
未几,受诏与秘书监常景典仪注事。
武帝行释奠礼,昕与校书郎裴伯茂等俱为录义。
永熙末,昕入为侍读,与温子升、魏收参掌文诏。
迁鄴,乃归河间。
天平初,与侍中从叔子才、魏季景、魏收同征赴都,寻还乡里,既而复征。
时梁使兼散骑常侍刘孝仪等来聘,诏昕兼正员郎,迎于境上。
司徒孙腾引为中郎。
寻除通直常侍,加中军将军。
既有才藻,兼长几案。
自孝昌之后,天下多务,世人竞以吏工取达,文学大衰。
司州中从事宋游道以公断见知,时与昕嘲谑,昕谓之曰:“世事同知文学外。”
游道有惭色。
兴和中,以本官副李象使于梁。
昕好忤物,人谓之牛。
是行也,谈者谓之牛象斗于江南。
齐文襄王摄选,拟昕为司徒右长史,未奏,遇疾卒,士友悲之。
赠车骑将军、都官尚书、冀州刺史,谥曰文。
所著文章自有集录。
伟弟晏,字幼平。
美风仪,博涉经史,善谈释老,雅好文咏。
位沧州刺史,为政清静,吏人安之。
卒,赠尚书左仆射、瀛州刺史,谥曰文贞。
晏笃于义让,初为南兗州,例得一子解褐,乃启其孤弟子子慎为朝请。
子慎年甫十二,而其子已弱冠矣。
后为沧州,复启孤兄子昕为府主簿,而其子并未从宦,世人以此多之。
子亢,字子高,颇有文学。
位兼通直散骑常侍。
使于梁,时年二十八。
后为中外府属,坐事死于晋一陽一。
峦叔祖祐,字宗祐。
少有学尚,知名于时。
假员外散骑常侍,使于宋。
以将命之勤,除建威将军、平原太守、赐爵城平男。
政清刑肃,百姓安之。
卒于官。
子产,字神宝。
好学善属文,少时作《孤蓬赋》,为进所称。
举秀才,除著作佐郎。
假常侍、鄚县子,使于齐。
产仍世将命,时人美之。
历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卒,朝廷嗟惜焉。
赠平州刺史、乐城子,谥曰定。
祐从子虬,字神彪。
著作郎敏之子也。
少为《三礼》郑氏学,明经有文思。
举秀才上第,为中书议郎、尚书殿中郎。
孝文因公事与语,问朝观宴飨礼,虬以经对,大合上旨。
帝崩,尚书令王肃多用新仪,虬往往折以《五经》正礼。
为尚书左丞,多所纠正,台阁肃然。
时雁门人有害母者,八坐奏辕之而潴其室,宥其二子。
虬驳奏云:“君亲无将,将而必诛。
谋逆者戳及期亲,害亲者令不及子,既逆甚枭镜,禽一兽之不若,而使禋祀不绝,遗育承传,非所以劝忠孝之道,存三纲之义。
若圣教含容,不加孥戮,使父子罪不相及,恶止于其身者,则宜投之四裔,敕所在不听配匹。
《盘庚》言无令易种新邑,汉法五月食枭羹,皆欲绝其类也。”
奏入,宣武从之。
后为光禄少卿。
母在乡遇患,请假归。
遇秋水暴长,河梁破绝,虬得一小船而度。
船漏满不没,时人异之。
母丧,哀毁过礼,为时所称。
卒,赠幽州刺史,谥曰威。
虬善与人交,清河崔亮、顿丘李平并与亲善。
所作碑颂杂笔三十余篇。
长子臧。
臧字子良,幼孤,早立一操一尚,博学有藻思。
年二十一,神龟中举秀才,考上第,为太学博士。
正光中,议立明堂,臧为裴頠一室之议。
事虽不行,当时称其理博。
出为本州中从事,雅为乡情所附。
永安初,征为金部郎中,以疾不赴。
转除东牟太守。
时天下多事,在职少能廉白,臧独清慎奉法,吏人一爱一之。
陇西李延寔,庄帝之舅,以太傅出除青州,启臧为属。
领乐安内史,有惠政。
后除濮一陽一太守,寻加安东将军。
臧和雅信厚,有长者之风,为时人所一爱一敬。
为特进甄琛行状,世称其工。
与裴敬宪、卢观兄弟并结友,曾共读《回文集》,臧独先通之。
撰古来文章并叙作者氏族,号曰《文谱》,未就,病卒,时贤悼惜之。
其文笔凡百余篇。
赠镇北将军、定州刺史,谥曰文。
子恕,涉学有识悟。
齐武平末,尚书屯田郎。
隋开皇中,尚书侍郎。
卒于沂州长史。
臧弟邵,字子才,小字吉。
少时有避,遂不行名。
年五岁,魏吏部郎清河崔亮见而奇之曰:“此子后当大成,位望通显。”
十岁便能属文,雅有才思,聪明强记,日诵万余言。
族兄峦有人伦鉴,谓子弟曰:“宗室中有此兒,非常人也。”
