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
卷之八-伤寒病诸候下(凡四十四论)
三十四、伤寒余热候
伤寒病,其人或未发汗吐下,或经服药以后,而脉洪大实数,腹内胀满,小一便赤黄,大便难,或烦或渴,面色变赤,此为腑脏有结热故也。
三十五、伤寒五脏热候
伤寒病,其人先苦身热,嗌干而渴,饮水即心下满,洒淅身热,不得汗,恶风,时咳逆者,此肺热也。
若其人先苦身热嗌干,而小腹绕脐痛,腹下满,狂言默默,恶风欲呕者,此肝热也。
若其人行若手掌心热,烦心欲呕,身热心下满,口干不能多饮,目黄,汗不出,欲得寒水,时妄笑者,此心热也。
若其人先苦身热,四肢不一举,足胫寒,腹满欲呕而泄,恶闻食臭者,此脾热也。
若其人先苦嗌干,内热连足胫,腹满大便难,小一便赤黄,腰脊痛者,此肾热也。
三十六、伤寒变成黄候
一陽一明病,无汗,小一便不利,心中懊 ,必发黄。
若被火,额上微汗出,而但小一便不利,亦发黄。
其人状,变黄如橘色,或如桃枝色,腹微满,此由寒湿气不散,瘀热在于脾胃故也。
三十七、伤寒心腹胀满痛候
此由其人先患冷癖,因发一热病,服冷药及饮冷水,结在心下,此为脏虚动于旧癖故也。
或吐下以后,病不解,内外有热,故心腹胀满痛,此为有实也。
三十八、伤寒宿食不消候
此谓被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热不解,腹满而痛,此为胃内有干粪,挟宿食故也。
或先患寒癖,因有宿食,又感于伤寒,热气相搏,故宿食不消。
三十九、伤寒大便不通候
伤寒,一陽一脉微,而汗出少,为自和,汗出多为太过。
一陽一明脉实,因发其汗,汗出多者,亦为太过。
太过者,一陽一气绝于里,一陽一气绝于里则津一液竭,热结在内,故大便牢而不通也。
四十、伤寒小一便不通候
伤寒,发汗后而汗出不止,津一液少,胃内极干,小肠有伏热,故小一便不通。
四十一、伤寒热毒利候
此由表实里虚,热气乘虚而入,攻于肠胃,则下黄赤汁,此热毒所为也。
四十二、伤寒脓血利候
此由热毒伤于肠胃,故下脓血如鱼脑,或如烂肉汁,壮热而腹痛,此湿毒气盛故也。
四十三、伤寒利候
伤寒病,若表实里虚,热乘虚而入,攻于肠胃,则下黄赤汁。
若湿毒气盛,则腹痛壮热,下脓血如鱼脑,或如烂肉汁。
若寒毒入胃,则腹满,身热,下清谷。
下清谷者,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表里俱虚故也。
伤寒六七日不利,更发一热而利者,其人汗出不止者死,但有一陰一无一陽一故也。
下利有微热,其人渴,脉弱者,今自愈。
脉沉弦者,下重,其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一热不死。
少一陰一病,八九日,而身手足尽热,热在膀一胱,必便血。
下利,脉浮数,尺中自滑,其人必清脓血。
少一陰一病下利,若利止,恶寒而拳,手足一温一者,可治也。
一陽一明病,下利,其脉浮大,此皆为虚弱强下之故。
伤寒下利,日十余行,其脉反实死。
四十四、伤寒病后胃气不和利候
此由初受病时,毒热气盛,多服冷药,以自泻下,病折以后,热势既退,冷气乃动,故使心下 牢,噫哕食臭,腹内雷鸣而泄利,此由脾胃气虚冷故也。
四十五、伤寒上气候
此由寒毒气伤于太一陰一经也。
太一陰一者肺也。
肺主气,肺虚为邪热所客,客则胀,胀则上气
四十六、伤寒咳嗽候
此由邪热客于肺也。
