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白话文
汲郑列传第六十
史有为译注
【说明】
本篇是汲黯和郑当时的合传。
汲黯是武帝朝中名闻遐迩的第一流人物。
他为人倨傲严正,忠直敢谏,从不屈从权贵,逢迎主上,以此令朝中上下皆感敬畏。
比如人家谒见傲慢的丞相田蚡,都是卑躬屈膝俯首下拜,而他偏只拱手作揖,见大将军卫青时亦行平等之礼;两次奉旨出使,他都中途变卦,或半路而返,或自作主张发放官粮赈济灾民;批评别人的过失,他从来耳提面命不留情面,即使对至尊的君主及其一宠一幸的权要人物也敢当面谏诤指责,无所顾忌。
传中写他四次犯颜武帝,三次斥骂丞相公孙弘和御史大夫张汤,言辞都极为尖锐无情。
难怪群臣为之震恐、责怨;公孙弘、张汤对他恨之入骨;而武帝虽在背后骂他甚至起过杀心,但又不得不承认他是“社稷臣”而宽容几分。
司马迁怀着极其钦敬的心情为汲黯树碑立传,不多叙政绩,而倾全力表彰他秉正嫉恶、忠直敢谏的杰出品格。
环绕这个中心,本文运用辐凑之法将众多的零散材料交织在一起,从多方面的人际关系中反复刻画人物个一性一,尤其是一再描写汲黯同最高统治者武帝和公孙弘、张汤之间的对立与冲突,就使他那汉廷第一直臣的光辉形象被异常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其中,汲黯那些一针见血、极具个一性一的言语被大量实录,其辞之犀利一精一粹,其情之激切义愤,皆力透纸背,震撼人心,对展示主人公思想品格起到了至为重要的作用。
汲黯信仰黄老学说,崇尚无为清静之治,这和武帝崇尚儒学,重用酷吏,好大喜功,扰乱民生的“多欲”政治适相抵触。
故本传表彰汲黯亢直犯上的言行,实质上是肯定了他在一系列现行方针政策上同当权者的斗争。
因此这篇传记的思想意蕴是复杂而深刻的,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且寓托了作者深切的一爱一憎之情,诚如古人所云:“汲黯乃太史公最得意人,故特出色写之。
当其时,势焰横赫如田蚡,阿谀固一宠一怀诈饰智如公孙弘、张汤等,皆太史公所深嫉痛恶而不忍见者,故于灌夫骂坐,汲黯面诋弘、汤之事,皆津津道之,如不容口,此太史公胸中垒块借此一发者也”(牛运震《史记评注》卷十一,转引自《历代名家评史记》)。
可以说,汲黯便是太史公批评现实政治的代言人,本篇的“发愤”之意是非常鲜明而强烈的。
郑当时是汲黯的好友,在尊黄老、任侠和居官清廉等方面皆与汲黯一致,因而本篇将他连类于汲黯之后。
文中着重表彰了他敬贤下士,竭诚进贤的美德,同时也指出他缺乏汲黯的刚直之气,有趋从迎一合权势者的缺点。
在严正直谏方面,他于汲黯差之远矣。
故在作者眼中笔下,二人高下分别,而叙其生平自然也就一详一略,一重一轻了。
【译文】
汲黯字长孺,濮陽县人。
他的祖先曾受古卫国国君恩一宠一。
到他已是第七代,代代都在朝中荣任卿、大夫之职。
靠父亲保举,孝景帝时汲黯当了太子洗马,因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
景帝死后,太子继位,任命他做谒者之官。
东越的闽越人和瓯越人发生攻战,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
他未到达东越,行至吴县便折返而归,禀报说:“东越人相攻,是当地民俗本来就如此好斗,不值得烦劳天子的使臣去过问。”
河内郡发生了火灾,绵延烧及一千余户人家,皇上又派汲黯去视察。
他回来报告说:“那里普通人家不慎失火,由于住房密集,火势便蔓延开去,不必多忧。
我路过河南郡时,眼见当地贫民饱受水旱灾害之苦,灾民多达万余家,有的竟至于父子相食,我就趁便凭所持的符节,下令发放了河南郡官仓的储粮,赈济当地灾民。
现在我请求缴还符节,承受假传圣旨的罪责。”
