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
异事(异疾附)
虹
【原文】
世传虹①能入溪涧饮水,信然②。
熙宁③中,余使契丹④,至其极北黑水⑤境永安山⑥下卓帐⑦。
是时新雨霁⑧,见虹下帐前涧中。
余与同职扣涧⑨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
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豰⑩。
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
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
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
孙彦先云:“虹,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即有之。”
【注释】
①虹:也叫彩虹,大气中一种光的现象,天空中的小水珠经日光照射发生折射和反射作用而形成的弧形彩带,出现在与太陽相对着的方向,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②信然:确实如此。
③熙宁:宋神宗赵顼(xū)年号(1068—1077)。
④契丹:我国古代北方民族,是东一胡一 的一支。
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国,后改称辽。
⑤黑水:水名,西拉木伦河支流,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林西县、巴林右旗一带。
⑥永安山:在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境内。
⑦卓帐:竖起帐篷。
卓:竖立。
帐:帐篷。
⑧雨霁(jì):雨过天晴。
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⑨扣涧:靠近涧边。
扣:靠近,迫近。
这种用法比较少,类似的例子如《北史·孟业传》“郡中父老,扣河迎接”。
⑩绡豰(hú):丝织成的薄纱。
铄(shuò):熔化金属,引申为削弱,文中是指彩虹的光没有陽光强烈,因而被遮没了。
一说“铄”通“烁”,是“闪光”的意思,亦可通。
逾:越过。
孙彦先:即孙思恭,字彦先,精通历法与数学,是与沈括同时代的一位科学家。
【译文】
世人相传彩虹能够入溪涧中饮水,确实如此。
熙宁年间,我出使契丹,到了它最北边黑水境内的永安山下扎下帐篷。
当时正逢雨后初晴,见有彩虹降到帐篷前的溪涧中。
我和一起出使的同事进入溪涧中观看,彩虹的两头都垂到涧水中。
使人过溪涧,隔着彩虹站到对面,相距有数丈远,中间如同隔了一层薄纱。
自西向东观望能够看见彩虹(大概由于这是傍晚的彩虹);站到溪涧的东面向西观望,则彩虹被太陽光消融,都无所见。
过了好久,彩虹渐渐向正东方向移动,最后越过山岭离去。
第二天继续前行一程,又看见了彩虹。
孙彦先说:“虹是雨中太陽的影子,太陽照雨就会有虹出现。”
夹镜之疑
【原文】
予于谯亳①得一古镜,以手循②之,当其中心,则摘然如灼龟③之一声 。
人或曰,此夹镜④也。
然夹不可铸,须两重合之。
此镜甚薄,略无焊迹,恐非可合也。
就使焊之,则其声当铣塞⑤;今扣之,其声泠然纤远⑥。
既因抑按而响,刚铜⑦当破,柔铜不能如此澄莹洞彻。
历访镜工,皆罔然不测。
【注释】
①谯亳:今安徽亳县。
宋设亳州,习惯上亦一习一 称谯郡。
②循:通“据”,抚摩。
