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索”与“钩辅”【原文】欧陽文忠尝爱林逋“草泥行《梦溪笔谈》艺文一

梦溪笔谈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 艺文一

梦溪笔谈

艺文一

“郭索”与“钩辅”

【原文】

欧陽文忠尝爱林逋“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辀”之句,文忠以谓语新而属对亲切。

钩辀,鹧鸪声也,李群玉①诗云:“方穿诘曲崎岖路,又听钩辀格磔声。”

郭索,蟹行貌也,扬雄《太玄》②曰:“蟹之郭索,用心躁也。”

【注释】

①李群玉:晚唐诗人。

曾任校书郎。

②《太玄》:即《太玄经》,西汉末扬雄的哲学著作。

【译文】

欧陽文忠公(修)曾特别喜欢林逋的“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辀”两句诗,他以为这两句用语新颖而且对仗亲和贴切。

“钩辀”是形容鹧鸪的鸣叫声,李群玉有诗说:“方穿诘曲崎岖路,又听钩辀格磔声。”

“郭索”是形容螃蟹爬行的样子,扬雄的《太玄经》说:“蟹之郭索,用心躁也。”

相错成文

【原文】

韩退之①集中《罗池神碑铭》②有“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③”,今验④石刻,乃“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⑤”。

古人多用此格,如《楚词》:“吉日兮辰良⑥。”

又:“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⑦。”

盖欲相错成文,则语势矫健耳。

杜子美诗:“红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⑧。”

此亦语反而意全。

韩退之《雪诗》:“舞镜鸾窥沼,行天马度桥⑨。”

亦效此体,然稍牵强,不若前人之语浑成也。

【注释】

宋代独角旋风炮①韩退之:即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一邓一 州南陽(今河南孟县西)人。

贞元八年中进士,贞元十九年任监察御史,后一度被贬,至唐穆宗时诏为国子监祭酒,转兵部、吏部侍郎。

因其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韩愈是一代文章大家,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

②《罗池神碑铭》:韩愈的好友柳宗元死于广西柳州,当地人为之立庙于罗池(位于柳州城东),《罗池神碑铭》是韩愈为柳宗元所作的碑文,原题为《柳州罗池庙碑》,语体为韵文。

③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意思是说柳宗元的魂灵春天与猿相伴同吟,秋天与鹤相随齐飞。

④验:查验,文中是“核对”的意思。

⑤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句子的意思与前文出现的“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是一样的,只是将“秋与鹤飞”的语序倒置为“秋鹤与飞”。

⑥吉日兮辰良:正常语序应为“吉日兮良辰”。

⑦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这里也使用了语序倒置的方法,“蕙肴蒸”就是“蒸蕙肴”,为了与下文“奠桂酒”的结构有所区别而故意将语序倒置。

也有人把用这种方法作成的对仗(对联)称为“蹉对”、“蹉对格”。

⑧红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上下联均使用了语序倒置的方法,正常语序应为“鹦鹉啄余红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红稻:有的版本作“香稻”。

⑨舞镜鸾窥沼,行天马度桥:上下联使用了语序倒置的方法,应该理解为“鸾窥沼舞镜(似舞于镜前),马度桥行天(如行于天上)”。

正因为这一联在“恢复”正常语序时需要加上一些成分来理解才顺畅,所以沈括在下文才会说它“稍牵强,不若前人之语浑成”。

舞镜:有的版本作“入镜”。

【译文】

韩愈文集里的《罗池神碑铭》中,有“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一句,现在跟石刻核对,原来应该是“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

古人经常使用这种格式,如《楚辞》里的“吉日兮辰良”,又如“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大概是想要一交一 错行文,以求文章气势矫健。

杜甫诗里有“红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的句子,也是语序倒置而语意完整。

韩愈《雪诗》里的“舞镜鸾窥沼,行天马度桥”,也是效法这种格式,不过略微有点牵强,不如前人那些语句来得浑然天成。

旬锻月炼

【原文】

唐一人以诗主人物①,故虽小诗,莫不埏蹂②极工而后已,所谓“旬锻月炼”者,信非虚言。

小说崔护《题城南诗》,其始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以其意未全,语未工,改第三句曰“人面只今何处在”。