皇上认为汲黯贤良,免他无罪,调任为荥陽县令。
汲黯认为当县令耻辱,便称病辞官还乡。
皇上闻讯,召汲黯朝任中大夫。
由于屡次向皇上直言谏诤,他仍不得久留朝中,被外放当了东海郡太守。
汲黯崇仰道家学说,治理官府和处理民事,喜好清静少事,把事情都交托自己挑选出的得力的郡丞和书史去办。
他治理郡务,不过是督查下属按大原则行一事罢了,并不苛求小节。
他体弱多病,经常躺在卧室内休息不出门。
一年多的时间,东海郡便十分清明太平,人们都很称赞他。
皇上得知后,召汲黯回京任主爵都尉,比照九卿的待遇。
他为政力求无为而治,弘其大要而不拘守法令条文。
汲黯与人相处很傲慢,不讲究礼数,当面顶撞人,容不得别人的过错。
与自己心一性一相投的,他就亲近友善;与自己合不来的,就不耐烦相见,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
但是汲黯好学,又好仗义行侠,很注重志气节一操一。
他平日居家,品行美好纯正;入朝,喜欢直言劝谏,屡次触犯皇上的面子,时常仰慕傅柏和袁盎的为人。
他与灌夫、郑当时和宗正刘弃交好。
他们也因为多次直谏而不得久居其官位。
就在汲黯任主爵都尉而位列九卿的时候,窦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蚡(fén,坟)做了宰相。
年俸中二千石的高官来谒见时都行跪拜之礼,田蚡竟然不予还礼。
而汲黯求见田蚡时从不下拜,经常向他拱手作揖完一事。
这时皇上正在招揽文学之士和崇奉儒学的儒生,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汲黯便答道:“陛下心里欲一望很多,只在表面上施行仁义,怎么能真正仿效唐尧虞舜的政绩呢!”皇上沉默不语,心中恼怒,脸一变就罢朝了,公卿大臣都为汲黯惊恐担心。
皇上退朝后,对身边的近臣说:“太过分了,汲黯太愚直!”群臣中有人责怪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百官这些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一味屈从取容,阿谀奉迎,将君主陷于违背正道的窘境吗?何况我已身居九卿之位,纵然一爱一惜自己的生命,但要是损害了朝廷大事,那可怎么办!”
汲黯多病,而且已抱病三月之久,皇上多次恩准他休假养病,他的病体却始终不愈。
最后一次病得很厉害,庄助替他请假,皇上问道:“汲黯这个人怎么样?”
庄助说:“让汲黯当官执事,没有过人之处。
然而他能辅佐年少的君主,坚守已成的事业,以利诱之他不会来,以威驱之他不会去,即使有人自称像孟贲、夏育一样勇武非常,也不能憾夺他的志节。”
皇上说:“是的。
古代有所谓安邦保国的忠臣,像汲黯就很近似他们了。”
大将军卫青入侍宫中,皇上曾蹲在厕所内接见他。
丞相公孙弘平时有事求见,皇上有时连帽子也不戴。
至于汲黯进见,皇上不戴好帽子是不会接见他的。
皇上曾经坐在威严的武帐中,适逢汲黯前来启奏公事,皇上没戴帽,望见他就连忙躲避到帐内,派近侍代为批准他的奏议。
汲黯被皇上尊敬礼遇到了这种程度。
张汤刚以更改制定刑律法令做了廷尉,汲黯就曾多次在皇上面前质问指责张汤,说:“你身为正卿,却对上不能弘扬先帝的功业,对下不能遏止天下人的邪恶欲念。
安国富民,使监狱空无罪犯,这两方面你都一事无成。
相反,错事你竭力却做,大肆破坏律令,以成就自己的事业,尤为甚者,你怎么竟敢把高祖皇帝定下的规章制度也乱改一气呢?你这样做会断子绝孙的。”
汲黯时常和张汤争辩,张汤辩论起来,总一爱一故意深究条文,苛求细节。
汲黯则出言刚直严肃,志气昂一奋,不肯屈服,他怒不可遏地骂张汤说:“天下人都说绝不能让刀笔之吏身居公卿之位,果真如此。
如果非依张汤之法行一事不可,必令天下人恐惧得双足并拢站立而不敢迈步,眼睛也不敢正视了!”
