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经
第十三章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
既惊其神,即着万物。
既着万物,即生贪求。
既生贪求,即是烦恼。
[字解]
惊——突然害怕叫惊慌,言戒惧的意思。
着——着受的意思。
贪——染着六欲之境而不离之意。
和“爱”字名虽不同,而理是一样的。
求——索取的意思。
烦恼——是一切贪,欲,嗔,痴等,能使烦心恼身叫烦恼。
亦是闷闷不乐的意思。
[章解]
上章说的众生不能得悟真道,就是因为有贪妄之心。
一有了贪妄心,就要惊动那喜动而不喜静的“识神”。
识神被惊,心意外弛,便要着于万物了。
既然接触了万物,就要生出不想离开,而要索取的心。
但是天下的事,那能尽如所愿呢?如果求之不得,立刻就是无穷的烦恼。
[演说]
上章说苦海众生不能得其真道,是为了三心不扫,四相不飞的原故。
因人寄红尘,总是纷纷扰扰,朝夕营求,不得歇心。
故此妄心一动,则神随意迁,追逐万物,而恋恋不舍,甚至废寝忘食,自甘其愿。
这样一来,身心不得养。
《道德经》云:“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佛云:“寂然不动”。
都是让人不动心的意思。
假若苦苦贪求,即便一时侥幸得到手,还不是家大业大操心大吗?谚云“身旁无妥物,心中烦恼稀”。
何况说是促促一生,不知何日归去,故有人生如蜉蝣的话呢!试看历代的佛祖圣贤,留芳千古,虽死犹生,是可以作后人的标杆榜样。
另有一般不知礼义,妄贪妄取,苟安偷生的人,死去遗臭后人。
噫!同是一生,只因所为之事业不同,故此有天渊之别了。
愿世人熟思此意,方不致误了自己一生的事业。
谚云:“两利相形取其重,两害相形择其轻”,古文云:“天地为万物之逆旅,光一陰一为百代之过客”。
寒来暑往,日月穿梭,古今一件一件的事情,都被光一陰一捉过去了。
这人生数十年的时候,那还有功夫再招惹烦恼呢?俗语云:“知足者常乐,能忍者常安”。
如不知足,妄生贪求,一生总是烦恼。
罗状元作的诗上说“到无求处便无忧”的句子,真是说的不错呢。
诗曰
惊动心神任弛游 着于万物欲贪求
欲念未逐心转恼 贪求不得意生愁
声色丛丛速回悟 孽海涛涛勿逐流
了尽俗缘方成道 此时不修几时修
清静经原文 清静经译文,清静经翻译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