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
验符篇
【题解】
本篇罗列了一些“符瑞”现象,以证明“汉德丰雍”,超越前代。
王充的目的是批驳俗儒厚古薄今的观点,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他仅用“符瑞”的出现来美化汉代统治者,寄希望于皇帝能选拔任用像他那样的人才。
本篇不仅宣扬了“符瑞说”,而且也宣扬了陰陽五行家的“五德终始论”,所以其基调是消极的。
【原文】
59·1永平十一年(1),庐一江一 皖侯国民际有湖(2)。
皖民小男曰陈爵、陈挺,年皆十岁以上,相与钓于湖涯。
挺先钓,爵后往。
爵问挺曰:“钓宁得乎(3)?”
挺曰:“得。”
爵即归取竿纶(4),去挺四十步所(5),见湖涯有酒樽(6),色正黄,没水中。
爵以为铜也,涉水取之,滑重不能举。
挺望见,号曰:“何取?”
爵曰:“是有铜,不能举也。”
挺往助之,涉水未持,樽顿衍更为盟盘(7),动行入深渊中,复不见。
【注释】
(1)永平:汉明帝年号。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
(2)庐一江一 :郡名。
楚、汉之际分秦九一江一 郡置,在今安徽庐一江一 县一带。
皖侯国:汉代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安徽潜山县一带。
民:涉下句‘皖民’而衍。
《太平广记》卷四百引《论衡》文无“民”字,当删。
湖:指巢湖。
一称焦湖,在今安徽省中部,湖呈鸟巢状,故名。
(3)宁:作语助词,无义。
(4)纶(lún轮):钓鱼用的线。
(5)所:通“许”。
表约略数目。
(6)樽(ūn尊):古代的一种盛酒器。
(7)盟盘:古代诸侯举行结盟仪式时用的一种盘子。
【译文】
永平十一年,庐一江一 郡皖侯国边境上有个大湖。
皖侯国百姓家有两个男孩叫陈爵和陈挺,年龄都在十岁以上,他们一起到湖边去钓鱼。
陈挺先去钓,陈爵后来才去。
陈爵问陈挺:“钓着鱼了吗?”
陈挺说:“钓着了。”
陈爵立马回去取钓竿和钓线,走到离陈挺四十步左右的地方,看见湖边有个酒樽,颜色纯黄,淹没在水中。
陈爵以为是铜器,就到水中去取它,又滑又重不能搬动。
陈挺看见了,大声问:“捞什么东西?”
陈爵说:“这里有铜器,搬不起来。”
陈挺过来帮助他,到水中还没有抓住,酒樽立刻变成一个盟盘,下沉到深水之中,再也看不见了。
【原文】
59·2挺、爵留顾,见如钱等正黄数百千枝(1),即共掇摝(2),各得满手,走归示其家(3)。
爵父国,故免吏,字君贤,惊曰:“安所得此?”
爵言其状,君贤曰:“此黄金也。”
即驰与爵俱往,到金处,水中尚多,贤自涉水掇龋爵、挺邻伍并闻(4),俱竞采之,合得十余斤。
贤自言于相(5),相言太守(6)。
太守遣吏收取,遣门下掾程躬奉献(7),具言得金状。
诏书曰(8):“如章则可。
不如章,有正法。”
【注释】
(1)枝:钱不能称为枝,“枝”当作“枚”,形近而误。
又《太平广记》卷四百、《事类赋》九、《太平御览》引《论衡》文并作“枚”,应据改。
(2)掇(duō多):拾龋摝:即“摭”字之讹。
又《太平广记》、《事类赋》引并作“摭”,当据正。
摭(hī直):拾龋
(3)示:让。
。
看。
(4)邻:周代地方组织。
伍家为邻,五邻为里。
伍:古代居民组织。
五家为一伍。
邻伍:泛指邻居。
(5)相:汉代各诸侯王国均设相,由朝廷委派。
王国的相,地位与太守相等;侯国的相,地位等于县令或县长。
这里指皖侯国的相。
(6)太守:参见54·6注(8)。
这里指庐一江一 太守。
(7)掾:即掾史。
参见34·9注(2)。
门下掾:指庐一江一 太守门下的属官。
程躬:人名。
庐一江一 太守属官。
《太平广记》作“裕躬”。
《后汉书·明帝纪》:“永平十一年,漅湖出黄金,庐一江一 太守以献。”
即指此事。
(8)诏书:指汉明帝下的诏书。
【译文】
陈挺和陈爵守候在湖边四下观看,看到数百上千枚像钱一样的纯黄的东西,就一同捡取这些东西,各人捡得满满的两手,跑回家拿给家里人看。
陈爵的父陈国,是过去免职的官吏,字君贤,他大惊问道:“这是从什么地方得到的?”