③摘然:读作“擿(tì)然”,形容开裂的样子。
灼龟:古人用龟甲占卜,在龟甲正面凿小坑,然后从背面用火灼烤,使在正面出现裂纹。
④夹镜:两层铜材合起来制作的铜镜。
⑤铣塞:二字之意未明。
按上下文意,当是指滞涩混浊的声音。
⑥泠然纤远:清脆、纤细而传得远。
⑦刚铜:硬铜。
实指青铜或黄铜,与下“柔铜(红铜)”相对。
【译文】
我在亳州得到一面古铜镜,用手抚摩它,当摸到镜子的中心时,它就会开裂似地发出像灼烤龟甲的声音。
有人说这是一面两层的夹镜。
可是两层铜材是不可能一次铸成的,必须把两层单铸再拼合起来才行。
这面镜子很薄,看不出有焊接的痕迹,恐怕不是拼合起来的。
即使就把它看成是两面焊接起来的,那么它的声音应是滞涩不通畅的;现在叩击它,它的声音却清脆悠长。
同时既然在按压时它能发出声响,那么它若是硬铜的就会破裂,若是软铜的又不可能如此澄明透亮。
多次访问制造铜镜的工人,大家都对这面镜子迷惘而猜不透。
冷光
【原文】
卢中甫家吴中①,尝未明而起,墙柱之下,有光熠然。
就视之,似水而动;急以油纸扇挹之,其物在扇中滉漾,正如水银,而光艳烂然;以火烛之,则了无一物。
又魏国大主②家亦尝见此物,李一团一 练评③尝与予言,与中甫所见无少异,不知何异也。
予昔年在海州,曾夜煮盐鸭卵,其间一卵烂然,通明如玉,荧荧然屋中尽明;置之器中十余日,臭腐几尽,愈明不已。
苏州钱僧孺④家煮一鸭卵,亦如是。
物有相似者,必自是一类。
【注释】
①卢中甫:即卢秉。
字仲甫,德清(今属浙一江一 )人。
官至龙图阁直学士。
吴中:泛指苏州一带。
②魏国大主:即魏国大长公主,宋太祖长女。
③李一团一 练评:即李评。
字持正,上一党一 (今山西长治)人。
侥幸进用,官至一团一 练使。
④钱僧孺:《长兴集》记其为沈括妻妹之夫。
苏州人,曾为长洲主簿。
【译文】
卢中甫家住吴中,曾有一次天未亮就起床 ,看见墙柱的下面,有东西熠熠闪光。
走近去看,那东西像水在流动;急忙用油纸扇把它舀起来,它就在扇中滉漾,正像水银,而光亮灿烂;拿烛火照它,却什么东西都没有。
此外,魏国大长公主家也曾见到这种东西,李评一团一 练使曾跟我谈起过,和在中甫家所见的完全一样,不知是什么怪现象。
我往年在海州时,曾在夜间煮咸鸭蛋,其中有一个鸭蛋光灿灿的,通体透明如玉,荧荧的光亮照得满屋子都明亮起来;把它放在器皿中十多天,臭烂腐败得几乎没有了,却更加明亮,发光不止。
苏州钱僧孺家煮了一个鸭蛋,也是这样。
有相似现象的东西,必定是自为一类的。
古金饼
【原文】
寿州八公山①侧土中及溪涧之间,往往得小金饼,上有篆文“刘主”字,世传淮南王②药金也。
得之者至多,天下谓之印子金是也。
然止于一印,重者不过半两而已,鲜有大者。
予尝于寿春渔人处得一饼,言得于淮水中,凡重七两余,面有二十余印,背有五指及掌痕,纹理分明。
传者以谓埿③之所化,手痕正如握埿之迹。
襄、随之间,故舂陵白水④地,发土多得金麟趾、褭蹄⑤。
麟趾中空,四傍皆有文刻,极工巧。
褭蹄作一团一 饼,四边无模范迹,似于平物上滴成,如今干柿,土人谓之“柿子金”。
《赵飞燕外传》⑥:“帝窥赵昭仪浴,多袖金饼,以赐侍儿私婢。”
殆此类也。
一枚重四两余,乃古之一斤也。
色有紫艳,非他金可比。
以刃切之,柔甚于铅,虽大块亦可刀切,其中皆虚软;以石磨之,则霏霏成屑。
小说谓麟趾、褭蹄乃娄敬⑦所为药金,方家谓之“娄金”,和药最良,《汉书》注亦云异于他金。
予在汉东,一岁凡数家得之,有一窖数十饼者,予亦买得一饼。
【注释】
①八公山:在今安徽淮南市西。
其地在宋代属寿州(先后治今凤台、寿县)。
②淮南王:即刘安(前179—前122)。
汉高祖刘邦之孙。
好读书,组织门客撰成《淮南子》。
后以谋反事发,被杀。
③埿:读作“泥”,指泥一团一 。
