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内观经
现代解读(六)
#f_article p.jingwen {color: #006600;background: #FFFFEC;border: 1px solid #000000;padding: 5px; text-indent:0px; te}#f_article p.jiedu {color:DarkMagenta;text-indent:0px;}
老君曰: “知道易,信道难。
信道易,行道难。
行道易,得道难。
得道易,守道难。
守而不失,乃常存也。”
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意思是我的话很容易明白,也很容易做到,可天下人没有人明白,也没有人做到。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看清文字上的意思简单而理解并相信它较难;理解相信道理容易而按照道理的要求去做很难;按照道理去做一次简单而在做的过程中体会深意很难;体会深意简单而要永久地保持下去很难。
只有保持这种内观才能使人身长久。
老君曰: “道也者,不可言传口授而得之。
常虚心静神,道自来居。
愚者不知,劳其形,苦其心,役其志,躁其神,而道愈远,而神愈悲。
背道求道,当慎择焉。”
世上会背诵《道德经》的人很多,但世上理解《道德经》的人很少。
孔子说:"学而时一习一 之不亦乐乎",关键在"一习一 ",也就是要不断地体会这个道。
那就要"虚基心,实其腹",只有保持心情安静,心神才能入住,许多人不明白这一点,而去劳心苦志地追求,必然背道而驰。
今天大家有缘聚在一起学习 也是一样,并不是一字一句地解释就明内观,关键是回去要清心寡欲。
如何才能清心寡欲呢,这就要尽可能关闭"六识",所谓闭目养神,就是不看多彩的灯红酒绿,尽量减少各种欲求,使心不乱不烦,保持心理平衡。
老君曰: “道贵长存,保神固根。
一精一气不散,纯白不分。
形神合道,飞升昆仑。
先天以生,后天以存。
出入无间,不由其门。
吹一陰一煦一陽一,制魄拘魂。
亿岁眷属,千载子孙。
黄尘四起,骑羊真一人。
金堂玉室,送故迎新。”
要想达到长生之道,就要固本培元,使一精一、神、心、魂、魄、意、志各就其位,从而保证一精一气不散、心神不乱、元气不失("纯白不分"在这儿有点奇怪,文字是否有误),这样才能形神合一、天人合一,飞升上天。
先天之一精一使人长生,后天修行(内观)使人长存。
(下面是说内观时的一种幻境,根据修一习一 之人不同,景象也会有所不同。
)思想或意念在体内自一由 驰骋、随心所欲,没有任何阻碍,一陰一陽一交一 融,御魂摄魄。
万年眷属、千载子孙也有所感应,又仿佛见到黄尘四起,真一人显现、金堂玉室,送故迎新。
(这些虚幻的境象,你认为没有那就真没有,如果你相信它有,你也许会见到类似的现象,这就是内观许多不能传给他人的地方,属于"不言之教")。
老君曰: “内观之道,静神定心。
乱想不起,邪妄不侵。
固身及物,闭目思寻。
表里虚寂,神道微深。
外藏万境,内察一心。
了然明静,静乱俱息。
念念相系,深根宁极。
湛然常住,杳冥难测。
忧患永消,是非莫识。”
这儿又回到前面的大道理作为总结,内观的关键是保持心神平静,不被各种利益所引诱,不对各种恶念起邪心,吐故纳新,闭目静坐以养神,就会感到脑海中一片虚寂,混沌一片,外部的千变万化,化为虚幻泡影,内中冥冥也有知觉。
等到功夫渐深,便了然明净,静乱俱息,这时气息在体内自一由 来去,一切顺应自然,一切又丝丝相连,达到这种水平,自然疾病全消、忧患俱无,已然超出是非红尘。
老君曰: “吾非圣人,学而得之。
故我求道,无不受持。
千经万术,惟在心也。”
"吾非圣人,学而得之"这说得非常好,内观经不是小雅讲给大家,也不是古人讲给我们听,是自己修行体会而得,一切的修行方法,不在经书之内,而在修行体会,在自己的心中。
经文已经讲完,修一习一 自在各人,一开始修一习一 时,往往会感到这个经文全是胡说,没有一点用,这是因为你的思想杂念很多,包括你想尽快掌握内观方法,这也是杂念,更不用说那些好色贪一婬一、损人利己之事。
修一习一 到一定程度也会出现气息不通之感,我当初就有一种现象,气息每到玉枕之处便无声无息,一点感觉也没有了。
后来在沐浴时,一股热水自顶而下,体内也是一股暖流经过玉枕穴顺流而下,此后经过几次体会,很快便畅通无阻。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具体方法不是他人所能讲述得清楚,还是要自己摸索。
有人说,当气息运行到某处不通畅时,说明这儿有忽轻忽重的病变,就要将气息在这儿停留用以"治病",这种说法似乎有点道理,小雅认为是不正确的,原因实在有点难,《内观经》中要求人保持身心清静,这是要点,是大道,能"治"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