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笈七签
卷一百一十三 纪传部传十一
◎任生
任生者,隐居嵩山读书,志性专静。
常夜闻异香,忽于帘外有谓生曰:某以冥数,合与君偶,故来耳。
生意其异物,坚拒不纳,其女子开帘而入。
年可二十余,凝态艳质,世莫之见。
有双鬟青衣,左右翼侍。
夜渐久,顾谓侍者曰:郎君书籍中取一幅纸,兼笔砚来。
乃作赠诗一首,曰:我名籍上清,谪居游五岳。
以君无俗累,来劝神仙学。
又曰:某后三日当来。
言毕而去。
书生览诗,见笔札秀丽,尤疑其妖异。
三日果来,生志弥坚。
女子曰:妾非山一精一木魅,名列上清,数运冥合,暂谪人间,自求匹偶。
以君闲澹,愿侍巾箱。
不止于延福消祸,亦冀贵而且寿。
今反自执迷,亦薄命所致。
又赠一篇曰:葛洪亦有妇,王母亦有夫。
神仙尽灵匹,君子意何如。
书生不对,面墙而已。
女子重赠一篇曰:阮郎迷不悟,何要申情素。
明日海山春,彩舟却归去。
嗟叹良久,出门东行数十步,闪闪渐上空中,去地百余丈,犹隐隐见于云间。
以三篇示于人,皆知其神仙矣。
痛生之不遇也。
数月,生得疾。
见二黄衣人,手持牒来追,曰:子命已荆遂被引去,行十余里,忽见幢节幡盖,迤逦不绝,有女子乘翠辇,侍卫数十人。
二黄衣与生辟易,隐于墙下。
女子望见,既至,问曰:何人?黄衣具言。
女子笑曰:是嵩山读书薄命汉。
谓黄衣把牒来,曰:公数尽矣,今既相遇,不能无情。
索笔判牒,更与三年。
生再拜之,二使者曰:此三素元君仙官,最贵,既有命,既须回。
使者送至旧居,见身卧于床 上,使者从后推之,乃苏。
嗟恨累日,后三年果卒。
----------------------------------------
◎罗公远
罗公远,八月十五日夜,侍明皇于宫中玩月。
公远曰:陛下莫要月宫中看否?帝唯之。
乃以拄杖向空掷之,化为大桥,桥道如银。
与明皇升桥,行若十数里,一精一光夺目,寒气侵人,遂至大城。
公远曰:此月宫也。
见仙女数百,皆素练霓衣,舞于广庭上。
问其曲名,曰:“《霓裳羽衣》也。
乃密记其声调。
旋为冷气所逼,遂复蹑银桥回,返顾银桥,随步而灭。
明日召乐工,依其调作《霓裳羽衣曲》,遂行于世。
明皇欲传隐形之术,公远秘而不说。
上怒,乃选善射者十人伏于壁,召公远与语,众矢俱发,公远致毙,上令瘗于宫内。
月余中,使自蜀回,奏事讫,云:臣至骆谷,见罗公远,令附起居,专于成都望车驾。
上大惊,问其行李如何。
曰:跣足,携鞋一只。
乃令开棺,视之,唯见一草鞋在棺,有箭孔十数。
安禄山犯阙,明皇幸蜀,有称维厶延来谒,召之即不见。
思其意,维厶延盖公远字也。
上悔恨,叹息累日。
----------------------------------------
◎罗方远
罗方远,一江一 夏人也。
刺史春致设,观者如市。
有白衣人,长丈余,质貌甚异,门卫者皆怪。
俄有一小兒傍过。
叱曰:汝何故离本所,惊怖官司?其人摄衣而走,官吏执小兒至宴所,具白刺史,问甚姓,对曰:姓罗,名方远,自幼好道。
适见守一江一 龙入州看设,某叱令回。
刺史不信,曰:尔何诞妄!若诚有龙,即令我见本形。
方远曰:请试之。
乃于一江一 滨作小坑,深阔一丈,去岸八九尺,引一江一 水注之。
刺史与寮佐、郡人皆往注视,逡巡有白鱼,可长五六寸,随水入坑,腾跃渐大。
有青烟如练起,须臾黑气满空,雷电赩赫,风雨驰骤,久之乃息。
见龙于一江一 心,身与云气相连,素光满水,食顷方灭。
刺史具表,以进方远。
时明皇方留意神仙,即日召见。
上与张果老、叶法善弈棋次,二人见之,大笑曰:村兒有何解。
乃各执棋子数枚,谓方远曰:此有物。
曰:空手。
及开手,果无所有,悉在方远处。
上大惊异,自后累试,其术如神。
----------------------------------------
◎李师稷
会昌元年,李师稷中丞为浙东观察使。
有商客遭风,飘不知所止。
月余至大山,瑞云覆绕,奇花异树,尽非人间所睹。
山侧有人,迎问安得至此,客具以告。
乃令移舟于岸,既登岸,乃云须谒天师。
遂引至一处,若大宫观。
既入,见一道士,眉鬓俱白,侍卫十余人,坐大殿,令上与语,曰:汝中国人也,兹地有缘,方得一到,此即蓬莱山也。
乃令左右,引于宫内游观,玉台翠树,光彩夺目。
院宇数十,皆有号。
至一院,扃锁严固,窥之,众花满亭堂,有几褥焚香阶下。
客问之此院谁何?答曰:此是白乐天院,乐天在中国,未来耳。
乃潜记之,遂辞归。
数旬至越,具白廉使,李公尽录以报白公。
公已脱烟埃,投弃轩冕,与居昧。
昧者,固不闻也,安知非谪仙哉!
----------------------------------------
◎袁滋
袁相名滋,未达时,居复郢间。
复州青溪山,秀丽无比。
袁公因晴登临此山,行数里,迳渐幽小,阻绝无踪。
有人儒服,市乐为业,结庐山之下。
袁公与语,甚相狎,因留宿其舍。
袁公曰:此境山泉奇异,当为灵仙之所都府。
儒生曰:有道士五六人,盖物外之士也,数日一来,莫知其所居处。
与之虽熟,不肯细言。
袁公曰:某可来相谒否?曰:彼其恶人,然颇好酒,足下但求美醖一榼,或得见也。
袁公辞归,后得美酒,挈而往。
历数宿,五人果来,布裘纱帽,藜杖草履。
相见遂通寒暄,大笑,乃相与临清涧,据石濯足戏调。
儒生为列席致酒,五人顾酒甚欢,曰:何处得此物?来且各三五盏。
儒生曰:非某所能致,有客携来,顾谒仙兄。
乃引袁公出历拜,五人相顾失色,悔饮其酒,兼怒儒生,曰:公不合以外人相扰。
儒生曰:此人诚志,复是士流,许之从容,亦何伤也。
意遂渐解。
见袁公谦恭特甚,乃时与笑语,目袁生曰:坐。
袁生再拜就席。
少顷酒酣,乃视袁公相谓曰:此人似西华坐禅僧。
良久云真是,便屈指计之,曰:此僧去来四十七年矣。
问袁公之岁,适四十七。
抚掌曰:须求官职,福禄已至。
遂与袁公握手言别,过洞逾岭,扪萝跳跃,翩翩如飞,倏忽不见。
袁公后乃登第,果拜相,领西蜀节制。
----------------------------------------
◎王水部
大历中,有水部王员外者,笃好道术。
虽居朝列,有布衣方乐之士,日与游从。
一日有道侣数人在?,王君方与谈谐。
会除厕,裴老携秽路侧,密近?所,王君妻令左右止之。
因附耳于壁,听道侣言,窃笑不已,王君仆使皆怪之。
少顷,裴老佣事毕,王君将如厕,遇于户外。
裴老敛衣,似有白事,曰:员外甚好道。
王君惊曰:老人安得知?莫有所解否?对曰:某曾留心,知员外酷似好道,然无所遇。
适来?上数人,大是凡流,但眩惑员外,希酒食而已。
王君异之。
其妻骂之曰:君身为朝客,乃与秽夫一交一 结。
遣人逐之,裴老笑请去。
王君邀,从容曰:老人请后日相访。
王君斋沐净室,裴老布袍曳杖而至,有隐逸之风。
王君坐话,茶酒更进。
裴老曰:员外非真好道,乃是爱药术,试炉火可验。
取一铁合重二斤,分为两片,致于火中,须臾色赤。
裴老解布衫角药两丸,小于麋粟,捻碎于合上,复以火烧之,食顷,裴老曰:成矣。
令王君仆使壮者,以火箸持之,掷于地,逡巡成金色,如鸡冠。
王君降礼,再拜而谢之。
裴老曰:此一两敌常金三两,然员外亦不用留,将施贫乏。
遂辞去。
曰:从此亦无复来矣。
王君曰:愿至仙伯高第申起居,容进否?裴老曰:可兰陵西坊大菜园后相寻。
遂别。
王君乃易服往,果见小门。
叩之,有苍头出,曰:莫是王员外否?遂引人,堂宇甚新净,裴老道服相迎,侍女十余人,皆有殊色。