少在洛一陽一,会天下无事,与时名胜,专以山水游宴为娱,不暇勤业。
尝霖雨,乃读《汉书》,五日略能遍之,后因饮谑倦,方广寻经史,五行俱下,一览便无所遗。
文章典丽,既赡且速。
年未二十,名动衣冠。
尝与右北平一陽一固、河东裴伯茂、从兄罘、河南陆道晖等至北海王昕舍宿饮,相与赋诗,凡数十首,皆在主人奴处。
旦日奴行,诸人求诗不得,邵皆为诵之。
诸人有不认诗者,奴还得本,不误一字。
诸人方之王粲。
吏部尚书陇西李神俊大相钦重,引为忘年之交。
释巾为魏宣武挽郎。
除奉朝请,迁著作佐郎,深为领军元叉所礼。
叉新除迁尚书令,神俊与陈郡袁翻在席,叉令邵作谢表,须臾便就,以示诸宾。
神俊曰:“邢邵此表,足使袁公变色。”
孝昌初,与黄门侍郎李琰之对典朝议。
自孝明之后,文雅大盛。
邵雕虫之美,独步当时,每一文初出,京师为之纸贵,读诵俄遍远近。
于时袁翻与范一陽一祖莹位望通显,文笔之美,见称先达;以邵藻思华赡,深共嫉之。
每洛中贵人拜职,多凭邵为谢章表。
尝有一贵胜初授官,大事宾食,翻与邵俱在坐,翻意主人托其为让表。
遂命邵作之,翻甚不悦。
每告人云:“邢家小兒常客作章表,自买黄纸,写而送之。”
邵恐为翻所害,乃辞以疾。
属尚书令元罗出镇青州,启为府司马,遂在青土,终日酣赏,尽山泉之致。
永安初,累迁中书侍郎。
所作诏文体宏丽。
及尔硃兆入洛,京师扰乱。
邵与弘农杨愔避地嵩高山。
普泰中,兼给事黄门侍郎,寻为散骑常侍。
太昌初,敕令恆直内省,给御史,令覆案尚书门下事,凡除大官,先问其可不,然后施行。
除卫将军、国子祭酒。
以亲老还乡,诏所在特给兵力五人,并令岁一入朝,以备顾问。
丁母忧,哀毁过礼。
后杨愔与魏元叉及邵请置学,奏曰:
二黉两学,盛自虞、殷。
所以宗配上帝,以著莫大之严;宣布下土,以彰则天之轨。
养黄发以询哲言,育青衿而敷典教。
用能享国长久,风徽万祀者也。
爰暨亡秦,改革其道,坑儒灭学,以蔽黔黎。
故九服分崩,祚终二代。
炎汉勃兴,更修儒术。
故西京有六学之义,东都有三本之盛。
逮自魏、晋,拨乱相因,兵革之中,学校不绝,仰惟高祖孝文皇帝,禀圣自天,道镜今古,列教序于乡一党一,敦诗书于郡国。
但经始事殷,戎轩屡驾,未遑多就,弓剑弗追。
世宗统历,聿遵先绪,永平之中,大兴板筑。
续以水旱,戎马生郊,虽逮为山,还停一篑。
而明堂礼乐之本,乃郁荆棘之林;胶序德义之基,空盈牧竖之迹。
城隍严固之重,阙砖石之工;墉构显望之要,少楼榭之饰。
加以风雨稍侵,渐致亏坠,非所谓追隆堂构,仪刑万国者也。
伏闻朝议以高祖大造区夏,道侔姬文,拟祀明堂,式配上帝。
今若基宇不修,仍同丘畎,即使高皇神享,阙于国一陽一,宗事之典,有声无实。
此臣子所以匪宁,亿兆所以伫望也。
臣又闻官方授能,所以任事,既任事矣,酬之以禄。
如此则上无旷官之议,下绝一尸一素之谤。
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免丝燕麦,南箕北哉。
昔刘向有言寔:者宜兴辟雍、陈礼乐以风天下。
夫礼乐所以养人,刑法所以杀人。
而有司勤勤,请定刑法,至于礼乐,则曰未敢。
是敢于杀人,不敢于养人也。
臣以为当今四海清平,九服宁晏,经国要重,理应先营,脱复稽延,则刘向之言征矣。
但事不两兴,须有进退。
以臣愚量,宜罢尚方雕一靡一之作,颇省永宁土木之功,并减瑶光材瓦之力,兼分石窟镌琢之劳,及诸事役非世急者,三时农隙,修比数条。
使辟雍之礼,蔚尔而复兴;讽诵之音,焕然而更作。
美榭高墉,严壮于外;槐宫棘寺,显丽于中。
更明古今,重遵乡饮,敦进郡学,一精一课经业。
如此则元、凯可得之于上序,游、夏可致之于下国,岂不休欤。
灵太后令曰:“配飨大礼,为国之本,比以戎马在郊,未遑修缮,今四表晏宁,当束有司,别议经始。”
累迁尚书令,加侍中。
于时与梁和,妙简聘使,邵与魏收及从子子明被征入朝。
当时文人,皆邵之下,但以不持威仪,名高难副,朝廷不令出境。
南人曾问宾司:“邢子才故应是北间第一才士,何为不作聘使?”
