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丛话全编
楹联丛话 自序
楹联之兴,肇于五代之桃符。
孟蜀“余庆”“长春”十字,其最古也。
至推而用之楹柱,盖自宋人始,而见于载籍者寥寥。
然如苏文忠、真文忠及朱文公撰语,尚有存者,则大贤无不措意于此矣。
元明以后,作者渐夥,而传者甚稀,良由无荟萃成书者,任其零落湮沉,殊可慨惜!我朝圣学相嬗,念典日新,凡殿廷庙宇之间,各有御联悬挂。
恭值翠华临莅,辄荷宸题;一宠一 锡臣工,屡承吉语。
天章稠叠,不啻云烂星敶。
海内翕然向风,亦莫不缉颂剬诗,和声鸣盛。
楹联之制,殆无有美富于此时者。
伏思列朝圣藻,如日月之经天,自有金匮石室之司,非私家所宜撰辑。
而名公巨卿,鸿儒硕士,品题投赠,涣衍寰区,若非辑成一书,恐时过境迁,遂不无碎璧零玑之憾。
窃谓刘勰《文心》,实文话所托始;钟嵘《诗品》,为诗话之先声。
而宋王铚之《四六话》,谢伋之《四六谈麈》,国朝毛奇龄之《词话》,徐釚之《词苑丛谈》,部列区分,无体不备,遂为任彦昇《文章缘起》之所未赅。
何独于楹联而寂寥罔述!因不揣固陋,创为斯编。
博访遐搜,参以旧所闻见,或有伪体,必加别裁。
邮筒遍于四方,讨源旁及杂说,约略条其义类,次其后先。
第一曰故事,第二曰应制,第三、第四曰庙祀,第五曰廨宇,第六、第七曰胜迹,第八曰格言,第九曰佳话,第十曰挽词,第十一曰集句,附以集字,第十二曰杂缀,附以谐语,分为十门,都为十二卷。
非敢谓尽之,而关涉掌故,脍炙艺林之作,则已十得六七,粲然可观。
方之禁扁,似稍扩其成规;比诸句图,亦别开生面云尔。
道光庚子立春日,福州梁章钜撰于桂林抚署之怀清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