茶酒果实甚珍,服用辉焕。
迨晚,王君告去,裴老送出门。
旬日再去,其第已为他所,质裴老,亦不知所在。
----------------------------------------
◎崔生
进士崔生,常游青山,解鞍放驴,无仆御,驴逸而走,驰之不能及。
约行十里,至一洞口,时已曛黑,驴即奔入,崔生悚惧,不敢前进,力固疲矣,遂寝岩下。
至晓,洞中微明,乃入十余里,望见岩壑间有金城绛阙,而被甲执兵者守卫之。
崔生知是仙境,乃告曰:某尘俗之士,顾谒仙翁。
守吏趋报,顷之召入。
见一人居殿,服羽衣,身可丈余,侍女数百,与崔生趋拜,使坐与语,忻然留宿。
酒味珍香,异果罗列,谓崔生曰:此非人世府也,驴追益走者,余之奉邀也。
盖一女子愿事于君,此亦冥数前定耳。
生再拜谢,遂以女妻之。
数日,令左右取青合中药两丸,与生服之。
但觉脏腑清莹,摩体若蝉蜕,莹然婴兒之貌。
每朔望,与崔生乘鹤,而上朝蕊宫。
月余,崔生曰:某血属在人间,请归一诀,非有所恋也。
仙公戒之曰:崔郎不得淹留。
遂与符一通,急有患祸,此可隐形,慎不可游宫禁。
临别,又与一符曰:甚急即开。
乃命取一驴付之。
崔生到京都,试往人家,皆不见,因入内。
会剑南进太真锦绣,乃窃其珍者。
上曰:计无贼至此,必为妖取之。
遂令罗公远作法,以硃字照之寝殿户,后果得崔生。
崔生具写本末,上不信,令笞死。
崔生乃出仙翁临行之符,照公远与持执者,当时绝倒,良久方起。
启上曰:此人已居上界,不可杀也,纵杀之,臣等即受祸,亦非国之福。
上乃赦之,犹疑其事不实,遣数百人,具兵服,兼术士,送至洞口。
复见金城绛阙,仙翁御殿,侍从森然,出呼曰:崔郎不取吾语,几至颠毁。
崔生拜讫,遂升洞门。
所送者欲随之,仙翁以杖画地成川,阔数丈,崔生妻掷一领巾,化为五色绛桥,令崔生踏过,桥随步即灭。
既至洞口,崔生谓送人曰:事只如此,可以归。
须臾,云雾四合,咫尺不见,唯闻鸾鹤箫籁之一声 ,遥望云山而去,上方知其神仙也。
----------------------------------------
◎黄尊师
茅山黄尊师,法箓甚高尝于山前修观,起天尊殿,置讲求资,日有数千人。
时讲众初合,忽有一人,排门大呼,貌甚粗黑,言词鄙陋,腰插驴鞭,如随商客者。
骂道士,一奴一时正热,诱众何事!自不向深山学修道业,何敢妄语!黄师不测之,即辍讲,逊词谢之,众人悉畏,不敢抵忤。
良久,词色稍和,曰:如是聚集,岂不是要修堂殿耶?都用几钱?尊师曰:要五千贯。
其人曰:可尽辇破铁釜及杂铁来。
黄师疑是异人,遂遽令于观内诸处,收拾约得铁八百斤。
其人乃掘地为炉,以火销之,探怀中取一一胡一 芦,泻出两丸药,以物搅之,少顷,去火已成银。
曰:此合钱万贯,若修观,计用有余,请施贫乏,如所获无多,且罢之。
黄师与徒众皆敬谢,问其所欲,笑出门去,不知所之。
后十余年,黄师奉诏入京,忽于市街西见插驴鞭者,肩绊小按子,随骑驴老人行,全无茅山气色。
黄欲趋揖,乃拨手指乘驴者,复连叩头,黄但搕礼而已。
老人发尽白,视之如十四五女子也。
----------------------------------------
◎卢杞
卢相名杞,少时甚贫,与市妪麻婆者,于东都废宅,税舍以居。
麻婆亦孑然,卢公常以疾卧,月余,麻婆悯之,常来为作粥食。
卢病愈,多谢之。
后累日,向晚自外归,见金犊车子,立麻婆户外。
卢且惊异,密候之。
见一女子,年十四五,真神仙人。
明日潜访,麻婆曰:郎君莫要作婚姻否?如是则为请求之。
卢曰:某贫贱,安敢辄有此意?麻曰:亦何妨。
既夜,麻婆曰:事谐矣,请郎君清斋三日,会于城东废观。
既至,见古树荒草,久无人居,逡巡雷电震曜,风雨暴至,化为楼台,金炉玉账,景物华丽。
俄有辎軿降空,即所见女子也。
与卢相见曰:某奉上帝命,遣人间自求匹偶,郎君有仙相,故遣麻婆传意旨,更七日清斋,当再奉见。
女子呼麻婆,付药两丸。
须臾雷电黑云,女子忽失所在,古树荒草,苍然如旧。
麻婆与卢遂归。
又清斋七日,?地种药,适已蔓生,未移刻,二一胡一 芦生于蔓上,渐大如两斛甕许,麻婆以刀刳其中。
及七日之期,与卢公各处其一,仍令卢公具油衣三领。
风云忽起,腾上碧霄,耳中唯闻波涛之一声 ,迤逦东去。
又谓卢公曰:莫寒否?令著油衣,如冰雪中行,复令著至三重,即甚一温一 暖。
谓麻婆曰:此去洛一陽一多少?婆曰:已八万里。
良久,一胡一 芦止息,遂见楼台,皆以水晶为墙垣,被甲仗者数人。
麻婆引卢公入,见女子居殿,侍从女数百人。
命卢公坐,具酒馔。
麻婆屏息,立于诸卫之下。
女子谓卢公曰:郎君合得三事取一事,可者言之。
若欲长留此宫,寿与天毕,次为地仙,常居人间,时得至此;下为中国宰相。
如何?卢生曰:在此实为上愿。
女子喜曰:此水晶宫也,某为太一陰一夫人,仙格已高。
郎君便当白日升天,须执志坚一,不得改移,以致相累也。
仍须启上帝。
乃索青纸为写素,当庭拜奏。
少顷,闻东北喧然声,云帝使至。
太一陰一夫人与诸仙趋降,俄有幢节香幡,引硃衣少年,立于阶下。
硃衣宣帝命:公得太一陰一夫人状,云卢杞欲住水晶宫,如何?卢公无言。
夫人但令疾应,又无言。
夫人及左右大惧,驰入,取鲛绡五疋,以赂使者,欲其稽缓。
食顷间,又问卢杞欲求水晶宫住否,欲地仙否,欲人间宰相否。
卢公大呼曰:欲得人间宰相。
硃衣趋去,太一陰一夫人失色,令麻婆速领回。
遂入一胡一 芦,依前闻风雨之一声 ,至地,遂到旧居。
尘榻俨然,时已中夜,一胡一 芦与麻婆俱不见矣。
杞后果为相。
----------------------------------------
◎卢李二生
昔有卢李二生,隐居太白山读书,兼一习一 吐纳导引。
一旦李生告归曰:某不能甘于寒苦,且浪迹江湖。
决别而去。
后李生为桔子园吏隐欺,折官钱数千贯,羁縻不得,他去,贫悴日甚。
偶过扬州阿师桥,逢见一人,草履麻衣,视之乃卢生也,昔号二舅。
李生与之语,哀其衣弊,卢生大骂曰:我贫贱何耻!鲍不外物,投身凡冗之所,又有积负,且樱拘囚,尚何面目以相见乎?李生原谢,二舅笑曰:居所不远,翌日驰马奉迎。
至旦,果有一仆。
御骏足而来,云二舅邀郎君。
既去,马疾如风,出城之南,行数十里,路侧有硃门斜开,二舅出,星冠霞帔,容貌光泽,侍女数十人,与桥下仪质全别。
邀李生中堂宴馔,名花异木,疑在仙府。
又累出药品,悉皆珍奇。
既夕,引李生坐北亭,置酒曰:适命得佐酒者,颇善箜篌。
须臾,红烛引一女子至,容貌极丽,新声甚嘉。
李生视箜篌,上有硃书十字云:天际识归舟,云间辨一江一 树。
罢酒,二舅曰:莫愿作婚姻否?此人名家,质貌兼美。
李生曰:某安敢及此。
二舅许为成之。
又曰:公所负官钱几何?曰:二千贯。
乃与一拄杖曰:将此于波斯店内取钱,可从此学道,无自秽身陷罪也。
迨晚,仆人复御前马至,二舅令李生去,送出门。
洎归,颇疑讶为神仙矣。
即以拄杖诣波斯店,其辈见杖曰:何以得之?依语付钱,遂得免絷而去。
既惊且异,乃再往卢二舅所居,将谢之。
即荒草原地而已,怅望而归。
其年往汴州,行军陆长源以女嫁之。
既见,颇类卢二舅北亭见者。
复解箜篌,仍有硃字,视之,果见“天际”之句也。
李生具说扬州城南卢二舅亭中筵宴之事,女曰:某少年兄弟戏书之句,尝梦见云仙官追,如公所言也。
李生叹讶之甚,后竟不能得遇。
----------------------------------------
◎李石
唐相李石,未达时颇好道。