上焦有热,其人必饮水,水停心下,则肺为之浮,肺主于咳,水气乘之,故咳嗽。
四十七、伤寒衄血候
伤寒病血衄者,此由五脏热结所为也。
心主于血,肝藏于血,热邪伤于心肝,故衄血也。
衄者,鼻血出也。
肺主于气,而开窍于鼻,血随气行,所以从鼻出。
一陽一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必衄。
衄家不可攻其表,汗出额上菹急而紧,直视而不能 ,不得眠。
亡血,不可攻其表,汗出则寒栗而振。
脉浮紧,发一热,其身无汗,自衄者愈。
四十八、伤寒吐血候
此由诸一陽一受邪,热初在表,应发汗而汗不发,致使热毒入深,结于五脏,内有瘀积,故吐血。
四十九、伤寒一陰一陽一毒候
夫欲辨一陰一陽一毒病者,始得病时,可看手足指,冷者是一陰一,不冷者是一陽一。
若冷至一二三寸病微,若至肘膝为病极,过此难治。
一陰一陽一毒病无常也,或初得病便有毒,或服汤药,经五六日以上,或十余日后不瘥,变成毒者。
其候身重背强,喉咽痛,糜粥不下,毒气攻心,心腹烦痛,短气,四肢厥逆,呕吐;体如被打,发斑,此皆其候。
重过三日则难治。
一陽一毒者,面目赤,或便脓血;一陰一毒者,面目青而体冷。
若发赤斑,十生一死;若发黑斑,十死一生。
一陽一毒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喉咽痛,清便脓血,七日不治,五日可治,九日死,十一日亦死。
五十、坏伤寒候
此谓得病十二日以上,六经俱受病讫,或已发汗吐下,而病证不解,邪热留于腑脏,致令病候多变,故曰坏伤寒。
本太一陽一病不解,转入少一陽一,胁下牢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其脉沉紧,与小柴一胡一汤;若已吐下发汗一温一针,谵语,饮柴一胡一证罢,此为坏病。
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寸口脉洪而大,数而滑,洪大荣气长,滑数胃气实,荣长一陽一即盛,郁怫不得出,胃实即牢,大便难即干燥。
三焦闭塞,津一液不通,医发其汗,一陽一气盛不用,复重下之,胃燥一热蓄,大便遂傧,小一便不利。
荣卫相搏,烦心发一热,两目如火,鼻干面正赤,舌燥齿黄焦,大渴,故过经成坏病。
五十一、伤寒百合病
百合病者,谓无经络,百脉一宗,悉致病也。
多因伤寒虚劳,大病之后不平复,变成斯疾也。
其状,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得卧,复不得卧,欲出行,复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饮时。
如强健人,而卧不能行,如有寒,复如无寒,如有热,复如无热,口苦,小一便赤黄。
百合之病,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
身形如和,其人脉微数,每尿辄头痛,其病六十日乃愈。
若尿头不痛,淅淅然者,四十日愈。
若尿快然,但眩者,二十日愈。
体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一月微见,其状,恶寒而呕者,病在上焦也,二十三日当愈。
其状,腹满微喘,大便坚,三四日一大便,时复小溏者,病在中焦也,六十三日当愈。
其状,小一便淋沥难者,病在下焦也,四十三日当愈。
各随其证,以治之耳。
五十二、伤寒狐惑候
夫狐惑二病者,是喉、一陰一之为病也。
