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
191--200
191、敦厚之人可托大事,谨慎之人能成大功
敦厚之人,始可托大事,故安刘氏者,必绛侯也;谨慎之人,方能成大功,故兴汉室者,必武侯也。
[注释]
刘错:指汉高祖刘邦。
绛侯:周勃,汉沛人,佐高祖定天下,封绛侯。
武侯:诸葛亮,字孔明,助刘备败曹操,建国蜀中,与魏、吴成三国鼎立之势。
【译文】
忠厚诚势的人,才可将大事托付给他,因此能使汉朝天下安定的,必定是周勃这个人。
惟有谨慎行事的人,能建立大的功业,因此能使汉室复兴的,必然是也明这般人。
192、汉高祖之英明不能救戚姬,陶朱公之智计不能保仲子
以汉高祖之英明,知吕后必杀戚姬,而不能救止,盖其祸已成也;以陶朱公智计,知长男必杀仲子,而不能保全,殆其罪难宥乎?
[注释]
戚姬:戚夫人,为汉高祖宠姬,高祖崩,即为吕后所杀。
陶朱公:范蠡佐越王勾践破吴后,至定陶,自称陶朱公,经商而成巨富。
【译文】
像汉高祖那么大略的帝王,明知在他死后吕后会杀死他最心爱的戚夫人,却无法挽救阻止,乃是因为这个祸事已经造成了,而如陶朱公那么足智多谋的人,明知他的长子非但救不了次子,反而会害了次子,却无法保全此事,大概是因为次子的罪本来就让人难以原谅吧!
193、处世以忠厚,传家得勤俭
处世以忠厚人为法,传家得勤俭意便佳。
[注释]
处世:为人处世。
【译文】
在社会上为人处世,应当以忠实敦厚的人为效法对象,传与后代的只要能得勤劳和俭朴之意便是最好的了。
194、紫阳要人穷尽事物之理,阳明教人反观自己本心
紫阳补大学格致之章,恐人误入虚无,而必使之即物穷理,所以维正教也;阳明取孟子良知之说,恐人徒事记诵,而必使之反己省心,所以救末流也。
[注释]
格致之章:大学中有“致知在格物”句,朱熹注解,指格物是穷尽事物之理,无不知晓之意见书。
阳明:即王守仁,学者称为阳明先生,其学以默坐澄心为主,晚年专提“致良知”之说。
【译文】
朱子注大学格物致知一章时,特别加以补充说明,只恐学人误解而入于虚无之道,所以要人多去穷尽事物之理,目的在维护孔门的正教。
正阳明取了孟子的良知良能之说,只怕学子徒然地只会背诵,所以一定要教导他们反观自己的本心,这是为了挽回那些学圣贤道理只知死读书的人而设的。
195、善良醇谨人人喜
人称我善良,则喜;称我凶恶,则怒;此可见凶恶非美名也,即当立志为善良。
我见人醇谨,则爱,见人浮躁,则恶;此可见浮躁非佳士也,何不反身为醇谨?
[注释]
醇谨:醇厚谨慎。
【译文】
别人说我善良,我就很喜欢,说我凶恶,我就很生气,由此可知凶恶不是美好的名声,所以我们应当立志做善良的人,我看到他人醇厚谨慎,就很喜爱他,见到他人心浮气躁,就很厌恶他,由此可见心浮气躁不是优良的人该有的毛病,何不让自己做一个醇厚谨慎的人呢?
196、处事宜宽平而不可松散,持身贵严厉而不可过激
处事宜宽平,而不可有松散这弊;持身贵严厉,而不可有激切之形。
[注释]
宽平:不急迫而又平稳。
【译文】
处理事情要不争迫而平稳,但是不可因此而太过宽松散漫,立身最好能严格,但是不可造成过于激烈的严酷状态。
197、天地且厚人,人不当自薄
天有风雨,人以宫室蔽之;地有山川,人以舟车通之;是人能补天地之阙也,而可无为乎?人有性理,天以五常赋之;人有形质,地以六谷养之。
是天地且厚人之生也,而可自薄乎?
[注释]
蔽:遮蔽。
阙:失。
五常:仁、义、礼、智、信。
六谷:黍、稷、菽、麦、稻、粱。
薄:轻视。
【译文】
天上有风有雨,所以人造房屋子来遮蔽;地上有高山河流,人便造船车来交通。
这就是人力能够弥补天地造物的缺失,人岂能无所作为,而让一切不获得改善呢?人的心中有理性,天以仁、义、礼、智、信作为他的秉赋;人的外在有形体,地便以黍、稷、菽、麦、稻、梁六欲来养活他。
天地对待人的生命尚且优厚,人岂能自己看轻自己呢?
198、知万物有道,悟求己之理
人之生也直,人苟欲生,必全其直;贫者士之常,士不安贫,乃反其常。
进食需箸,而箸亦只悉随其操纵所使,于此可悟用人之方;作书需笔;而笔不能必其字画之工,于此可悟求己之理。
[注释]
箸:竹筷子。
【译文】
人生来身体便是直的,由此可见,如果人要活得好,一定要向直道而行。
贫穷本是读书人该有的现象,读书人不安于贫,便是违背了常理。
吃饭需用筷子,筷子完全随人的操纵来选择食物,由此可以了解用人的方法。
写字需用毛笔,但是毛笔并不能使字好看,于此也可以明白凡事必须反求诸己的道理。
199、富厚者遗德莫遗田,贫穷者勤奋必能充
家之富厚者,积田产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保;不如广积阴功,使天眷其德,或可少延。
家之贫穷者,谋奔走以给衣食,衣食未必能充;何若自谋本业,知民生在勤,定当有济。
[注释]
阴功:阴德。
眷:眷顾。
济:帮助。
【译文】
家中富有的人,将积聚的田产留给子孙,但子孙未必能将它保有,倒不如多做善事,使上天眷顾他的阴德,也许可使子孙的福分因此得到延长。
家中贫穷的人,想尽办法来筹措衣食,衣食却未必获得充足,倒不如在工作上多加努力,若能知道民生的根本在于勤奋,那么多少会有所帮助,而不必四处求人。
200、揆诸理而信言,问诸心始行事
言不可尽信,必揆诸理;事未可遽行,必问诸心。
[注释]
揆:判断、衡量。
遽:急忙。
行:做。
【译文】
言语不可以完全相信,一定在要理性上加以判断、衡量,看看有没有不实之外。
遇事不要急着去做,一定要先问过自己的良心,看看有没有违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