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
戴名世《与刘大山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
去年春正月,渡一江一 访足下,留信①宿,而足下出所为古文十余篇见示,皆有奇气。
足下固不自信,而谬以仆之文有合于古人矩镬,因从问其波澜意度所以然者。
仆回秦淮,将欲检箧中文字,悉致之足下,冀有以教我。
会足下北游燕蓟之间,而仆亦东走吴越,遂不果。
今年冬,有金陵门人欲锓②仆古文于板。
仆古文多愤世嫉俗之作,不敢示世人,恐以言语获罪,而门人遂以彼所藏抄本百篇雕刻行世。
俟其刊成,当于邮传中致一本于足下。
其文皆无绝殊,而波澜意度所以然者,仆亦未能以告人也。
惟足下细加择别,摘其瑕疵,使得改定,且作一序以冠其首简③,幸甚!,幸甚!
当今文章一事,贱如粪壤,而仆无他嗜好,独好此不厌。
生平尤留心先朝文献,二十年来,蒐④求遗编,讨论掌故,胸中觉有百卷书,怪怪奇奇,滔滔汩汩,欲触喉而出。
而仆以为此古今大事,不敢聊且为之,欲将入名山中,洗涤心神,餐吸沆瀣,息虑屏气,久之,乃敢发凡起例,次第命笔。
而不幸死丧相继,家累日增,奔走四方,以求衣食,其为困踬颠倒,良可悼叹。
同县方苞以为“文章者穷人之具,而文章之奇者,其穷亦奇,如戴于是也。”
仆文章不敢当方君之所谓奇,而欲著书而不得,此其所以为穷之奇也。
秦淮有余叟者,好琵琶,闻人有工为此技者,不远千里迎致之,学其术。
客为琵琶来者,终日座为满,久之,果大工,号南中第一手。
然以是倾其产千金,至不能给衣食。
乃操琵琶弹于市,乞钱自活,卒无知者,不能救冻馁,遂抱琵琶而饿死于秦淮之涯。
今仆之文章,乃余叟之琵琶也。
然而琵琶者,夷部之乐耳,其工拙得丧,可以无论。
至若吾辈之所为者,乃先王之遗,将以明圣人之道,穷造化之微,而极人情之变一态 ,乃与夷部之乐同其困踬颠倒。
将遂碎其琵琶以求免予穷饿,此余之所不为也。
呜呼!琵琶成而适以速死,文章成而适以甚其穷。
足下方扬眉瞬目⑤,奋袂抵掌,而效仆之所为,是又一余叟也。
然为余叟者,始能知余叟之音,此仆之所以欲足下之序吾文也。
[注]①信:两。
②锓:刻。
③首简:篇首。
④蒐:搜寻。
⑤扬眉瞬目:得意的样子。
【译文】
去年春正月,我渡一江一 拜访您,您留我在家住了两夜,可是您拿出所写的十几篇文章给我看,这些文章都有奇特的文气。
您一直不相信自己的文章,却谬赞我的文章符合古人的法度,就向我问起这些文章为什么要这样构思。
我回秦淮后,正想挑选箱子里的文章,全部送给您,希望您有所指教。
恰逢您往北去,在燕蓟一带游历,我也向东去了吴越,于是没能如愿。
今年冬天,有一个金陵门生想把我的文章刻樱我的文章大多是愤世嫉俗的作品,不敢给世人看,害怕因文字而获罪,但是门生最终把他收藏的百篇抄本刻印以流行世间。
等到刻印完毕,我就送一本给您。
那些文章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为什么要这样行文构思,我也没有可以告诉他人的。
希望您仔细加以甄别,指出它的缺点,使我能够改正,并且请您写一篇序放在它的篇首,那真是我的荣幸啊!
当今社会,写文章这种事情,贱如粪土,但是我又没有其他的爱好,唯独喜好写文章而不厌倦。
我平生特别留心前朝文献,二十年来,搜寻前人留下的著作,研究各种掌故,胸中感到有百卷书,怪异奇特,文思泉涌要一吐为快。
然而我认为写文章是古今大事,不敢随便去做,想要到名山中,洗涤心神,餐风饮露,平心静气,很久了才敢确定要旨,拟定体例,按序写来。
可是不幸的是,丧事接连不断,家庭的拖累一天天增加,我四方奔走,以求一温一 饱,那困厄不顺的境遇很是让人悲叹。
同县人方苞认为:“写文章是那些处于困窘失意之人的才能,文章写得奇特,写文章的人的困境也奇特,像戴先生就是这样的。”
我的文章不敢与他所说的相称,想写书却不能如愿,这大概是方先生认为我困境奇特的原因。
秦淮有个姓余的老人,喜好琵笆,听说有个擅长演奏琵琶的人,就不远千里去拜访他,学习 他的技艺。
为琵琶而来的客人,整天是满座,久而久之,老人的琴技最终十分一精一妙,号称“南中第一手”。
但是他因此耗尽千金家产,以致不能衣食自给。
于是拿着琵笆在市井弹奏,乞讨钱财养活自己,(可惜)最终没有了解他的人,不能使他免于饥寒。
他就只能抱着琵琶饿死在秦淮河边。
现在我的文章就像姓余的老人的琵笆。
但是琵琶是西域乐器,那技艺的一精一妙拙劣得失,自不用说。
至于我们这些人所做的,是古代贤王遗留的事业,是用来阐明圣人的道理,探求自然一精一微的道理,极尽人间百态,这与姓余的老人学成琵琶却遭遇困境是一样的。
如果要打碎琵琶来免于困窘饥饿,这是我不愿做的。
呜呼,琵琶学成了恰恰因为这样招致了自己的死亡,文章写成了恰恰因为这样加重了自己的困窘。
现在,您眨眼,击掌十分得意地,要效仿我的所作所为,又是一个姓余的老人。
然而只有作了姓余的老人,才能听懂他的乐曲,这就是我想要让您为我的文章写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