这时,汉朝正在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
汲黯力求国家少事,常借向皇上进言的机会建议与胡人和亲,不要兴兵打仗。
皇上正倾心于儒家学说,尊用公孙弘,对此不以为意。
及至国内事端纷起,下层官吏和不法之民都弄巧逞志以逃避法网,皇上这才要分条别律,严明法纪,张汤等人也便不断进奏所审判的要案,以此博取皇上的一宠一幸。
而汲黯常常诋毁儒学,当面抨击公孙弘之流内怀一奸一诈而外逞智巧,以此阿谀主上取得欢心;刀笔吏专门苛究深抠法律条文,巧言加以诋毁,构陷他人有罪,使事实真相不得昭示,并把胜狱作为邀功的资本,于是皇上越发地倚重公孙弘和张汤,公孙弘、张汤则深恨汲黯,就连皇上也不喜欢他,想借故杀死他。
公孙弘做了丞相,向皇上建议说:“右内史管界内多有达官贵人和皇室宗亲居住,很难管理,不是素来有声望的大臣不能当此重任,请调任汲黯为右内史。”
汲黯当了几年右内史,任中政事井井有条,从未废弛荒疏过。
大将军卫青已经越发地尊贵了,他的姐姐卫子夫做了皇后,但是汲黯仍与他行平等之礼。
有人劝汲黯说:“从天子那里就想让群臣居于大将军之下,大将军如今受到皇帝的尊敬和器重,地位更加显贵,你不可不行跪拜之礼。”
汲黯答道:“因为大将军有拱手行礼的客人,就反倒使他不受敬重了吗?”
大将军听到他这么说,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教国家与朝中的疑难之事,看待他胜过平素所结交的人。
淮南王刘安陰谋反叛,畏惧汲黯,说:“汲黯一爱一直言相谏,固守志节而宁愿为正义捐躯,很难用不正当的事情诱一惑他。
至于游说丞相公孙弘,就像揭掉盖东西的蒙布或者把快落的树叶振掉那么容易了。”
当今天子已经多次征讨匈奴大获战绩,汲黯主张与胡人和亲而不必兴兵征讨的话,他就更加听不进去了。
当初汲黯享受九卿待遇时,公孙弘、张汤不过还是一般小吏而已。
等到公孙弘、张汤日渐显贵,和汲黯官位相当时,汲黯又责难诋毁他们。
不久,公孙弘升为丞相,封为平津侯;张汤官至御史大夫;昔日汲黯手下的郡丞、书史也都和汲黯同级了,有的被重用,地位甚至还超过了他。
汲黯心窄一性一躁,不可能没有一点儿怨言,朝见皇上时,他走上前说道:“陛下使用群臣就像堆柴垛一样,后来的堆在上面。”
皇上沉默不语。
一会儿汲黯退了下去,皇上说:“一个人确实不可以没有学识,看汲黯这番话,他的愚直越来越严重了。”
时隔不久,匈奴浑邪王率部众降汉,朝廷征发两万车辆前去接运。
官府无钱,便向百姓借马。
有的人把马藏起来,马无法凑齐。
皇上大怒,要杀长安县令。
汲黯说:“长安县令没有罪,只要杀了我,百姓就肯献出马匹了。
况且匈奴将领背叛他们的君主来投降汉朝,朝廷可以慢慢地让沿途各县准备车马把他们顺序接运过来,何至于让全国騷扰不安,使我国人疲于奔命地去侍奉那些匈奴的降兵降将呢!”皇上沉默无言。
及待浑邪王率部到来,商人因与匈奴人做买卖,被判处死罪的有五百多人。
汲黯请得被接见的机会,在未央宫的高门殿见到了皇上,他说:“匈奴攻打我们设在往来要路上的关塞,断绝和亲的友好关系,我国发兵征讨他们,战死疆场与负伤的人数不胜数,而且耗费了数以百亿计的巨资。
臣我愚蠢,以为陛下抓获匈奴人,会把他们都作为奴婢赏给从军而死的家属,并将掳获的财物也就便送给他们,以此告谢天下人付出的辛劳,满足百姓的心愿。
这一点现在即使做不到,浑邪王率领几万部众前来归降,也不该倾尽辟家府库的财物赏赐他们,征调老实本分的百姓去伺候他们,把他们捧得如同一宠一儿一般。
无知的百姓哪里懂得让匈奴人购买长安城中的货物,就会被死抠法律条文的执法官视为将财物非法走私出关而判罪呢?陛下纵然不能缴获匈奴的物资来慰劳天下人,又要用苛严的法令杀戳五百多无知的老百姓,这就是所谓‘保护树叶而损害树枝’的做法,我私下认为陛下此举是不可取的。”
皇上沉默,不予赞同,而后说:“我很久没听到汲黯的话了,今日他又一次信口胡说了。”
事后数月,汲黯因犯小法被判罪,适逢皇上大赦,他仅遭免官。
于是汲黯归隐于田园。
