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谁先觉“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庄子南华》02.齐物论:大梦谁先觉

庄子南华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庄子南华

庄子南华 - 02.齐物论:大梦谁先觉

庄子南华

02.齐物论:大梦谁先觉

大梦谁先觉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

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

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

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

君乎!牧乎!固哉!

这一段文章很明白,就是两个字。

“梦”、“觉”,庄子写的文字很美,可以说是对梦的研究。

中国文化对梦的研究的很多资料,医学对梦的研究同心理学大有关系。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古人萝到喝酒,不一定是高兴的事,自天可能倒霉。

中国人有句老话:“梦死得生”,梦到坏的,往往白天遭遇得好,不一定梦到好的就好,但是也不一定。

“梦哭泣者,旦而田猎。”

有人梦到痛苦的事,白天可能有人请你去打猎。

梦境跟白天完全两样,但是我们要注意,“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做梦时绝对不晓得自己在做梦,对不对?晓得做梦就醒了。

“梦之中又占其梦焉,”年青人经常梦中梦,梦里头觉得看书在做梦,一醒来,三重梦都没有了。

“置而后知其梦也。”

醒来以后,觉得做梦,醒后才知道。

“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我们夜里闭着眼睛睡着了,因为神经没有完全休息,眼睛一张开,哎呀!做了个梦,实际上你的思想、神经没有休息在想。

“觉而后知其梦也”,醒来才知做梦。

我们白天也在做梦,人们现在的梦是张开眼睛做的,你不相信,现在扏眼睛闭起来,前面就看不见了,所以人生就是一个大梦,醒时做白日梦,睡时做黑夜梦,两个梦的现象不同,实际上是一样的,夜里的梦是白天梦里的梦,如此而已。

真正什么时候不做梦呢?必须得道,只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大彻大悟大清醒以后,晓得人生是“大梦”。

“大觉”两个字是庄子提出来的。

唐朝翻译佛学《华严经》称释迦牟尼叫大觉金仙,很多佛经在翻译时用庄子的名词,如“众生”、“大觉”等等。

另外,《三国演义》诸葛亮有首名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这是道家思想境界的文学。

人真

悟道了,才晓得人生是个大梦,未悟道前不知道,因为自己不知道自己在梦中。

“而愚者自以为觉,”因为我们没有悟道,不知道现在自己在做白日梦,而“愚者”自以为聪明,说自己是清醒的。

“窃窃然”,就是偷偷的,非常自私的,心里面高兴。

庄子说我问你,你认为自己很聪明,自己很清醒,你那个“窃窃然知之”的心里:“君乎?”

你能不能够知道做主的是谁呀?“牧乎?”

你像牧童放牛一样,你鼻子给人家牵了。

禅宗祖师很会骂人,骂得多漂亮。

谁的鼻子给人家穿了个什么东西牵着走?牛不是鼻子给人家牵着走吗?鼻子给人家牵,给谁牵呢?无主宰,没有人牵你,可你自己被它牵住了,所以我们不晓得自己能够做生命的主宰。

“君乎?牧乎?”

你被人家牵,你也不知道“固哉!”你好顽固啊!好笨,不懂自己的人生。

下面庄子借用瞿鹊子与长梧子的圣诞,引出孔子的言论。

“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

孔子对学生说?我同你们都在做梦,你以为我在传道,其实都是梦。

“予谓女梦,”现在我讲你们在做梦,这一句话“亦梦也”,我自己也在说梦话,也在做梦。

“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

这样讲的道理,是禅道的逻辑,不是正反合的普通逻辑,不是辩证法,也不是印度的因明,道家叫“吊诡”。

“吊诡”就是佛家禅宗所谓“机锋”。

中国学武的有一句话:“弓在弦上,不得不发”,弓拉满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是“机”。

彼此两个机关相对,非常锋利,很快,不可以用思想,来不及用思想。

等于战场上,两个人同时子弹射击,你怎么躲避子弹?没得思考,不能用后天的思考,锋利快速无比,就是“机锋”。

庄子说的“吊诡”这个东西,若不借三禅宗、佛学来解释,越搞越不懂。

我现在告诉大家,大家都在做梦,以孔子的话讲,我现在给你们讲学传道,也在说梦话,我姑妄言之,汝姑听之,你也是梦中乱听,实际上都没有一个真实的事。

这种说法、道理,不是普通的教育,而是机锋的教育,普通人不懂,那么谁懂呢?

