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道德经解读》36 有无相生

道德经解读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道德经解读

道德经解读 - 36 有无相生

道德经解读

36 有无相生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盈,

万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道生一”,一是道的载体,而朴是道德的体现。

得道以德,德的最高标志就是返朴归真,所以,“得一”也就是得朴。

天得一以清:天,在上,比喻大脑。

大脑得朴则断事清明。

地得一以宁:地,处下,比喻身十体。

身十体得朴则健康安宁。

神得一以灵:神,人的十精十神。

人的十精十神得朴则断事灵验。

谷得一以盈:谷,人十体的气血脉络。

血脉得朴则十精十气充盈。

十精十气是朴的物质基础。

万物得一以生:万物,比喻人十体所有的细胞。

人十体细胞得朴则自然健康繁殖。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侯王,比喻自我。

贞,忠于自己所遵守的行为准则。

自我得朴则可以确立合乎道的处世法则。

其致之也:

天无以清,将恐裂;

地无以宁,将恐发;

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致之:推而言之,即由治身之道推广到治国之道。

推而言之:统治阶级(天)不凭借朴治,使政治清明,国家将恐分裂;百姓(地)不凭借朴治使社会安宁,国家将恐引发动荡;人们的十精十神不凭借朴治得以慰藉,恐将产生信仰危机;山川河流不凭借朴治获得充盈,水利资源恐将枯竭;万物不凭借朴治来保护,恐将毁灭;侯王不以朴治国,反而自视高贵,其统治地位恐将被推翻。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

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

故致数车无车。

孤:孤儿。

寡:寡十妇。

穀:粮食作物。

不穀,是指百姓没有粮食、遭受饥荒,多因统治者不道造成。

统治者以此作为自称,以表明自己时时刻刻在体恤弱者,为民着想,以示有德。

车:河车,古代用来汲水的工具。

河车旋转一圈为一车,比喻一辈、一代。

另,真气顺着小周天循环运转称为河车转动。

任何事情都是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的。

守贱则贵,筑基则高,世间之所以有贵,是因为有贱为之衬托;之所以有高,是因为有下与之对应。

正如那些显赫的统治者们,他们的高是骑在劳动人民头上的;他们的贵,是用劳动人民的血汗铸就的。

其实,不道的帝王们也非常明白这些道理,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所以,他们用孤、寡、不穀来称呼自己,表明自己是以民为本,以民为基的。

对此,老子给予彻底否定:“这不是以贱(民)为本呀!难道不是吗?”

以民为本的统治者施行的是“无为之治”和“不言之教”,而不是在自己的称谓上作文章。

他们称孤道寡,只是欺世盗名的手段而已,真正目的不过是为了维护其高贵的统治地位罢了。

因此,他们的统治地位也只能有数辈而已。

就治身而言,只有炼己筑基,使河车转动,身十体才能健康长寿。

常人不懂得练功,任十精十气遗失,河车也就不转动了。

河车不转动,大脑就得不到十精十气的滋补,逐渐形成脑萎十缩,各种疾病亦相伴而生。

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这是以道德功的周天原理来阐明“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的论点。

不欲:练功时彻底消除自我欲十望,排除一切外在、内在干扰,这是进入功态的前提条件。

当河车发动,真气逆督脉而上,过百会、下印堂、透过眼帘时,气流象玉珠一样碌碌而下,出现在眼前的是金玉之光,这即是“碌碌如玉。”

气流下行,过中丹田入下丹田,腹内会发出咕咕噜噜的响声,如同石头的撞击声,这即是“落落如石”。

这里,老子所要阐明的道理是:一,同为一气,在上如玉,在下如石;可见如玉,不可见如石。

只因其所处的位置不同,本没有贵贱之分。

二,真气之所以能够上行,形成眼前之“玉”,这是通过修练筑基功,下丹田真气充盈的结果,从而阐明“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的论点。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反:反抗(下对上,弱对强),是人们认识了客观规律、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的具体体现;向对立面转化。

反抗是就对立而言,是矛盾斗争的主要形式,目的在于解决矛盾,平衡矛盾,统一矛盾,取得向矛盾对立面的转化。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反是合乎道的运动的,在这一运动中,弱者是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老子贵柔贵弱,一再强调柔十弱者的作用,并非希望事物永远处于弱势,而是希望事物完成由弱到强的转化,共同统一到强上来。

我们可从治身、治国两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意义。

一、从治身的角度讲,反,是自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十性十,使体内真气由下丹田沿督脉而上,顺任脉而下,循环往复,周流不息,这就是小周天功。

随着真气的进一步充盈,进而再打通大周天。

由于真气的逆向行驶,打通了身十体所有脉络,使气血畅达,从而平衡十陰十陽十,消除疾病,强身健体,以至最终返朴归真。

这正是因为利用了弱者——真气的作用,才完成了自我与真我的同一,从而使自我这一大自然的弱者变成大自然的真正强者。

二,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说,反,是社会最下层的劳动人民为推翻反动统治阶级所进行的革命斗争。

弱者,就是指那些缺吃少穿,不堪忍受剥削和压迫,没有权利和自十由的劳苦大众。

人民揭竿起义,推翻反动统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而弱者,则是革命的主力军。

历史上每次革命运动,广大人民群众都是革命的中坚力量。

正如十毛十泽十东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十毛十泽十东所领导的国内革命战争,强者败,弱者胜,即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果。

十毛十泽十东是阐述老子“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一哲理的杰出代表。

如果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揭示了自我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指明了道路。

那么,“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则体现了老子的朴治主义思想。

客观世界是物质世界,天下万物皆体现于有形,万物之灵的人对于世界的认识,往往局限于“有”的层面,以“有”观“有”,形成以“有”为中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以来,治国则把希望寄托在“有为”的帝王身上,治身则把希望寄托在“有用”的物质身上,从而忽视了必须体现自然规律的无形的社会法则(法律)和人生法则(朴)。

浩瀚的宇宙之所以丰富多彩、生生不息、和谐有序,在于无形却至诚不移的自然规律在左右着宇宙,而决不是哪一个星球在统治整个宇宙。

人类社会要想繁荣稳定,就必须制订出合乎自然规律的社会法则。

同样,人生要想健康长寿、自十由幸福,就必须培育真朴,这就是“有无相生”。

老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指出:“有生于无”即“无”是万物之本,自然规律决定着天下万物的命运,所以,人类欲求“有”必先求“无”,否则,不管社会多么富有,必然最终遭受自然规律的惩罚,其结果是一无所有,包括人类自身。

本章集中体现了老子的朴治主义思想。

首先用对比的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朴治对于天、地、神、谷、万物、侯王的重要意义。

而后又辩证地指出称寡道孤的统治者是不道的,其结果也只能是数辈无辈,十江十山是不会永固的。

最后说明,要想实现天下大治,就必须充分利用弱者,推翻不道统治,走朴治主义道路。

附:河上公、王弼本分“落落如石”以上为一章,以下四句为一章,此从魏源本。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道德经解读》诸子百家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道德经解读》36 有无相生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