④舂陵白水:指舂陵县白水乡,在今湖北枣陽市南吴店镇。
西汉时宗室刘仁(东汉光武帝之祖)迁居于此,改封舂陵侯。
⑤金麟趾:麟足形的铸金。
褭(niǎo)蹄:马蹄形的铸金。
⑥《赵飞燕外传》:旧题汉人伶玄传,记汉成帝皇后赵飞燕逸事。
⑦娄敬:即刘敬。
汉初齐地人。
事刘邦,封关内侯,赐姓刘。
【译文】
寿州八公山旁的土地中及溪涧之间,往往发现小金饼,上面有篆书的“刘主”二字,世传为淮南王刘安所造的药用金饼。
世人得到这种小金饼的很多,各地称之为“印子金”的就是这种小金饼。
然而这种小金饼只有一个印,较重的也不过半两左右,很少有较大的。
我曾从寿春渔人的手里得到一饼,说是出于淮水中,共重七两有余,上面有二十多个印,背面有五个指头及手掌的痕迹,纹路清晰。
传给我这金饼的人以为它是由捏起来的泥饼变成的,上面的手印正像捏泥一团一 留下的痕迹。
襄陽、随州之间,在旧时的舂陵县白水乡一带,挖地多能见到金麟趾和褭蹄金。
金麟趾是中空的,四面都有刻画的文饰,极为工巧。
褭蹄金是一团一 饼的形状,四边都没有用模子铸造的痕迹,似乎是在什么物体的平整表面上浇成的,就像如今的干柿饼,当地人称之为“柿子金”。
《赵飞燕外传》记载:“成帝窥视赵飞燕洗澡,常在衣袖里藏着金饼,用来赏赐收买飞燕的侍女和贴身丫鬟。”
所用的金饼大概就是金麟趾和褭蹄金之类。
这种金饼一枚重四两有余,就是古代的一斤。
其中有艳丽的紫色的,其他金饼都不能比。
用刀来切它,比铅还柔软,就是大块也可用刀来切,其中都是空软的;以磨石来磨它,就变成纷纷的碎屑落下来。
小说中说麟趾金和褭蹄金是娄敬所造的药用金,医家称之为“娄金”,用来配药是最好的,《汉书》旧注也说它与其他金制品不同。
我在汉东时,一年里就有好几家发现这种金饼,有一窖就出土几十饼的,我也买得一饼。
奇疾
【原文】
世有奇疾者。
吕缙叔①以知制诰知颍州,忽得疾,但缩小,临终仅如小儿。
古人不曾有此疾,终无人识。
有松滋令姜愚②,无他疾,忽不识字,数年方稍稍复旧。
又有一人家妾,视直物皆曲,弓弦、界尺之类,视之皆如钩,医僧奉真亲见之。
一江一 南逆旅中一老妇,啖物不知饱。
徐德占③过逆旅,老妇愬以饥,其子耻之,对德占以蒸饼啖之,尽一竹篑,约百饼,犹称饥不已;日饭一石米,随即痢之,饥复如故。
京兆醴泉主簿蔡绳④,予友人也,亦得饥疾,每饥立须啖物,稍迟则顿仆闷绝。
怀中常置饼饵,虽对贵官,遇饥亦便龅啖。
绳有美行,博学有文,为时闻人,终以此不幸,无人识其疾,每为之哀伤。
【注释】
①吕缙叔:即吕夏卿。
字缙叔,晋一江一 (今福建泉州)人。
曾充《新唐书》编修官,官至知制诰。
②姜愚:《宋史》有姜愚,字子发,开封人,晚年得目疾,未知是否即其人。
③徐德占:即徐禧(?—1082)。
字德占,分宁(今一江一 西修水)人。
官至御史中丞,阵亡于永乐城之战。
④蔡绳:《笔谈》卷五另有一条记其为山陽(今一江一 苏淮安)人。
余不详。
【译文】
宋代白桦弓和麻背弓世间有得奇怪疾病的。
吕缙叔以知制诰为颍州知州,忽然得病,只是身体缩小,临终时身体仅像小儿般大小。
未听说古人曾有这种病,终于没有人能看能治。
又有松滋县令姜愚,没有别的病,却忽然不识字,数年以后才渐渐恢复。
又有一人家的妾,看直的东西都弯曲,如弓弦、界尺之类,她看着都像钩,医僧奉真曾当面给她看过病。
一江一 南旅店中有一位老妇,吃东西不知饱。
徐德占路过这旅店,老妇诉说肚子饿,她儿子觉得丢人,就当着德占的面给她蒸饼,想让她吃个够,结果吃完了一箩筐,大约有百来个,还不停地喊饿;她每天能吃一石米的饭,随即泻肚子排泄掉,又饥饿如故。
京兆醴泉县主簿蔡绳,是我的友人,也得了这种饥病,他每觉得肚子饿就必须立即吃东西,稍慢点就会一下子仆倒在地而昏厥过去。
他常在怀里揣着饼糕之类的食物,虽当着贵人高官的面,碰上饿了也随便啃吃。