尝游嵩山,荒草中间,有人呻吟声,视之,乃病鹤。
鹤乃人语曰:某已为仙,厄运所锺,为樵者见伤,一足将折,须得人血数合,方能愈也。
君有仙骨,故以相托。
李公解衣,即欲刺血。
鹤曰:世间人少,公且非纯人。
乃拔一眼睫,曰:持往东都,但映照之,即知矣。
李公中路自视,乃马首也。
至洛一陽一,所遇颇众,悉非全人,或犬彘驴马首。
偶于桥上,见一老翁骑驴,以睫照之,乃人也。
李公敬揖,具言病鹤之事。
老翁忻然下驴,宣臂刺血。
李公以小瓶盛之,持往鹤所,濡其伤处,裂衣封裹。
鹤谢曰:公即为明皇时宰相,后当轻举,相见非遥,慎勿堕志。
李公拜之,鹤冲天而去。
----------------------------------------
◎李主簿
近有选人李主簿者新婚,东出关,过华岳庙,将妻入谒金天王。
妻拜未终,气绝而倒,唯心上微暖。
舁归客邸,驰马诣华一陰一县,求医术之人。
县宰曰:叶仙师善术,奉诏投龙回,去此一驿,公可疾往迎之。
李公单骑驰去,约十五余里遇之。
李公下马伏地,流涕敬拜,具言其事。
仙师曰:何等妖魅,乃敢及此!遂与李公先行,谓从者曰:鞍驮速驱,来持硃钵及笔。
至舍,已闻哭声。
仙师入见,曰:事急矣,且将墨笔及纸来。
遂书一符,焚香,以水噀之。
符北飞走,声如飘风,良久无应。
仙师怒,又书一符,其声如雷,顷之亦无验。
少时,鞍驮到,取硃笔,令李公左右煮少许薄粥,以候其起。
乃以硃书一符,喷水叱咤之一声 如霹雳。
须臾,口鼻有气,眼开,良久能言。
问其状,曰:某初拜时,金天王曰好夫人,第二拜云留取,遣左右扶归院。
适已三日,亲宾大集,闻敲门,门者走报,王曰何不逐却,乃第一符也。
逡巡门外闹甚,门者数人,细言于王,王曰且发遣,是第二符也。
俄有赤龙飞入,王扼喉绕能出声,曰放去,某遂有人送出,第三符也。
李公罄囊以谢之,是知灵庙,女子不得入也。
----------------------------------------
◎卢常师
秘书少监卢常师,进士擢第。
性恬淡,不乐轩冕世利,蔑然无留意。
因弃官之东洛,谓所亲曰:某与浙西鱼尚书故旧,旬日当谒去。
又曰:某前身是僧,坐禅处犹在会稽,亦拟自访遗迹。
家人亦怪其将远行,而不备舟楫。
不旬日而卒。
----------------------------------------
◎裴令公
裴令公少时,有术士云,命属北斗廉贞星将军,宜每以清酒名果敬祭,当得冥助也。
裴公自此未尝懈担及为相,机务繁迫,乃遗始志,心或不足,未始言于人,诸子亦不知。
在京有道者来,宿于裴公第。
中夜谓曰:相公昔年尊奉天神,何故中道而止?崇护不已,亦有感于相公。
裴公心知其廉贞,不知灵应。
后为太原节度使,家人染疾,召女巫视之。
有弹一胡一 琴巫,颠而倒之,良久噘然而起,曰:请见相公,廉贞将军遣某传语,何大无情,都不相知也。
将军怒甚,相公何不敬谢之?裴公大惊,女巫曰:当择良日斋洁,于静院焚香,设酒果,将军亦欲示见于相公。
别日,裴公沐浴具,朝服,立于阶前,东南奠酒,再拜。
见神披金甲、持硃戈,身长三丈余,南向而立。
裴公惊悚流汗,俯伏于地不敢动,少顷即不见,问左右,皆曰无之。
自是裴公尊奉,有逾厥初。
○续仙传
----------------------------------------
◎续仙传序
古今神仙,举世知之,然飞腾隐化,俗难可睹,先贤有言曰,人间得仙之人,且千不闻其一,况史书不载神仙之事,故多不传于世。
详其史意,以君臣父子、理乱忠孝之道,激励终古也,若敦尚虚无、自然之迹,则人无所拘制矣。
《史记》言三神山在海中,仙人居金银宫阙,不死之药生其上,人有欲往者,则风引舟而去,终莫能到。
斯亦激励拘制之意也。
大哉!神仙之事,灵异罕测。
述云初之修也,守一炼气,拘谨法度,孜孜辛勤,恐失于纤微。
及其成也,千变万化,混迹人间,或藏山林,或游城市。
其飞升者,多往海上诸山,积功已高,便为仙官,卑者犹为仙民。
何者?十洲间,动有仙家数十万,耕植芝田,课计顷亩,如种稻焉,是有仙官,分理仙民,及人间仙凡也。
其隐化者如蝉蜕,留皮换骨,炼气养形质于岩洞,然后飞升成于真仙,信非虚矣。
汾生而慕道,常愧积一习一 。
及长,游历宦途,週游寰宇。
凡接高尚所说,或览传记,兼复闻见,皆铭于心而书于牍。
又以国史不书,事散于野,矧当中和兵火之后,坟籍犹阙,讵有秉笔记而述作者,处世斯久,人渐稀传,惜哉!他时寂无遗声,今故编录其事,分为三卷,冀资好事君子、学道之人谭柄,用显真仙者哉!朝请郎、前行溧水县令、兼监察御史、赐绯鱼袋沈汾撰。
----------------------------------------
◎玄真子
玄真子姓张名志和,会稽山一陰一人也。
博学能文,进士擢第。
善画,饮酒三斗不醉。
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
天下山水,皆所游览。
鲁公颜真卿与之友善。
真卿为湖州刺史,与门客会饮,乃唱和,为《渔父词》。
其首唱,即志和之词,曰:西塞山边白鸟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真卿与陆鸿渐、徐士衡、李成矩共唱和二十五首,递相夸赏。
而志和命丹青剪素,写景夹词,须臾成五本,花木禽鱼、山水景像、奇绝踪迹,今古无伦。
而真卿与诸宾客传玩,叹伏不已。
其后真卿东游平望驿,志和酒酣,为水戏,铺席于水上独坐,饮酌啸咏。
其席来去迟速,如刺舟声,复有云鹤,随覆其上。
真卿亲宾参佐,观者莫不惊异。
寻于水上捴手,以谢真卿,上升而去。
今犹有传宝其画在人间者。
----------------------------------------
◎蓝采和
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
常衣破蓝衫,六銙黑木腰带阔三寸余,一脚著靴,一脚跣行。
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
每行歌,于城市乞索。
持大拍板,长三尺余,常醉踏歌。
老少皆随看之,机捷谐谑,人问应声答之,笑皆绝倒。
似狂非狂,行则振鞋踏歌云:踏踏謌,蓝采和。
世界能几何。
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
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
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
长景明辉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
歌词多率尔而作,皆神仙意,人莫之测。
但以钱与之,绳穿拖行。
或散失亦不回顾,或见贫人即与之,或与酒家。
週游天下,人有为兒童时见者,及斑白见之,颜状如故。
后踏歌濠梁间,于酒楼上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举,于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拍板,冉冉而去。
其靴衫等,旋亦失亡。
----------------------------------------
◎硃孺子