过了几年,遇上国家改铸五铢钱,老百姓很多人私铸钱币,楚地尤其严重。
皇上认为淮陽郡是通往楚地的交通要道,就征召汲黯任他为淮陽郡太守。
汲黯拜伏于地辞谢圣旨,不肯接印,皇上屡下诏令强迫给他,他才领命。
皇上下诏召见汲黯,汲黯哭着对皇上说:“我自以为死后一尸一骨将被弃置沟壑,再也见不到陛下了,想不到陛下又收纳任用我。
我常有狗病马病的,体力难以胜任太守之职的烦劳。
我希望当中郎,出入宫禁之门,为您纠正过失,补救缺漏。
这就是我的愿望。”
皇上说:“你看不上淮陽郡太守这个职位吗?过些时候我会召你回来的。
只因淮陽地方官民关系紧张,我只好借助你的威望,请你躺在家中去治理吧。”
汲黯向皇上告别后,又去探望大行令李息,他说:“我被弃置于外郡,不能参与朝廷的议政了。
可是,御史大夫张汤他的智巧足以阻挠他人的批评,一奸一诈足以文饰自己的过失,他专用机巧谄媚之语,强辩挑剔之词,不肯常常正正地替天下人说话,而一心去迎一合主上的心思。
皇上不想要的,他就顺其心意诋毁;皇上想要的,他就跟着夸赞。
他喜欢无事生非,搬弄法令条文,在朝中他深怀一奸一诈以逢迎皇上的旨意,在朝外挟制为害社会的官吏来加强自己的威势。
您位居九卿,若不及早向皇上进言,您和他都会被诛杀的。”
李息害怕张汤,始终不敢向皇上进谏。
汲黯治理郡务,一如往昔作风,淮陽郡政治清明起来。
后来,张汤果然身败名裂。
皇上得知汲黯当初对李息说的那番话后,判李息有罪,诏令汲黯享受诸侯国相的俸禄待遇,依旧掌管淮陽郡。
七年后汲黯逝世。
汲黯死后,皇上因为汲黯的关系,让他的弟弟汲仁官至九卿,儿子汲偃官至诸侯国相。
汲黯姑母的儿子司马安年轻时也与汲黯同为太子洗马,他擅长玩一弄法律条文,巧于为官,其官位四次做到九卿,在河南郡太守任上去世。
他的弟兄们由于他的缘故,同时官至二千石职位的计十人。
濮陽人段宏起初侍奉盖侯王信,王信保举段宏,段宏也两次官至九卿。
但是濮陽同乡做官的人都很敬畏汲黯,甘居其下。
郑当时,字庄,陈县人。
他的祖先郑君曾做项籍手下的将领;项籍死后,不久就归属了汉朝。
高祖下令所有项籍的旧部下在提到项籍时都要直呼其名,郑君偏偏不服从诏令。
高祖下旨把那些肯直呼项籍名讳的人都拜为大夫,而赶走了郑君。
郑君死于孝文帝时。
郑庄以仗义行侠为乐事,解救张羽的危难,声名传遍梁、楚之间。
孝景帝时,他做太子舍人。
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经常在长安四郊置备马匹,骑着马去看望各位老友,邀请拜谢宾朋,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总是担心有所疏漏。
郑庄喜一爱一道家学说,仰慕年长者,那种情意殷切的劲儿,就好像惟恐见不到人家一样。
他年纪轻,官职卑微,但交游的相知友都是祖父一辈的人,天下知名的人物。
武帝即位后,郑庄由鲁国中尉、济南群太守、江都国相,一步步地升到九卿中的右内史。
由于平议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窦婴的纷争意见不当,他被贬为詹事,又调任大农令。
郑庄做右内史时,告诫属下官吏说:“有来访者,不论尊贵或低贱,一律不得让人滞留门口等候。”
他敬执主人待客之礼,以自己的高贵身分屈居于客人之下。
郑庄廉洁,又不添置私产,仅依靠官俸和赏赐所得供给各位年长的友人,而所馈送的礼物,只不过是用竹器盛的些许吃食。
每逢上朝,遇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必得称道天下的年高望重的人。
他推举士人和属下的丞、史诸官吏,委实津津乐道,饶有兴味,言语中时常称举他们比自己贤能。
他从不对吏员直呼其名,于属下谈话时,谦和得好像生怕伤害了对方。
听到别人有高见,便马上报告皇上,唯恐延迟误事。
因此,殽山以东广大地区的士人和知名长者都众口一词称赞他的美德。
郑庄被派遣视察黄河决口,他请求给五天时间准备行装。
皇上说:“我听说‘郑庄远行,千里不带粮’,为什么还要请求准备行装的时间?”