陈爵讲述了捡到的情况,君贤说:“这些都是黄金呀。”
立即与陈爵一起跑去那里,到了出现金子的地方,水中黄金还很多,君贤亲自下水去拾龋陈爵和陈挺的邻居们都听说了,一齐来争捡黄金,合计捡得十多斤。
君贤亲自把这件事告诉了相,相又告诉了太守。
太守派官吏收取捡到的黄金,派门下属官程躬将黄金献给皇帝,详细他讲述了捡到黄金的情况。
皇帝下诏书说:“如果像奏章所说的那样,就算了。
如果不像奏章所说的那样,就要依法惩办。”
【原文】
59·3躬奉诏书,归示太守。
太守以下思省诏书(1),以为疑隐,言之不实,苟饰美也,即复因却上得黄金实状如前章(2)。
事寝(3)。
十二年(4),贤等上书曰:“贤等得金湖水中,郡牧献(5),讫今不得直(6)。”
诏书下庐一江一 上不畀贤等金直状(7)。
郡上贤等所采金自官湖水,非贤等私渎(8),故不与直。
十二年,诏书曰:“视时金价,畀贤等金直。”
汉瑞非一,金出奇怪,故独纪之(9)。
【注释】
(1)省(xǐng醒):领悟。
(2)却(xì细):通“郤”。
间隙,机会。
(3)寝:止息。
(4)十二年: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
(5)郡牧:即郡太守。
(6)讫(qì气):通“迄”。
到。
直:通“值”。
代价,报酬。
(7)畀(bì闭):给。
(8)渎(dú独):沟渠。
私渎:属于私家所有的沟渠。
(9)以上事参见《后汉书·明帝纪》。
【译文】
程躬奉接了诏书,回来让太守看。
自太守以下各级官吏思索领悟诏书的意思,认为皇帝怀疑奏章上有隐瞒的地方,说的情况不真实,作了不正当的粉饰美化,就又找机会向皇帝报告得到黄金的真实情况,内容和上次的奏章一样。
这件事就搁下了。
永平十二年,君贤等人给皇帝上书说:“君贤等人从湖水中捡得黄金,郡长官把黄金献给了皇帝,我们至今没有得到报酬。”
皇帝下诏书令庐一江一 郡呈报不给陈君贤等人献金报酬的具体情况。
庐一江一 郡呈报陈君贤等人所采取的黄金来自官家的湖水中,不是来自陈君贤等人的私家沟渠,所以不给报酬。
永平十二年,皇帝下诏书说:“比照当时黄金的价格,给陈君贤等人献金的报酬。”
汉代的祥瑞不止一种,黄金出现特别怪异,所以单独记下了这件事。
【原文】
59·4金玉神宝,故出诡异。
金物色先为酒樽,后为盟盘,动行入渊,岂不怪哉!夏之方盛,远方图物,贡金九牧(1),禹谓之瑞,铸以为鼎(2)。
周之九鼎(3),远方之金也。
人来贡之,自出于渊者,其实一也,皆起盛德,为圣王瑞。
金玉之世(4),故有金玉之应。
文帝之时,玉棓见(5)。
金之与玉,瑞之最也。
金声玉色,人之奇也。
永昌郡中亦有金焉(6),纤靡大如黍粟(7),在水涯沙中,民采得日重五铢之金(8),一色正黄。
土生金(9),土色黄(10)。
汉,土德也(11),故金化出(12)。
金有三品(13),黄比见者,黄为瑞也。
圯桥老父遗张良书(14),化为黄石(15)。
黄石之一精一,出为符也。
夫石,金之类也,质异色钧(16),皆土瑞也。
【注释】
(1)牧:官名。
传说古代的天下分为九州,各州的长官称为牧。
(2)铸以为鼎:传说禹把九州贡来的铜铸成九个鼎,世代相传。
(3)周之九鼎:传说就是夏禹铸的九鼎。
(4)金玉之世:比喻太平盛世。
(5)玉棓见:参见58·9注(1)。
棓:通“杯”。
(6)永昌郡: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以新置哀牢人居地二县,并割益州郡西部六县置。
治不韦(今保山市东北),辖境相当今云南大理及哀牢山以西地区。
《后汉书·郡国志》:“永昌郡博南县南界出金。”
(7)纤靡(mǐ米):细校
(8)铢: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
