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与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脏象,原作臆象、藏象《中医基础理论》三 脏象

中医基础理论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 三 脏象

中医基础理论

三 脏象

脏与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脏象,原作臆象、藏象。

“藏象”一词,首见于《素问·六节脏象论》。

藏,指隐藏于体内的脏器。

象,其义有二,一指脏腑的解剖形态,“象者,像也。

论脏腑之形象,以应天地之十陰十陽十也”(《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二》)。

如“心象尖圆,形如莲花”(《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腑图》)。

其二指脏腑的生理病理表现于外的征象。

“象,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象,形象也。

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类经·藏象类》)。

“象”是“藏”的外在反映,“藏”是“象”的内在本质,两者结合起来就叫作“藏象”。

藏通“藏”。

“藏象”今作“脏象”。

脏象是人十体系统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是人十体脏腑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中医学据此作为判断人十体健康和诊断、治疗疾病的依据。

就方法论而言,中医学以系统方法为主,朴素的元素分析方法和系统方法相结合,以解剖学为基础,通过分析活的机体的外部表征,来推导认识人十体内部的生理病理规律,以表知里,确定“象”与“脏”之间的关系,建立脏象的概念。

以病理反证生理,重功能而轻形质,是脏象认识生命本质的重要特点。

因此,脏象的本来含义是人十体内在脏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其内容包括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脏腑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实际上,脏象是一个动十态的生理、病理概念,是生命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基于对脏象的这一认识,将脏象学说定义为研究人十体脏腑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

科学的分化与综合是促进科学发展的动力。

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中医学理论体系内部不断地发生分化与综合,从而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分支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就是中医学在现代科学分化与综合的结果。

在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自身的科学体系也在不断地分化与综合。

如脏象原规定为生理病理的综合十性十概念,脏象学说则囊括了中医学的生理学和病理学的全部内容。

因此,在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只有病因学而无病理学。

随着对脏象认识的不断深化,将脏象学说原来的研究对象的生理和病理内容分别开来,作为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将脏腑的生理学归于脏象学说,而将脏腑的病理归于病机学又称病理学,于是,中医病机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体系。

这是中医基础理论科学体系自身分化与综合的产物,它有助于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和现代化。

基于上述,本书将脏象和脏象学说原来的概念的外延缩小而作如下定义:脏象是人十体内在脏腑机能活动表现于外的征象。

中医学考察人十体的生命活动时,以功能活动的动十态形象为本,而形体器官和物质构成为从,当涉及“器”与“象”的关系时,着重的不是器,而是其“象”,并且以功能之象来界定其器。

所以,脏象则以象为本,据象定脏。

就这个意义讲,脏象主要指人十体内脏机能活动表现的征象。

脏象学说是研究脏腑形体官窍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它认为人十体是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以胆、胃、大肠、小肠、膀十胱、三焦等六腑相配合,以气血十精十津十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形体官窍所构成五个功能活动系统。

这五个系统不仅都受天地四时十陰十陽十的影响,同时互相之间也紧密联系,五脏之中各有五脏,从而使人十体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以及人十体与外界环境成为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

脏腑的概念:脏腑是人十体五脏(心、肺、脾、肝、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十胱、三焦)和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

其主要是人十体内视之可见、触之可及的实体脏器,它是在古代的历史条件下,运用解剖学的方法,实际观察、测量而来的。

如《灵枢·五十营》对人十体呼吸的计量,《灵枢‘骨度》对人十体骨骼的计量,以及《灵枢·肠胃》和《灵枢·平人绝谷》等对人十体器官的计量等等。

《灵枢·肠胃》关于人十体食道与大小肠长度比为1:35.5,与现代解剖学所定长度比例1:37基本吻合。

可见,当时解剖学记载是符合实际的,其计量也是很十精十细的。

但中医学研究脏腑主要不是从解剖学的脏腑实体器官出发,而是以整体功能为基础,以显现于外的功能现象和联系为基础来确定脏腑的概念。

因此,脏腑是一个形态与功能的综合概念,不仅具有解剖学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十体的功能模型。

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根据生理功能特点,脏腑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三类。

五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五脏。

从形象上看,五脏属于实体十性十器官;从功能上看,五脏是主“藏十精十气”,即生化和贮藏气血、津十液、十精十气等十精十微物质,主持复杂的生命活动。

所以说:“五脏者,藏十精十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素问:五脏别论》)。

满,指十精十气盈十满;实,指水谷充实。

满而不能实,就是说五脏贮藏的都是十精十气,而不是水谷或废料。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十胱、三焦合称六腑。

府通“腑”,有府库之意。

从形象上看,六腑属于管腔十性十器官;从功能上看,六腑是主“传化物”,即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十泄糟粕,主要是对饮食物起消化、吸收、输送、·排十泄的作用。

所以说:“六腑,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素问·五脏别论》)。

六腑传导、消化饮食物,经常充盈水谷,而不贮藏十精十气。

因传化不藏,故虽有积实而不能充满。

但应指出,所谓五脏主藏十精十气,六腑传化糟粕,仅是相对地指出脏和腑各有所主而已。

实际上,五脏中亦有浊气,六腑中亦有十精十气,脏中的浊气,由腑输泻而出,腑中的十精十气,输于脏而藏之。

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者合称奇恒之府。

奇者异也,恒者常也。

奇恒之府,形多中空,与腑相近,内藏十精十气,又类于脏,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之为“奇恒之府”。

所以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十陰十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素问·五脏别论》)。

脏象学说的内容主要为脏腑、形体和官窍等。

其中,以脏腑,特别是五脏为重点。

五脏是生命活动的中心,六腑和奇恒之府均隶属于五脏。

因此,五脏理论是脏象学说中最重要的内容。

形体,其广义者,泛指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组织,包括头、躯干和脏腑在内;其狭义者,指皮、肉、筋、骨、脉五种组织结构,又称五体。

官窍,官指机体有特定功能的器官,如耳、目、口、唇、鼻、舌,又称五官,它们分属于五脏,为五脏的外候。

窍,有孔十穴十、苗窍之意,是人十体与外界相通连的窗口。

官必有窍,窍多成官,故宫窍并称。

窍有七窍,七窍指头面部七个孔窍(眼二、耳二、鼻孔二、口)。

五脏的十精十气分别通达于七窍。

九窍又称九宫,指七窍又前十陰十和后十陰十而言。

脏象学说的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是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

脏象学说的研究对象是具有生命活力的人。

人十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极其复杂的有机整体。

人十体各组成部分之间,在形态结构上密不可分,在生理功能上互相协调,在物质代谢上互相联系,在病理上互相影响。

人十体的生理病理又与外界环境相通应,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物质与代谢、局部与整体、人十体与环境的统一。

以五脏为中心,从系统整体的观点来把握人十体,是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

脏象学说贯穿在中医学的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方剂、药物、预防等各个方面,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中医基础理论》古代医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脏与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脏象,原作臆象、藏象《中医基础理论》三 脏象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