硃孺子,永嘉安固人也。
幼而师道士王玄真,居大箬岩岩即陶隐居修《真诰》于此,亦为真诰岩,岩之西有陶山在焉。
勤苦事于玄真,深慕仙道。
常登山岭采黄一精一服饵,历十余年。
一日,就溪濯蔬,见岸侧二小花犬,孺子异之,乃寻逐,入枸杞丛下。
归告,玄真讶之。
遂与孺子俱往伺之,复见二犬戏,跃逼之,又入枸杞下。
玄真与孺子共寻掘,乃得二枸杞根,形状如花犬,坚若石。
洗洁归以煮之,而孺子益薪看火三日,昼夜不离灶侧,试尝汁味,取吃不已。
及见根烂,以告玄真,共取食之。
俄顷,孺子忽飞升在前峰上,玄真惊异,久之,孺子谢别玄真,升云而去。
到今俗呼其峰为童子峰。
玄真后饵其根尽,不知其年寿,亦隐于岩之西。
陶山有采捕者,时或见之。
----------------------------------------
◎王老
王老,坊州宜君县人也。
居于村野,颇好道爱客,务行一陰一德为意。
其妻亦同心不倦。
一日,有繿道士造其门,王老与妻俱迎礼之。
居月余,间日与王老玄谈,杯酌甚相欢洽。
俄患恶疮偏身,王老乃求医药,看疗益加勤切,而疮日甚。
迨将逾年,道士曰:此不烦以凡药相疗,但得数斛酒,浸之自愈。
于是王老为一精一洁酿酒,及熟,道士言:以大甕盛酒,吾自加药浸之。
遂脱一衣 入甕,三日方出,鬓发俱黑,而颜复少年,肌若凝脂。
王老阖家,视之惊异。
道士谓王老曰:此酒可饮,能令人飞升上天。
王老信之。
初,甕酒五斛余,及窥,三二斗在尔。
清冷香美,异于常酒。
时方与二人持麦次,遂共饮,皆大醉。
道士亦饮,云:上天去否?王老曰:愿随师所适。
于是祥风忽起,彩云如蒸。
屋舍草树、全家人物鸡犬,一时飞去,空中犹闻打麦声。
数村人共观望惊叹。
惟猫鼠弃而不去。
风定,其赁持麦二人,乃遗在别村树下,后亦不食,皆得长年。
今宜君县西三十里,有升仙乡存焉。
----------------------------------------
◎侯道华
侯道华,自言峨嵋山来。
泊于河中永乐观,若风狂人,众道士皆轻易之。
而道华能斤斧,观舍有所损,悉自修葺,登危历险,人所难及处皆到。
又为事贱劣,有客来,不问道俗凡庶,悉为担水汲汤,濯足浣衣。
又淘溷灌园,辛苦备历,以资于众。
众益贱之,驱叱甚于仆隶,而道华愈忻然。
又常好子史,手不释卷,一览必诵之于口。
众或问之:要此何为?答曰:上天无愚懵仙人。
众咸笑之。
经十余年,殿梁上或有神光,人每见之。
相传云开元年中,有刘天师尝炼丹成,试犬犬死,而人不敢服,藏之于殿梁,皆谓妄言。
忽暴风雨,殿微损,道华乃登梁,复见光于梁上陷中,凿起木,得一合,三重内有小金合子,有丹,遂吞之,掷下其合。
吞丹讫,遽无变动,谓之虚诳。
忽一日,入市醉归,其观前素有松树偃盖,甚为胜景,道华乃著木履上树,悉斫去松枝。
群道士屡止之,不可,但斫,曰:他日碍我上升处。
众人常为风狂,怒之且甚。
适永乐县令至,其公人观见斫松,深讶之。
众具白于县官,于是责辱之,道华亦忻然。
后七日,道华晨起,沐浴装饰,焚香曰:我当有仙使来相迎。
但望空拜不已。
众犹未信。
须臾,人言见观前松上,有云鹤盘旋,笙箫响亮。
道华忽飞,在松顶坐,久之,众甚惊忙。
永乐县官吏道俗,奔驰瞻礼,其责辱道华县官,叩磕流血。
道华捴手,以谢道俗,云:我受玉皇诏,授仙台郎,知上清宫善信院,今去矣。
俄顷,云中仙众作乐,幡幢隐隐,凌云而去。
----------------------------------------
◎马自然
马湘,字自然,杭州盐官人也。
世为县之小吏,而湘独好经史,攻文学。
乃随道士,天下遍游。
后归一江一 南,而常醉于湖州,堕霅溪。
经日而出,衣不湿,坐于水上而来言:适为项王相召,饮酒欲醉方返。
溪滨观者如云,酒气犹冲人,状若风狂,路人多随看之。
又时复以拳入鼻,及出拳,鼻如故。
又指溪水令逆流,食顷,指柳树随溪水走来去,指桥令断复续。
后游常州,遇马植出相,任常州刺史,素闻湘名,乃邀相见迎礼,甚异之。
植问:道兄幸同宗姓,欲为兄弟,冀师道术,可乎?湘曰:相公何望?曰:扶风。
湘戏曰:相公扶风,马湘则马风,牛但且相知,无征同姓。
意言与植风马牛不相及也。
然植留之郡斋,益敬之。
或饮会次,植请见小术,乃于席上,以瓷器盛土种瓜,须臾引蔓,生花结实。
取食,众宾皆称香美,异于常瓜。
又于遍身及袜上摸钱,所出不知多少,掷之皆青铜钱。
撮投井中,呼之一一飞出。
人有以取者,顷复失之。
又植言,此城中鼠极多。
湘书一符,令人帖于南壁下,以箸击盘长啸,鼠成群而来,走就符下俯伏。
湘乃呼鼠,有一大者近阶前,湘曰:汝毛虫微物,天与粒食,何得穿穴屋宇,昼夜挠于相公?且以慈悯为心,未能杀汝,宜便率众离此。
大鼠乃回,群鼠前,皆叩头谢罪,遂作队莫知其数,出城门去,自此城内便绝鼠。
后南游越州,经洞岩禅院,僧三数百人方斋。
而湘与婺州永康县牧马岩道士王知微、弟子王延叟同行,僧见湘、知微到,踞而食,略无揖者,但使以饭。
湘不食,促知微、延叟速食而起,僧斋未毕。
及出门,又促速行,到诸暨县南店中,约去禅院七十余里。
深夜闻寻道士声,主人遽应此有三人。
问者极喜,请于主人,愿见道士。
及入,乃二僧,见湘但礼拜哀鸣,曰:禅僧不识道者,昨失迎奉,致贻责怒,三数百僧,到今下床 不得。
某二僧是主事,且不坐,所以得来,固乞舍之。
湘惟睡而不对,知微、延叟但笑之。
僧愈哀乞,湘起曰:此后无以轻慢人为意,回去入门,僧辈当能下床 。
僧回,果如其言。
湘翌日又南行,时方春,见一家好菘菜,求之不得,仍闻恶言,命延叟取纸笔。
知微言求菜见阻,诚无讼理,况在道门,讵宜施之。
湘笑曰:我非讼者也,作小戏尔。
于是延叟捧纸笔,湘画一白鹭鸶,以水喷之,飞入菜畦中啄菜,其主人趕起,又飞下再三。
湘又画一犭呙子,走趕捉白鹭鸶,共践其菜,碎尽不已。
其主人见道士戏笑求菜,致此虑复为他术,即来哀求。
湘曰:非求乞菜也,故相戏尔。
于是呼鹭及犭呙,皆飞走投入湘怀中,视菜如故,悉无所损。
又南游霍桐山,入长溪县界,夜投旅店。
宿舍小,而行旅已多,主人戏言无宿处,道士能壁上睡,即相容。
已逼日暮,知微、延臾曰:只能舍宿,争会壁睡?湘曰:尔但俗旅中睡,我坐可到明。
众皆睡,而湘跃身梁上,一脚挂梁倒睡。
适主人夜起,烛火照见,大惊异。
湘曰:梁上犹能,壁上何难。
而入壁久之,不出。
主人祈谢移时,请知微、延叟入家内净处,方出。
及旦,主人留连,忽失所在。
知微、延叟前行数里寻求,已在路傍。
自霍桐回永康县东天宝观驻泊,观前有大枯松,湘指之曰:此松已三千年余,即化为石。
自后果化为石,忽大风雷震,石倒山侧作数截。
杨发自广州节度,责授婺州刺史,发性尚奇异,知之,乃徙两截就郡斋,致之龙兴寺九松院。
各高六七尺,径三尺余,其石松皮鳞皴,今犹存焉。
或有告疾者,湘无药,但以竹杖打病处。
腹内及身上百病,以竹杖指之,口吹杖头如雷鸣,便愈。
有患腰褭脚曲,持拄杖而来者,亦以杖打之,令放拄杖,应手便伸展。
时有以财帛与湘,阻让不免,留之,复散与贫人。
所游行之处,或宫观岩洞,多题诗句。
其登杭州秦望山,诗曰:太一初分何处寻,空留历数变人心。
九天日月移朝夕,万里山川换古今。
风动水光吞远峤,雨添岚气没高林。
秦皇谩作驱山计,沧海茫茫转更深。
后归故乡省兄,适兄远出,嫂侄喜归,湘告曰:我与兄共此宅,今归要分,我惟爱东园尔。
嫂侄异之,小叔久离家归来,兄犹未见面,何言分地?骨肉之情,必不忍如此。
驻留三日,嫂侄讶之,不食但饮酒。