(9)土生金:按陰陽五行说法,土可以生金。
(10)土色黄:按陰陽五行说法,五行中的“土”,是和五色中的黄色相配属的。
(11)土德:按陰陽五行说法,朝代的更替是根据五行相克的道理循环的,因为土可以克水,而秦是水德,所以说汉朝是土德。
(12)金化出:按陰陽五行说法,土可以生金,汉朝是土德,所以黄金作为瑞应就不断化生出来了。
(13)三品:黄金、白金(银)、赤金(铜)。
《汉书·食货志》:“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力中,赤金为下。”
(14)圯(yí宜)桥:古桥名,在一江一 苏下邳县(今一江一 苏睢宁北)附近。
老父遗张良书:参见7·4注(4)。
(15)化为黄石:参见7·4注(5)。
(16)钧:通“均”。
相同。
【译文】
金玉是神奇的宝物,所以它们的出现奇怪异常。
金物的样子先是酒樽,后来变成盟盘,游动沉入深水中,难道不奇怪吗!夏朝正当全盛的时候,边远地区把当地的特产神怪之物绘成图画献给朝廷,九州的长官向夏朝献铜,夏禹认为这是祥瑞,把铜铸成大鼎。
周朝的九鼎,是远方的铜铸成的。
远方的人进贡的金和自然出现在水中的金,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由于帝王有盛德,为圣王出现的祥瑞。
如金玉般的盛世,所以就有金玉出现的瑞应。
汉文帝的时候,玉杯出现。
金和玉在祥瑞中是无与伦比的。
金的声音和玉的颜色,是人间极稀有的。
永昌郡中也有金,细小得像粟粒那样大,在水边的沙中,老百姓每天可以采得五铢重的金,一色纯黄。
土生金,土色是黄色。
汉朝,属土德,所以黄金就化生出来。
金有三个等级,黄金一再出现,因为黄色是汉朝祥瑞的标志。
圯桥上一位老人授给张良一部兵书,后来老人又变成黄石,黄石之一精一变成老人出现,是汉朝的一种符瑞。
黄石,也是金一类的东西,质地虽然不同,颜色却是一样的。
【原文】
59·5建初三年(1),零陵泉陵女子傅宁宅(2),土中忽生芝草五本,长者尺四五寸,短者七八寸,茎叶紫色,盖紫芝也。
太守沈酆遣门下掾衍盛奉献(3),皇帝悦怿(4),赐钱衣食。
诏会公卿,郡国上计吏民皆在(5),以芝告示天下。
天下并闻,吏民欢喜,咸知汉德丰雍,瑞应出也。
四年,甘露下泉陵、零陵、洮陽、始安、冷道五县(6),榆柏梅李,叶皆洽薄(7),威委流漉(8),民嗽吮之(9),甘如饴蜜。
五年,芝草复生泉陵男子周服宅上六本(10),色状如三年芝,并前凡十一本。
【注释】
(1)建初:汉章帝年号。
建初三年:公元78年。
(2)零陵:郡名。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分桂陽郡置,治零陵(今广西全州西南),辖境相当今湖南西南部和广西东北角。
泉陵:古县名。
东汉时零陵郡治所,在今湖南零陵县。
傅宁:人名。
事迹不详。
(3)沈酆(fēng丰):即沈丰,字圣达,东汉零陵太守。
衍盛:人名。
沈丰属下官吏。
(4)怿(yì义):喜欢。
(5)郡:地方各郡。
国:分封的诸侯国。
上计吏:年终代表郡国入京报告户口、垦田、钱谷等情况的官员。
民:此指没有担任官职的豪绅地主。
(6)零陵:古县名。
秦置,西汉为零陵郡治所,治今广西全州西南。
洮(táo桃)陽:古县名。
在今广西全州西北。
始安:古县名。
在今广西桂林市。
冷:据《后汉书·郡国志》应作“泠”。
泠(líng零)道:古县名。
在今湖南宁远东。
(7)洽(xiá狭):浸润。
薄:据递修本应作“溥”。
溥(pǔ普):普遍。
(8)威委:即葳蕤(wēi ruí威瑞陽平)。
形容树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
漉(lù鹿):水往下渗。
(9)嗽:通“漱”。
吮(shǔn顺上声):用嘴吸。
