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拾遗
卷六十九
◎ 突厥可汗默啜
默啜,骨咄禄可汗之弟。
天授初,骨咄禄死,子幼,乃自立为可汗。
开元四年讨拔曳固,为其残众所杀,传首京师。
◇ 移书
我可汗女,当嫁天子儿。
武小姓,罔冒为婚,我为此起兵,欲取河北耳。
(《唐会要》九十四)
◎ 吐蕃赞普弃宗开赞
《全唐文》九百九十九有传。
◇ 致长孙无忌书
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勒兵以往,并献金银珠宝十五种,请置太宗灵座之前。
(《唐会要》九十七)
◎ 高丽国王王建
《全唐文》卷一千有传。
◇ 喻群臣诏
朕虑诸道寇贼,闻朕初即位,或构边患,分遣单使,重币卑辞,以示惠示之意。
◇ 又
平壤古都,荒废虽久,基址尚存,而荆棘滋茂。
蕃人游猎於其间,因而侵掠边邑,为害大矣。
宜徙民实之,以固藩屏,为百世之利。
◇ 待蕃人诏
北蕃之人,人面兽心,饥来饱去,见利忘耻。
今虽服事,向背无常。
宜令所过州镇,筑馆城外待之。
◇ 定征赋诏
泰封主以民从欲,惟事聚敛,不遵旧制。
一顷之田,租税六硕,置驿之户,赋丝三束,遂使百姓辍耕废织,流亡相继。
自今租税征赋,宜用天下通法,以为恒例。
◇ 收百济令
渠魁既纳款,无犯吾赤子。
存问将士,量才任用。
(《东国通鉴》)
◎ 高丽国王王金尧
金尧,字天义,丽王建次子。
晋开运三年立,汉隐帝乾二年卒,在位凡四年。
谥曰定宗。
(按《五代史》作王武)
◇ 褒奖王式廉诏
式廉三代元勋,一邦柱石,量吞海岳,气运风云。
昨者当先王疾笃之秋,是泾渭未分之际,怀忠秉义,表节岁寒,翊戴眇冲,嗣临军国。
寻有十奸十臣暴逆,结构凶顽,忽自萧墙,俄兴变乱。
卿玉入火而弥冷,松冒雪以转青,按剑冲冠,忘生徇难,凶狂瓦解,逆十十党十十伏诛,朝纳欲坠而复兴,宗社将倾而再整。
若非公之效死,予曷致於今辰?可谓板荡识诚臣,疾风知劲草,昔闻斯语,今见其人,纵加万石之封,并授九州之牧,岂足酬兹勋绩,报彼功名!今赐匡国翊赞功臣号,加大丞崇资,将表予怀,以旌不朽。
匪独展君臣义,惟望共生死同期。
予不食言,有如皎日,更希予无忘责躬俭己,公常务知足养廉,十爱十育黎元,赏罚平中,使国祚而天长地久,贻富贵於百子千孙。
(《高丽史》)
◎ 庾黔弼
黔弼,高丽平州人。
累官征西大将军,佐王建平新罗,灭百济,数有功。
卒谥忠节。
◇ 上高丽王王建书
臣虽负罪在贬,闻甄萱侵我海乡,臣已选本岛及包乙岛丁壮,以充军队,又修战舰以御之,愿上勿忧。
(《东国通鉴》)
◎ 崔彦撝
崔彦撝,初名慎之,本新罗庆州人。
少能文。
年十八,游学入唐,宾贡及第。
四十二,始还国,拜执事侍郎、瑞书院学士。
新罗亡,高丽王建命为太子师,委以文翰之任。
官至翰林院令平章事。
后晋开运元年卒,年七十七,谥文英。
◇ 有唐高丽国海州须弥山广照寺故教谥真澈禅师宝月乘空之塔碑铭
昔者肉十身菩萨惠可禅师,每闻老生谈天竺吾师夫子说西(缺)达摩大师,乃总持之林菀,不二之川泽也。
於是远赍祖法□梁,而又游化魏朝,往寻嵩岳,非人不授。
始遇大宏,因物表心,付衣为信,犹亦优昙一现,洎於五叶相承,其道弥尊,不令断绝,格於天鉴,元学咸宗,殊见所生,信衣斯止。
