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科打诨,填词之末技也,然欲雅俗同欢,智愚共赏,则当全《闲情偶寄》词曲部●科诨第五

闲情偶寄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 - 词曲部●科诨第五

闲情偶寄

词曲部●科诨第五

插科打诨,填词之末技也,然欲雅俗同欢,智愚共赏,则当全在此处留神。

文字佳,情节佳,而科诨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韵士,亦有瞌睡之时。

作传奇者,全要善驱睡魔,睡魔一至,则后乎此者虽有《钧天》之乐,《霓裳羽衣》之舞,皆付之不见不闻,如对泥人作揖,土佛谈经矣。

予尝以此告优人,谓戏文好处,全在下半本。

只消三两个瞌睡,便隔断一部神情,瞌睡醒时,上文下文已不接续,即使抖起精神再看,只好断章取义,作零出观。

若是,则科诨非科诨,乃看戏之人参汤也。

养一精一益神,使人不倦,全在于此,可作小道观乎?

○戒一婬一亵

观文中花面插科,动及一婬一邪之事,有房中道不出口之话,公然道之戏场者。

无论雅人塞耳,正士低头,惟恐恶声之污听,且防男女同观,共闻亵语,未必不开窥窃之门,郑声宜放,正为此也。

不知科诨之设,止为发笑,人间戏语尽多,何必专谈欲事?即谈欲事,亦有“善戏谑兮,不为虐兮”之法,何必以口代笔,画出一幅春意图,始为善谈欲事者哉?人问:善谈欲事,当用何法,请言一二以概之。

予曰:如说口头俗语,人尽知之者,则说半句,留半句,或说一句,留一句,令人自思。

则欲事不挂齿颊,而与说出相同,此一法也。

如讲最亵之话虑人触耳者,则借他事喻之,言虽在此,意实在彼,人尽了解,则欲事未入耳中,实与听见无异,此又一法也。

得此二法,则无处不可类推矣。

○忌俗恶

科诨之妙,在于近俗,而所忌者,又在于太俗。

不俗则类腐儒之谈,太俗即非文人之笔。

吾于近剧中,取其俗而不俗者,《还魂》而外,则有《粲花五种》,皆文人最妙之笔也。

《粲花五种》之长,不仅在此,才锋笔藻,可继《还魂》,其稍逊一筹者,则在气与力之间耳。

《还魂》气长,《粲花》稍促;《还魂》力足,《粲花》略亏。

虽然,汤若士之《四梦》,求其气长力足者,惟《远魂》一种,其余三剧则与《粲花》并肩。

使粲花主人及今犹在,奋其全力,另制一种新词,则词坛赤帜,岂仅为若士一人所攫哉?所恨予生也晚,不及与二老同时。

他日追及泉台,定有一番倾倒,必不作妒而欲杀之伏,向阎罗天子掉舌,排挤后来人也。

○重关系

科诨二字,不止为花面而设,通场脚色皆不可少。

生旦有生旦之科诨,外末有外末之科诨,净丑之科诨则其分内事也。

然为净丑之科诨易,为生旦外末之科诨难。

雅中带俗,又于俗中见雅;活处寓板,即于板处证活。

此等虽难,犹是词客优为之事。

所难者,要有关系。

关系维何?曰:于嘻笑灰谐之处,包含绝大文章;使忠孝节义之心,得此愈显。

如老莱子之舞斑衣,简雍之说一婬一具,东方朔之笑彭祖面长,此皆古人中之善于插科打诨者也。

作传奇者,苟能取法于此,是科诨非科诨,乃引人入道之方便法门耳。

○贵自然

科诨虽不可少,然非有意为之。

如必欲于某折之中,插入某科诨一段,或预设某科诨一段,插入某折之中,则是觅妓追欢,寻人卖笑,其为笑也不真,其为乐也亦甚苦矣。

妙在水到渠成,天机自露。

“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斯为科诨之妙境耳。

如前所云简雍说一婬一具,东方朔笑彭祖.即取二事论之。

蜀先主时,天旱禁酒,有吏向一人家索出酿酒之具,论者欲置之法。

雍与先主游,见男女各行道上,雍谓先生曰:“彼欲行一婬一,请缚之。”

先主曰:“何以知其行一婬一?”