答云:“子才文辞实无所愧,但官位已高,恐非复行限。”
南人曰:“郑伯猷,护军犹得将命,国子祭酒何为不可?”
邵既不行,复请还故郡。
武帝在京辅政,征之,在第为宾客。
除给事黄门侍郎,与温子升对为侍读。
宣武富于春秋,初总朝政,崔暹每劝礼接名贤,询访得失,以邵宿有名望,故请征焉。
宣武甚亲重之。
多别引见。
邵旧鄙崔暹无学术,言论之际,遂云暹无所知解。
宣武还以邵言告暹,并道“此汉不可亲近。”
暹颇衔之。
邵奏魏帝,发敕用妻兄李伯伦为司徒祭酒。
诏书已出,暹即启宣武,执其专擅,伯伦官事便寝。
邵由是被疏。
其后除骠骑、西兗州刺史。
在州有善政,桴鼓不鸣,吏人一奸一伏,守令长短,无不知之。
定陶县去州五十里,县令妻日暮取人斗酒束脯,邵一逼一夜摄令,未明而去,责其取受,举州不识其所以。
在任都不营生产,唯南兗籴粟,就济一陽一食之。
邵缮修观宇,颇为壮丽;皆为之名题,有清风观、明月楼,而不扰公私,唯使兵力。
吏民为立生祠,并勒碑颂德。
及代,吏人父老及媪妪皆远相攀追,号泣不绝。
至都,除中书令。
旧格制:生两男者,赏羊五口,不然则绢十匹。
仆射崔暹奏绝之。
邵云:“此格不宜辄断。
句践以区区之越,赏法:生三男者给一乳一母。
况以天下之大而绝此条!舜藏金于山,不以为乏,今藏之于民,复何所损。”
又准旧皆讯囚取占,然后送付廷尉。
邵以为不可,乃立议曰:“设官分职,各有司存,丞相不问斗人,虞官弓招不进。
岂使一尸一祝兼刀匕之役,家长侵鸡犬之功。”
诏并从之。
自除太常卿兼中书监,摄国子祭酒。
是时朝臣多守一职,带领二官甚少。
邵顿居三职,并是文学之首,当世荣之。
幸晋一陽一,路中频有甘露之瑞,朝臣皆作《甘露颂》,尚书符令邵为之序。
及文宣崩,凶礼多见讯访,敕撰哀策。
后授特进,卒。
邵率情简素,内行修谨,兄弟亲姻之间,称为雍睦。
博览坟籍,无不通晓。
晚年尤以《五经》章句为意,穷其指要。
吉凶礼仪,公私谘禀,质疑去惑,为世指南。
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援笔立成,证引该洽。
帝命朝章,取定俄顷,词致宏远,独步当时。
与济一陰一温子升为文士之冠,世论谓之温、刑。
钜鹿魏收虽天才艳发,而年事在二人之后,故子升死后,方称邢魏焉。
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
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
有斋不居,坐卧恆在一小屋。
果饵之属,或置之梁上,宾至,下而共啖。
天姿质素,特安异同,士无贤愚,皆能倾接,对客或解一衣觅虱,且与剧谈。
有书甚多,而不甚雠校。
见人校书,笑曰:“何愚之甚!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焉能始复校此。
日思误书,更是一适。”
妻弟李季节,才学之士,谓子才曰:“世间人多不聪明,思误书何由能得?”