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庄子说,现在讲给你们听你们也不懂,只有千万年后,碰到一位大智能的圣人会懂这个道理。

“旦暮遇之也。”

等于早晚当面看到一样,一点都不稀奇,你看庄子多会写文章,他没有骂人,但把天下人都骂完了,你们统统不懂,只有万年以后高明的人会懂我的话。

等于司马迁写完《史记》后,在自序中有“藏之于名山,传之于其人”,这是骂人的话,我写的《史记》,你们不懂,只好藏在山洞里,

“传之于其人”,将来也同庄子所讲的千秋万代后,有聪明的人会懂我的话。

我一辈子喜欢到处买书,我常常给朋友讲,多买一点书,留起来。

好几个朋友给我说,买书是好的,可我看不懂,现在的房子买回去没地方放。

我说你第二个理由,马马虎虎还成其个理由,第一个理由不成立:你看不懂,书留着,你的孙子都看不懂?你把孙子都看成你这么笨?说不定,你的儿子比你聪明,就看懂了。

认为书看不懂,不买书是很笨的。

庄子提到“吊诡”的这一段话,不大使逻辑。

东一句,西一句,白天是梦,夜里也是梦,现在也是梦,我说这一句话也是梦,大家都蝇梦,梦也是梦,最后说这些话不要听,“吊诡”,听了也不懂,这是什么逻辑?但是你说不符合逻辑,又觉得有理。

因此,他转过来,又批评了惠子这些讲辩证逻辑的。

“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

则人固受其黮(dǎn)闇,吾谁使正之?

道只能够悟,没有办法用思想去思考,更没有办法用逻辑去推理,也不能从文字去追寻,若以文字推理、思考,离道越来越远,即使用辩证的方法

去辩证这个道,你假使胜了我,我没有胜你,这样一来,你真的是对,我真的是错了吗?反过来,假使我胜了你,你不能胜我,难道我真的就对了,你真的就错了吗?“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

那世界上或者假定是不对的。

“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

或者说你我主客观双方都是错。

总而言之,天地间哪一个是对?哪一个是错?天地间的是非没有办法下一个定论。

“我与若不能相知也。”

结果以我们人类的思想,来判断一个真正的是非,没有办法下断语,因此也可以下个结论,我与你统统是无知。

如此说来,一般人认为真正的有学问、聪明,都是“黮闇”。

庄子提出一个名词叫“黮闇”,“黮”是暗淡,“闇”是什么?白的里头有黑斑、黑点,有污点。

“黮闇”是什么东西?引用佛学的名词就是“无明”。

我们现在不能悟道,被自己片片墨黑的乌云盖住了,人类都在“无明”中,但是自己还认为是智能,“吾谁使正之?”

到哪里找个有智能的人来纠正我们思想中的错误呢?

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假使一个人的思想跟你一样,既然他的思想跟你一样,他来做评判,已经有偏了,怎么能够“正”呢?假使一个人的思想同我一样,来做评判,也已经有偏了,怎么能够“正”呢?假使一个人的思想同你同我完全不同,既然如此,他来做公正人,他怎么可以确定呢?假使找一个与你我思想一样的做公正人,既然他与你我一样,也就不能做公正人。

庄子四面八方都把你兜住了,世界上没有办法找个真理的判断与公正。

“然则我与若俱不能相知也,”我与你以及一般人都不能“相知”,谁都没有真正得道的智能,既然没有真正得道的智能,那幺对于普通常识,大家都一样,所以我们要求得真理,到哪里找呢?“而待彼也邪?”

我们自己找不到,只有靠另外一个他,是谁?不知道。

假使有另外个他,那么这个他是什么呢?

“何谓和之以天倪?”

曰:“是不是,然不然。

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

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

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

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庄子提出一个名称,“天倪”,这个“天”不是宗教的天,不是天主、天神那个天,也不是科学上天体的天,在中国文化代表这个道。

所以要研究上古中国文化,碰到几个大问题,一个“道”字,一个“天”字,都有四、五种解释。

譬如老子讲的“道可道,非常道。”