嗽吮:吸饮。
(10)周服:人名。
上:当是“土”之误。
上文“傅宁宅土中”可证。
“宅上”非芝草所生之处。
【译文】
建初三年,零陵郡泉陵县女子傅宁的家里,土中忽然长出五棵灵芝草,长的有一尺四五寸,短的有七八寸,茎叶全是紫色,是紫灵芝。
郡太守沈丰派门下属官衍盛把紫芝奉献给皇帝,皇帝非常喜欢,赐给钱、衣服和食物。
皇帝下令召集三公九卿、地方各郡、各诸侯国、上计吏、豪绅地主等,把紫灵芝的出现向全国公布。
天下同时闻知此事,官民欢呼喜庆,都知道汉朝的功德隆盛,所以祥瑞出现了。
建初四年,甘露降下泉陵、零陵、洮陽、始安、泠道五个县,榆柏梅李各种树木的叶子普遍得到滋润,茂盛的树叶往下滴甘露,老百姓吸饮甘露,甘甜得像饴蜜一样。
建初五年,灵芝草又在泉陵县男子周服的家中长出六棵,颜色形状与建初三年长的一样,连同前面长出的共计有十一棵之多。
【原文】
59·6湘水去泉陵城七里(1),水上聚石曰燕室丘(2),临水有侠山,其下岩淦(3),水深不测。
二黄龙现,长出十六丈,身大于马,举头顾望,状如图中画龙,燕室立民皆观见之。
去龙可数十步,又见状如驹马,小大凡六,出水遨戏陵上,盖二龙之子也。
并二龙为八,出移一时乃入(4)。
宣帝时,凤皇下彭城(5),彭城以闻。
宣帝诏侍中宋翁一(6),翁一曰:“凤皇当下京师,集于天子之郊,乃远下彭城,不可收,与无下等。”
宣帝曰:“方今天下合为一家,下彭城与京师等耳,何令可与无下等乎(7)?”
令左右通经者语难翁一,翁一穷,免冠叩头谢。
宣帝之时,与今无异。
凤皇之集,黄龙之出,钧也。
彭城、零陵,远近同也。
帝宅长远(8),四表为界(9),零陵在内,犹为近矣。
鲁人公孙臣(10),孝文时言汉土德,其符黄龙当见。
其后,黄龙见于成纪(11)。
成纪之远,犹零陵也。
孝武、孝宣时,黄龙皆出。
黄龙比出,于兹为四,汉竟土德也。
【注释】
(1)湘水:即今湘一江一 。
(2)燕室丘:《水经·深水篇》云:“过泉陵县西北七里,至燕室,邪入于湘。”
郦注云:“水上有燕室丘,亦因为聚名也。
其下水深不测,号曰龙渊。”
即指此处。
(3)淦:据递修本应作“唫”。
唫:通“崟”(yíng银)。
高耸的样子。
(4)时:时辰。
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
以上事见《后汉书·章帝纪》。
(5)彭城:郡名。
西汉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改楚国为彭城郡。
在今一江一 苏徐州市一带及山东、安徽部分地区。
(6)侍中:官名。
侍从皇帝的文官。
宋翁一:宋畸(jī基),西汉时人。
(7)令:涉下句“令”字而衍。
(8)帝宅:帝王居住的地方。
这里借指帝王统辖的疆域。
(9)四表:四边极边远的地方。
(10)公孙臣:人名。
西汉初年人。
(11)成纪:古县名。
在今甘肃秦安北。
以上事参见《汉书·文帝纪》、《郊祀志》、《任敖传》。
【译文】
湘一江一 距泉陵城七里远,一江一 水中有一座砂石堆成的小岛叫“燕室丘”,一江一 边有座山叫“侠山”,山下是陡壁悬崖,水深得测不到底。
两条黄龙出现在这里,长度超过了十六丈,身体比马粗大,龙抬着头四处观望,形状就像图画中画的龙那样,燕室丘附近的老百姓都望见了这两条龙。
距两龙大约数十步远的地方,又看见形体像马驹一样大的龙,大大小小一共六条,从水中出来在丘陵上游玩,它们是那两条龙的儿子。
连同两条龙一起共为八条龙,出水经过一个时辰才进入水中。
汉宣帝时,凤凰降落在彭城郡,彭城郡把这件事报告了皇帝。
汉宣帝下诏询问侍中宋翁一,翁一说:“凤凰应当降落在京城,停落在天子祭天的地方,竟远远地降落在彭城,不可取,和没有降落一样。”
汉宣帝说:“当今天下统一成一家,降落在彭城和降落在京师是一样的,怎么能把它看作和没有降落一样呢?”
