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齐宣王见颜
【提要】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颜?运用辨证思维,说明了贵贱、上下、君臣之间相互依靠、衬托、转化的辨证关系,也运用此思维,说出了自己反朴归真、寻求人的生命的本真意义的思考和实践。
他在对话中的语言艺术和所揭示的真理,值得千古流传。
【原文】
?,曰:“前!”亦曰:“王前!”宣王不悦。
左右曰:“王,人君也。
?,人臣也。
王曰‘?前’,?亦曰‘王前’,可乎”?对曰:“夫?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
与使?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
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
王曰:“有说乎?”
?曰:“有。”
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罪死不赦。
’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
’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来,?来!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钟,万石?。
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辩知并进,莫不来语;东西南北,莫敢不服。
求万物不备具,而百无不亲附。
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
对曰:“不然。
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
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
故舜起农亩,出于野鄙,而为天下。
及汤之时,诸侯三千。
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
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稍稍诛灭,灭亡无族之时,欲为监门、闾里,安可得而有乎哉?
是故《易传》不云乎。
’居上一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
据慢骄奢,则凶从之。
是故无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
’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
’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
是以尧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
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
故曰:‘无形者,形之君也。
无端者,事之本也。
’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至圣人明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必本于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
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
士生乎鄙野,选而禄焉,非不贵也,然形神不全。
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也。
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
则再拜辞去也。
?知足矣,归反于朴,则终身不辱也。
【译文】
齐宣王召见颜?喊道:“颜?你上前。”
颜?也叫道:“大王您上前。”
齐宣王满脸不悦。
左右臣都责备颜?:“大王是一国之君,而你颜?,只是区区一介臣民,大王唤你上前,你也唤大王上前,这样做成何体统?”
颜?说:“如果我上前,那是贪慕权势,而大王过来则是谦恭待士。
与其让我蒙受趋炎附势的恶名,倒不如让大王获取礼贤下士的美誉。”
齐宣王怒形于色,斥道:“究竟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不卑不亢回答说:“自然是士人尊贵,而王者并不尊贵?”
齐王问:“这话怎么讲?”
答道:“以前秦国征伐齐国,秦王下令:‘有敢在柳下惠坟墓周围五十步内打柴的,一概处死,决不宽赦!’又下令:‘能取得齐王首级的,封侯万户,赏以千金。
’由此看来,活国君的头颅,比不上死贤士的坟墓。”
宣王哑口无言,内心极不高兴。
左右侍臣都叫道:“颜?,颜?!大王据千乘之国,重视礼乐,四方仁义辩智之士,仰慕大王圣德,莫不争相投奔效劳;四海之内,莫不臣服;万物齐备,百姓心服。
而即便是最清高的士人,其身份也不过是普通民众,徒步而行,耕作为生。
至于一般士人,则居于鄙陋穷僻之处,以看守门户为生涯,应该说,士的地位是十分低贱的。”
颜?驳道:“这话不对。
我听说上古大禹之时有上万个诸侯国。
什么原因呢?道德淳厚而得力于重用士人。
由于尊贤重才,虞舜这个出身于乡村鄙野的农夫,得以成为天子。
到商汤之时,诸侯尚存三千,时至今日,只剩下二十四。
从这一点上看,难道不是因为政策的得失才造成了天下治乱吗?当诸侯面临亡国灭族的威胁时,即使想成为乡野穷巷的寻常百姓,又怎么能办到呢?
所以《易传》中这样讲,身居高位而才德不济,只一味追求虚名的,必然骄奢傲慢,最终招致祸患。
无才无德而沽名钓誉的会被削弱;不行仁政却妄求福禄的要遭困厄;没有功劳却接受俸禄的会遭受侮辱,祸患深重。
所以说,‘居功自傲不能成名,光说不做难以成事’,这些都是针对那些企图侥幸成名,华而不实的人,正因为这样,尧有九个佐官,,舜有七位师友,禹有五位帮手,汤有三大辅臣,自古至今,还未有过凭空成名的人。
因此,君主不以多次向别人请教为羞,不以向地位低微的人学习为耻,以此成就道德,扬名后世。
唐尧、虞舜、商汤、周文王都是这样的人。
所以又有‘见微知著’这样的说法。
若能上溯事物本源,下通事物流变,睿智而多才,则哪里还有不吉祥的事情发生呢?《老子》上说:‘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
’所以诸侯、君主皆自称为孤、寡或不谷,这大概是他们懂得以贱为本的道理吧。
孤、寡指的是生活困窘、地位卑微的人,可是诸侯、君主却用以自称,难道不是屈已尚贤的表现吗?像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周成王重用周公旦,后世都称他们是贤君圣主,这足以证明贤士的尊贵。”
宣王叹道:“唉!怎么能够侮慢君子呢?寡人这是自取其辱呀!今天听到君子高论,才明白轻贤慢士是小人行径。
希望先生能收寡人为弟子。
如果先生与寡人相从交游,食必美味,行必安车,先生的妻子儿女也必然锦衣玉食。”
颜听到此话,就要求告辞回家,对宣王说:“美玉产于深山,一经琢磨则破坏天然本色,不是美玉不再宝贵,只是失去了它本真的完美。
士大夫生于乡野,经过推荐选用就接受俸禄,这也并不是说不尊贵显达,而是说他们的形神从此难以完全属于自己。
臣只希望回到乡下,晚一点进食,即使再差的饭菜也一如吃肉一样津津有味;缓行慢步,完全可以当作坐车;无过无伐,足以自贵;清静无为,自得其乐。
纳言决断的,是大王您;秉忠直谏的,则是颜?。
臣要说的,主旨已十分明了,望大王予以赐归,让臣安步返回家乡。”
于是,再拜而去。
刘向赞叹说:“颜的确是知足之人,返朴归真,则终身不辱。”
【评析】
要使自己的口才能够上一个较高的境界,要使自己的论辩和游说具有逻辑上的强大说服力,就不能不掌握哲学中的辨证思维。
这种思维将事物看成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转化,这种依存一性一决定了互相必须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
颜?就是用这种辨证思维阐述了高贵与低贱、君与臣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孤家、寡人必须以大臣、民众为根本,百姓、贤臣是君王们之所以存在、显贵的根本依据。
在现代社会,作为领导者也要认清自己的地位和民众的重要一性一,那种蔑视人才、轻视民众的人实际上也使自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一性一。
在论述璞石与美玉、显贵与归隐的关系时,颜?同样也运用辨证思维对社会和人生进行了哲理思考,流露出他对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本真意义的追求,也反映出他“视富贵如浮云”的刚直不阿的知识分子人格。
美玉雕琢后失去了璞石的天然、本真和朴实,而人显贵后就要依附于身份、爵位,他就失去了自一由和真正的自我,这实际上不是幸运而是可悲,不是显达而是沦落。
通过这样全面地、从相反角度来阐释、理解问题,颜的论辩具有了无可置疑的说服力,使我们也不得不对他的人生观由衷钦佩、心向往之。
下一节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