这个“道”,或者儒家书里讲的“天”,有时候代表天体,科学自然界的天,有时候代表宗教一性一的神,等于上帝、神;有时候什么都不代表,就是个代名词,是一抽一象的。

这里所讲的“和之以天倪”,真正达到道的境界,自然空灵,所谓是非两停了,也可以讲是非两泯,无是也无非,亦即是还寂然,就是庄子讲的“天倪”。

“是不是,”你讲“是”,是你主观的成见,不一定是对的,客观的看,你这个主观“不是”。

同样的道理,“然不然,”你认为对的,也不一定对,都是主观的一性一质。

假使你客观认为是对的,真下确定“是”,你这个客观也就是主观。

任何人讲:我现在讲得很客观,一讲出来,已经主观了。

中间是非常恶之辩别,没有办法弄清,都是相对的。

“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

对与不对,也没有办法确定,无法辩。

讲了半天,庄子的文章等于佛学的四个字:“不可思议”,最高的真理就这四个字。

不可以用思想知识去推测,不可用逻辑思辩来断定。

诸位年青同学要注意,“不可思议”是一个方法上的说法,但是我们看了这一句话,马上下意识的一个主观错误观念就产生了,当成不能思议,完全错了。

这个“不可思议”是讲方法上,并不是一个确定观念,不可思议是不能思议。

拿佛学来讲,这叫做“遮法”:这个门这个路子是错的,方法上是用错了的,所以把你遮起来,停止你这个方法。

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庄子讲到这里,同佛学理论完全沟通了。

所以,用思辩推测形而上道,完全错了。

打坐修道的人注意,你们坐着什么都不想,认为我现在坐起来很空,认为我这个就是道,你要晓得你已经犯了一个错误,你那个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知道的,你怎么知道那是道呢?对不对?你认为是道那是你认为的。

以佛学中观正见来者,你这个就不是正见,是偏见。

因而学佛和研究道是同样的。

你说不要逻辑,逻辑非常重要,用逻辑用过了,马上把它推翻。

所以庄子接着说:

“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

一切人类文化都是从人的思想来,论辩是靠言语文字表达出来,变化的声音变化出来,谓之“化声”。

凡是“化声”,都是“相待”,就是相对,不是绝对。

“若其不相待,”你要求一个不“相待”,即真正的绝对,必须“和之以天倪”,就是得道。

因为人没有到达道的境界,不能得到“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

“曼衍”、“穷年”都是庄子的专有名词。

因为人不懂这个道理,几千年来,东西方学问思想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乱,到了我们这个时代,人类真环的战争是什么?思想战争。

严格来讲,二十世纪的思想战争就是唯物同唯心思想的战争,人类文明为什么“曼衍”,越衍变越多,因为不能得道,“所以穷年也”。

所以无穷无尽的日子,你去搞学问,越搞越钻牛角尖,千年万年都搞不清楚,找不出真理来。

那幺,怎样得到“天倪”的境界而得道呢?

“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要真的得道,“忘年”,忘记了时间,“忘义”,忘记了一切理论道理,乃至道家、老子、庄子、佛学都丢开,一切都丢掉。

这给我们懒人哲学多好,尤其青年学生不肯学习,不肯写文章,坐起来懒得想,然后把四个字拿出来,我是学庄子修道的,“忘年忘义”,什么都考不出来最好。

“振于无竟,”“振”是自己站起,站到什么地方?站到无量无膑 境界里,“无竟”就是无穷荆民国初年,一位佛学大师叫欧陽竟无先生,就是“无竟”这个观念来的。

所以最后只有一句话,“故寓诸无竟。”

就是宇宙万物无穷无荆

庄子时代,“无竟”这个观念已经有了,佛学来了就无量无边。

“无竟”的观念也就是《易经》的道理,譬如《易经》用“干”“坤”两卦开头,最后以“未济”结束,永远是无穷荆佛学唯识学讲“流注生、流注注流注灭。”

我们的思想像流水一样,黄河之水天上来,永远在流,无穷无荆当我

们看到一个一浪一头的时候,事实上这个一浪一头已经过去了,是接上来的另一个新一浪一头,当在看这新的第二个一浪一头时,它又已经过去了。

佛学告诉我们,任何过程都有四个阶段:生、注异、灭,我们的思想、感觉、年龄、身一体,当一个钟头乃至一分钟前坐在这里的我,与此时坐在这里的我,已经不知道经过多少变化了。

所以“今我非故我”,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前一分钟的我了。

都过去了,像流水一样,不断地向前去。

所谓“江水东流去不回”,历史永远不会回头,时间永远不会回头。

人生永远像一浪一头一样,一波一波地过去了,要想拉回来是做不到了。

《论语》中孔子告诉学生:“逝者如斯夫,”流水不断地过去了,永远不回头。

年青人听了,不要认为这样

很灰心,这是叫你不要留恋在今天,下面有句话:“不舍昼夜”,像流水一样,不管白天夜里,要永远不断地徫前涌进。

这就是庄子讲的“无竟”的道理。

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是《易经》干卦的卦辞,干代表了天,中国文化是用干代表了天体,现在的名望就是宇宙,“天行奖是永远强健地运行。

“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教我们效法宇宙一样生生不息,即如孔子所说“逝者如斯”,要效法水不断前进。

也就是《大学》这部书中引用汤之盘铭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道理。

因为无穷无尽,无量无边,所以修道学佛的境界,是不断地前进、扩展、伟大、成就。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庄子南华》诸子百家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大梦谁先觉“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庄子南华》02.齐物论:大梦谁先觉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