是故曹溪为祖,法水长流,波□滔天浩浩,犹鲁公之政,先奉文王、康叔之风,以尊周室。
则知当仁秀出者唯二,曰让曰思,实繁有徒,蕃衍无极。
承其让者大寂,嗣其思者石头,石头传於药山,药山传於云岩,云岩传於洞山,洞山传於云居,云居传於大师,传法继明,焕乎本藉。
且曰:大师法讳利严,俗姓金氏,其先鸡林人也。
考其国史,实星汉之苗。
远祖世道凌夷,斯卢多难,偶随萍梗,流落熊川。
父章,深十爱十云泉,因寓城之野,故大师生於蘇泰。
相表多奇,所以竹马之年,终无(缺)年十二,往迦邪岬寺,投德良法师,恳露所怀,求为师事。
自此半年之内,三藏备探。
师谓曰:“儒室之颜生,释门之欢喜,是知后生可畏,於子验之者矣。”
则非久植宿因,其孰能至於此。
然则母氏初於有娠,梦神僧来寄青莲,永为征信,则知绝尘合契,怀曰同符。
中和六年,受具足戒於寺道坚律师。
既而油钵无倾,浮囊不漏,桑门记位,不唯守夏之勤:草系悬心,宁止终年之恳。
其后情深问道,志在观方,结瓶下山,飞锡沿海。
乾宁三年,忽过入浙。
后崔艺熙大夫方将西泛,伌迹而西,所以高悬云帆,遽超雪十浪十。
不销数日,得抵鄞十江十。
於时企闻云居道膺大师,禅门之法胤也,不远千里,直诣元关。
大师谓曰:“曾别匪遥,再逢何早?”
师对云:“未曾亲侍,宁导复来?”
大师默而许之,潜惬元契。
所以服勤六载,寒苦弥坚。
大师谓曰:“道不远人,人能宏道,东山之旨,不在他人,法之中兴,唯我与汝。
吾道东矣,念兹在兹。”
师不劳圯上之期,潜受法王之印,以后岭南河北,巡礼其六堵波;湖外十江十西,遍参其诸善知识。
遂乃北游恒岱,无处不游;南抵衡庐,无山不抵。
谒诸侯而献刺,投列国以观风,四远参寻,遍宜舍筏,珍重屏翳,逦迤东征。
爰有金海府知军府事苏公律熙,选胜光山,仍修堂宇,倾诚愿海,请住烟霞。
桃李无言,稻麻成列,一栖真境,四换周星。
大师虽心十爱十禅林,遁世无闷,而地连贼窟,图身莫安,所以乱邦不居,於是乎在。
十二年,途出沙火,得至遵岑,永同郡南,灵觉山北,寻谋驻足,乍此踟蹰,缁素闻风归心者众矣。
今上闻大师道高天下,声盖海东,想对龙颐,频飞鹤版。
大师谓众曰:“居於率土者,敢抿纶音;傥遂朝天者,须沾顾问。
付嘱之故,吾将赴都。”
所以便逐皇华,来仪帝壤。
上重光大业,仰止高山,所以修葺泰兴,请停慈盖。
粤以明年二月中,特遣前侍中权说太相朴守文迎入舍那内院,虔请信住持。
无何,迥饬蕊宫,高敷莲座,待以师资之礼,恭披鑚仰之仪。
犹如西域摩腾,先陟汉皇之殿;康居僧会,始升吴主之车。
遂以麈尾发挥,龙颜欣悦,其於瞻仰,偏动宸襟。
此时鱼十水增欢,不可同年而语哉!他时乘闲之夕,略诣祥扉问曰:“弟子恭对慈颜,直申素恳。
今则国仇稍扰,邻敌十十交十十侵,犹似楚汉相持,雄雌未决,至於三纪,常备二凶,虽切好生,渐深相杀,寡人曾蒙佛诫,暗发慈心,恐遗玩寇之愆,仍致危身之祸。
大师不辞万里,来化三韩,救爇昆岗,昌言有待。”
对曰:“夫道在心不在事,法由己不由人。
且帝王与匹夫,所修各异,虽行军旅,且ê黎元。
何则?王者以四海为家,万民为子,不杀无辜之辈,焉论有罪之徒。
所以诸善奉行,是为宏济。”
上乃抚机叹曰:“夫俗人迷於远理,预惧阎摩,至如大师所言,可与言天人之际矣。
所以救其死罪,时缓虔刘,怜我生灵,出於涂炭,此则大师之化也。”