蔡绳有好品行,博学而有文采,为一时知名的人士,而后来竟有此不幸,又无人能治其病,我常为他哀伤。
念咒杀人
【原文】
余在中书检正①时,阅雷州②奏牍③,有人为乡民诅④死。
问其状,乡民能以熟食⑤咒⑥之,俄顷⑦脍炙⑧之类悉复为完肉⑨;又咒之,则熟肉复为生肉;又咒之,则生肉能动,复使之能活,牛者复为牛,羊者复为羊,但小耳;更⑩咒之,则渐大;既而复咒之,则还为熟食。
人有食其肉,觉腹中一婬一婬一而动,必以金帛求解;金帛不至,则腹裂而死,所食牛羊,自裂中出。
狱具案上,观其咒语,但曰“东方王母桃,西方王母桃”两句而已。
其他但道其所欲,更无他术。
【注释】
①中书检正:宋代职官,即内阁侍读。
中书:中书省,自唐初设置,宋沿用。
检正:官名。
②雷州:地名。
唐贞观八年改东合州为雷州,治所为海康(今广东省海康县)。
③奏牍:书写奏章的简牍,这里指奏章。
④诅:诅咒,咒骂。
⑤熟食:烧熟的食物,文中指烧熟的肉。
⑥咒:诅咒,文中指通过诵读咒语来祈求鬼神加害于所诅咒的人。
⑦俄顷:片刻,一会儿。
⑧脍炙:细切后烤熟的肉。
⑨完肉:文中指完好的整块的熟肉。
⑩更:这里是副词,是“再”、“又”的意思。
既而:不久。
一婬一婬一:流落不止的样子,文中指似有物体在腹内不停蠕动的样子。
狱具案上:讼案审理后上报奏章给朝廷。
狱:讼案。
具案:备办公文,这里指上报朝廷的文书。
上:上报朝廷。
但:只,仅仅。
【译文】
我在任中书房检正一职时,读到过由雷州送来的奏折,其中提到有人被乡里人诅咒而死。
我便询问那种能把人咒死的方法到底如何,说是乡里人能够用烧熟的肉来诅咒人,咒人的时候,切碎烧熟的肉块,不大一会儿工夫就全都变成了整块的熟肉;接着诅咒,熟肉就又变成了生肉;再诅咒,生肉还能动,并且能活过来,牛肉变作牛,羊肉变成羊,只不过小一点而已;再继续诅咒,牛羊便会渐渐大起来;然后再诅咒时,就又还原成了熟肉。
如果有人吃了这种肉,就会觉得肚子里一阵阵搅动,那就必须用金银丝绸等作为礼品来向念咒的人求得解脱;如果不送礼求解,就会肚子胀裂而死,所吃的牛、羊肉从裂口处掉出来。
据案件审理后上报的公文,看到诅咒者所使用的咒语,只有“东方王母桃,西方王母桃”两句而已。
别的也就只是说出自己想如何如何,再没有其他什么法术了。
巨嵎山震动
【原文】
登州①巨嵎山②,下临大海。
其山有时震动,山之大石皆颓③入海中。
如此已五十余年,土人④皆以为常,莫知何谓。
【注释】
①登州:地名。
唐代置登州,治所原在牟平(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后迁至蓬莱(今山东省蓬莱市)。
②巨嵎山:山名。
今山东威海有巨嵎山。
③颓:坠一落 。
④土人:文中指当地人。
【译文】
登州巨嵎山,下临大海。
其山时有震动,山上的大石都倾颓入海中。
这种情形已有五十多年,当地人都一习一 以为常,而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滴翠珠
【原文】
士人宋述家有一珠,大如鸡卵,微绀色,莹彻如水。
手持之,映空而观,则末底一点凝翠,其上色渐浅;若回转,则翠处常在下。
不知何物,或谓之“滴翠珠”。
佛书:西域有琉璃珠,投之水中,虽深皆可见,如人仰望虚空月影。
疑此近之。
【译文】
士人宋述家里有一颗珠子,像鸡蛋大小,微微有点深青带红的颜色,晶莹透亮如水。
用手拿着它,对着天空看,它的底部就有一个深青翠绿色的点,从这个点往上,颜色逐渐变浅;如果把它倒转过来,则这个深青翠绿色的点总是在下面。
不知道这是什么宝贝,有人把它叫做“滴翠珠”。
佛书上说,西域有一种琉璃珠,把它投到水中,水即使很深也都能看得见,就像人仰望水底下虚空中的月亮影子一样。
我怀疑这颗珠子跟佛书上说的琉璃珠相近似。