初得状如伤寒,或因伤寒而变成斯病。
其状,默默欲眠,目瞑不得眠,卧起不安。
虫食于喉咽为惑,食于一陰一肛一为狐。
恶饮食,不欲闻食臭,其人面目翕赤翕黑翕白。
食于上部其声嗄,食于下部其咽干。
此皆由湿毒气所为也。
五十三、伤寒湿候
凡得伤寒、时气、热病,腹内有热,又人食少,肠胃空虚,三虫行作求食,食人五脏及下部。
病之候,齿龈无色,舌上尽白,甚者唇里有疮,四肢沉重,忽忽喜眠,如此皆为虫食其一肛一。
一肛一烂见五脏即死。
当数看其上唇内,有疮唾血,唇内如粟疮者,则心内懊,此虫在上,食其五脏;下唇内生疮者,其人不寤,此虫食下部,皆能杀人。
五十四、伤寒下部痛候
此由大肠偏虚,毒气冲于一肛一门,故下部卒痛,甚者痛如鸟啄。
五十五、伤寒病后热不除候
此谓病已间,五脏尚虚,客邪未散,真气不复,故旦暮犹有余热如疟状。
此非真实,但客热也。
五十六、伤寒病后渴候
此谓经发汗、吐、下以后,腑脏空虚,津一液竭绝,肾家有余热,故渴。
五十七、伤寒病后不得眠候
夫卫气昼行于一陽一,夜行于一陰一。
一陰一主夜,夜主卧,谓一陽一气尽,一陰一气盛,则目瞑矣。
今热气未散,与诸一陽一并,所以一陽一独盛,一陰一偏虚,虽复病后,仍不得眠者,一陰一气未复于本故也。
五十八、伤寒病后虚羸候
其人血气先虚,复为虚邪所中,发汗、吐、下之后,经络损伤,一陰一陽一竭绝,热邪始散,真气尚少,五脏犹虚,谷神未复,无津一液以荣养,故虚羸而生病焉。
五十九、伤寒病后不能食候
此由一陽一明太一陰一受病,被下之后,其热已除,而脾胃为之虚冷,谷气未复,故不能食也。
六十、伤寒病后虚汗候
夫诸一陽一在表,一陽一气虚则自汗。
心主于汗,心脏偏虚,故其液妄出也。
六十一、伤寒内有瘀血候
夫人先瘀结在内,因伤寒病,若热搏于久瘀,则发一热如狂;若有寒,则小腹满,小一便反利,此为血瘀。
宜下之。
其脉沉结者,血证谛也。
六十二、伤寒毒攻眼候
肝开窍于目。
肝气虚,热乘虚上冲于目,故目赤痛;重者生疮翳、白膜、 肉。
六十三、伤寒毒攻手足候
此由热毒气从内而出,循经络攻于手足也。
人五脏六腑井荥俞,皆出于手足指,故毒从脏腑而出。
六十四、伤寒毒流肿候
人一陰一陽一俱虚,湿毒气与风热相搏,则荣卫涩,荣卫涩则血气不散,血气不散则邪热致壅,随其经络所生而流肿也。
六十五、伤寒病后脚气候
此谓风毒湿气,滞于肾经。
肾主腰脚,今肾既湿,故脚弱而肿。
其人小肠有余热,即小一便不利,则气上,脚弱而气上,故为脚气也。
六十六、伤寒病后霍乱候
霍乱吐下,利止后,更发一热。
伤寒其脉微涩,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一陰一经上,转入一陰一当利,本素呕下利者,不治。
若其人似欲大便,但反失气而仍不利,是为更属一陽一明,便必强,二十二日愈。
所以然者,经竟故也。
下利后盒饭强,强则能食者愈。
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
若不愈者,不属一陽一明也。
恶寒脉浮而后利,利止必亡血。
六十七、伤寒病后疟候
病后邪气未散,一陰一陽一尚虚,因为劳事,致二气一交一争,一陰一胜则发寒,一陽一胜则发一热,故寒热往来,有时休作,而成疟也。
六十八、伤寒病后渴利候
此谓大渴饮水,而小一便多也。
其人先患劳损,大病之后,肾气虚则热,热乘之则肾燥,肾燥则渴,渴则引水,肾虚则不能制水,故饮水数升,小一便亦数升,名曰渴利也。
六十九、伤寒肺痿候