子才曰:“若思不能得,便不劳读书。”
与妇甚疏,未尝内宿。
自云尝昼入内阁,为狗所吠,言毕便抚掌大笑。
一性一好谈赏,又不能闲独,公事归休,恆须宾客自伴。
事寡嫂甚谨,养孤子恕慈一爱一特深。
在兗州,有都信云恕疾,便忧之废寝食,颜色贬损。
及卒,人士为之伤心,痛悼虽甚,竟不再哭,宾客吊慰,抆泪而已。
其高情达识,开遣滞累,东门吴以还,所未有也。
有集三十卷,见行于世。
邵世息大宝,有文情。
孽子大德、大道,略不识字焉。
李崇,字继长,小名继伯,顿丘人也。
文成元皇后第二兄诞之子。
年十四,召拜主文中散,袭爵陈留公,镇西大将军。
孝文初,为荆州刺史,镇上洛,敕发秦、陕二州兵送崇至理。
崇辞曰:“边人失和,本怨刺史,奉诏代之,但须一宣诏旨而已。
不劳发兵自防,使人怀惧。”
孝文从之。
乃轻将数十骑驰到上洛,宣诏绥慰,人即帖然。
边戍掠得齐人者,悉令还之。
南人感德,仍送荆州口二百许人。
两境交和,无复烽燧之警。
在州四年,甚有称绩。
召还京师,赏赐隆厚。
除兗州刺史。
兗土旧多劫盗,崇乃村置一楼,楼悬一鼓,盗发之处,双槌乱击,四面诸村,闻鼓皆守要路。
俄顷之间,声布百里,其中险要,悉有伏人,盗窃始发,便尔禽送。
诸州置楼县鼓,自崇始也。
后例降为侯,改授安东将军。
车驾南征,诏崇副骠骑大将军、咸一陽一王禧都督左翼诸军事。
徐州降人郭陆聚一党一作逆,人多应之。
崇遣高平卜冀州诈称犯罪,逃亡归陆,陆纳之,以为谋主。
数月,冀州斩陆送之,贼徒溃散。
入为河南尹。
后车驾南讨汉一陽一,崇行梁州刺史。
氐杨灵珍遣弟婆罗与子双领步骑万余,袭破武兴,与齐相结。
诏崇为使持节、都督陇右诸军事,率众讨之。
崇槎山分进,出其不意,表裹以袭,群氐皆弃灵珍散归,灵珍众减太半。
崇进据赤土。
灵珍又遣从弟率五千人屯龙门,躬率一精一勇一万据鹫硖。
龙门之北数十里中,伐树塞路。
鹫硖之口,积大木,聚礌石,临崖下之,以拒官军。
崇乃命统军慕容拒率众五千,从他路夜袭龙门,破之。
崇自攻灵珍。
灵珍连战败走,俘其妻子。
崇多设疑兵,袭克武兴。
齐梁州刺史一陰一广宗遣参军郑猷、王思考率众援灵珍。
崇大破之,并斩婆罗首,杀千余人,俘获猷等。
灵珍走奔汉中。
孝文在南一陽一,览表大悦曰:“使朕无西顾之忧者,李崇功也。”
拜梁州刺史,手诏曰:“便可善思经略,去其可除,安其可育,公私所患,悉令芟夷。”
及录珍偷据白水,崇击破之,灵珍远遁。
宣武初,征为右卫将军,兼七兵尚书,转左卫将军、相州大中正。
鲁一陽一蛮柳北喜、鲁北燕等聚众反叛,诸蛮悉应之,围一逼一湖一陽一。
游击将军李晖光镇北城,尽力捍御。
贼势甚盛,诏以崇为使持节、都督征蛮诸军事以讨之。
蛮众数万,屯据形要,以拒官军。
崇累战破之,斩北燕等,徙万余户于幽、并诸州。
宣武追赏平氐之功,封魏昌县伯。
东荆州蛮樊安聚众于龙山,僭称大号。
梁武遣兵应之。
诸将击不利,乃以崇为镇南将军、都督征蛮诸军事,率步骑讨之。
崇分遣诸将,攻击贼垒,连战克捷,生禽樊安,进讨西荆,诸蛮悉降。
寻兼侍中、东道大使,黜陟能否,著赏罚之称。
出除散骑常侍、征南将军、扬州刺史。
诏曰:“应敌制变,算非一途,救左击右,疾雷均势。
今朐山蚁寇,久结未殄,贼愆狡诈,或生诡劫,宜遣锐兵,备其不意。
崇可都督淮南诸军事,坐敦威重,遥运声算。”
延昌初,加侍中、车骑将军、都督江西诸军事。
先是,寿春县人苟泰有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赵奉伯家。
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
崇令二父与兒各在别处,禁经数旬,然后告之曰:“君兒遇患,向已暴死,可出奔哀也。”
苟泰闻即号啕,悲不自胜;奉伯咨嗟而已,殊无痛意。
崇察知之,乃以兒还泰,诘奉伯诈状。
奉伯款引,云先亡一子,故妄认之。
又定州流人解庆宾兄弟,坐事俱徙扬州。
弟思安背役亡归。
庆宾惧后役追责,规绝名贯,乃认城外死一尸一,诈称其弟为人所杀,迎归殡葬。
颇类思安,见者莫辨。
又有女巫一陽一氏自云见鬼,说思安被害之苦,饥一渴之意。
庆宾又诬疑同军兵苏显甫、李盖等所杀,经州讼之。
二人不胜楚毒,各自款引。
狱将决竟,崇疑而停之。
密遣二人非州内所识者,伪从外来,诣庆宾告曰:“仆住在北州,比有一人见过寄宿。
夜中一共语,疑其有异,便即诘问,乃云是流兵背役,姓解字思安。