海市蜃楼
【原文】
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①”。
或曰“蛟蜃②之气所为”,疑不然也。
欧陽文忠③曾出使河朔④,过高唐县⑤,驿舍⑥中夜⑦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一声 一一可辨,其说甚详,此不具纪⑧。
问本处⑨父老,云:“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
土人亦谓之“海市”,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
【注释】
①海市:大气因光折射而形成的反映地面物体的现象,旧称蜃气,古人误以为海市蜃楼的景象是蜃——蛤蜊所吐之气形成的。
②蛟蜃:蛟与蜃,也泛指水族。
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类似龙的动物。
蜃:大蛤蜊。
③欧陽文忠:欧陽修。
④河朔: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⑤高唐县:地名,即今山东省高唐县。
⑥驿舍:驿馆,驿站的馆舍。
⑦中夜:半夜。
⑧纪:通“记”,指记载、记录。
⑨本处:此地,此处。
【译文】
登州一带的海上,时常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的形状,历历清晰可见,人们称之为“海市”。
有人说这是海中的蛟龙和巨蜃吐气造成的,我怀疑不是这样。
欧陽文忠公(修)曾奉命出使河北,过高唐县住宿驿站的官舍中,夜间闻见有鬼神从空中通过,车马人畜之一声 一一可辨,他的叙说甚为详细,这里不再转述。
我听高唐本地的父老说,二十年前这种景象也曾在白天出现过,天上路过的人物也历历可见,当地人也称之为“海市”,与在登州所看到的大略相似。
“龙蛇”化石
【原文】
治平中①,泽州②人家穿井③,土中见一物,蜿蜒如龙蛇。
大畏之,不敢触,久之,见其不动,试摸④之,乃石也。
村民无知,遂碎之,时程伯纯⑤为晋城⑥令,求得一段,鳞甲皆如生物⑦。
盖蛇蜃⑧所化,如石蟹⑨之类。
【注释】
①治平中:治平年间。
治平:宋英宗赵曙年号(1064—1067)。
②泽州:古州名,隋开皇初改建州为泽州,治所为丹川(今山西省晋城市东北)。
③穿井:挖井。
④摸:一胡一 道静等校作“扑”(“击”的意思),元大德本、刘向荣校点本作“摸”。
⑤程伯纯:人名,当指程颢,字伯淳,嘉祐二年(1057)登进士第,历官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⑥晋城:地名,今山西省晋城市。
⑦生物:活的动物。
⑧蛇蜃:传说中龙一类的动物。
⑨石蟹:文中指蟹的化石。
【译文】
治平年间,泽州有一户人家打井,在土中发现一样东西,形状蜿蜒如龙蛇。
人们都害怕,不敢接触。
过了好久,见它不动,试探着摸它,原来是石头。
村民无知,竟然把它打碎了。
其时程伯纯为晋城县令,访求得到一段鳞甲,还都像活物的鳞甲一样。
这大概是由蛇蜃所化成的,如地蟹的化石之类。
鳄鱼
【原文】
《岭表异物志》①记鳄鱼甚详。
予少时到闽中,时王举直知潮州,钓得一鳄,其大如船,画以为图,而自序其下。
大体其形如鼍②,但喙长等其身,牙如锯齿。
有黄、苍二色,或时有白者。
尾有三钩,极锸③利,遇鹿豕即以尾戟④之以食。
生卵甚多,或为鱼,或为鼍鼋⑤,其为鳄者不过一二。
土人设钩于犬豕之身,筏而流之水中,鳄尾而食之,则为所毙。
【注释】
①《岭表异物志》:唐一人刘恂撰,记岭南事物。
②鼍(tuó):即今所称扬子鳄。
