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是雍正即位之初的一大一宠一臣,而且一宠一得不像样子。《品人录》雍正:三 如此君臣

品人录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品人录

品人录 - 雍正:三 如此君臣

品人录

雍正:三 如此君臣

年羹尧是雍正即位之初的一大一宠一臣,而且一宠一得不像样子。

年羹尧在西北大营花钱如流水,雍正一一照付;年羹尧直接插手官员的任命,雍正一一照准。

他实际上是没有相位的宰相,没有王爵的西北王。

元年(公元1723年)十二月,雍正赐给他一团一龙补服等物件,年羹尧受一宠一若惊,表示惶恐不安,以为“非臣下之所敢用”。

雍正却批示说:“只管用!当年圣祖皇帝有例的。”

青海军事告捷,雍正兴奋异常,竟然称年羹尧为“恩人”。

雍正还说:“你此番心行,朕实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颜对天地神明也。”

他还要求“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都和他一起倾心感悦年羹尧,并说:“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稍有负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雍正对年羹尧的恩一宠一,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另一个得到殊一宠一异荣的一宠一臣是隆科多。

隆科多不是雍正的藩邸旧人,原先地位也不高,只是个尚书。

只因为宣诏有功,便一一夜之间,平步青云,被任命为总理事务大臣,与廉亲王允、怡亲王允祥、大学士马齐平起平坐。

允和马齐是利用对象,允祥和隆科多才是依靠对象。

所以,康熙去世九天后,雍正即赐他公爵衔,两天后又下令称他“舅舅”。

从亲戚关系讲,雍正与隆科多确实分属甥舅(隆科多是康熙皇后佟佳氏一娘一家兄弟)。

但皇家不同于民间,甥舅关系要皇帝承认才算数。

所以这个头衔,也算是封的,不是当然的。

雍正还给隆科多戴了三顶高帽子:“圣祖皇帝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还说他是“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

隆科多在康熙朝并无突出贡献,怎么会是“圣祖忠臣”?“国家良臣”也没太多根据,誉为“稀有大臣”更不知从何说起。

说到底,还是因为顾命拥立有功,因此只有“朕之功臣”一句是实。

一个皇帝,为了酬劳功臣,竟不惜把话说得那么绝,那么肉麻,雍正倒真是古今第一“稀有皇帝”。

然而年、隆二人的下场也很稀有。

三年(公元1725年)四月,年羹尧无缘无故被免去川陕总督和抚远大将军职务,调任杭州将军。

七月,被革去将军职衔。

九月,被捕下狱。

十二月,以大逆、欺罔、僭越、狂悖、专擅、贪婪、侵蚀、忌刻八大罪行共九十二款,勒令自尽。

隆科多则在官职一降再降后,于五年(公元1727年)六月被捕。

十月,以大不敬、欺罔、紊乱朝政、一奸一党一、不法、贪婪六大罪行共四十一款,被判处终身圈禁,并于次年六月死于禁所。

这两个显赫一时炙手可热的权臣一宠一臣,几乎在顷刻之间便家破人亡身败名裂,就连旁观者,也都看得惊心动魄目瞪口呆。

年羹尧、隆科多之罪,说白了就是“辜恩”。

雍正确实曾寄大希望于年、隆。

他的希望,不仅是要年、隆二人尽力辅佐他,更是要树立一种君臣关系的楷模。

他很看重君臣之间的互相信任和互相体谅。

有一次,在给年羹尧的信中,他特别提到,西宁军事危急时,年羹尧担心皇上看了奏折,会“心烦惊骇”,便“委曲设法”,在报告战况时“间以闲字”,既冲淡了火药味,又不隐瞒军情。

雍正对他的这份小心极为感激,说“尔此等用心一爱一我处,朕皆体到”,每次向怡亲王允祥和舅舅隆科多提起,“朕皆落泪告之,种种亦难书述”。

他还说,“你此一番心,感邀上苍”,“方知我君臣非泛泛无因而来者也”。

显然,他是把年羹尧当作忠君模范来看待和培养的。

因此,当年羹尧被赐一团一龙补服而上表致谢时,雍正批示说:“我君臣分中不必言此些小。

朕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尔不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应朕之知遇。

