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仁得天下,不仁则失
【原文】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①;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②酒。”
【注释】
①宗庙:这里指采邑(封地),因为卿大夫先有采邑然后才有宗庙。
③强:勉强。
【译文】
孟子说:“夏商周三代获得天下是由于仁,失去天下是由于不仁.诸侯国家的兴衰存亡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
天子不仁,不能够保有天下;诸侯不仁,不能够保住国家;卿大夫不仁,不能够保住祖庙;士人和平民百姓不仁,不能够保全身家一性一命。
现在的人既害怕死亡却又乐于做不仁义的事,这就好像既害怕醉却又偏偏要拼命喝酒一样。”
【读解】
依然是对“仁”的呼唤。
道理一说就清楚,勿需多谈。
令我们感兴趣的是孟子雄辩的句式:
“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现在的人既害怕死亡却又乐于做不仁义的事,这就好像既害怕醉却又偏偏要用喝酒一样。
“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公孙五上》3·4)现在的人既厌恶耻辱却又居于不仁的境地,这就好像既厌恶潮一湿却又居于低洼的地方一样。
“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
(《离娄上))7·7)现在的人既想无敌于天下却又不行仁道。
这就好像既热得受不了却又不愿意洗澡一样。
这一类相同的句式,指出生活中的悖逆现象,以此来说明一抽一象的道理,往往如以掌去背,令人幡然猛醒,尤其具有启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