③锸(xiān):锐利。
④戟:古代的一种能刺能钩的长兵器。
此用作动词,指像用戟那样袭击钩取。
⑤鼋(yuán):俗称绿一团一 鱼、癞头鼋,古人常与鼍并称。
【译文】
《岭表异物志》记载鳄鱼非常详细。
我年轻时到福建,当时王举直为潮州知州,钓到一条鳄鱼,大如一条船,于是把它画成一张图,并在图上题写文字以自叙其事。
鳄鱼的形体大体上像鼍,但嘴巴的长度等于它身子的长度,牙像锯齿。
有黄、绿两种颜色,有时还见到白的。
尾巴上有三个钩,极锋利,遇上鹿和野猪之类,即以尾巴袭击钩取而吞食。
生卵很多,而孵出来的或是鱼,或是鼍鼋,真为鳄鱼者不过十之一二。
当地人在狗或猪的身上下钩子,放到竹筏上漂流于水中,鳄鱼追随筏子吃这些猪、狗,则被捕获丧命。
海蛮师
【原文】
嘉祐中,海州渔人获一物,鱼身而首如虎,亦作虎文。
有两短足在肩,指爪皆虎也。
长八九尺,视人辄泪下,舁①至郡中,数日方死。
有父老云,昔年曾见之,谓之“海蛮师”。
然书传小说未尝载。
②
【注释】
①舁(yú):抬。
②此条末别本或有后人按语:“此物即虎头鲨也,能变虎。”
【译文】
嘉祐年间,海州渔人捕获一种海生动物,身子像鱼而头像老虎,身上的花纹也像老虎的花纹。
有两条短腿在肩上,指爪也和老虎一个样。
长八九尺,看到人就掉眼泪,抬到州府衙门里,过了几天才死去。
有父老说,当年曾见过这种动物,叫做“海蛮师(狮)”。
然而过去的各种典籍和杂记小说中,对这种动物都没有记载。
龙卷风
【原文】
熙宁九年,恩州武城①县有旋风自东南来,望之插天如羊角,大木尽拔。
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既而渐近,所经县城官舍、民居略尽,悉卷入云中。
县令儿女一奴一婢卷去,复坠地,死伤者数人。
民间死伤亡失者不可胜计,县城悉为丘墟,遂移今县。
【注释】
①武城:今山东武城。
【译文】
熙宁九年(1076),恩州武城县有旋风从东南方向袭来,望去直插云天,状如羊角,大树尽被拔起。
不一会儿,旋风卷入云霄中。
没过多长时间,逐渐临近而经过县城,县城里所有的官舍、民居几乎被一扫而光,全部卷入了云霄中。
县令的儿女和一奴一婢都被卷去,复坠于地,死伤了好几人。
民间死伤失踪的不可胜计,县城完全变成一片废墟,遂将县城移到了现在的新建地址。
冰花
【原文】
宋次道《春明退朝录》①言:“天圣中,青州盛冬浓霜,屋瓦皆成百花之状。”
此事五代时已尝有之,予亦自两见如此。
庆历中,京师集禧观②渠中冰纹,皆成花果林木。
元丰末,予到秀州,人家屋瓦上冰亦成花,每瓦一枝,正如画家所为折枝③。
有大花似牡丹、芍药者,细花如海棠、萱草辈者,皆有枝叶,无毫发不具。
气象生动,虽巧笔不能为之。
以纸搦之,无异石刻。
【注释】
①《春明退朝录》:北宋宋敏求撰,多记唐宋典故。
敏求,字次道。
②集禧观:北宋在京城所建祭祀五岳的宗教建筑。
③折枝:画家的花卉画法之一,指画花卉不带根。
【译文】
宋次道《春明退朝录》记载:“天圣年间,青州隆冬季节,屋瓦上的浓霜都成为各种花卉之状。”
这样的事五代时已曾有,我也曾两次亲身见到此种情形。
庆历年间,京师集禧观水渠中的冰凝结成纹,就都是花果林木的形状。
元丰末年,我到秀州,居民屋瓦上的冰也成花状,每瓦一枝,正像画家所画的折枝。
有花大类似牡丹、芍药的,有花小类似海棠、萱草之类的,都有枝有叶,无纤毫细节不具备。
气象生动,虽画家的工巧笔法也不能画出来。
如果用纸把它们拓印下来,那就与石刻没有差别。
【评析】
本卷所记“异事”,多数为自然现象和考古资料,有重要研究价值,与上卷所记不同。
但原载仍有个别条目,透露出与上卷所谓“神奇”的故事相类似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