其后大师自栖京辇,频改岁时,每以注目山川,欲择终焉之地。
隐雾之志恳到,闻□天上,上莫阻道情,潜忧生别,思惟良久,久乃许焉。
大师临别之间,特披悲感云:“仁王宏誓,护法为心,遥垂外护之恩,永蓄苍生之福。”
所以长兴三年,下教於开京西北海州之十陽十,遽择灵峰,为构十精十舍,寺名广照,请以居之。
是日大师略领门徒,就栖院宇,学流盈室,禅客满堂,若融归北海之居,疑惠结东林之社。
所以诲人不倦,如镜忘疲,其众如麻,其门如市。
然则不资分卫,唯免在陈,此乃官庄则分锡三庄,供事则具颁四事。
况复近从当郡,傍及邻州,咸发深心,并修净行。
则知花惟エ卜,如投宝树之园;林是栴檀,似赴庵萝之会。
大师先来於踏地,备自馀山,师至魂十十交十十,神来顶谒,献粲输玉泉之供,披诚指庐阜之居,其为神理归依,皆如此类。
大师谓众曰:“今岁法缘当尽,必往他方。
吾与大王曩有因缘,今当际会,须为面诀,以副心期。”
便挈山装,旅臻辇下。
此时上暂驱龙旆,问罪马津,大师病甚,虚羸任特,不得诣螭头留语,入鸡足有期。
岂惟昔在竺乾,迦叶别阇王之憾;曾於华夏,伯十陽十辞关令之嗟而已矣哉!明日肩舆到五龙山,颐使招诸弟子云:“佛有严诫,汝曹勉旃!”清泰三年八月十七中夜,顺化於当寺法堂,俗年六十有七,僧腊四十有八。
於时日惨风悲,云愁水咽,门下僧等不胜感慕,俱切攀号。
以其月二十日,奉迁神座於本山,窆千寺之西岭,去寺三百步,雅奉遗教也。
士庶阗川,香华溢谷,送终之盛,前古所无者矣。
上乃旋在省方,忽闻迁化,爰切折梁之恸,亦增亡镜之悲。
自此特命亲官,遥申吊祭。
大师风神天假,智惠日新,生知而众妙会心,宿植而元机藏粹。
所以事惟善诱,谭以微言,引彼蒙泉,归於十性十海。
其奈山辉川媚,秀气难逃,故始自光山,终於弥岭。
可谓栖迟两地,各分韫匮之珍;戾止三河,俱示摩尼之宝者矣。
传业弟子处光、道忍、贞フ、庆崇,并升上足,皆保传心,或早牵尼父之悲,或坚护卜商之业。
所憾宝塔虽耸,洪铭未刊,然则扣不朽之缘,於在家弟子,左丞相皇甫悌恭、前王子太相王儒、前侍中太相李陟良、广评侍郎郑承休,俱早调夏鼎,常舣殷舟,诚仁国之金汤,亦法城之墙堑。
与昭元大统教训断金相应,深感法恩,请赠大名,以光禅教。
诏曰可,故追谥真澈大师,塔名宝月乘空之塔,申命下臣,式扬高躅。
彦撝才惭燕石,学谢萤光,以有限微才,记无为景行,杳犹行海,难甚缘山,潜测高深,莫知涯际。
爰有门徒元照上人夙传口,亲奉玉音,因趣龟文,数临蜗舍。
所以得於无得,闻所未闻,譬凉月之游空,如猛风之扫霭,唯以敷陈厚旨,齐赞成功。
所冀翠碣披文,感国主亡师之憾;丰碑相质,嗟门人绝学之愁。
言莫慎诸,直书其事。
铭曰:
禅宗之胤,代代堂堂。
人中师子,世上法王。
玄关阃阈,觉路津梁。
远从天竺,来化海乡。
伟矣吾师,生於辽左。
何陋之有,岂论夷夏。
冰姿雪肤,言说十温十雅。
乘查兮雪十浪十中,问道兮云居下。
命之入室,仍以传心。
栖迟道树,偃仰祥林。
鲸津近棹,忽遇知音。
便升金殿,钦仰殊深。
卜地海坝,曹溪接武。
唯我导师,谓之慈父。
忽叹泥洹,天收法雨。
赠谥兮感法恩,流慈兮光禅宇。
清泰四年十月二十日立。
〔刻字军尹常信〕
◇ 有晋高丽中原府故开天山净土寺教谥法镜大师慈镫之塔碑铭(并序)