而待兄不归,及夜遽卒。
明日,兄归问妻子,具以实对。
兄感恸,乃曰:弟学道多年,非归要分宅,是归托化于我,以绝思望耳。
乃棺殓之。
其夕,棺輷然有声,一家惊异,乃葬于东园。
时大中十年也。
明年,东川奏,剑州梓桐县道士马自然,白日上升。
湘于东川谓人曰:我盐官人也,新羽化于浙西,今又为玉皇所诏,于此上升。
以其事奏之,遂敕浙西道杭州覆之,发冢视棺,乃一竹杖而已。
----------------------------------------
◎邬通微
邬通微,不知何许人也。
为道士,神气清爽,静默虚夷。
或吟或醉,多游于洪州名山。
见之多年,或十数年不见,则颜状益少于当时,如此,识者不测其服炼丹药,游行无定止。
后于酒楼,乘醉飞升而去。
----------------------------------------
◎许碏
许碏,自称高一陽一人也。
少为进士,累举不第。
晚学道于王屋山,週游五岳名山洞府。
后从峨嵋山经两京,复自荆、襄、汴、宋抵一江一 淮,茅山、天台、四明、仙都、委羽、武夷、霍桐、罗浮,无不遍历。
到处皆于悬崖峭壁人不及处题云:许碏自峨嵋寻偃月子到此。
观笔踪者,莫不叹其神异,竟莫详偃月子也。
后多游庐山,尝醉吟曰:“阆苑花前是醉乡,滔以冉切翻王母九霞觞。
群仙拍手嫌轻薄,谪向人间作酒狂。
好事者诘之,曰:我天仙也,方在昆伦就宴,失仪见谪。
人皆笑之,以为风狂。
后当春景,插花满头,把花作舞,上酒楼醉歌,升云而去。
----------------------------------------
◎金可记
金可记,新罗人也。
宾贡进士。
性沉静好道,不尚华侈,或服气炼形,自以为乐。
博学强记,属文清丽。
美姿容,举动言谈,迥有中华之风。
俄擢第不仕,隐于终南山子午谷葺居。
怀退逸之趣,手植奇花异果极多。
常焚香静坐,若有念思,又诵《道德》及诸仙经不辏后三年,思归本国,航海而去。
复来,衣道服,却入终南。
务行一陰一德,人有所求,无阻者。
一精一勤为事,人不可偕也。
大中十一年十二月上表言:臣奉玉皇诏,为英文台侍郎,明年二月十五日当上升。
时宣宗颇以为异,遣中使徵入内,固辞不就。
又求见玉皇诏,辞以为别仙所掌,不留人间。
遂赐宫女四人、香药金彩,又遣中使二人专看待。
然可记独房静室,宫女、中使多不接近。
每夜闻室内常有人谈笑声,中使窃窥,但见仙官仙女各坐龙凤之上,俨然相对,复有侍卫非少,而宫女中使不敢辄惊。
二月十五日,春景妍媚,花卉烂熳,果有五云唳鹤,翔鸾白鹄,笙箫金石,羽盖琼轮,幡幢满空,迎之升天而去。
朝列士庶,观者填溢山谷,莫不瞻礼叹异焉。
----------------------------------------
◎宋玄白
宋玄白,不知何许人也。
为道士,身长七尺余,眉目如画,端美肥白,言谈秀丽,人见皆爱之。
颇有道术,夏则衣绵,冬则单衣。
卧于雪中,去身一丈余,週匝气出如蒸,而雪不凝。
又指灯即灭,指人若隙风所吹,飕飕然;指庭间花草,飒飒而动。
多游名山,自茅山出润州希玄观,入括苍洞。
辟谷服气。
或时食彘肉五斤,以蒜韭一盆,撮吃毕,即饮酒二斗,用一白梅。
人有求得其一片蒜食之者,言不作蒜气,味如异香,终日在齿舌间,香不歇。
得食之者颇多,而毕身无病,寿皆八九十。
玄白到处,住则以金帛求置二三美妾,行则舍之。
人皆以为得补脑还元之术。
又游越州,适大旱,方暴尪乐龙以祈雨,涉旬,亢一陽一愈甚。
玄白见之,以为凡所祈雨,须候天命,非上奏无以致之。
乃于所止观,焚香上祝,经夕,大霪雨告足。
越人一大神异之。
复到信州,又逢天旱祈祷,有道士知玄白能致雨,州人乃请之。
遽作术飞钉,钉城隍神双目。
刺史韦德邻怪其<贝宁>妇女、复钉城隍神,此妖怪也。
将加责辱,使健步辈欲向之,手脚皆不能动,悉自仆倒,枷杖亦自摧折。
玄白笑谓德邻曰:使君崿忤刘根,欲诛罚祖祢也?德邻方惧,祈谢。
须臾雨足,礼而遣之。
其灵术屡施,不可备录。
后于抚州南城县,白日上升而去。
----------------------------------------
◎贺自真
贺自真,莫究其所来也。
为道士,居嵩山,有文学。
为事高古,常焚修一精一勤。
年少,人亦不知其甲子,然道俗相传,见之多年矣,皆不甚为异。
一日,云鹤满空,声乐清亮,自真忽飞升而去。
时有处士陈陶在东都,见洛城人观望瞻礼,惊叹不已,乃为诗曰:“子晋鸾飞古洛川,金桃再熟贺郎仙。
三清乐奏嵩丘下,五色云屯御苑前。
硃顶舞翻迎绛节,青鬟歌对驻香綍。
谁能白昼相悲泣,太极光一陰一几万年。”
----------------------------------------
◎酆去奢
酆去奢,衢州龙丘人也,家住于九峰山下。
少入道,游学道术,一精一思忘疲。
年三十余,便居处州松一陽一县安和观,其观即叶静能故乡学道之所。
而观北五里有卯山,高五十余丈,相传云汉张天师及叶静能,皆居此山修道。
去奢慕前事,登其山结庵以居。
后观中道士,相率山下居人为构屋,及造堂殿。
设老君、张天师像,及叶静能真影,朝夕焚修朝礼。
山东南有一方石,阔二丈余,平若砥,盖天然也。
去奢常坐其上,拱默静想,一旦感神人,谓之曰:张天师有斩邪剑二口,并瓶贮丹在此石下,可以取之。
去奢谢神人曰:此石天设,非人力可加。
自惟荒谬,守真而已。
托兹山栖获安,久蒙圣佑,丹之与剑,讵可辄取?神人曰:但勤修无怠,剑丹自可立致。
后三年,神人乃以剑丹送于去奢。
剑乃张天师七星剑。
丹以石匣藏之,一瓶贮之,倾药有斗余,如麻子,红色光明。
去奢自服及施人,有疾皆愈。
时丽水县人华造,因中和年荒乱之后,拥土人据岩险。
浙东连帅具以上闻,朝廷议欲息兵,乃授造以刺史。
而造凶险,闻去奢神与剑丹,乃以兵围其山,取去奢并剑丹,到州夺其剑丹,而囚锁去奢于空室中。
时方炎暑,一月日不与之水,造为去奢已毙矣。
及开室,见神色俨然,颜状红白,愈于来时。
造惊异,乃却送去奢归山,剑丹留之。
一夜 风雷,飞鸣失所,去奢闻剑却归石下尔。
后居山十五年余,每言常见龙一虎异鸟,行于庭际。
安和观道士多寓山顶烧奏,见龙一虎鸟迹,咸惊异之。
去奢不食多年,或人秽触其山,春冬则猛兽来惊,秋夏则毒蛇所螫。
去奢又言,每雷雨只在山半,常见云龙、雷公、电姥、神鬼甚众,或到此相见,咸有礼焉。
又寄宿道士,夜闻去奢所居静室,若与人谈话,窃窥之,惟闻异香满室,及环珮声。
或见有戴远游冠、绛服、螺髻垂发、碧绡衣男女四人对坐,侍从皆玉童玉女,光明照身,复有神人远立于侧,而道士皆不敢惊,但虔敬而已。
一日,去奢告道士曰:恐当离此山去,不长相见也。
后数日,有彩云鸾鹄,声乐满空,徘徊山顶。
后有綍舆幡幢,灵官驾龙鹿,皆五色,亦骑鸾凤迎,去奢升天而去,山下道俗观望者甚众。
----------------------------------------
◎孙思邈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
七岁就学,日诵千言。
及长,好谈庄老百家之说。
週宣帝时,以王室多事,隐于太白山学道,炼气养形,求度世之术。
洞晓天文推步,一精一究医药,审察声色,常蕴仁慈。
凡所举动,务行一陰一德,济物为功。
偶出路行,见牧牛童子杀小蛇,已伤血出,思邈求其童,脱一衣 赎而救之,以药封裹,放于草内。
复月余出行,见一白衣少年,仆马甚壮,下马拜思邈,谢以言曰:小弟蒙道者所救。
思邈闻之,不以为意。
