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南华
02.齐物论:生者寄也死者归也
生者寄也死者归也
跟着,庄子补充一个理由:
“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
这就是庄子的文章,后世很多大文豪如苏东坡,都学这一套。
让我们看,有许多废话,可以简化一点,但简化为白话文,用白话文写就很麻烦,比这还要多。
古文是唱念出来的,白话文的文字是从嘴里讲出来的话。
古人晓得语言文字三十年一变,以后时代变了,用白话记录下来的文字,几千年以后看起来不通了,因为那时的语言与现在的文字脱离了关系。
中国字典从《康熙字典》到现在,增加到十几万字,但真正常用字不过几百个。
认得两千五百至三千字,写文章足够用了。
我经常告诉来学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不要走冤枉路,最直捷的方法是先去读“三百千千”,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四本书,努力一点,三个月的时间,对中国文化基本就懂了。
三字一句的《三字经》,把一部中国文化的简要的介绍完了。
历史、政治、文学、作人、做事等等,都包括在内。
尤其是《千字文》,一千个字,认识了这一千个字以后,对中国文化就有基本的概念。
中国真正了不起的文人学者,认识了三千个中国字,就了不起了。
假如你考我,要我坐下来默写三千个中国字来,我还要花好几天的时间,慢慢地去想。
一般脑子里记下来一千多个字的,已经了不起了。
有些还要翻翻字典,经常用的不过几百个字。
所以《千字文》这本书,只一千个字,把中国文化的哲学、政治、经济等等,都说进去了,而且没有一个字重复的。
这本书是梁武帝的时候,一个大臣叫周兴嗣,据说犯了错误,梁武帝要处罚他,要他一一夜之间写一千个不同的字,而且要栬成一篇文章,如果作不出来就问罪,作得出来就放了他。
结果他一日一一夜的时间写成了《千字文》,头发都白了。
即“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四个字一句的韵文,从宇宙天文,一直说下来,说到作人做事,所谓“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不要以为《千字文》简单,现代人,能够马上把《千字文》讲得很好的,恐怕不多。
有一本书《增广昔时贤文》,是一种民间的格言。
过去读旧书的时候,等于一种课外读本,个个都会念,包括作人做事的道理在内。
当然里面也有一些要不得的话,如“闭门推出窗前月,吩咐梅花自主张”的作风。
但有很好的东西,都收进去了。
讲中国文化,除四书五经以处,不要轻视了这几本小书,更不要轻视那些传奇小说。
真说中国文化的流传与影响,这几本小书和一些小说发生的力量最大。
四书五经,除了为考功名而外,平常研究起来又麻烦,就很少人去研究。
而这几本书,浅近明白,把中国文化的一精一华都表达出来了。
我们中国的历史,自南北朝以迄清代,经过好几次的外族入侵,为什么中华民族始终站得住,外来的民族结果都被我们的文化所同化,就因为文化力量的伟大。
有个哈佛大学的教授来问我,全世界的国家亡了就亡了,永远站不起来了,唯有中国经过好几次的大亡国,但永远打不垮,永远站得起来,理由在什么地方?我答复他说,关键在一个很简单的名词“统一”,文化的统一,思想、文字的统一。
现代的欧洲,和我们春秋战国的时候一样,交通不统一,经济不统一,言语不统一。
我们中国言语,到现在在还没有统一过,广东话、福建话,各省各地都有他的方言。
但秦汉文化统一以后,不但是整个中国,即使整个亚洲,包括日本、东南亚各国,都是中国文字。
所以统一文化非常重要。
尤其文字与语言脱开以后,没有时间距离,懂了这种文字,几千年后的人看几千年前的书是一贯的,不过只要花半年、一年时间熟悉文字就会了。
过去《水浒传》、《红楼梦》这些白话文,你们青年现在看已变成古文了。
关于庄子文学方面的这种写作方法,不多去研究了。
“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
实际上只有两个观念,“予恶乎知”,我怎么样晓得,“说生之非惑邪?”
“说”等于悦,一般人贪恋世界不一定是聪明的事。
中国文化术语里有一句话“好死不如恶生”,人再好的死掉都不愿意,宁可最坏的活着认为最舒服。
人因为贪恋世界,许多人害怕没有钱,害怕没有饭吃,害怕生病,害怕年老,害怕很多很多的问题,最害怕的,就是害怕死,所以人年真到了最后,最大的问题就是生死问题。
禅宗标榜第一个问题是先“了生死”,父母未生我以前,这个生命究竟在哪里?在没有生我以前究竟有没有?假设我们现在就死,死了以后到哪里去?有没有天堂?有没有极乐世界?生死问题,这是个大问题。
现在庄子提出生死问题,他说我哪里知道,“说生之非惑邪?”