〔太相检校尙书左仆射前守兵部侍郎知翰林院事臣崔彦撝奉敎撰 沙粲前守兴文监卿赐绯银鱼袋臣足达奉敎书〕
原夫晓月遐升,照雪於四方之外;春风广被,扬尘於千岭之旁。
然则木星著明,散发生之玄雾;青晕回耀,浮芳序之法云。
或沍色凝寒,或十陽十和解冻,聚此太平之美,激於离日之晖。
所以二气相承,三光助化,可谓丽天之影,明望所宗,此则宏之在言,拾此於实。
尝试论之,尺璧非宝,亡羊则唯贵寸十陰十;宏珠是珍,罔象则真探秋露。
故知儒风则诗惟三百,老教则经乃五千,孔谭仁义之源,聃演玄虚之得;然而虽念忘□,敢言得理,此则域中之教,方内之谭。
曷若正觉道成,知一心之可得;真如十性十净,在三际之非殊。
故知澡慧六通,不生不灭;凝情三昧,无取无行。
盖因方便之门,犹认秘微之义,事情善诱,心在真宗。
然而至道希夷,匪称谓之能鉴;元宗杳邈,非名言之所钤。
於是各守一隅,难通三返,筌蹏之外,慧业所资。
而又虽渴鹿趣炎,谓至清池之畔;盲龟游沼,犹逢浮水之中。
则知法本不生,因生起见,见其可取,法则常如。
然则净零,法雨之滋,便淸热恼,虔谒微尘之众,俄济迷流,菩提涅槃,法十性十常住。
用此庄严佛土,成就众生度天,人教菩萨,方思妙用,可谓周勤。
然则昔者如来为五比丘说三乘教,化缘已毕,寻以迁仪,临涅槃之时,以无上法宝,密传迦叶,流布世间,曰护念勤修,无令断绝。
自大迦叶得其法眼,付属阿难,祖祖相传,心心共保。
爰有应真菩萨,同觉大师,惠□中□非人不授,至唐承袭者,窃惟六人:摩传可,可传璨,璨传信,信传忍,忍传能。
能其后分而为二,其一曰让,其一曰思,其下昭昭,此则何述焉。
洎於像末,逾益浇讹,大道云丧,微言且绝,则非探奇上士,契理真人,何以一匡颓俗,再□法十轮。
必有涉进玄乡,心行静处,时时间出,代有其人者焉。
大师法讳玄晖,俗姓李氏,其先周朝閟德,柱史逃荣。
苦县地灵,如有犹龙之圣;郡乡天宝,昔闻叹凤之君。
故言匪鲁司寇,无以知之者也。
远祖初自圣唐,远征辽左,从军到此,苦役忘归,今为全州南原人也。
父讳德顺,尤明《老》《易》,雅好琴诗。
当白驹栖谷之时,是鸣鹤在十陰十之处,高尚其事,素无宦情。
母傅氏,假寐之时,须臾得梦。
阿姿布施,证鸠摩罗驮之祥;圣善因缘,呈鹤勒夜郍之瑞。
殁贤曾尔,唯我亦然。
况又在孕之时,十有三月,免怀之际,元正伍时。
以乾符六年孟陬之朔诞生。
大师生有圣姿,幼无儿戏,行惟合掌,坐乃趺跏。
画墁堆砂,必模像塔;分飡汲水,须给虫鱼。
然则因睹牛埁,冀游鳌壑,潜辞尘世,实欲出家。
闻於二亲,志切且慊。
父母谓曰:“今思前梦,宛若同符;始觉曩因,犹如合契。
汝前佛所度,汝亦度之,任你东西,早登佛位,导师慈父,便是其人。”
所以永遂离尘,寻山陟岭,东去获投灵觉山寺,谒深光大师,倾盖如新,忻然自得。
追念东山之法,实谓得人,倍切欢娱,宁知昏旭,阐扬吾道,不在他人。
所以仰惟祖宗,仍是崇严之子,犹认先系,亦为麻谷之孙也。
足见圣道所传,曹溪为祖,代代相契,至於大师,所以来自十江十西,流於海左,海隅圣住,天下无双。
於是许其探玄,殷勤学佛,不出莲宇,常住草堂。
大师实劳我心,谈不容口,后生可畏,其德维新,自非宿植善芽,生知灵十性十,其孰能至於此!乾宁五年,受具於伽耶山寺。
即而戒珠更净,油盈弥坚。
修善逝之禅,灵台不动;契文殊之慧,照境无为。