至今所传此两本,唯《本事诗》作“只今何处在”。

唐一人工诗,大率多如此。

虽有两“今”字,不恤也,取语意为主耳。

后人以其有两“今”字,只多行前篇。

【注释】

①以诗主人物:《事实类苑》卷四十所引,“诗”字后有“学”字。

②埏(shān)蹂:原指制陶器时反复和土揉泥,后引申为一般意义上的“锤炼”之意。

【译文】

唐一人以诗歌评价作者,所以作诗者虽是小诗,莫不反复锤炼以至极为工致才肯罢休,所谓“旬锻月炼”,诚然不是虚说。

有关崔护《题城南诗》的小说记载,其诗最初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以诗意未全,用语未工,改第三句为“人面只今何处在”。

至今所传这两种文本,只有《本事诗》作“只今何处在”。

唐一人作诗追求一精一工,大率多如此例。

所改虽有两个“今”字,作者也不顾忌,但取语意的完善为主。

后人以其有两个“今”字,多只采用前篇。

唐一人富贵诗的夸张

【原文】

唐一人作富贵诗,多纪①其奉养②器服③之盛,乃贫眼④所惊耳,如贯休⑤《富贵曲》云:“刻成筝柱雁相挨⑥。”

此下里⑦鬻弹者⑧皆有之,何足道哉!又韦楚老⑨《蚊诗》云:“十幅红绡⑩围夜玉。”

十幅红绡为帐,方不及四五尺,不知如何伸脚?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

【注释】

①纪:同“记”。

②奉养:侍奉和赡养。

③器服:器物和衣服。

④贫眼:穷困之人的眼光,文中指见识不广的人。

⑤贯休:唐末诗僧,俗姓姜,名德隐(832—913),婺州兰溪(今浙一江一 兰溪)人,擅长书画。

⑥刻成筝柱雁相挨:意思是说筝制作得很讲究,连筝柱上都刻满了装饰用的雁纹。

⑦下里:乡里。

成语有“下里巴人”,古代指民间通俗歌曲。

⑧鬻(yù)弹者:卖唱的人。

鬻:卖。

⑨韦楚老:唐诗人,生卒年不详。

⑩绡:丝织成的薄纱。

方:见方。

【译文】

唐代人写富贵诗,大多记述他们用于侍奉和赡养的器物及衣服的丰盛,那只不过是穷人看来感到惊奇的东西罢了。

例如贯休的《富贵诗》里说:“刻成筝柱雁相挨。”

这样的筝就连在乡间卖唱的艺人都有,哪里值得夸耀!另外韦楚老的《蚊诗》里说:“十幅红绡围夜玉。”

用十幅红绡做成的帐子,还不到四五尺见方,不知道人怎么能伸直腿?这些都是所谓“从来没有接触过富贵人家的人”啊!

王圣美右文说

【原文】

王圣美①治字学,演其义以为右文②。

古之字书,皆从左文。

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

如木类,其左皆从木。

所谓右文者,如“戋③”,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

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

【注释】

①王圣美:即王子韶,字圣美,宋太原人,是沈括的父系亲戚,与沈括交往密切。

②右文:文字学术语,根据汉字形声字右边的声符来解说字义的学说称为“右文说”。

左右结构的形声字中,表示义类的义符在左、声符在右者称“左文”,例如“木”类字其左边都是“木”字旁。

如果其中的右旁(声符)在表示读音的同时也兼表意义,就称为“右文”。

③戋:少,细微。

【译文】

王圣美研究文字学,推演文字的义类而提出了“右文”说。

古代的字书,都是从文字的左偏旁归类的。

大凡一个字的构成,表示类别的部分在左边,表示意义的部分在右边。

如表示树木这一类别的字,其左边都从“木”。

所谓“右文”,如“戋”字,意义为小,所以水之小者写作“浅”,金之小者写作“钱”,歹之小者写作“残”,贝之小者写作“贱”。

诸如此类,都以右边的“戋”为字的意义。

王圣美嘲讽达官

【原文】

王圣美为县令时,尚未知名,谒①一达官,值②其方与客谈《孟子》,殊③不顾圣美。

圣美窃哂④其所论。

久之,忽顾圣美曰:“尝读《孟子》否?”

圣美对曰:“生平爱之,但都不晓其义。”

主人问:“不晓何义?”

圣美曰:“从头不晓。”

主人曰:“如何从头不晓?试言之。”

圣美曰:“‘孟子见梁惠王’,已不晓此语。”

达官深讶⑤之,曰:“此有何奥⑥义?”

圣美曰:“既云孟子不见诸侯⑦,因何见梁惠王?”