郑庄在外人缘虽好,但在朝中常常附和顺从主上之意,不敢过于明确表示自己的是非主张。
到他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天下耗费财物很多,国家财力物力更加匮乏。
郑庄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
司马安任淮陽郡太守,检举此事,郑庄因此落下罪责,赎罪后削职为平民。
不久,入丞相府暂行长史之职。
皇上认为他年事已高,让他去做汝南郡太守。
几年后,卒于任上。
郑庄、汲黯当初位列九卿,为政清廉,平日居家品行也纯正。
这两人中途都曾被罢官,家境清贫,宾客遂日趋没落。
待到做郡守,死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
郑庄的兄弟子孙因他的缘故,官至二千石者有六、七人之多。
太史公说:凭着汲黯、郑当时为人那样贤德,有权势时宾客十倍,无权势时情形就全然相反,他们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人呢!下邽(guī,龟)县翟公曾说过,起初他做廷尉,家中宾客盈门;待到一丢官,门外便冷清得可以张罗捕雀。
他复官后,宾客们又想往见,翟公就在大门上写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汲黯、郑庄也有此不幸,可悲啊!
【原文】【注解】
汲黯字长孺,濮陽人也。
其先有一宠一于古之卫君①。
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
黯以父任②,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③。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
东越相攻④,上便黯往视之。
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
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⑤,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⑥,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⑦。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⑧。”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陽令。
黯耻为令,病遍田里⑨。
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⑩。
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黯学黄老之言(11),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
其治,责大指而已(12),不苛小(13)。
黯多病、卧闺?内不出(14)。
岁余,东海大治。
称之。
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15)。
①古之卫君:战国后期卫侯降而为君,故云。
详见卷三十七《卫康叔世家》。
②任:保举。
汉制规定,凡居官二千石以上者,任职满三年可保举同胞兄弟或儿子一人为郎官,称为“任子”。
③惮:惧怕。
④东越相攻:瓯越(都东瓯,今浙江温州)与闽越(都东治,今福建福州)合称东越。
景帝三年(前154)吴楚反叛,瓯越东海王摇先是举兵从吴,事败后又杀吴王濞以自脱罪责。
吴王子逃入闽越,为报仇,于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劝闽越出兵围东瓯,瓯越遂向朝廷求救。
事详卷一百一十四《东越列传》。
⑤比:紧挨着。
⑥便宜:趁便见机行一事。
⑦节:符节,朝廷派官出使时作为凭证的信物。
振:通“赈”,救济。
⑧矫制:假借君主名义发布命令。
制:帝王的命令。
⑨田里:故乡。
⑩召拜:征召授予官职。
(11)黄老之言:道家学说。
道家以黄帝、老子为祖,故云。
(12)指:大指,意图。
(13)苛小:挑剔苛求小节。
后文“小苛”意同此。
(14)闺?:内室。
(15)文法:法规,法令条文。
黯为人一性一倨①,少礼,面折②,不能容人之过。
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③,士亦以此不附焉。
然好学,游侠④,任气节⑤,内行脩絜⑥,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
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⑦。
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⑧,蚡不为礼。
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⑨!”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
公卿皆为黯惧。
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⑩!”群臣或数黯(11),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一爱一身,奈辱朝廷何!”
①倨:傲慢。
②面折:当面顶撞。
折,断,此指拒斥、驳回。
③忍见:耐着一性一子见面。
④游侠:好交游并且勇于解救他人危难的人。
⑤任气节:看重志气一操一守。
⑥内行:平日居家的品行。
脩:通“修”,美好。
絜:同“清”洁净,纯洁。
⑦刘弃:《汉书·张冯汲郑传》为“刘弃疾”。
⑧中二千石:汉代内自九卿郎将,外至郡守尉的偕禄等级,皆为二千石。
其中包一皮一皮括中二千石、二千石和比二千石三个等级,中二千石是最高级。
中:合乎,满。
⑨唐虞:儒家所推崇的远古帝王唐尧和虞舜。
⑩戆(zhuàng,壮):憨厚刚直。
(11)数:列举过失,指责。
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①,终不愈,最后病②,庄助为请告。
上曰:“汲黯何如人哉?”