演三藏之文,解行相应;阐四分之律,勤修两存。
所以问诘绝命,吐言尊道,口不谈俗,身犹蕴真,然则穷理在三,体元含弌,必能兴仁寿域,拯物阽危。
此时虽圣运三千,而难期百六,火辰照地,金虎司方,此际风闻南在武州,此中安处,可能避难,修保残生。
所以大师与同侣十一人,行道茫茫,至於其所。
果然群黎翕集,所在康宁。
然则窃承南海,多有招隄,实堪驻足。
不久住於彼处,谓云:“何以栖迟者为焉。”
居无何,忽遇绿林,潜侵玄室,便为动剥。
俱煞同行讫,次至大师。
大师临白刃而神色怡然,志青云而目光莹尔,唯无悚惧,自若从容。
魁首观其风度怡怡,语声切切,投剑罗拜,请师事焉。
至於豺狼革心,寇贼知礼,譬如玄奘三藏,抛西域之为牲;慧忠大师,免南十陽十之遇祸。
夫先圣这之遭难也如彼,我大师之化人也若斯,万里同风,其归一揆。
大师其后谓曰:“终居此地,必滞前程。”
天祐三年,独行沿海,寻遇乘槎之者,请以俱西。
以此寓载凌洋,达於彼岸,逦迤西上,行道迟迟。
路出东十陽十,经过彭泽,遂至九峰山下,虔谒道乾大师。
广庭望座,膜拜方半,大师问曰:“阇梨头白?”
对曰:“玄晖目不知阇梨,自己为什勿不知。”
对曰:“自己头不白,追思别汝,稍似无多,宁期此中。”
更以相遇,所喜升堂睹奥,入室能禅,才留一旬,密付心要。
受兹玄契,如泻德缾,若备中和易直之心,而得升降周旋之节,於义为非义,於人为半人,恭惟世间出世间,皆归佛十性十,体无分别,俱会一乘。
所以一托松门,十经槐律,独提缾锡,四远参熨,境之幽兮往游,山之秀兮留驻。
所以天台仰异,地境观风。
岭外担登,虔礼祖师之塔;湖南负笈,远投禅伯之居。
其后况复北抵幽燕,西致邛蜀,或假徙诸道,或偷路百城。
以此偶到四明,忽逢三岛,只赍音信,至自东方。
窃承本国祁山雾收,渐海波息,皆销外难,再致中兴。
乃於同光二年,来归旧国,国人相庆,欢响动天。
可谓十十交十十趾珠还,赵邦璧返,唯知优昙一现,摩勒重荣。
上乃特遣使臣,奉迎郊外,十宠十荣之盛,冠绝当时。
翌日,延入九重,降於三等,虔心钻仰,待以国师。
大师披雾之时,频摇麈尾;上乃望风之际,甚悦龙颜。
所以大师语路风十流,言泉境绝,得所无得,玄之又玄。
忽听玄谭,尽去烦襟之闷;仍承雅况,终怀瑩虑之规。
然则大师曰:“群缘体无,众法归一。
若灵药毒草,同在林中;甘泉淤泥,共生泉下。
能令分别,不有迷之。”
上事佛十精十勤,深求亲近,仍於中州净土兰若,请以住持。
大师自此才涉沧溟,每思幽谷,舍兹爰适,适我愿兮。
於是便挈山装,寻凌汉广,悠悠骞岭,往以居之。
境地偏佳,山泉甚美,当州闻风而悦诣者百千。
大师暂驻慈轩,寻铺禅榻,四方来者,皆满茅堂,森若稻麻,诲之不倦,所以先难后获,雾集云归。
大师诱引学流,敷陈宗旨,理妙词简,几深义十精十,六度之龟麟,人天之海岳也。
爰有佐丞刘权说者,殷傅说之流也,於国忠臣,在家弟子。
钻仰尼父,必同颜氏之徒;服膺释迦,须并阿难之颊。
特趁禅境,敬礼慈颜,便申避席之仪,深展抠衣之恳。
其后下国之贤,求仁所聚;中原之士,慕德成群。
祗奉仪形者,白莲开於眼界;敬闻言说者,甘露降于心源。
然则可谓主僧子天君,法兄曰禅林,御众开道,入天子之轩,宝树居尊,施浇季法王之化者也。
而又知上法易,行上法难。
修上法易,证上法难。
或问:“万行皆空,云何故行?”