少年复拜思邈,请以别马载之,偕行如飞。
到一城郭,花木正春,景色和媚,门庭焕赫,人物繁杂,俨若王者之居。
少年延思邈入,见一人端正美貌,袷帽绛衣,侍从甚众,欣喜相接,谢思邈曰:深思道者,故遣兒子相迎。
前者小兒独出,忽为愚人所伤,赖脱一衣 赎救,获全其命。
此中血属非少,共感再生之恩,今得面道者,荣幸足矣。
俄顷,延入若宫闱内,见中年女子,领一青衣小兒出,再三拜谢思邈曰:此兒痴騃,为人伤损,赖救免害。
思邈省记尝救青蛇,即讶此何所也。
又见左右皆阉人,宫妓呼袷帽君王,呼女子为妃后,心异之。
潜问于左右,曰:此泾一陽一水府也。
王者乃命宾寮,设酒馔妓乐,以宴思邈,辞以辟谷服气,惟饮酒尔。
留连三日,问其欲,对曰:山居乐道,思真炼神,目虽所窥,心固无欲。
乃以轻绡珠金赠行,思邈坚辞不受。
曰:道者不以此为意耶?何以相报?乃命其子,取龙宫药方三十首与先生,曰:此真方,可以济世救人。
俄复命仆马送先生归山。
既归,深自为异,历试诸方,皆若神效。
后著《千金方》三十卷,散龙宫方在其内。
又以声色诊人之疾,著《脉经》一卷,大行于世。
隋文帝辅政,徵为国子博士,不就。
尝谓人曰:过此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生人。
至唐太宗时,召诣京师,讶其容貌甚少,曰:故知有道者,诚可尊重,羡门之徒,岂虚言哉!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
高宗初,拜谏议大夫,复固辞。
时年九十余,视听不衰。
范一陽一卢照邻有时名,而染恶疾,嗟禀受之不同,昧遐夭之殊致,问于思邈曰:名医愈疾,其道如何?对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
夫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
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蜺,天地之常数也。
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动而为往来,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
一陽一用其一精一,一陰一用其形,天人之所同也。
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疣赘,陷而为痈疽,奔而为喘息,竭此而为焦枯。
诊发乎面,变动乎形。
推此以及天地,则亦如彼。
故五纬盈缩、星辰失度、日月错行、彗孛流飞,此天地之疾疹也;寒暑不时,此天地之蒸否也;石立土涌,此天地之疣赘也;山崩地陷,此天地之痈疽也;奔风暴雨,此天地之喘乏也;雨泽不时、川源涸竭,此天地之焦枯也。
良医遵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道德,辅之以人事。
故人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销之灾。
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谓大胆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疾,行之方也;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圆也。
其文学也颖出,其道术也不可胜纪。
高宗后无何,制授承务郎,致之尚药局,不就。
永徽三年二月十五日,晨起沐浴,俨其衣冠,端拱以坐。
谓子孙曰:我为世人所逼,隐于洞府修炼,将升无何之乡,臣于金阙,不能应召往来。
俄而气绝,遗令薄葬,不设盟器牲牢之奠。
月余颜色不变,举一尸一入棺,如空衣焉,已一尸一解矣。
----------------------------------------
◎张果
张果隐于恒州条山,往来汾晋间,时人传有长生秘术。
耆老云,为兒童时,人见之,自言数百岁矣。
唐太宗、高宗徵之,不起。
则天召之出山,佯死于妒女庙前。
时方炎暑,须臾臭烂生虫,于是则天信其死矣。
后有人于恒州山中复见之。
开元二十三年,明皇诏通事舍人裴晤,驰驿于恒州迎之。
果对晤气绝而死,晤乃焚香,宣天子求道之意,俄顷渐苏。
晤不敢逼,驰还奏之,乃命中书舍人徐峤、通事舍人卢重玄,赍玺书迎果。
果随峤到东京,于集贤院安置,肩舆入宫,备加礼敬。
公卿皆往拜谒,问以方外之事,皆诡对,每云:余是尧时丙子年人。
时人莫能测也。
又云尧时为侍中,善于胎息,累日不食。
时进美酒,及三黄丸。
明皇留之内殿,赐之酒,辞以小臣饮不过二升,有一弟子可饮一斗。
明皇闻之喜,令召之。
俄顷一小道士,自殿檐飞下,年可十六七,美姿容,旨趣雅澹。
谒见上,言辞清爽,礼貌臻备。
明皇命坐,果曰:弟子常侍立于侧,不可赐坐。
明皇愈喜,赐酒。
饮及一斗,不醉。
果辞曰:不可更赐,过度必有所失,致龙颜一笑尔。
明皇又逼赐之,酒忽从顶涌出,冠子扑落地,化为榼。
明皇及嫔御皆惊笑,视之,失道士矣。
但金榼在地覆之,榼贮一斗,验之,乃集贤院中榼也。
累试仙术,不可穷纪。
乃下诏曰:恒州张果先生,游方之外者也,迹先高尚,心入菼冥,是混光尘,应召城阙。
莫知甲子之数,且谓羲皇上人,问以道枢,尽会宗极。
今则将行朝礼,爰升一宠一 命,可银青光禄大夫,号通玄先生。
果累陈老病,乞归恒州。
赐绢三百疋,随从弟子二人给驿,肩舁到恒州,弟子一人,放回,一人相随入山。
天宝初,明皇又遣徵诏,果闻之示卒,弟子葬之。
后发之,但空棺而已。
----------------------------------------
◎许宣平
许宣平,新安歙人也。
睿宗景云年中,隐于城一陽一山南坞,结庵以居。
不知其服饵,但见不食。
颜若四十许人,轻健,行疾奔马。
时或负薪以卖,薪檐常挂一花瓢,及曲竹杖。
每醉行腾腾以归,吟曰: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时人莫问我,穿云入翠微。
迩来三十余年,或施人危急,或救人疾苦。
城市之人,多访之不见,但览庵壁题诗云: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人歌垅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好事者多诵其诗。
有抵长安者,于驿路洛一陽一同华间传舍是处题之。
天宝中,李白自翰林出东游,经传舍,览诗吟之,叹曰:此仙人诗也。
诘之于人,得宣平之实。
白于是游及新安,涉溪登山,累访之不得,乃题诗于庵壁曰:我吟传舍诗,来访仙人居。
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
窥庭但萧索,倚杖空踌蹰。
应化辽天鹤,归当千载余。
宣平归庵见壁诗,又吟曰:一池荷叶衣无尽,两亩黄一精一食有余。
又被人来寻讨著,移庵不免更深居。
其庵后为野火烧之,莫知宣平踪迹。
后百余载,至咸通十二年,郡人许明恕家有婢当逐,伴入山采樵。
一日独于南山中,见一人坐石上,方食桃,甚大。