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
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③,招之不来,麾之不去④,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⑤。”
上曰:“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⑥。
丞相弘燕见⑦,上或时不冠。
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上尝坐武帐中⑧,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
其见敬礼如此。
①这句是说汉武帝对汲黯给予破例的照顾。
汉制规定,居官者病满三月当免官,而武帝几次特许汲黯可以不免官而居家养病。
告:休假。
数:屡次。
②病:重病,病得很厉害。
③守城:当依《汉书·张冯汲郑传》作“守成”,保护已成的事业。
④麾(huī,灰):通“挥”,挥手令去的意思。
⑤贲、育:孟贲和夏育,都是战国时秦武王的壮士,勇力过人。
⑥踞:蹲或坐。
厕:厕所。
一说通“侧”,指一床一边。
⑦燕见:和朝见相对而言,指在帝王闲暇时进见。
燕:通“宴”,安闲。
⑧武帐:御殿内四周陈设着五种兵器(矛、戟、钺、楯、弓矢)的帐帷,以示威武。
一说织成武士形象的帐帷。
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于上前,曰:“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①,二者无一焉。
非苦就行,放析就功②,何乃取斑皇帝约束纷更之为③?公以此无种矣④。”
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⑤,黯伉厉守高不能屈⑥,忿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⑦,果然。
必汤也⑧,令天下重足而立⑨,侧目而视矣!”
是时,汉方征匈奴,招怀四夷⑩。
黯务少事,乘上间(11),常言与胡和亲,无起兵(12),上方向儒术(13),尊公孙弘。
及事益多,吏民巧弄(14)。
上分别文法,汤等数奏决谳以幸(15)。
而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16),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17),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18),以胜为功。
上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19),欲诛之以事。
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
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①囹圄:监牢。
②按:前文已指责张汤不能奉公尽职,这二句更进一步揭露他的心思都用在了谋取蚌人名利上。
“非苦就行”,是说明知事错还努力去做,以求造就好名声。
非:错误的。
苦:若干。
就:实现,达到。
行:德行。
句中“非若”二字语不通顺,疑有误。
卷一百二十二《酷吏列传》记载张汤如何广交天下名士、宾客,用拉拢人情来获取美名的事,可作为理解本句的参考。
“放析就功”,是说肆意增繁律令破坏汉朝旧制,目的是要成就个人的功绩。
放:放纵,随意。
析:劈开,此指破坏。
③按:汉高祖刘邦初入咸陽时,曾“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见卷八《高祖本纪》),法至简约。
汉立国后,丞相箫何奉命制律,“捃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见《汉书·刑法志》),依然法禁省约,简便易行。
汉武帝当朝后,对外频繁用兵,对内大兴营造,大量征发人力赋税,致使许多人贫困破产被迫犯法,于是武帝任用酷吏张汤等修改法律,以严刑峻法加强镇压。
史书记载,当时“禁网浸密。
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条,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见《汉书·刑法志》)。
这种作法已完全破坏了汉初旧制。
约束:规章制度,此特指法令、法规。
纷:纷乱,这里有任意增繁加多意。
更:更改。
④无种:没有遗种,此指断子绝孙,种:子嗣。
⑤文深:深究细抠法令条文。
⑥伉厉:刚直严厉。
守高:保持高昂的志气。
一说掌握最高的原则(王伯峻《史记选注》)。
不能屈:不肯向对方屈服。
⑦刀笔吏:办理文书的小吏。
古时在竹筒上书写,因有误而改动时必需用刀刮除,故有此称。
⑧必汤:指非依张汤之法行一事不可。
⑨重足而立:两脚并拢站立,形容极其恐惧拘束而不敢行走。
⑩四夷:此泛指四方边境内外的少数族。
夷:古代统治者对东部各非华夏民族的蔑称。
(11)间:间隙,机会。
(12)无:通“毋”,不要。
(13)方向儒术:正倾心于儒学。
(14)吏民巧弄:指下级官吏和不法之民玩一弄智巧来逃避法网的制裁。
(15)谳:审判定案。
(16)面触:当面冒犯指责。
徒:只是。
怀诈饰智:心怀一奸一诈而外逞智巧。
饰:装饰于外,此指显露。
取容:傅取对方的欢心。
(17)深文巧诋:深抠文法,巧言进行诋毁。
(18)反其真:恢复事实真相。
(19)唯:虽然,纵然。
说:同“悦”,喜欢。
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①。
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
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②,反不重邪?”