唯将口勉,在念做千古榜样人物也。”

二年三月,年羹尧为被赐自鸣表一事上表谢恩,雍正又批示说:“从来君臣之遇合,私意相得者有之,但未必得如我二人之人耳。”

他又说:“总之,我二人做个千古君臣知遇榜样,令天下后世钦慕流涎就足矣。”

不能说雍正讲的都是假话。

他确实是想当一个好皇帝的。

好皇帝当然要有好臣僚,也要有好的君臣关系。

雍正这个人,是比较孤独的。

做皇子时,他是 “孤臣”;当了皇帝,则是“独夫”。

他生一性一刚毅、急躁、猜忌、刻薄、冷峻挑剔,易暴易怒,因此在诸王大臣中很没有人缘,几乎和谁都搞不来。

康熙晚年,又特别痛恨阿哥结一党一。

雍正为讨父皇喜欢,更是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结果是自己更加孤独,一性一格也更加孤僻。

因此,当了皇帝后,就很想能有人尽力支持他,以便建立自己的统治系统。

然而当是时也,诸王不服,而群臣观望,信得过且可以依赖的,除十三弟允祥外,就只有隆科多和年羹尧。

这时的年、隆二人,对于雍正,真可谓久旱之甘霖,撑天之支桩,所以雍正对他们的褒奖吹捧,甚至到了巴结的地步,可能连他自己事后也觉有失君王体统。

不难想见,当他发现年、隆二人竟是那样的有负圣恩时,心里是何等地恼羞成怒、怒不可遏。

但他哪里知道,他说的那种君臣关系,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在专制政治的前提下,君臣关系天然是不平等的,而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激励等等,只能存在于平等的人之间。

因此雍正对年羹尧等人的要求,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年羹尧本人也不知检点。

据揭发,年在西北军营,十分地作威作福,飞扬跋扈。

给他送礼要叫“恭进”,他给人东西叫“赏赐”;属员道谢要说“谢恩”,新官报到要称“引见”。

给将军、督抚的函件,也不用咨文而用令谕,简直就是视同僚为下属。

他班师回朝时,雍正命王公大臣郊迎。

官员们跪在地上向他致敬,他端坐马上,看都不看一眼。

王公们下马问候,他居然也只点点头。

年羹尧甚至在雍正面前也不知收敛。

雍正找他谈话,他叉一开双一腿坐在凳子上,指手画脚,唾沫横飞。

更为严重的是,当时社会上盛传,说雍正做某某事整某某人都是听了年羹尧的话。

这就大大地刺伤了雍正的自尊心。

雍正一贯以乾纲独断、洞察幽微自居的,哪里受得了这个?

雍正也不是没有提醒过年羹尧。

二年(公元1724年)十二月十一日,年羹尧正在从北京返回西北的路上,雍正在他的奏折上批示说:“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

为君者施恩易,当(去声,适当)恩难;当恩易,保恩难;保恩易,全恩难。

若倚功造过,必至返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

然后他讲了功臣得以保全的三个条件,即一靠人主防微杜渐,不让功臣们陷于危地;二靠功臣相时见机,自己不至于蹈其险辙;三靠大小臣工避嫌远疑,不把功臣们推上绝路。

雍正这话,说得已很明白:作为一个功臣,是很危险的。

一不小心,就会进入危地,踏上险辙,走进绝路,由功臣变为罪人。

所以他说: “我君臣期勉之,慎之。”

可惜,年羹尧把这些话全当成了耳边风,在回西北的路上,照样趾高气扬,作威作福。

因此雍正报复心起一发而不可收拾。

这就是雍正的“君臣观”:任何臣子,都不能欺骗他,糊弄他,不能和他耍心眼,更不能背叛他。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品人录》古代兵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年羹尧是雍正即位之初的一大一宠一臣,而且一宠一得不像样子。《品人录》雍正:三 如此君臣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