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功效的发挥,既决定于其质量,同时与其用量也密切相关《中药基本理论知识》第十节 中药的用药剂量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 第十节 中药的用药剂量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第十节 中药的用药剂量

药物功效的发挥,既决定于其质量,同时与其用量也密切相关。

因此,中药的用量,也是保证药物功效正常发挥的重要因素。

准确地掌握中药的剂量,不仅对于保证中药的临床疗效非常重要,而且也为保证用药安全所必要。

中药的计量单位,从古至今有过较多的衍变。

古代有重量(铢、两、钱、斤等)、度量(尺、寸)及容量(斗、升、合等)等计量方法。

此外,还有可与上述计量方法换算的“刀圭”、“方寸匕”、“撮”、“枚”等较粗略的计量方法。

后世多以重量为计量固体药物的方法。

明清以来,普遍采用16进位制,即1斤=16两(1两=10钱)。

现在我国的中药计量规定采用公制,即1kg=1000g。

为了处方和配药进行换算时的方便,按规定以如下近似值进行换算:

一两(16进位制) ≈30g

一钱≈3g

一分≈0.3g

一厘≈0.03g

中药的用药量,通称为剂量,一般是指成人在一日中每一味药的用量。

但也可为一剂药物中每味药的份量。

在方剂中则是指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

准确地掌握用药剂量,也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药的剂量不是一成不变的,主要依据药物因素、病人情况及季节环境来确定。

一、药物因素(一) 药材质地

一般来说,花叶类质轻的药,用量宜轻(一般用量为3~10g);金石、贝壳类质重的药物用量宜重(一般用量为10~30g);鲜品一般用量也较大(一般用量为30~60g)。

(二) 药物性味

一般作用温和、药味较淡的药,用量可重;作用强烈,药味较浓的药,用量则宜轻。

(三) 毒性强弱

无毒或毒性较小者用量变化幅度可稍大;有毒药物,尤其毒性较强者均应严格按照药典控制剂量。

(四)方药配伍

一般药物单味应用时,用量可较大;入复方应用时,用量宜小。

在复方中做主药用量可大,做辅药时用量宜轻。

(四) 剂型

在汤剂中,用量可大;在丸、散剂中,用量宜轻。

(五) 用药目的

在临床用药时,有些药物,由于用药目的不同,同一药物的用量也应不同。

如槟榔用作消积行气,可选常用剂量;用作杀虫,即须按要求重用。

再如泻下药牵牛子,同是用以泻下,用于通便导滞,用量宜轻;若用于峻下逐水,则用量宜重。

二、病人情况(一) 年龄

小儿身体发育尚未健全,老年人气血渐衰,对药物的耐受力均较弱。

药物的用量应低于青壮年的用药量。

小儿五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四分之一,五、六岁以上的可按成人量减半用。

(二)性别

一般药物,男女用量区别不大,但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用活血祛瘀通经药用量一般不宜过大。

(三)体质

体质强壮者用量可重;体质虚弱者用量轻,即使是用补益药,也宜从小剂量开始,以免虚不受补。

(四)病程

新病患者正气损伤较小,用量可稍重;久病体虚,用量宜轻。

(五)病势

病急病重者,用量宜重;病缓病轻者,用量宜轻。

若病重药轻,有杯水车薪之嫌,病势难以控制;若病轻药重,则恐诛伐太过,以致损伤正气。

另外,在患者方面还应考虑到所在职业、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如体力劳动者的腠理一般较脑力劳动者的致密。

使用发汗解表药时,对体力劳动者用量可较脑力劳动者稍重一些。

三、季节环境(一)季节气候

春夏季节,气候温和,肌肤疏松,发表、温热之品,用量宜轻,寒凉之品,用量可重;秋冬季节,气候寒凉,肌肤致密,发表、温热之品,用量可重,寒凉之品,用量宜轻。

所谓“因时制宜”也。

(二)居住环境

居于高寒地区,肌肤多致密,温热发散之品,用量可大;地处低洼潮湿之,祛湿药物,用量宜重。

所谓“因地制宜”也。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古代医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药物功效的发挥,既决定于其质量,同时与其用量也密切相关《中药基本理论知识》第十节 中药的用药剂量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