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③。
淮南王谋反④,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⑤。
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⑥。”
天子既数征匈奴有功⑦,黯之言益不用。
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
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
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⑧,或尊用过之。
黯褊心⑨,不能无少望⑩,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上默然。
有间黯罢(11),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12)。”
①亢礼:行平等之礼。
亢,通“抗”,匹敌,相当,对等。
②揖客:行拱手礼的客人。
③平生:平素。
④淮南王谋反:淮南王刘安为报父仇早有反叛朝廷之心,自武帝建元二年(前139)起开始暗中结交权贵和宾客,收买民心,制造谋反器一具,进行了长期的准备和谋划。
但是由于时机不成熟。
始终未举事。
最后因内部矛盾使陰谋泄露,刘安自一杀身亡。
详见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
⑤非:此指不正当的行为,此指谋反之事。
⑥发蒙:揭开盖东西的蒙布。
振落:振掉快落的树叶。
此句是比喻事情很好办,可轻易得手。
⑦按:自元光二年(前133)匈奴与汉绝和亲,到元狩二年(前121)秋匈奴浑邪王率众降汉,汉征匈奴有几次大胜。
详见卷一百十《匈奴列传》、卷一百一十一《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等。
⑧丞相史:应为“丞、史”,《汉书、汲黯传》和《史记》会注本均无“相”字。
⑨褊心:心胸狭隘。
⑩望:怨恨。
(11)有间:有顷,一会儿。
罢:退下。
(12)无学:没有学识。
学:这里特指儒学。
武帝这句话是批评汲黯一向诋毁儒学,没有儒者的思想修养,因此说话越发锋芒毕露,不知敬上。
居无何,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①,汉发车二万乘。
县官无钱②,从民贳马③。
民或匿马,马不具。
上怒,欲斩长安令。
黯曰:“长安令无罪,独斩黯,民乃肯出马。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④,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騷动,罢弊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⑤!上默然。
及浑邪至,贾人与市者,坐当死者五百余人⑥。
黯请间⑦,见高门⑧,曰:“夫匈奴攻当路塞,绝和亲,中国兴兵诛之,死伤者不可胜计,而费以巨万百数⑨。
臣愚以为陛下得胡人,皆以为奴婢以赐从军死事者家;所卤获⑩,因予之,以谢天下之苦,塞百姓之心(11)。
今纵不能,浑邪率数万之众来降,虚府库赏赐,发良民侍养,譬若奉骄子。
愚民安知市买长安中物而文吏绳以为阑出财物于边关乎(12)?陛下纵不能得匈奴之资以谢天下,又以微文杀无知者五百余人(13),是所谓‘庇其叶而伤其枝’者也,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上默然,不许,曰:“吾久不闻汲黯之言,今又复妄发矣。”
后数月,黯坐小法,会赦免官。
于是黯隐于田园。
①按:事在元狩二年(前121)秋。
浑邪(yē,耶)王因与汉将霍去病战屡败,伤亡惨重,单(chán,蝉)于欲诛之,故率众降汉。
详见卷一百十《匈奴列传》、卷一百一十一《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
②县官:当时天子或中央zheng府的代称,此指国库。
③贳:(shì,世):借。
④畔:通“叛”。
⑤罢:(pí,皮)弊:疲乏,疲劳。
罢,通“疲”。
⑥坐:因犯……法入罪。
当:判罪。
⑦请间:请得被接见的机会。
⑧高门:未央宫内的高门殿。
⑨巨万百数:数以百亿计的巨资。
巨万:万万,形容数目极大。
⑩卤:通“掳”,抢掠。
(11)塞:填充,此指满足。
(12)文吏:执法的官吏。
绳:依法处罚。
阑:没有官府允许的凭证而擅自出入边关。
当时的法律规定,与胡人通商不得持兵器出关,即使在京城内与胡人做买卖也以出关论处,因此一些百姓无辜地被判处犯了走私罪。
(13)微文:苛细的文法。
居数年,会更五铢钱①,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
上以为淮陽,楚地之郊②,乃召拜黯为淮陽太守。
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
诏召见黯,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③,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
臣常有狗马病④,力不能任郡事,臣为中郎,出入禁闼⑤,补过拾遗,臣之愿也。”
上曰:“君薄淮陽邪?吾今召君矣⑥。
顾淮陽吏民不相得⑦,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
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⑧,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
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⑨,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僇矣⑩。”
息畏汤,终不敢言。
黯居郡如故治(11),淮陽政清。
后张汤果败,上闻黯与息言,抵息罪(12)。
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陽(13)。