问婢曰:汝许明恕家人也?婢曰:是其人。
曰:我即明恕之祖宣平也。
婢言曰:常闻家内说,祖翁得仙多年,无由寻访。
宣平谓婢曰:汝归,为我向明恕道我在此山中。
与汝一桃食之,不得将出,山内虎狼甚多,山神惜此桃。
婢乃食之,甚美,顷之而荆遣婢随樵人归家言之。
婢归,觉檐樵轻剑到家,具言入山逢祖翁宣平。
其明恕嗔婢将上祖之名牵呼,取杖打之。
其婢随杖身起,不知所之。
后有人入山内,逢见婢,童颜轻健,身衣树皮,行疾如风,遂入升林木而去。
----------------------------------------
◎刘商
刘商,彭城人也,家于长安。
好学强记,攻文,有《一胡一 笳十八拍》,颇行于世,兒童妇女悉诵之。
进士擢第,历台省为郎中。
性耽道术,逢道士即师资之。
炼丹服气,靡不勤切。
每叹光景甚促,筋骸渐衰,朝驰暮止,但自劳苦,浮荣世宦,何益于己!迸贤皆堕官以求道,多得度世,幸毕婚嫁,不为俗累,岂劣于许远游哉!是以托病,免官入道。
游及广陵,于城街逢一道士卖药,聚玩颇众,人言多有灵效。
众中见商,目之甚相异,乃罢药,携手登楼,以酒为欢。
道士所谈,自秦汉历代事,皆如目视。
商颇为异,即师敬之。
复言神仙道术,不可得也。
及暮,商归侨止,道士下楼,闪然不见,商益讶之。
翌日,又于街市访之,道士仍卖药。
见商愈喜,复挈上酒楼,剧谈欢醉。
出一小药囊赠商,并戏吟曰:无事到扬州,相携上酒楼,药囊为赠别,千载更何求。
商记词得囊,暮乃别去。
后商寻之,不复见也。
商乃开囊视,重重纸裹一一胡一 芦,得九粒药,如麻子。
依道士口诀吞之,顿觉神爽不饥,身轻飘然,过一江一 游茅山。
久之,复往宜兴张公洞。
当春之时,爱罨画溪之景,乃入一胡一 父诸葺居,隐于山中。
近樵者犹见之,曰:我刘郎中也。
莫知所止,盖已为地仙矣。
----------------------------------------
◎刘?替
刘?替音僭,小字宜哥,兄瞻也。
?替家贫,好道。
常有道士经其居,见替异之,问:知道否?曰:知。
然?替性饶俗气,业应未净,遽可强学。
道士曰:能相师乎??替曰:何敢。
于是师事之,随道士入罗浮山。
?替与瞻俱读书,?替山栖求道,无巾裹鬃角,布衣事道士为文,而瞻性慕荣达。
?替谓瞻曰:鄙必不第,则逸于山野尔,得第则劳于尘俗。
竟不及于鄙也,然慎于富贵,四十年当有验。
曰:神仙遐远难求,秦皇汉武,非不区区也。
廊庙咫尺易致,马週、张嘉贞可以继踵矣。
自后?替愈一精一思于道,乃隐于罗浮山。
瞻进士登科,屡历清显,及升辅相,颇著燮调之称。
俄谪南行,次广州潮台,泊舟一江一 滨,忽有鬃角布衣少年,冲暴雨而来,衣履不湿,欲见瞻,左右皆讶,乃语之,但言宜哥来也,以白瞻。
问形状,具以对。
瞻惊叹,乃迎而见之。
?替颜貌可二十来许,瞻已皤然衰朽,为逐臣。
悲喜不胜,?替复勉之:与尔为兄弟,手足所痛,曩日之言,今四十年矣。
瞻益感叹,谓?替曰:可复修之否??替曰:兄身邀荣一宠一 ,职和一陰一陽一,用心动静,能无损乎!自非弟奈何,况已升天仙,讵能救尔?今惟来相别,非来相救也。
于是同舟行别,话平生隔阔,一夕,失替所在。
今罗浮山中,时有见者。
瞻乃南行,殁于贬所矣。
----------------------------------------
◎罗万象
罗万象,不知何许人。
有文学,明天文,洞一精一于《易》。
节操奇特,惟布衣游行天下。
居王屋山,久之,后游罗浮山,叹曰:此硃明洞天,昔葛稚川曾栖此以炼丹,今虽无一邓一 岳相留,聊自驻泊尔。
于是爱石楼之景,乃于山下结庵以居。
常饵黄一精一,服气数十年。
或出游曾城泉山,布水下采药,及入福广城市,卖药饮酒,来往无定。
或一食,则十数人之食;或不食,则莫知岁月。
光悦轻健,日行三四百里,缓行奔马莫及。
后却归石楼庵,竟不复出,隐于山中矣。
----------------------------------------
◎司马承贞
司马承贞,字子微,博学能文。
攻篆,迥为一体,号曰金剪刀书。
隐于天台山玉霄峰,自号白云子,有服饵之术。
唐则天累诏之,不起。
睿宗深尚道教,屡加尊异,承贞方赴召。
睿宗问一陰一陽一术数之事,承贞对曰:《老君经》云,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且心目所见,知每损之尚未能已,岂复攻乎异端,而增智虑哉!睿宗曰:理身无为,则清高矣,理国无为,如之何?对曰:国犹身也。
《庄子》云,游心于澹,合气于漠。
顺于自然,乃无私焉,而天下理。
《易》曰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
是知天不言而信,不为而成。
无为之旨,理国之要也。
睿宗深赏异,留之欲加一宠一 位,固辞不可,告归山。
乃赐宝琴花帔以遣之,公卿多赋诗以送。
常侍徐彦伯,撮其美者三十余篇,为制序,名曰《白云记》,见传于世。
时卢藏用早隐于终南山,后登朝居要官,见承贞将还天台,藏用指终南谓之曰: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天台?承贞徐对曰:以仆所观,乃仕宦之捷径尔。
藏用有惭色。
明皇在宥天下,深好道术,徵诏承贞,到京留于内殿,颇加礼敬。
问以延年度世之事,承贞隐而微言,明皇亦传而秘之,故人莫得知也。
由是明皇理国四十五年,虽禄山犯阙,銮舆狩蜀,及为上皇回,又七年方始晏驾,虽由天数,岂非道力之助延长耶!初,明皇登封泰山回,问承贞:五岳何神主之?对曰:岳者,山之巨镇。
而能出雷雨,潜诸神仙,国之望者为之。
然山林神也,亦有仙官主之。
于是诏五岳,于山顶别置仙官庙,自承贞始也。
又蜀女真谢自然泛海,将诣蓬莱求师,船为风飘到一山。
见道士指言天台山司马承贞名,在丹台,身居赤城,此真良师也。
蓬莱隔弱水三十万里,非舟楫可行,非飞仙无以到。
自然乃回,求承贞受度,后白日上升而去。
承贞居山,修真勤苦。
年一百余岁,童颜轻健,若三十许人。
有弟子七十余人。
一旦,告弟子曰:吾自玉霄峰东望,蓬莱常有真灵降驾,今为东海青童君、东华君所召,必须去人间。
俄顷气绝,若蝉蜕,已解化矣!弟子葬其衣冠焉。
----------------------------------------
◎闾丘方远
闾丘方远,字大方,舒州宿松人也。
幼而辩慧,年十六,精通《诗》、《书》,学《易》于庐山陈元晤。
二十九问大丹于香林左元泽,泽奇之。
后师事于仙都山隐真岩刘处靖,学修真出世之术。
三十四受法箓于天台山玉霄宫叶藏质,真文秘诀,尽以付授。
而方远守一行气之暇,笃好子史,群书每披卷,必一览之,不遗于心。
常自言:葛稚川、陶贞白,吾之师友也。
铨《太平经》为三十篇,备尽枢要,其声名愈播于一江一 淮间。
唐景祐二年,钱塘彭城王钱肸,深慕方远道德,礼谒。
于馀杭大涤洞筑室宇以安之列行业以表之。
昭宗累徵之,方远以天文推寻,秦地将欲荆榛,唐祚必当革易,侔之园绮,不出山林,竟不赴召。
乃降诏褒异,就颁命服,俾耀玄风,赐号妙有大师玄同先生。
阐扬圣化,启发蒙昧,真灵事迹,显闻吴楚。
由是从而学者,若正一真一人之在蜀。
赵升、王长亦混于门下,弟子二百余人。
会稽夏隐言、谯国戴隐虞、荥一陽一郑隐瑶、吴郡陆隐週、广陵盛隐林、武都章隐芝,皆传道要而升堂奥者也。
广平程紫霄应召于秦宫,新安聂师道行教于吴国。
安定一胡一 谦光、鲁国孔宗鲁十人,皆受思真炼神之妙旨。
