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章法,就是一首诗谋篇布局的方法《江南讲记》二、律诗的章法

江南讲记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江南讲记

江南讲记 - 二、律诗的章法

江南讲记

二、律诗的章法

所谓章法,就是一首诗谋篇布局的方法。

律诗共八句,两句为一联。

根据各个联的位置,一般习惯上称为首联(即诗的前两句),颔联(又叫承接联,即第三、第四句),颈联(又叫转折联,即第五、第六句),尾联(即第七、第八句)。

除了正常的格律以及粘对的要求外,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有时由于首联已经对仗了,颔联可以不对,称为偷春体。

但颈联是一定要对的。

律诗讲究起承转合。

律诗如此,绝句也是一样。

起承转合四项任务,一般分由四联分别来完成。

所以,首联又可以叫起首联,颔联叫承接联,颈联是转折联,尾联合,就是收尾。

写一首诗,也同于做一篇文章,必是先有写作的目的,想写什么,打算怎么样写,主题是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为了保证思路完整,脉络清晰,让读者读着明白,就需要好好地安排章法。

先交代什么,后交代什么,这顺序不能乱。

如果是见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势必会造成文理的混乱。

你写不明白,读者就没办法读明白。

有时作者写的东西,作者心里是很清楚的,可是读者却把握不住作者的思路,其原因可能就是章法出了问题。

可见,起、承、转、合,是很关键的。

所谓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一个办法开个头。

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

所谓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

所谓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帐,要制造些波澜。

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内在的联系是紧密地含在里面的。

所谓合,就是不能话题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

尤其是中间两联,出句与对句之间,要尽量说不同的方面,不要内容太近或相同。

内容太近和相同就是合掌了。

颈联在颔联的基础上要发展,要递进,避免说同一层面上的事情。

只有递进一步,发展一步,结尾才好结出更有意义的思想或感受。

我们以写景诗为例,来说明一下这个问题。

假如我们写春游,首联可以写春游的目的或者是游览的地点或者是时间、原因等等。

这时候人物可以出现,也可以不直接出现,而是通过下面的描写来暗中交代人物的出现。

通过人物的眼睛,去观察眼前的景物,用笔把眼前的景物描写下来,可以是眼中看到的,也可以是耳朵听到的。

开始交代了春游的时间、地点、目的等等,接下来交代眼前景色,读者就可以自然地跟着作者的笔触,就象实地春游一样,如眼亲见。

这样的承接就自然且脉络清晰。

到了转折的时候,我们可以跳荡一下,或者把眼前的景物换个视角来表达,或者干脆写由眼前景物所产生的感慨、联想,似乎是离开了刚才的画面,但却和眼前的画面有很紧密的联系。

到了结尾的时候,把这些感受通过某种办法强调一下,直接传递给读者,想办法回到开篇游览的内容,或者使全篇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需要注意的是,颈联和颔联一定要有所区别,如果颔联是风景,颈联最好离风景远一点,否则就原地踏步,不能给读者更多的信息,浪费笔墨。

如果非要继续写景的话,也要安排一下次序,比如颔联写远的,颈联写近的。

颔联写现在,颈联写过去。

颔联写虚的,颈联写实的。

颔联写辽阔的、粗犷的,颈联写具体的细致的。

颔联如果是面,颈联则可以一精一确到点。

颔联写实实在在的景色,颈联写由眼前景色产生的联想或者心理体验等等。

总之,必须要有明显的区别才好。

下面我们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为例,来具体说明一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一陰一里白沙堤。

因为题目里已经交代了地点钱塘湖,时间是春,所以下面对于时间和地点的交代就不是很重要了,而是以另一种方法出现。

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就是很好的起。

它承接题目说话,先交代作者游览的地方是“孤山寺北,贾亭西”,这些都是钱塘湖的具体风景名胜,而且继续描写“水面初平云脚低”这样一个很自然美好的画面。

接下来就是眼前具体的景色“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样的思路前后是连贯的,脉络是清晰的。

下面虽然继续以景物为重点,但是作者把景色提高了一个档次,来写作者对景色的细致观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就明确的告诉我们,这是初春时期的钱塘湖。

而这细致的描写里,包含了一种宁静、恬淡的心情在里面,它和颔联的不同是很明显的。

结尾在前面的细致入微的描写上,进行总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一陰一里白沙堤。”

最爱两字是行文的目的,写明作者对眼前景色的喜爱。

最后一句再次对景色从另一个视角进行描绘,主要以色彩烘托,以景色做结,显得轻快明丽。

律诗的章法,当然不是这样一种单一的形式。

这首作品采取了正叙的手法。

除了正叙外,还可以倒叙和插叙等等。

杜甫的《登高》就是典型的倒叙手法。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就是登高之后的眼前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一江一 滚滚来。

颔联在眼前景的基础上递进描写,增加了宏阔、悲壮、苍凉的气氛,已经不单单写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简单交代了作者登高的目的和原因以及背景。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最后总结,以心情来结尾。

因为题目是登高,读者很容易明白前边是登高以后的眼前景色,并不觉得这一上来就出现的景色是突兀的,到了颈联才泛泛地交代登高的原因背景,这种方式是颠倒过来的,这就增加了叙述过程的波澜,使得文章的结构跳荡、起伏。

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可以看作是插叙的例子。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一上来先发感慨,但感慨的原因尚未交代。

一江一 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这里才交代原因、人物。

这个交代是插进来的。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转折的时候,却写眼前景色。

这一联,实际是承接首联的感慨,补充感慨的原因的。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结尾交代写作的目的,原来是怀古,怀的是羊公。

初学者在一开始,最容易把握的是正叙的手法。

等章法熟悉了之后,可以适当地尝试其它叙述手法。

但不管什么样子的叙述手法,只要心中有一跟明确的线索可以贯穿起来,就是清晰的。

作者的思路,一定要让读者能够把握,这就是章法安排的主要目的。

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题目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有时题目里明确地安排了重要的线索,正文的章法安排是基于题目的交代而进行的,所以读懂题目非常重要。

有些初学者对题目不够重视,随便安个题目拉倒,这样的作品不仅浪费了题目,也是不懂章法安排与题目的关系。

有些问题与章法有紧密的联系,比如诗眼和警句,再比如写作的技巧或者手法,还有题材不同章法各异等等。

甚至包括律诗的对仗问题,这些应该归结到法度的问题。

限于篇幅所限只能后面再探讨。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江南讲记》未分类项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所谓章法,就是一首诗谋篇布局的方法《江南讲记》二、律诗的章法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