对曰:“本无苦乐,妄十习十为因,众生妄除,我苦随尽,更於何处,犹觅菩提。”
然则朝廷士流,衔命来往,路出中府,终年几千万弌之流,忙於王事,不践门阈,以为大羞。
若及虔谒禅关,仰承一眄,每闻晓诲,如洗朝饥。
及其撞钟大鸣,入海同味,观法无本,观心不生,惟最上乘,止於中道,凉风既至,百实皆成,汝能惣持,吾亦随喜,由是无上觉路,分为此宗。
大师谓大众曰:“曾修香火之因於大王殿下,永言付嘱,虔托王臣,所以老僧忍病趍风,贪程就日,冀於一诀,不在它求。”
以此即至上都,亲申诚恳。
上答曰:“法由国兴,诚不虚语。
实愿大师安心道念,久护生灵,弟子墙堑法城,金汤袛树。”
大师对曰:“菩萨宏誓,上乘发言,护法为心,流慈是务,正应如是,今窥圣朝。”
又问:“修行功用,远近当殊?”
答曰:“滴水下岩,即知朝海。”
又问:“了信相信,先曾暗同,争奈童蒙,如何劝发?”
曰:“儿喉既闭,十乳十母奚为。”
夫金韫於山,则山称宝岳;珠藏於水,则水号珍川。
其道念兹,亦同於此,此情何已,俱在前言。
此际宴坐禅十床十,经行慧菀,演心法玄玄之语,论十性十根切切之谭,然则真空无象,实际绝言,岂惟慧日光沈,方感泥洹之早;慈云色敛,忽牵灭度之悲而已矣哉。
天福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诘旦告门人曰:“去留有期,来往无住,於焉示化,所在如然。
汝勉旃,奉行遗诫,不隳宗旨,以报吾恩也。”
未示灭之前夕,弟子问:“和尚欲去,付嘱何人?”
师曰:“灯灯自有童子点,问彼童子点,问彼童子如何示,展日星布青天里,於中那得知。”
言竟坐灭,俗年六十有三,僧腊四十有一。
於时云日惨凄,风泉呜咽,山川震动,鸟兽悲啼。
诸天唱言,人无眼目;列郡含憾,世且空虚。
天人感伤,断可知矣;圣感灵应,岂诬也哉!弟子阔行等三百余人,号奉以其月二十八日,窆於北峰之十陽十,遵像教也。
临终之际,奉表告辞云:“老僧不遂素怀,永辞圣代矣。”
上乃披览,皇情悼焉,乃赠谥曰法镜大师,塔名慈灯之塔。
则知尊师之道焯然,追远之仪赅矣,於是乎在莫之与京。
惟大师维岳降灵,哲人生世,敷扬释教,阐示禅宗,然则为物现生,忧人宏道,貌和言寡,饥至饱归。
所以心树花鲜,法流水净,月明十江十阔,木落山高。
故能薝卜神香,醍醐胜味,正道无说,权机有言,由是四方施舒之缘,归於大众;一世有无之属,瞻彼穷人。
然则可谓问道楞迦,寻师印度,求深断臂,志切传心。
遂使一国归仁,实助帝王之化;千门入善,偏沾黎庶之心。
下臣忽捧芝泥,令修齑臼,臣才非吞鸟,学谢聚萤,强措菲词,式扬禅德。
所冀垂於不朽,永示无穷。
国主追哀,风喙彰亡师之恸;门人感慕,龟文表绝学之悲。
铭曰:
懿欤大觉,愚我群生。
休饮炎水,莫越化城。
色则非色,名惟假名。
知惟真实,试是慧明。
悼哉至人,麻谷孙子。
具体则圆,犹如颜氏。
道冠怜鹰,慈超救蚁。
□悟真宗,潜传閟旨。
绍隆三宝,祀接四依。
玄情乘运,妙用息机。
智流激爽,心路知归。
闻所未闻,得其无得。
法无去来,宗判南北。
十靡十见圣心,谁尊禅德。
佛戒恒行,师言不忒。
心传灵器,道赞圣朝。
化被群惑,威摧众妖。
初从宴坐,屡赴嘉招。
惟思惟虑,匪斫匪雕。
服暖缇广,食甘禅悦。
大君感伤,真宰思渴。
唯喜学人,并无中辍。