时欲送官,苦见求及,称‘有兄庆宾,今往扬州相国城内,嫂姓徐。
君脱矜慜,为往告报,见申委曲,家兄闻此,必重相报。
今但见质,若往不获,送官何晚?’是故相造,指申此意。
君欲见雇几何?当放贤弟。
若其不信,可见随看之。”
庆宾怅然失色,求其少停。
此人具以报崇,摄庆宾问之,伏引。
更问盖等,乃云自诬。
数日之间,思安亦为人缚送。
崇召女巫视之,鞭笞一百。
崇断狱一精一审,皆此类也。
时有泉水涌于八公山顶,寿春城中有鱼数从地涌一出,野鸭群飞入城,与鹊争巢。
五月,大霖雨十有三日,大水入城,屋宇皆没。
崇与兵泊于城上,水增未已,乘船附于女墙,城不没者二版而已。
州府劝崇弃州保北山。
崇曰:“吾受国重恩,忝守籓岳,淮南万里,系于吾身,一旦动脚,百姓瓦解,扬州之地,恐非国物。
昔王尊慷慨,义感黄河,吾岂一爱一一躯,取愧千载。
但怜兹士庶,无辜同死,可桴筏随高,人规自脱。
吾必守死此城。”
时州人裴绚等受梁假豫州刺史,因乘大水,谋欲为乱,崇皆击灭之。
又以洪水为灾,请罪解任。
诏曰:“夏雨泛滥,斯非人力,何得以此辞解。
今水涸路通,公私复业,便可缮甲积粮,修复城雉,劳恤士庶,务尽绥怀之略也。”
崇又表解州,不听。
是时,非崇则淮南不守矣。
崇沈深有将略,宽厚善御众。
在州凡十年,常养壮士数千人,寇贼侵边,所向摧破,号曰:“卧彪”,贼甚惮之。
梁武恶其久在淮南,屡设反间,无所不至。
宣武雅相委重,梁无以措谋。
乃授崇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万户郡公,诸子皆为县侯,欲以构崇。
崇表言其状。
宣武屡赐玺书慰勉之。
赏赐珍异,岁至五三,亲待无与为比。
梁武每叹息,服宣武之能任崇也。
孝明践阼,褒赐衣马。
及梁遣其游击将军赵祖悦袭据西硖石,更筑外城,一逼一徙缘淮之人于城内。
又遣二将昌义之、王神念率水军溯淮而上,规取寿春,田道龙寇边城,路长平寇五门,胡兴茂寇开、霍。
扬州诸戍,皆被寇一逼一。
崇分遣诸将,与之相持;密装船舰二百余艘,教之水战,以待台军。
梁霍州司马田休等寇建安,崇遣统军李神击走之。
又命边城戍主邵申贤要其走路,破之于濡水,俘斩三千余人。
灵太后玺书劳勉。
许昌县令兼纟宁麻戍主陈平王南引梁军,以戍归之。
崇自秋请援,表至下余,诏遣镇南将军崔亮救侠石,镇东将军萧宝夤于梁堰上流决淮东注。
朝廷以诸将不相赴,乃以尚书李平兼右仆射持节节度之。
崇遣李神乘斗舰百余艘,沿淮与李平、崔亮合攻硖石。
李神水军克其东北外城。
祖悦力屈,乃降。
朝廷嘉之,进号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刺史、都督如故。
梁淮堰未破,水势日增。
崇乃于硖石戍间编舟为桥。
北更立船楼十,各高三丈;十步置一篱,至两岸,蕃版装治,四箱解合,贼至举用,不战解下。
又于楼船之北,连覆大船,东西竟水,防贼火筏。
又于八公山之东南,更起一城,以备大水,州人号曰魏昌城。
崇累表解州,前后十余上,孝明乃以元志代之。
寻除中书监、骠骑大将军,仪同如故。
出为使持节、侍中、都督四州诸军事、定州刺史。
徵拜尚书左仆射,迁尚书令,加侍中。
崇在官和厚,明于决断,然一性一好财贿,败肆聚敛。
孝明、灵太后尝幸左藏,王公嫔主从者百余人,皆令任力负布绢,即以赐之。
多者过二百匹,少者百余。
唯长乐公两手持绢二十匹而出,示不异众而已,世称其廉俭。
崇与章武王融以所负多,颠仆于地,崇乃伤腰,融至损脚。
时人为之语曰:“陈留、章武,伤腰折股,贪人败类,秽我明主。”
蠕蠕主阿那瑰犯塞,诏崇以本官都督北讨诸军事以讨之。
崇辞于显一陽一殿,戎服武饰,志气奋扬,时年六十九,干力如少。
孝明目而壮之,朝臣莫不称善。
遂出塞三千余里,不及贼而还。
崇请改六镇为州,兵编户,太后不许。
后北镇人破落汗拔陵反,所在响应。
征北将军、临淮王彧大败于五原,安北将军李叔仁寻败于白道,贼众日甚。
诏引丞相、令、仆、尚书、侍中、黄门于显一陽一殿,曰:“贼势侵一婬一,寇连恆,朔,金陵在彼,夙夜忧惶。
诸人宜陈良策。”
吏部尚书元修义以为须得重贵,镇压压恆、朔,总彼师旅,备卫金汤。
诏曰:“去岁阿那瑰叛逆,遣李崇北征,崇遂长驱塞北,返旆榆关,此一时之盛。
朕以李崇国戚望重,器识英断,意欲还遣崇行,总督三军,扬旌恆、朔,诸人谓可尔不?”