我们高兴自己活着,这不一定是聪明的道理,活着难道就是对的吗?看起来好象庄子在鼓励我们去死一样。
“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
我哪里知道,一般人怕死。
“弱丧”,没有胆子,没有勇气。
“而不知归者邪?”
而不懂活着是住旅馆,死了是回去的道理。
这是中国文化的讲法。
上古祖宗大禹讲过两句名言:“生者寄也,死者归也。”
活着是住旅馆,死是回家休息,等于说我们现在醒着坐在这里研究《庄子》,也是住旅馆,晚上回到一床一上,眼睛一闭真睡着了,是回去休息,生死同白天夜里一样。
一篇有名的文章《春夜宴桃李园序》,其中有“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
几句,整个宇宙是万物的旅馆,光陰——去年、今年、明年,百代之过客,过了就算了,今年不是去年,去年过去了永远不回头;明年不是今年,更不是去年,永远不回来,如江水东流,一去不回。
这篇文章是李白所作,从道家思想来的。
一般人对自己生命看得非常重要,怕死,而不晓得回去,庄子说“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
这样看来,庄子是不是劝我们早一点死?不然。
我们晓得,中国历史上许多忠臣孝子,最有名的文天祥,“视死如归”这是我们文化最有名的四个字,是受道家的影响。
历史上有多少忠臣,战死了还站着,一尸一体绝不倒下来,以致敌人的将领都对他崇拜万分,往往为他立祠建庙。
特别是元朝名将董抟霄战死后,伤口流一出来的不是血,是白光出来,一尸一体站立不倒,敌将赶快跪下磕头。
满清入关时,很多忠臣战死后一尸一体不倒,敌人的将领都受中国文化影响,马上叫下面的人点香、点蜡烛,统帅跪下来一拜,一尸一体就倒下去了。
所以我们中国人说:“聪明正直,死而为神。”
只要人的品格好,如忠义的人,死了以后就可以为神。
我们看见许多庙,大家都去膜拜,里面所供奉的神,就是这一类人所升华的。
他们的修养一精一神,同中国文化庄子道家思想有关,不是佛教来了以后,才把生死问题看到另外一面。
下面庄子讲了一个非常滑稽的笑话,但又是真理。
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
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
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一床一,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
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
“丽之姬”就是丽姬,“丽”代表地方,也代表漂亮,后来变成她的名字,等于古代的西施一样。
“艾”是地名。
“封人”是管边境事务的人。
丽姬是封人的女儿。
中国古代,男一女平等,男子叫女子,女子也叫女子,所以兄弟姊妹之间,对于妹妹可称女弟,对于姐姐可叫女兄。
男一女搞得不平等是宋以后的事。
晋国皇帝选丽姬做妃子,她离家时,痛哭流涕,泪沾衣襟。
古代听说皇帝要选妃子,每家都慌了,年满十六岁以上的女孩子赶快出嫁,不然皇帝选走了,一入宫,一辈子见不着父母。
所以有“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的诗。
“深宫二十年”还是小事情,还有一辈子不出来的。
等丽姬到皇帝那里,变成皇后了,家里可以通来住了,这一下多舒服,多富贵,回想当初出来时,怕嫁给皇帝,在家里哭得一蹋糊涂,后来想想,越想当时越觉得当初荒唐、愚蠢、无知。
“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
谁又知道死的时候拼命哭,结果死了以后到那一边觉得很舒服,那个时候想起临死时那个哭是多余的。
庄子是这么说的,不过我们没有这个经验,大家等到有经验时,有没有办法通信?有没有办法通电话?我有个朋友六十几了,过去也是带兵作战,前几个月来看我,他说他新发明了一个道理,我问发明了什么道理,他说人家到我们这个年龄,怕到肿瘤医院,他说这个怕什么?上帝给我们一个生命
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果不给我们这个生命,连得癌症的机会,连死的机会都没有,现在总算给我们一个死的机会,多可贵呀!这就是很有勇气。
我们人只晓得万物不齐,生与死两个现象是最难齐的。
生与死最不同,这是人生命上的一个大转折。
庄子这一段讲生与死一样,引用了“丽姬出嫁”的故事,假定死了以后很舒服的话,很后悔。
所以,看通了生死,生死齐一,齐一生死,就四个字,把生死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