天福八年岁次癸卯六月丁未胸五日辛亥立〔镌字僧 光乂 壮超 幸听 行超〕
〔附:碑十陰十记〕
开天山维天福九年岁次甲辰六月一日辛丑立碑记事
爰有中原府道俗二官公卿夫老黎人士庶共是归仰虔为大师弟子□载此碑略题名字
弘琳大德景孚大纯法誉大统
谈弘大德严信和尙释访和尙
帝弘和尙训乂和尙能珠仪十娘十
权说佐丞坚书佐丞遵让元辅
弼良元辅龙希元尹朴谦元尹
舒兢元尹崔律元尹义贞佐尹
孔融佐尹俊弘佐尹张希阿粲
奉希阿粲萱直阿粲崔儒阿粲
新城阿粲崔忠奈春一
崔贞国奉仁镜
乂奉官训侍郎龙偘侍郎
坚训侍郎奉立侍郎金偘侍郎
仁往侍郎夐儒侍郎彦犹侍郎
聪明侍郎直奉侍郎夐奉卿
□宝卿崔让卿居律卿门偘卿
由信卿必奉卿听让卿信兴卿
汉乃达卿金达卿
执事郎中□□□□玄魏
史秀贞兵部卿忠式卿□□卿
仓部卿彦书卿孔律卿幸规
大师门下僧聪芮阔行
聪信贞裕仁一庆修法言
□悟法郎等三百余人
院主僧行周典座释悟
史僧行裕直岁僧孝行
都唯那僧行璘
谕德山人靑州释希侍郎
元州仁人员外当城幸璘卿
目竹县聪乂村主
(《韩国金石全文》中世上篇(1984))
◇ 高丽国弥智山菩提寺故教谥大镜大师玄机之塔碑铭﹙并序﹚
〔太相检校尙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臣崔彦撝奉敎撰 门人正朝上柱国赐丹金鱼袋臣李桓枢奉敎书并篆额〕
释氏之宗,其来久矣。
伽谭日甚,圣道天开,然则八万度门,重光三昧,庄严佛土,成就众生,最后涅槃之时,付嘱之故,独以法眼,授於饮光迦叶,奉以周旋,别行於世。
至於鞠多,偏能守护,弥阐斯宗,目击道存,不劳口舌,不可以多闻识,不可以博达知。
爰有达摩,从此来仪,本求付法惠可,倾诚雪立,熨以传心,其后法水东流,慈云普覆。
由是漕溪之下,首出门者,曰让曰思。
思之嗣迁,迁之嗣彻,彻之嗣晟,晟之嗣价,价之嗣膺,膺之嗣大师。
故其补处相悬,见诸本藉,人能弘道,此之谓欤!
且曰:大师法讳丽严,俗姓金氏,其先鸡林也。
远祖出於华胃,蕃衍王城,其后随宦西征,徙居蓝浦。
父思义,追攀祖德,五柳逃名。
母朴氏,尝以昼眠,得其殊梦,惊觉而灵光满室,未风而娠大师焉。
生而能言,弱不好弄,年登九岁,志切离尘。
父母不阻所求,便令削染,往无量寿寺,投住宗法师。
初读杂华,屡经槐柳,所贵半年诵百千偈,一日敌三十夫。
广明元年,始具大戒,其於守夏,草系如囚。
然而渐认教宗,觉非真实,倾心玄境,寓目宝林。
此时西向望嵩严山,远闻有善知识,忽携瓶锡,潜往依焉。
广宗大师始见初来,方闻所志,许为入室,数换星霜。
光启三年冬,大师寂灭。
其后不远千里,逦迤来行,至於灵觉山中,虔谒深光和尚,是大师师兄长老也。
早蕴摩尼,人中师子,以为崇严之嗣,学者咸宗,然则桃李成蹊,其门如市,朝三暮四,虚往实归。
大师师事殷勤,服膺数岁,由是掷守株之志,抛缘木之心,挈瓶下山,沿其西海,乘查之客,邂逅相逢,讬足而西,遄凌巨浸,珍重夷洲之十浪十,直冲禹十穴十之烟。
此时十江十表假徒,次於洪府,行行西上,礼见云居大师,谓曰:“戏别匪遥,相逢於此,运斤之际,犹喜子来。”
吾师问义不休,为仁由己,屡经星纪,寒苦弥坚。
已抵骊渊,得认探珠之契;仍登鸟径,方谐采玉之符。
大师虽则观空,岂□忘本,忽念归欤之咏,潜含暮矣之愁。
欲别禅居,先陈血恳。
大师谓曰:“飞鸣在彼,且莫因循,所冀敷演真宗,以光吾道,保持法要,知在汝曹。”