仆射萧宝夤等曰:“陛下此遣,实合群望。”
于是诏崇以本官加使持节、开府、北讨大都督,抚军将军崔暹、镇军广一陽一王深皆受崇节度。
又诏崇子光禄大夫神轨假平北将军,随崇北讨。
崇至五原,崔暹大败于白道之北,贼遂并力攻崇。
崇与广一陽一王深力战,累破贼众。
相持至冬,乃引还平城。
深表崇长史祖莹诈增功级,盗没军资。
崇坐免官爵,征还,以后事付深。
后徐州刺史元法僧以彭城南叛,时除安乐王鉴为徐州刺史以讨之。
为法僧所败,单马之。
乃诏复崇官爵,为徐州大都督、节度诸军事。
会崇疾笃,乃以卫将军、安丰王延明代之。
改除开府、相州刺史,侍中、将军、仪同并如故。
孝昌元年,薨于位。
赠侍中、骠骑大将军、司徒公、雍州刺史,谥曰武康,后重赠太尉公,余如故。
长子世哲,一性一轻率,供奉豪侈。
少经征伐,颇有将用,为三关别将,讨群蛮大破之。
还,拜鸿胪少卿。
一性一倾巧,善事人,亦以货赂自达。
高肇、刘腾之势也,皆与亲善,故世号为李锥。
为相州刺史,斥逐百姓,迁徙佛寺,一逼一买其地,部内患之。
崇北征之后,征兼太常卿。
御史高道穆毁发其宅,表其罪过。
后除泾州刺史,赐爵卫国子。
卒,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
世哲弟神轨,小名青肫,受父爵陈留侯。
累出征伐,颇有将领之气。
孝昌中,灵太后一婬一纵,分遣腹心媪姬出外,一陰一求悦人。
神轨为使者所荐,一宠一遇势倾朝野,时云见幸帷幄,与郑俨为双。
频迁征东将军、武卫将军、给事黄门侍郎,常领中书舍人。
时相州刺史、安乐王鉴据州反,诏神轨与都督源子邕等讨平之。
后于河一陰一遇害。
建义初,赠侍中、司空公、相州刺史,谥曰烈。
崇从弟平。
平字云定,少有大度;及长,涉猎群书,好《礼》、《易》,颇在文才。
太和初,拜通直散骑侍郎,孝文礼之甚重。
频经大忧,居丧以孝称。
后以例降,袭爵彭城公。
累迁太子庶子。
平请自效一郡,帝曰:“卿复欲以吏事自试也?”