皇帝命令左右通晓经书的人反驳宋翁一,翁一理屈辞穷,取下头冠向皇帝叩头谢罪。
汉宣帝的时候,与现在没有什么区别。
凤凰的停落,黄龙的出现,都是同样的。
彭城和零陵距都城远近差不多。
帝王的领土又长又远,四边以极远的地方为疆界,零陵郡在四表之内,仍然是很近的了。
鲁地人公孙臣,在汉文帝时说汉朝属土德,汉朝的符瑞应当是黄龙出现。
以后,黄龙在成纪县出现。
成纪县的远近,和零陵一样。
汉武帝和汉宣帝时,黄龙都出现过。
黄龙接连出现,到这次出现共有四次了,汉朝完全了它的土德。
【原文】
59·7贾谊创议于文帝之朝(1),云:“汉色当尚黄(2),数以五为名(3)。”
贾谊,智囊之臣,云色黄数五,土德审矣。
芝生于土,土气和,故芝生土(4)。
土爰稼穑(5),稼穑作甘,故甘露集。
龙见,往世不双,唯夏盛时二龙在庭(6),今龙双出,应夏之数,治谐偶也(7)。
龙出往世,其子希出,今小龙六头并出遨戏,象乾坤六子(8),嗣后多也。
唐、虞之时,百兽率舞,今亦八龙遨戏良久。
芝草延年,仙者所食,往世生出不过一二,今并前后凡十一本,多获寿考之证,生育松、乔之粮也(9)。
甘露之降,往世一所,今流五县,应土之数,德布濩也(10)。
皇瑞比见,其出不空,必有象为,随德是应。
【注释】
(1)创议:首先建议。
(2)色:服色。
汉色当尚黄:意即汉朝是土德,土色黄,所以汉朝应当以黄色作为服色。
(3)名:称。
这里指标志。
数以五为名:按陰陽五行说法,五行中的“土”是和数字中的“五”相配属的。
汉是土德,所以汉朝应当崇尚“五”,制定礼仪制度时,应以“五”作标准数,如法冠高五寸,官印以五字等。
(4)土:《证类本草》卷六引《论衡》云:“芝生于土,土气和,故芝草生。”
义较今本为长。
“芝生”下一“土”字涉下文衍。
(5)稼穑(sè色):耕种和收获。
土爰稼穑:参见《尚书·洪苑》。
(6)二龙在庭:传说夏朝对曾有两条龙出现在宫廷里。
(7)谐偶:一致,相同。
(8)乾坤六子:据《周易·说卦》的解释,八卦中除乾卦为父,坤卦为母外,震、坎、艮三卦象征三男,巽、离、兑三卦象征三女,合称乾坤六子。
(9)松、乔:传说中的古代仙人赤松子和王子乔。
粮:据说仙人以灵芝草为食粮。
(10)濩(hù护):广泛传播。
【译文】
贾谊在汉文帝在位时首先建议,说:“汉朝的服色应当崇尚黄色,数字应当以五作为标志。”
贾谊是足智多谋的大臣,说崇尚黄色和五这个数字,可见汉朝确实是土德了。
灵芝草生长在土中,土气调和,所以灵芝草生长。
土是适合耕种收获的,庄稼长出来味道甘甜,所以甘露就汇集。
龙出现,以往不见双数,只有夏朝兴盛时有两条龙出现在朝廷,当今龙成双出现,符合夏朝时龙出现的数目,说明汉朝的统治与夏朝同样好。
以往出现龙,小龙极少出现,当今六条小龙一起出现游玩嘻戏,就像乾坤六子,象征子孙后代很多。
唐尧、虞舜的时候,各种野兽都欢舞,当今也有八条龙游玩嘻戏了很长时间。
灵芝草可以延年益寿,是仙人吃的东西,以往长出来不过一二棵而已,当今连同前后长出的总共十一棵,这是很多人将会获得长寿的征兆,因为灵芝草是养育赤松子、王子乔一类仙人的食粮埃甘露降落,以往降一个地区,当今散布五个县,符合土德所崇尚的数字,这是由于汉朝的功德广泛传播的缘故。
大的祥瑞连接出现,它们的出现不是平白无故的,必然有所象征,是密切应合了汉朝的功德的。
