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
校定神农本草经序
神农本草经三卷,所传白字书。
见大观本草。
按嘉祐补注序云,所谓神 农本经者,以朱字名医因神农旧条,而有增补者;以墨字间于朱字。
开宝重 定序云,旧经三卷,世所流传,名医别录,互为编纂,至梁贞白先生陶弘景, 乃以别录参其本经,朱墨杂书,时谓明白。
据此则宋所传黑白字书,实陶弘 景手书之本,自梁以前,神农、黄帝、岐伯、雷公、扁鹊,各有成书,魏吴 普见之,故其说药一性一主治,各家殊异,后人纂为一书,然犹有旁注,或朱墨 字之别,本经之文以是不乱。
旧说,本草之名,仅见汉书平帝纪及楼护传, 予按艺文志有神农黄帝食药七卷,今本 为食禁,贾公彦周礼医师疏,引其 文,正作食药。
宋人不考,遂疑本草非七略中书。
贾公彦引中经簿,又有子 仪本草经一卷,疑亦此也。
梁七录有神农本草三卷,其卷数不同者,古今分 合之异。
神农之世,书契未作,说者以此疑经,如皇甫谧言,则知四卷成于 黄帝。
陶弘景云,轩辕以前,文字未传,药一性一所主,尝以识识相因,至于桐 雷,乃著在于编简,此书当于素问同类,其言良是。
且艺文志,农、兵、五 行、杂占、经方、神仙诸家,俱有神农书,大抵述作有本,其传非妄,是以 博物志云,太古书今见存,有神农经、春秋传注,贾逵以三坟为三皇之书, 神农预其列。
史记言,秦始皇不去医药卜筮之书,则此经幸与周易并存。
颜 之推家训乃云,本草神农所述,而有豫章、朱崖、赵国、常山、奉高、真定、 临淄、冯翊等郡县名,出诸药物,皆由后人所羼,非本文。
陶弘景亦云,所 出郡县,乃后汉时制,疑仲景元化等所记,按嶭综注张衡赋,引本草经,太 一禹余粮,一名石脑,生山谷,是古本无郡县名;太平御览,引经上云,生 山谷或川泽,下云生某山某郡,明生山谷,本经文也。
其下郡县,名医所益, 今大观本,俱作黑字,或合其文,云某山川谷,某郡川泽,恐传写之误,古 本不若此,仲景元化后,有吴普李当之,皆修此经,当之书,世少行用。
魏 志华陀传,言普从陀学,隋经籍志称吴普本草,梁有六卷,嘉祐本草云,普 修神农本草,成四百四十一种,唐经籍志,尚存六卷,今广内不复存,惟诸 书多见引。
据其说药一性一,寒温五味最为详悉,是普书宋时已佚,今其文惟见 掌禹锡所引,艺文类聚、初学记、后汉书注、事类赋诸书,太平御览,引据 尤多,足补大观所缺,重是别录前书,因采其文附于本经,亦略备矣。
其普 所称,有神农说者,即是本经,大观或误作黑字,亦据增其药物,或数浮于 三百六十五种,由后人以意分合,难以定之。
其药名,有禹余粮、王不留行、 徐长卿、鬼督邮之属,不类太古时文,按字书以禹为虫,不必夏禹,其余名 号,或系后人所增,或声音传述,改古旧称之致,又经有云,宜酒渍者,或 以酒非神农时物,然本草衍义,已据素问,首言以妄为常,以酒为浆,谓酒 自黄帝始,又按文选注引博物志,亦云杜康作酒,王著与杜康绝交书曰,康 字仲宁,或云黄帝时人,则俱不得疑经矣。
孔子云,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又云,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今儒家拘泥耳目,未能及远,不覩医经本草之 书,方家循守俗书,不察古本药一性一异同之说,又见明李时珍作本草纲目,其 名已愚,仅取大观本,割裂旧文,妄加增驳,迷误后学。
予与家凤卿集成是 书,庶以辅冀完经,启蒙方伎,略以所知,加之考证,本经云,上药本上经, 中药本中经,下药本下经,是古以玉石草木等,上中下品,分卷,而序录别 为一卷,陶序朱书云,本草经卷上,注云,序药一性一之源本,论病名之形论, 卷中云。
玉石草木三品,卷下云虫兽果菜米合三品,此名医所改,今依古为次,又帝王世纪,及陶序,称四卷者,掌禹锡云,按旧本亦作四卷。
韩保昇 又云,神农本草上、中、下、并序录,合四卷、若此,则三四之异以有序录, 则抱朴子养生要略。
太平御览所引起神农经,或云问于太乙子,或引太乙子 云云,皆经所无。
或亦在序录中,后人节去之耳,至其经文或以痒为养,创 为疮。
淡为痰,注为蛀,沙为砂,兔为菟之类,皆由传写之误,据古订正, 勿嫌惊俗也,其辨析物类,引据诸书,本之一毛一诗,尔雅,说文,方言,广雅, 诸子杂家,则凤卿增补之力俱多云,陽湖孙星衍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