其余游于圣迹,藏于名山,不复得而记矣。
天复二年二月十四日,沐浴焚香,端拱而坐,俟亭午而化。
颜色怡暢,屈伸自遂,异香芬馥,三日不散。
弟子以从俗葬,举以就棺,但空衣而一尸一解矣。
葬于大涤洞之傍白鹿山。
后有道俗,于仙都山及庐山累见之。
自言:我舍大涤洞,归隐■山天柱源也。
----------------------------------------
◎聂师道
聂师道,字通微,新安歙人也。
性聪淳直,言行谦谨,养亲以孝闻,深为乡里所敬。
少师事道士于方外,即德诲之从兄也。
德诲自省郎出牧新安之二年,方外从之荆南书记,早舍妻子入道,学养气修真之术,週游五岳名山,到新安。
德诲乃于郡之东山选胜地,构室宇以居之,目为问政山房,而师道事之。
辛勤十余年,传法箓修真之要。
后出游续溪山,自言尝览内传,见服松脂法。
乃与道侣,上百丈山采松脂。
崖石回耸百丈,遂以名之,其四望高千余仞。
夜宿于崖顶松下,天清月朗,忽闻仙乐起,自东南紫云上遥遥而来,迟缓过于石金山。
石金与百丈,其高相等,虽平地隔三十里,山顶相望咫尺间。
乃闻仙乐到彼,辍少时,敲小蹦三通,复奏乐,金石笙箫,丝匏响亮,击鼓而拍,莫审其曲调,声揭而清,特异人间之乐。
自三更及鸡鸣而止。
后问于山下人,是夜皆闻之。
其同侣叹曰:方采灵药,遽闻仙乐,岂非有感?此亦君得道之嘉兆矣。
其后游行归南岳,礼玉清及光天二坛。
后泊招仙观,入洞灵源。
时当春景,闻蔡真一人旧隐处不远,有花木甚异,采樵者时或见蔡真一人在其间。
师道喜之,乃辟谷七日,晨起独趋山中渐行,见花有异香,不觉日晚。
忽到大溪傍,见一樵人,临水坐于沙上。
师道骤欲亲近之,乃负薪将下溪,回顾师道,却驻樵檐,问独此何往。
应之曰:学道寻仙,深心所切,闻蔡真一人隐此山,愿一礼谒耳。
樵人曰:蔡君所居极深,人不可到。
师道曰:攀萝登崖,已及于此,有山通行,岂惮远近!樵人又曰:日将暮矣,且行过此山东,有人家可宿。
师道欲随樵人去,樵人遽入水,甚浅,及师道入水,极深而急,不敢涉。
樵人曰:尔五十年后,方过得此溪。
目送樵人,步水面而去,不见乃回。
山东行十余里,遥望见草舍三间,有篱落鸡犬。
渐近,见一人青白色似农者,年可三十,独居。
见师道到,甚讶师道深山自行。
忽曰:家累俱出何为?主人又问师道:此来何之?应曰:寻蔡真一人。
居主人曰:路上见一樵人否?曰:见。
主人曰:此蔡道者适过也。
师道闻之,礼祝曰:凡愚见仙圣不识,亦命也。
已逼夜,山林深黑,投宿无地。
又问曰:从何来?具以发迹新安,寻真之由以对。
乃许入其舍,复指师道,令近火炉边床 上坐。
曰:山中偶食尽,求之未归。
师道曰:绝粮多时,却不以食为念。
见火侧有汤鼎,复有数个黄瓷合,主人曰:合内物皆堪吃,任意取之。
乃揭一合,是茶。
主人以汤泼,及吃,气味颇异于常茶。
复思茶,更揭之,合不可开。
遍揭诸合,皆不能开。
师道心讶不似村人家,而不敢言。
主人别屋睡,日高不起,又无火烛,睡中曰:此孤寂之处,忽病无以相待,前村人家甚多,可以往彼。
师道便行,数里不见人家,悉是崖险,乃回,已迷向宿之处。
复行约三十余里,即逢见一老人,欣喜,邀于石上坐,问入山之意,具以前事对之。
老人曰:蔡君父子俱隐于此山,昨夜所宿之处,即其子也。
又曰:尔道气甚浓,仙骨未就,入山饥渴,何能却回?俄折草一茎与师道,形如姜苗而长尺余,嚼之味甘美。
复令取泉水,吃次举头,已失老人所在。
师道悲叹不已,而觉食茶草之后,气力轻健,愈于来时。
却欲沿山路寻宿处,其路已为棘蔓蔽塞,前去不通。
却回招仙观,众道士忽见师道,惊异曰:此观地虽灵岳,侧近虫兽甚多,人罕能独行,何忽去月余日?实久忧望。
师道曰:昨日方去,始经一宿。
具言见樵人及宿处,又逢老人。
道士皆叹曰:吾辈虽同一居 此观,徒为学道,知有蔡真一人,无缘一见。
吾子夙有仙分,已见蔡君父子。
其老人者,昔闻彭真一人亦隐此山,岂非彭君乎?子一入见,遽逢三仙人。
一日一宿,人间月余矣。
其实积一习一 之命也。
师道深自叹异。
驻招仙观修炼逾年,后以亲老思归,却回问政山。
每入诸山,拾薪劚药,或逢虎豹,见师道垂耳摇尾,俯伏于地。
师道以手抚而呼之,乃起随行。
或以薪药附于背上,负之送归而去。
昔郭文泰之居大涤洞,伏虎亦如之歙之。
近山颇有猛兽,而不为人之害者,自师道之感也。
其亲时问师道游学所益,具陈其事。
亲闻之而喜曰:汝以孝养我,以道资我,亦幸为汝母矣。
此盖宿庆之及也。
后又出游,复思往南岳九嶷山。
早闻梅真一人、萧侍郎皆隐玉笥山,时人多见之。
梅即汉南昌尉福也。
箫即子云,字景乔,梁之公子,自东一陽一太守避侯景之乱,全家入山。
二人俱得道于此。
师道且止玉笥清虚观,思慕梅、萧,三游郁木坑,或冀一见,坚心以去。
山行极深,忽见一人,布衣乌纱帽,颜若五十许人,师道礼敬问之。
初自称行者,问师道何往,乃以寻梅萧为答。
行者曰:闻尔一精一勤慕道,遍访名山,情亦非易。
欲见二君,行者可以相引。
尔宿业甚净,已应玉籍有名。
虽未便飞升,当亦度世尔。
行者又曰:“我谢修通也,恐尔未识,故以自言,本居南岳,与彭蔡同隐,已三百年。
知尔常游洞灵源,我适为东华君命,主玉笥山林地仙,兼掌清虚观境土社令,尔与我素有道缘,是时相见。
然梅萧日中为小有天王所召,恐未便还,非可俟也。
师道于是虔拜曰:凡世肉人,谬探大道,凝神注想,以朝继夕。
未知要妙,若浮于海,讵识其涯。
不期今日获见道君,实百生之幸也。
修通曰:丹心恳苦,深可悯哉!尔世事未了,且当送尔出山路,往我所止。
随行数里,忽见草舍两间,甚新洁,有床 席,小铛然火煎汤,俨若书生所居,而无人。
修通命师道入,坐于木兔上,修通自坐白石鹿床 上。
俄有一总角童,以汤一碗与师道,呷之神气爽然。
又指令架上自袖取书一卷,修通曰:此《素书》也,但一习一 之无怠,当得真旨。
师道意欲求住师学,未之启言,而修通已知,曰:尔有亲垂老,虽有兄能养,若欲更南游,此未可言祝我弟子紫芝在九嶷山,若往彼见之,为我传语,兼出《素书》示之,得尽其旨矣。
或不见,但投《素书》于毛如溪上洞中,仍题石壁,记我传语之意,紫芝当自授尔要道。
言讫,乃发遣师道回,俄不见修通,已在郁木坑,师道入清虚观矣。
众道士惊曰:一去七日而返,何之也?师道具以对之。
有道士二人欣跃,乞与师道共入郁木坑。
到旧处,岩石草树,历历宛然,但失其草舍,竟日怅望而回。
师道得《素书》,文字可识,皆说龟山王母,理化众仙秘要真诀也。
他仙一习一 此,当得升天。
世人授之,迹参洞府。
其间有疑义,不可究也。
后到南岳九嶷山湘真观,月余,寻问紫芝踪迹,咸言毛如溪有一隐士,莫知姓名,人或见者。
师道累入山,寻之不见,乃如修通之言,投书题石壁。
后常梦神人,称紫芝,教之以释凝滞,意乃醒然。
经岁余,复还问政。
居二十余年,每焚修,即以二蔡、彭、谢真形画像瞻礼,仍自以管幅编异,传于道俗。
其后吴太祖霸一江一 淮间,闻师道名迹,冀其道德护于军庶,继发召止,及广陵建玄元宫以居之。
每升坛,祈恩祷福,水旱无不应。
致天地感动,烟云呈祥。
是以人情咸依道化,境若华胥,俗皆可封。
虽古今异时,实大帝之介君也。
乃降褒美为逍遥大师、问政先生,以显国之师也。
弟子邹德匡、王处讷、杨匡翌、汪用真、程守朴、曾景霄、王可儒、崔繟然、杜崇真、一邓一 启遐、吴知古,皆得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