拜长乐太守,政务清静,吏人怀之。
征行河南尹,豪右权戚惮之。
宣武即位,除黄门郎,迁司徒左长史,行尹如故。
寻正尹,长史如故。
车骑将幸鄴,平上表谏,以为:“嵩都创构,洛邑俶营,虽年跨十稔,根基未就。
代人至洛,始欲向尽,资产罄于迁移,牛畜毙于辇运;陵太行之险,越长津之难,辛勤备经,劣达京阙;富者犹损太半,贫者可以意知。
兼历岁从戎,不遑启处。
自景明以来,差得休息。
事农者未积一年之储,筑室者裁有数间之屋,莫不肆力伊、瀍,人急其务。
实宜安静新人,劝其稼穑,令国有九载之粮,家有水旱之备。
若乘之以羁绁,则所废多矣。”
不从。
诏以本官行相州事。
帝至鄴,亲幸平第,见其诸子。
寻正刺史。
平劝课农桑,修饰太学,简试通儒以充博士,选五郡聪敏者以教之。
图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于讲堂,亲为立赞。
前来台使,颇好侵渔。
平乃画“履武尾,践薄冰”于客馆,注颂其下,以示诫焉。
征拜度支尚书,领御史中尉。
冀州刺史、京兆王愉反于信都,以平为持节、都督北讨诸军事、行冀州以讨之。
宣武临式乾殿劳遣平,因曰:何图今日,言及斯事!”歔欷流涕。
平对曰:“愉天迷其心,构此枭悖。
陛下不以臣不武,委以总督之任。
如其稽颡军门,则送之大理。
若不悛待戮,则鸣鼓衅钲,非陛下之事。”
平进次经县,诸军大集。
夜有蛮兵数千斫平前垒,矢及平帐,平坚卧不动,俄而乃定。
遂至冀州城南十六里,大破逆众,逐北至城门,遂围城。
愉与百余骑突门走,平遣统军叔孙头追之。
去信都八十里,禽愉。
冀州平,以本官领相州大中正。
平先为尚书令高肇、侍御史王显所恨,后显代平为中尉,平加散骑常侍。
显劾平在冀州隐截官口,肇又扶成其状,奏除平名。
延昌初,诏复官爵,除定、冀二州刺史。
前来良贱之讼,多有积年不决;平奏不问真伪,一以景明年前为限,于是诤讼止息。
武川镇人饥,镇将任款请贷未许,擅开仓振恤,有司绳以费散之条,免其官爵。
平奏款意在济人,心无不善,帝原之。
迁中书令,尚书如故。
孝明初,转吏部尚书。
平高明强济,所在有声,但以一性一急为累。
尚书令、任城王澄奏理平定冀之勋,灵太后乃封武邑郡公,赐缣二千五百匹。
先是,梁遣其赵祖悦一逼一寿春,镇南崔亮攻之。
未克,又与李崇乖贰。
诏平以本官使持节、镇军大将军,兼尚书左仆射为行台,节度诸军,东西州将,一以禀之,如有乖异,以军法从事。
诏平长子奖以通直郎从。
于是率步骑二千赴寿春,严勒崇、亮,令水陆兼备,克期齐举。
崇、亮惮之,无敢乖互。
频日交战,破贼军。
安南将军崔延伯立桥于下蔡,以拒贼之援,贼将王神念、昌义之等不得进救。
祖悦守死穷城,平乃部分攻之,斩祖悦,送首于洛。
以功迁尚书右仆射,加散骑常侍。
平还京师,灵太后见于宣光殿,赐以金装刀仗一口。
时南徐州表云:梁堰淮水,日为患。
诏公卿议之。
平以为不假兵力,终自毁坏。
及淮堰破,太后大悦,引群臣入宴,敕平前,孝明手赐缣布百段。
卒,遗令薄葬。
诏给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帛七百匹。
灵太后为举哀于东堂。
赠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冀州刺史,谥文烈公。
平自在度支,至于端副,夙夜在公,孜孜匪懈,凡处机密十有余年,有献替之称。
所制文笔别有集录。
长子奖袭。
奖字遵穆,容貌魁伟,有当世才度。
位中书侍郎、吏部郎中。
以本官兼尚书,出为相州刺史。
初,元叉擅朝,奖为其亲待,频居显职。
灵太后反政,削除官爵。
孝庄初,为散骑常侍、河南尹。
奖前后所历,皆以明济著称。
元颢入洛,颢以奖兼尚书右仆射,慰劳徐州。
羽林及城人不承颢旨,害奖,传首洛一陽一。
孝武帝初,奖故吏宋游道上书理奖,诏赠冀州刺史。
子构袭。
构字祖基,少以方正见称,袭爵武邑郡公。
齐天保初,降爵为县侯,位终太府卿,赠吏部尚书。
构早有名誉,历官清显,常以雅道自居,甚为名流所重。
子丕,有父风,位尚书祠部郎中。
丕弟克,通直散骑常侍。
奖弟谐。
谐字虔和,幼有风采。
赵郡李搔尝过元叉门下,见之,归谓其父元忠曰:“领军门下见一神人。”
元忠曰:“必李谐也。”
问之果然。
袭父先爵彭城侯。
文辩为时所称,历位位中书侍郎。
天平末,魏欲与梁和好,朝议将以崔甗为使主。
甗曰:“文采与识,甗不推李谐;口颊々,谐乃大胜。”
于是以谐兼常侍、卢元明兼吏部郎、李业兴兼通直常侍聘焉。
梁武使硃异觇客,异言谐、元明之美。
谐等见,及出,梁武目送之,谓左右曰:“朕今日遇勍敌,卿辈常言北间都无人物,此等何处来?”