七岁而卒。
卒后,上以黯故,官其弟汲仁至九卿,子汲偃至诸侯相。
黯姑姊子司马安亦少与黯为太子洗马(14)。
安文深巧善宦,官四至九卿,以河南太守卒。
昆弟以安故(15),同时至二千石者十人。
濮陽段宏始事盖侯信,信任宏,宏亦再至九卿。
然卫人仕者皆严惮汲黯,出其下。
①按:事在元狩五年(前118),因“有司言三铢钱轻,易一奸一诈,乃更请诸郡国铸五铢钱。”
详见卷三十《平淮书》。
汉制,24铢为1两。
②郊:城外,野外。
此指楚地的要道。
③此句是说免官后将死无葬身之所。
④狗马病:对人称说自己疾病的谦词。
⑤意思是说希望随侍皇帝左右做近臣。
禁闼,宫廷门户。
⑩今:此指日后即将发生之事,非谓眼前。
⑦顾:但,只。
⑧辩数:此指强辩。
⑨御:迎。
⑩僇:通“戮”,诛杀。
(11)按:此句意思是说汲黯治理淮陽郡仍然保持从前任东海郡守时清静无为的作风。
(12)抵:抵尝,此指判人有罪,使受到应有的惩罚。
(13)秩:俸禄等级。
此句是说朝廷给汲黯以优待。
依汉制,郡太守月支俸钱抵于诸侯国相。
(14)姑姊:父亲的姐姐。
按:《汉书·汲黯传》无“姑”字。
(15)昆弟:兄弟。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
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
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①,郑君独不奉诏。
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君死孝文时。
郑庄以任侠自喜②,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孝景时,为太子舍人。
每五日洗沐③,常事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④,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⑤,天下有名之士也。
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
以武安侯、魏其时议⑥,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⑦,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⑧。
然其馈遗人⑨,不过算器食⑩。
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11),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未尝名吏(12),与官属言,若恐伤之。
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
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13)。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14)。
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15),请治行者何也?”
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16)。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17),多逋负(18)。
司马安为淮陽太守,发其事(19),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
(20)顷之,守长史。
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
数岁,以官卒。
①此句是说汉高祖有意让项籍的旧僚属犯其名讳,以这种大不敬的行为来表示对旧主子的背叛和对自己的臣服。
②任侠:好仗义行侠。
③洗沐:沐浴,此指休假。
汉制,官吏每五日例得休假。
④存:存问,看望问候。
⑤大父:祖父。
行:辈。
⑥这是指郑当时在武安侯的田蚡和魏其侯窦婴在廷中为灌夫事发生尖锐冲突,武帝征询群臣意见时,他先是肯定支持窦婴,后又怯懦动摇,因此触怒武帝被贬官。
详见卷一百七《魏其武安侯列传》。
⑦太史:疑为“内史”之误。
前已言郑为右内史,居九卿之尊;后继言“以其贵下人”,正相切合。
一说当从《汉书·张冯汲郑列传》为“大吏”。
⑧诸公:对年长者的称谓。
⑨馈遗:赠送。
⑩算器:竹制器皿。
(11)推毂:推车,此处借言推举人才。
毂,车轮中心的圆木,与车幅相接。
常用作车轮或车的代称。
(12)名吏:直呼吏员的名字。
(13)山东:古时泛指殽山或华山以东的广大地区。
翕:(xī,西)然:和同一致。
(14)治行:准备行装。
(15)赍:携带。
(16)甚引:很明确地表示意见。
引,引决,决定。
当否:是非。
此句是说郑当时在皇上面前不敢明确坚持自己的主张。
(17)僦:运输。
(18)逋负:拖欠,此指亏欠承办运输的钱款。
(19)发:检举揭发。
(20)赎:纳钱赎罪。
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廉,内行脩絜。
此两人中废①,家贫,宾客益落。
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②。
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①中废:中途被免官。
②赀(zī,姿):通“资”,钱财。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①;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②:“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③。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④。”
汲、郑亦云,悲夫!
①阗:充满。
②署:题写。
③交态:结交的状况,指交情的真伪深浅。
④见:同“现”。
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