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战国策》读后感
《秦兴师临周求九鼎》读后感
秦国出兵威胁东周,索要九鼎。
可见东周君早已丧失天子的尊严,沦为偏安一隅的小诸侯。
在齐秦等大国面前只能耳提面命。
坐拥天子之名而无天子之实,别说行驶天子的权力,就连自己也成了大国嘴边随时想吃的一块肉。
在这里,秦国索要九鼎不知是何用意?是秦王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想过早的坐拥天子宝器,还只是通过获得九鼎来宣传自己才是继周统的唯一天授者?我想应该是后者吧。
想必后来齐王出兵干涉也是为了此目的。
当时已属战国末年,强国拉锯,周室没落,列国都想证明自己具有享祀天子宗庙的待遇,通过占有宝器显示天命所归,从而更有利于自己国家的发展与征战。
宝物也是服务于人,撇开利与益的纠葛,宝物也只是一堆废物。
而到了真正见弓拉弦的时候,宝物也只能随着时代沉浮。
九鼎也不能保证周王室的灭亡,象征只在庄严的宗庙里象征,而在血肉横飞的狂飙中它只是一个等待重拾的破碎的梦。
颜率虽用一时的小聪明保住了宝物,但它不能阻止它的最终命运。
他有没有考虑到,齐秦也许有哪一天不用借道,拥兵城下,出动九九八十一万人带走九鼎。
毕竟身死国灭已经屡见不鲜。
颜率利用齐秦均衡达到了目的,这也说明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纵横天下。
可是想永远在做前面,只有拥有最坚定意识者才能坚持到最后。
我得不到还不能让我想想吗?只是这时,均衡在逐渐打破,天命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
《读后东周欲为稻》读后感
东周想种水稻,西周不放水。
东周很忧虑,东周它忧虑,我很疑问,东周干嘛非要种水稻呢?苏秦巧舌一辩双方都得感谢苏秦。
可见战国的纵横家的手段,他们虽然不能翻手云,覆手雨,但可以通过三寸不烂让那些君主们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去做。
他们之所以能驰骋纵横,是因为他们知道那个时代的生存法则。
那时不相信眼泪,只有列国征伐和宗国利益。
想想东西两周本为一室,却为了让另一国民生凋敝而不惜想尽办法破坏。
想必这就是国家利益的雏形。
可怜西周,不再强国富民上下工夫,却通过疲苦之计来算计他国。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用,但用马哲的观点来说,这就没有搞清楚根本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了。
万物相连,因果互化,用后人的眼角去看,东周西周真是井底之蛙。
但历史之所以为历史,是因为有它的局限一性一。
一个时代必然有一个时代的特点,真正把握历史机遇的永远是那些慧眼如炬,意志坚定者。
只有眼到手到,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风险。
历史的车轮还在不断前进,我们是在轮前还是在辙后?苏秦轻摇三寸就能获得双方感激。
在于他把握住了双方目的的交一合点。
一方面满足双方目的,一方面找到通吃点。
这真是一种至臻化界的境界,只能膜拜而不能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