谓异曰:“过卿所谈。”
是时鄴下言风一流者,以谐及陇西李神俊、范一陽一卢元明、北海王元景、弘农杨遵彦、清河崔赡为首。
初通梁国,妙简行人,神俊位已高,故谐等五人继踵,而遵彦遇疾道还,竟不行。
既南北通好,务以俊乂相矜,衔命接客,必尽一时之选,无才地者不得与焉。
梁使每入,鄴下为之倾动,贵胜子弟盛饰聚观,礼赠优渥,馆门成市。
宴日,齐文襄使左右觇之,宾司一言制胜,文襄为之拊掌。
魏使至梁,亦如梁使至魏,梁武亲与谈说,甚相一爱一重。
谐使还后迁秘书监,卒于大司农。
谐为人短小,六指,因瘿而举颐,因跛而缓步,因謇而徐言,人言李谐善用三短。
文集十余卷。
谐长子岳,字祖仁,官中散大夫。
一性一纯至,居期惨,未曾听婢过前;追思二亲,言则流涕。
岳弟庶,方雅好学,甚有家风。
历位尚书郎、司徒掾,以清辩知名。
常摄宾司,接对梁客,梁客徐陵深叹美焉。
庶生而天Yan,崔谌调之曰:“教弟种须,以锥遍刺作孔,插以马尾。”
庶曰:“先以此方回施贵族,艺眉有效,然后树须。
,”世传谌门有恶疾,以呼沱为墓田,故庶言及之。
邢子才在傍大笑。
除临漳令。
《魏书》之出,庶与卢斐、王松年等讼共不平。
魏收书王慧龙自云太原人,又书王琼不善事;以卢同附《卢玄传》;李平为陈留人,云其家贫贱。
故斐等喧讼,语杨愔云:“魏收合诛。
愔一党一助魏,故遂白齐文宣,庶等并髡头鞭杖二百,庶死于临漳狱中。
庶兄岳痛之,终身不历临漳县门。
庶妻,元罗女也。
庶亡后,岳使妻伴之寝宿。
积五年,元氏更适赵起。
尝梦庶谓己曰:“我薄埃,托刘氏为女,明旦当出,彼家甚贫,恐不能见养。
夫妻旧恩,故来相见告,君宜乞取我。
刘家在七帝坊十字衔南,东入穷巷是也。”
元氏不应,庶曰:“君似惧赵公意,我自说之。”
于是起亦梦焉。
起寤问妻,言之符合。
遂持钱帛躬往求刘氏,如所梦得之,养女长而嫁焉。
庶弟蔚,少清秀,有襟期伦理,涉观史传,兼属文词。
昆季并尚风一流,长裾广袖,从容甚美,然颇涉疏放。
唯蔚能自持公干理,甚有时誉。
坐兄庶事徙平州。
后还,位尚书左中兵郎中,仍聘陈使副。
江南以其父曾经将命,甚重焉。
还,坐将人度江私市,除名。
后卒于秘书丞,士友悼惜之。
蔚弟若,聪敏,颇传家业,风采词令,有声鄴下。
坐兄庶事徙临海。
乾明初,追还,后兼散骑常侍。
大被亲狎,加仪同三司。
若一性一滑稽,善讽诵,数奉旨咏诗,并使说外间世事可笑乐者。
凡所话谈,每多会旨。
尝在省中,趋而前却,对答学奏事之象,和士开闻而奏之。
帝每狎一弄之。
武成以斛律金旧老,每朝,赐羊车上殿。
金曾使人奉启,若为舍人,误奏云在阙下,诏命出羊车。
若重思,知金不至,窃言:“羊车、鹿车何所迎?”
帝闻,亦笑而不责。
又帝于后园讲武,令若为吴将,皇后皆出,引若当前,观其进止俯仰。
事罢,遣使谢之,厚加赏赐。
韩长鸾等忌恶之,密构其短,坐免官。
未几,诏复本官。
隋开皇中,卒于秦王府谘议。
谐弟邕,字修穆,幼而俊爽,有逸才。
位高一陽一王雍友。
几所交游,皆倍年俊秀。
卒,赠洛州刺史,谥曰文。
论曰:郭祚才干敏实,有世务之长。
孝文经纶之始,独在勤劳之地。
居官任事,可称述焉。
张彝风力謇謇,有王臣之气,衔命拥旄,风声克举。
俱魏氏器能之臣乎!遭随有命,二子俱逢世乱,悲哉!晏之、乾威,可谓亡焉不绝。
邢峦以文武才策,当军国之任,内参机揆,外寄折冲,其纬世之器欤!子才少有盛名,鼓动京洛,文宗学府,独秀当年,举必任真,情无饰智,疏通简易,罕见其人,足为一代之模楷也。
及明崔甗之谤言,执侯景之一奸一使,昔人称孟轲为勇,于文简公见之。
唯尝短崔暹,颇为累德。
阮籍未尝品藻人物,斯亦良有以焉。
李崇风质英重,毅然秀立,任当将相,望高朝野。
平以高明干略,效智于时,出入当官,功名克著,赞务之材也。
谐风一流文辩,盖人望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