可谓龙跃天池,鹤归日域,其於来往,不失其时,以此传大觉之心,佩云居之印,重超鲸水,再至鯷岑。
此时天佑六年七月,达於武州之升平。
此际舍筏东征,抵於月岳,难谋宴坐,不奈多虞,窥世路以含酸,顾人间而饮憾,虽攀依水石,而渐近烟尘。
路出奈灵,行臻佳境,望弥峰而隐雾,投小伯以栖霞。
爰有知基州诸军事上国康公萱,宝树钦风,禅林慕道,窃承大师,远辞危国,来到乐郊,因倾盖以祗迎,每摄斋而问讯。
归依禅德,倍感玄风,知是鸣鹤在十陰十,众雏相应;白云扶日,佳气表祥。
东望之时,频窥灵瑞,宁逾数日,谨具闻天。
今上闻大师道冠中华,名高两地,遽飞风笔,征赴龙墀。
越弌年,欻出岩肩,来仪玉辇。
上忽披离日,情在下风,钻仰之深,异於他等,萧武之尊崇释教,不可同年而语哉!中间暂自归山,重修遗址,不久特令贵使,虔请入朝,於是难拒芝泥,再升兰殿。
披云之际,奉对龙颜曰:“国富民安,不让於骨庭之境;尧仁舜德,唯侔於华夏之朝。”
上对曰:“三五之时,太平之运,寡人虚薄,何以当之。”
仍念故山,去京犹远,舍菩提寺,请以住持。
此际深感圣恩,往而停驾。
其寺也,山川胜美,志有终焉。
所以从善之徒,不呼而集,诲人不倦,善诱孜孜。
有人问大师:“酌尽清流时如何?”
师答:“尽后事作摩生?”
对曰:“岂同清流者。”
大师乃许之。
以同光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示疾,明年二月十七日善化於法堂,春秋六十有九,僧腊五十。
於时日惨风悲,云愁水咽,天人痛□,道俗摧伤。
况又绀马腾空,青乌卜地,归寂之瑞,前古罕闻。
上欻听泥洹,潜增恸哭,特令吊赠,礼重国师。
门人僧等以其月十九日,共举灵龛,入於□□□之西隅三百余步,传业弟子融阐、昕政等五百来人,恭叙遗德,表以上闻,谥曰大镜大师,塔名玄机之塔。
噫!大师璞玉呈祥,浑金演庆,志无抵俗,言卜由机,终身有布衲之名,后世钦缊袍之誉。
游方施化,赴国观光,然则楚问十江十萍,便引童谣之答;齐谘海枣,方征国语之训。
其为时所归依,皆如此类也。
此际他山之石,未勒高文,所以门徒每度伤心莫窥,堕泪所憾,洎於入灭,首尾十春。
下臣顷岁,幸谒尧阶,仍居董野,蓬飘风急,桂老霜沈,岂期捧瑶检於□□,铭石坟於莲宇。
叨因代斫,恐贻伤手之忧;实类编苫,甘受解颐之诮。
虽粗穷故实,莫测高深,而聊著斯文,才陈梗概,强摇柔翰,深愧斐然。
铭曰:
□□立教,迦叶传心。
东山之法,远□鸡林。
几经年代,来抵鳌浔。
云居之子,雷振法音。
天福四年岁次己亥四月十五日立。
弟子京内人崔文尹奉敎刻
〔按:此碑又称“杨平菩提寺大镜大师玄机塔碑”〕
〔附:碑十陰十记〕
依志大师道俗弟子三刚并刻者等列名如
后道弟子
院持主人 昕政 第一坐僧 连育
政法大统
尹然大德 润行大德
都考当事僧 宽寂 幸伦
门下弟子刻者 聪惠 庄超 定岑
铁匠令 聪敏
持客僧 仁慧 契琛
三刚典
院主僧义全 唯那僧庄超
典坐僧专昭 直岁僧专超
在家弟子
佐丞公萱 元甫贞顺 元尹里仁
正朝与一 正朝仁封 正卫艺言 村主宣乂 执事义谦 行者豆休
铁匠仲源府人香渊
俗弟子 奂规
天福七年岁次壬寅五月廿八日刻
(《韩国金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