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
归有光《庄氏二子字说》原文及翻译
【原文】
庄氏有二子。
其伯曰文美,予字之曰德实。
其仲曰文华,予字之曰德诚。
且告之曰:文太美则饰,太华则福浮饰相与,敝之极也,今之时则然矣。
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
巧不如拙,辨不如讷,富不如贫,贵不如贱。
欲文之美,等若德之实;欲文之华,莫若德之诚:以文为文,莫若以质为文。
质之所为生文者无尽也。
一日节缩,十日而赢。
衣不鲜好,可以常服;食不甘珍,可以常飧。
吴在东南隅,古之僻壤。
泰伯、仲琅之至也,予始怪之,而后知圣人之用心也。
彼以圣贤之德,神明之冑,目睹中原文物之盛,秘而弗施,乃和于俗。
若入裸国而顾解其衣,以其民含朴,而不可以漓之也。
洎通上国①,始失其故。
奔溃放逸,莫之能止。
文愈胜,伪愈滋,俗愈漓矣。
闻之长老言,洪武间,民不粱肉,闾阎无文采,女至笄而不饰,市不居异货,宴客者不兼味,室无高垣,茅舍邻比,强不暴弱。
不及二百年,其存者有几也?予少之时所闻所见,今又不知其几变也!大抵始于城市,而后及于郊外;始于衣冠之家,而后及于城市。
人之欲,何所底止?相夸相胜,莫知其已。
负贩之徒,道而遇华衣者,目睨视,啧啧叹不已。
东邻之子食美食,西邻之子从其母而啼。
婚姻聘好,酒食晏召,送往迎来,不问家之有无。
曰:吾惧为人笑也。
文之敝至于是乎?非独吾吴,天下犹是也。
庄氏居吾里中,独以朴素自好。
务本力业,供役于县,为王家良民。
德实自树立门户,而德诚赘王氏,皆以敦厚为人所信爱。
此殆流风末俗所浸灌而未及者。
其可不深自爱惜,以即其所谓实,而勿事于饰;求其所谓诚,而勿事于浮!礼失而求之野,吾犹有望也。
(取材于归有光《庄氏二子字说》)
【译文】
庄氏有两个儿子。
那个大儿子叫文美,我给他取字为德实。
那个二儿子叫文华,我给他取字为德诚。
并且告诉他们说:外在形式太漂亮就会夸饰,太华丽就会虚福如果虚浮和夸饰相加在一起,弊病就极大啊,现在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
聪明而用于私,不如愚笨而用于公。
(从这个意义上说)灵巧不如拙笨,善辩不如言语迟钝,富有不如贫困,高贵不如低贱。
想要外在形式优美,不如品德诚实;想要外在形式华丽,不如品德真诚:用外在形式来作装饰,不如用内容来作装饰。
着眼于内在修养可以生成无尽的外在形式埃一天缩减用度,就可以十天宽余。
穿衣服不追求新鲜漂亮,就可以经常有衣服穿;吃东西不追求甘美,就可以经常有饭吃。
吴地在东南一角,是古时候的偏僻之地。
泰伯、仲雍到了那里。
我起初对此很奇怪,后来才明白了圣人的用意。
他们凭着圣贤的品德,圣君后代的身份,目睹了中原文化的繁荣和物产的丰盛,(到了此地之后却)隐秘在心而不表现出来,反而同当地风俗相融。
好比进入了裸身之国就特意脱掉自己的衣服,因为当地的民众心怀质朴,所以不可以使风俗变坏了。
自从这个地方与中原各国交往,才失去旧有的民风。
古风崩溃,百姓放纵,没有什么能够制止。
外在装饰越华美,虚伪越滋长,风俗越败坏埃
听长辈们说,洪武年间,百姓不吃一精一细的食物,居民住家不装饰,女孩子到了成年也不修饰打扮,市场上不囤积奇货,宴请客人不吃两样菜,屋室没有高墙,茅屋彼此相邻,强者不欺凌弱者。
不到二百年,那存留下来的(民风)有多少呢?我年少的时候听到的、看到的,现在又不知道变了多少!(这种变化)大概是从城市开始,然后影响到郊外;从有身份有名望的人家开始,然后才影响到城市的。
人有欲一望 ,哪里是尽头呢?大家都彼此夸耀,相互争胜,不知停止。
挑担子的小贩,走在路上遇到穿着华丽的人,就会斜着眼睛看他,啧啧赞叹不已。
东家的孩子吃美食,西家的孩子就会追着母亲哭闹。
结婚出嫁下聘礼,用美酒宴请宾客,饯行接风,不问家里是不是有足够的财力。
说:(如果太简陋)我害怕被别人取笑。
追求外在形式的害处到了这种程度了吗?不仅仅我们吴地,全天下都是这样埃
庄氏居住在我们村里,独自凭借朴素而自我完善。
致力于根本而尽力本职,在县里供职,是国家的良民。
德实自己建立门户,德诚入赘王家,(他们)都因为人敦厚而被人们信赖喜爱。
这大概是流行的不良 风俗还没有影响到他们吧。
他们怎能不深深地自我爱惜,来达到他字中的“实”,而不去追求外在装饰;追求他字中的“诚”,而不去追求浮华呢?礼节丧失了就到民间去寻找,我还是抱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