【原文】
59·8孔子曰:“知者乐(1),仁者寿(2)。”
皇帝圣人(2),故芝草寿征生。
黄为土色,位在中央(3),故轩辕德优(4),以黄为号(5)。
皇帝宽惠,德侔黄帝(6),故龙色黄,示德不异。
东方曰仁(7),龙,东方之兽也(8),皇帝圣人(9),故仁瑞见(10)。
仁者(11),养育之味也,皇帝仁惠,爱黎民,故甘露降。
龙,潜藏之物也,陽见于外,皇帝圣明,招拔岩穴也(12)。
瑞出必由嘉士(13),祐至必依吉人也。
天道自然,厥应偶合(14)。
圣主获瑞,亦出群贤。
君明臣良,庶事以康。
文、武受命,力于周、邵也(15)。
【注释】
(1)知:通“智”。
(2)仁:仁爱。
《庄子》:“爱人利物谓之仁。”
引文参见《论语·雍也》。
(2)人:据文意,当作“仁”。
(3)位在中央:按陰陽五行说法,五行中的“土”是和东、南、西、北、中五方的中央相配属的。
(4)轩辕:即黄帝。
参见8·6注(1)。
(5)以黄为号:用“黄”字作为名号。
《史记·五帝纪》:“黄帝名轩辕,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风俗通·皇霸篇》:“黄者,光之厚也,中和之色,德四季与地同功,故先黄以别之也。”
(6)侔(móu谋):等同。
黄帝:即轩辕氏。
(7)东方曰仁:据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说,儒家的五种道德规范与五方相配属,东方属仁,西方属义,北方属礼,南方属智,中央属信。
(8)东方之兽:按陰陽五行说法,“鳞”是和东方相配属的,龙是鳞类之长,所以说它是东方之兽。
参见《吕氏春秋·孟春纪》。
(9)人:据文意,当作“仁”。
(10)仁瑞:指龙。
因为龙和仁都配属东方,所以称龙为仁瑞。
(11)仁:据递修本,应作“甘”。
“仁”不得言味。
(12)岩穴:岩穴之士。
指隐居的人才。
(13)嘉士:与下文的“吉人”都指贤臣。
(14)厥应:指祥瑞与人事相应合。
偶合:王充认为,祥瑞与人事相应合是自然而然的巧合,不是上天有意安排的。
参见本书《偶会篇》。
(15)周、邵:指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和邵公姬奭(shì士)。
【译文】
孔子说:“聪明的人快乐,仁爱的人长寿。”
汉代皇帝圣明仁爱,所以作为长寿象征的灵芝草就出现了。
黄色是土相配属的颜色,位置配属五方的中央,所以轩辕氏功德高尚,用“黄”字作为名号称“黄帝”。
汉代皇帝宽厚仁惠,功德与黄帝相等,所以龙的颜色是黄色,表示汉代皇帝的功德和黄帝没有两样。
东方属仁,龙,是东方之兽,皇帝圣明仁爱,所以仁瑞就出现了。
甘味,是滋养万物的味,皇帝仁惠,爱护老百姓,所以甘露就降下来了。
龙,是潜藏着的神物,却公开出现,象征皇帝圣明,收罗选用隐居的人才。
祥瑞出现一定是因为有了贤臣,福祐到来必定是因为有了良臣。
天道自然无为,这种应合是偶然碰到了一起。
圣主遇到祥瑞,也就会碰巧出现很多贤良的人才。
君王圣明臣下贤良,所有的事情因此都办理得很好。
周文王和周武王承受天命,是得力于周公和邵公的辅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