大发汗后,因复下之,则亡津一液,而小一便反利者,此为上虚不能制于下也。
虚邪中于肺,肺痿之病也。
欲咳而不能,唾浊涎沫,此为肺痿之病也。
七十、伤寒失声候
邪客于肺,肺主声而通于气。
今外邪与真气相搏,真气虚而邪气胜,故声为之不通也。
七十一、伤寒梦泄一精一候
邪热乘于肾,则一陰一气虚,一陰一气虚则梦一交一通。
肾藏一精一,今肾虚不能制于一精一,故因梦而泄。
七十二、伤寒劳复候
伤寒病新瘥,津一液未复,血气尚虚,若劳动早,更复成病,故劳复也。
若言语思虑则劳神,梳头澡洗则劳力,劳则生热,热气乘虚还入经络,故复病也。
其脉沉紧者,宜下之。
七十三、伤寒病后食复候
伤寒病新瘥,及大病之后,脾胃尚虚,谷气未复,若食猪肉、肠、血、肥鱼及油腻物,必大下利,医所不能治也,必至于死。
若食饼饵、KT 黍、饴 、HT 、枣、栗诸果脯物,及牢强难消之物,胃气虚弱,不能消化,必更结热。
适以药下之,则胃气虚冷,大利难禁。
不下之必死,下之亦危,皆难救也。
大病之后,多坐此死,不可不慎护也。
夫病之新瘥后,但得食糜粥,宁少食乃饥,慎勿饱,不得他有所食,虽思之勿与,引日转久,可渐食羊肉糜若羹,慎不可食猪狗等肉。
七十四、伤寒病后令不复候
伤寒病后,多因劳动不节,饮食过度,更发于病,名之为复。
复者,谓复病如初也。
此由经络尚虚,血气未实,更致于病耳。
令预服药及为方法以防之,故云令不复也。
七十五、伤寒一陰一陽一易候
一陰一陽一易病者,是男子妇人伤寒病新瘥未平复,而与之一交一接得病者,名为一陰一陽一易也。
其男子病新瘥未平复,而妇人与之一交一接得病者,名一陽一易。
其妇人得病新瘥未平复,而男子与之一交一接得病者,名一陰一易。
若二男二女,并不相易。
所以呼为易者,一陰一陽一相感,动其毒,度着于人,如换易也。
其得病之状,身一体重,小腹里急,或引一陰一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能举,眼内生 ,四肢拘急,小腹 痛,手足拳,皆即死。
其亦有不即死者,病苦小腹里急,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百节解离经脉缓弱,气血虚,骨髓空竭,便恍恍吸吸,气力转少,着一床一不能摇动,起居仰人,或引岁月方死。
七十六、伤寒一交一接劳复候
夫伤寒病新瘥,未满百日,气力未平复而以房室者,略无不死也。
有得此病,愈后六十日,其人已能行射猎,因而房室,即吐涎而死。
病虽云瘥,若未平复,不可一交一接,必小腹急痛,手足拘拳,二时之间亡。
《范汪方》云:故督邮顾子献,得病已瘥未健,诣华敷视脉,敷曰:虽瘥尚虚,未平复,一陽一气不足,勿为劳事也,余劳尚可,女劳即死。
临死当吐舌数寸。
献妇闻其瘥,从百余里来省之,住数宿止,一交一接之间,三日死。
妇人伤寒,虽瘥未满百日,气血骨髓未牢实,而合一陰一陽一快者,当时乃未即觉恶,经日则令百节解离,经络缓弱,气血虚,骨髓空竭,便恍恍吸吸,气力不足,着一床一不能动摇,起居仰人,食如故,是其证也。
丈夫亦然。
其新瘥,虚热未除而快意一交一接者,皆即死。
若瘥后与童一男一交一接者,多不发复,复者,亦不必死。
七十七、伤寒令不相染易候
伤寒之病,但人有自触冒寒毒之气生病者,此则不染着他人。
若因岁时不和,一温一凉失节,人感其乖戾之气而发病者,此则多相染易。
故须预服药,及为方法以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