其人愕然⑧无对。

【注释】

①谒:拜见。

②值:遇到,碰上。

③殊:很,极。

④哂(shěn):笑,微笑。

⑤讶:诧异。

⑥奥:深奥,不容易理解。

⑦孟子不见诸侯:这实际上是王圣美故意曲解《孟子·滕文公下》里的有关内容来讥诮那位大官的话。

⑧愕然:吃惊的样子。

【译文】

王圣美做县令的时候,还没有什么名气,去拜见一位大官,碰到大官正在跟客人谈论《孟子》,一点也不顾及来访的王圣美。

王圣美暗笑他们所谈论的内容。

过了很长时间,那位大官突然回头对王圣美说:“曾经读过《孟子》吗?”

王圣美回答说:“平生就喜欢《孟子》,只是一点儿都不懂它的意思。”

作为主人的大官问道:“不懂什么意思呀?”

王圣美说:“从开头起就不懂。”

大官说:“怎么个从开头起就不懂呢?试着说说看。”

王圣美说:“‘孟子见梁惠王’,(这第一句)就已经不懂了。”

大官对他的说法感到很吃惊,说:“这一句有什么深奥难懂的呢?”

王圣美说:“既然说孟子不见诸侯,为什么去见梁惠王呢?”

那位大官大为诧异以至无言以对。

宋初古文

【原文】

往岁士人多尚对偶为文,穆修、张景①辈始为平文,当时谓之“古文”。

穆、张尝同造朝,待旦于东华门外。

方论文次,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

修曰:“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

张景曰:“有犬死奔马之下。”

时文体新变,二人之语皆拙涩,当时已谓之工,传之至今。

【注释】

①穆修(979—1032):字伯长,汶陽(今山东汶上)人。

曾任文学参军。

提倡散文,对后来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欧陽修等都有影响。

张景:字晦之,公安(今属湖北)人。

为宋初古文运动先驱者柳开门人,历文学参军。

【译文】

往年士人一大都崇尚对偶的骈体文,穆修、张景等人始提倡散文,当时称之为“古文”。

穆、张曾一同参加朝会,在东华门外等待天亮。

正讨论古文章法,恰好看到有一匹奔马踏死了一条犬,二人于是相约各描述其事,以比较各自的工拙。

穆修说:“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

张景说:“有犬死奔马之下。”

其时文体刚开始发生变化,二人之语都朴拙硬涩,而当时已认为一精一工,故流传至今。

王安石集句诗

【原文】

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①”之句,以谓无人能对。

王荆公②以对“鸟鸣山更幽”。

“鸟鸣山更幽”本宋③王籍④诗,元对⑤“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上下句只是一意;“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则上句乃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

荆公始为集句⑥诗,多者至百韵,皆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⑦,过于本诗。

后人稍稍有效而为者。

【注释】

①风定花犹落:诗句出自六朝时谢贞《春日闲居》,是该诗仅存的残句。

谢贞,字元正,自幼聪颖,《春日闲居》是他八岁时所作的诗。

②王荆公:王安石。

③宋:南北朝时宋、齐、梁、陈之宋。

④王籍:齐梁时人,字之海,以博学多才出名。

⑤元对:即原对,原来的对句。

⑥集句:集古人句而成诗。

⑦亲切:文中指集句而成的诗内容贴切自然。

【译文】

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之句,以为无人能对出下联。

王荆公(安石)以“鸟鸣山更幽”为对。

“鸟鸣山更幽”本为刘宋王籍的诗句,原诗是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为对的,上下句只是一个意思;荆公以“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为对,则上句是静中有动,下句是动中有静。

荆公先前为集句诗,多的时候达上百首,都集合前人的诗句而成,语意和对偶,往往比原诗更为融洽与贴切。

后人渐渐有仿效而作这种集句诗的。

女诗人佳句

【原文】

毗陵郡①士人家有一女,姓李氏,方年十六岁,颇能诗,甚有佳句,吴人多得之。

有《拾得破钱诗》云:“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

想得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

又有《弹琴诗》云:“昔年刚笑卓文君,岂信丝桐解误身。

今日未弹心已乱,此心元自不由人。”

虽有情致,乃非女子所宜。

【注释】

①毗陵郡:指今一江一 苏常州。

【译文】

毗陵郡某士人家有个女儿,姓李,年龄刚十六岁,颇能写诗,很有些佳句,吴人往往能得到。

她有《拾得破钱诗》说:“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

想得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

又有《弹琴诗》说:“昔年刚笑卓文君,岂信丝桐解误身。

今日未弹心已乱,此心元(原)自不由人。”

这类诗虽有情致,却不是女子适宜作的。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梦溪笔谈》未分类项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郭索”与“钩辅”【原文】欧陽文忠尝爱林逋“草泥行《梦溪笔谈》艺文一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