雍曰:“各有其具,与欲酿未酿者同,是以知之。”

先主大笑,而释蓄酿具者。

汉武帝时,有善相者,谓人中长一寸,寿当百岁。

东方朔大笑,有司奏以不敬。

帝责之,朔曰:“臣非笑陛下,乃笑彭祖耳。

人中一寸则百岁,彭祖岁八百,其人中不几八寸乎?人中八寸,则面几长一丈矣,是以笑之。”

此二事,可谓绝妙之诙谐,戏场有此,岂非绝妙之科诨?然当时必亲见男女同行,因而说及一婬一具;必亲听人口一寸寿当百岁之说,始及彭祖面长,是以可笑,是以能悟人主。

如其未见未闻,突然引此为喻,则怒之不暇,笑从何来?笑既不得,悟从何来?此即贵自然、不贵勉强之明证明。

吾看深《南西厢》,见法聪口中所说科诨,迂奇诞妄,不知何入生来,真令人欲逃欲呕,而观者听者绝无厌倦之色,岂文章一道,俗则争取,雅则共弃乎?

◎格局第六

传奇格局,有一定而不可移者,有可仍可改,听人自为政者。

开场用末,冲场用生;开场数语,包括通篇,冲场一出,蕴酿全部,此一定不可移者。

开手宜静不宜喧,终场忌冷不忌热,生旦合为夫妇,外与老旦非充父母即作翁姑,此常格也。

然遇情事变更,势难仍旧,不得不通融兑换而用之,诸如此类,皆其可仍可改,听人为政者也。

近日传奇,一味趋新,无论可变者变,即断断当仍者,亦如改窜,以示新奇。

予谓文字之新奇,在中藏,不在外貌,在一精一液,不在渣滓,犹之诗赋古文以及时艺,其中人才辈也,一人胜似一人,一作奇于一伯,然止别其词华,未闻异其资格。

有以古风之局而为近律者乎?有以时艺之体而作古文者乎?绳墨不改,斧斤自若,而工师之奇巧出焉。

行文之道,亦若是焉。

○家门

开场数语,谓之“家门”。

虽云为字不多,然非结构已完、胸有成竹者,不能措手。

即使规模已定,犹虑做到其间,势有阻挠,不得顺流而下,未免小有更张,是以此折最难下笔。

如机锋锐利,一往而前,所谓信手拈业,头头是道,则从此折做起,不则姑缺首篇,以俟终场补入。

犹塑佛者不即开光,画龙者点睛有待,非故迟之,欲俟全像告成,其身向左则目宜左视,其身向右则目宜右观,俯仰低徊,皆从身转,非可预为计也。

此是词家讨便宜法,开手即以告人,使后来作者未经捉笔,先省一番无益之劳,知笠翁为此道功臣,凡其所言,皆真切可行之事,非大言欺世者比也。

未说家门,先有一上场小曲,如《西一江一 月》、《蝶恋花》之类,总无成格,听人拈取。

此曲向来不切本,止是劝人对酒忘忧、逢场作戏诸套语。

予谓词曲中开场一折,即古文之冒头,时文之破题,务使开门见山,不当借帽覆顶。

即将本传中立言大意,包括成文,与后所说家门一词相为表里。

前是暗说,后是明说,暗说似破题,明说似承题,如此立格,始为有根有据之文。

场中阅卷,看至第二三行而始觉其好者,即是可取可弃之文;开卷之初,能将试官眼睛一把拿信,不放转移,始为必售之技。

吾愿才人举笔,尽作是观,不止填词而已也。

元词开场,止有冒头数语,谓之“正名”,又曰“楔子”,多则四句,少则二句,似为简捷。

然不登场则已,既用副末上场,脚才点地,遂尔抽身,亦觉张皇失次。

增出家门一段,甚为有理。

然家门之前,另有一词,今之梨园皆略去前词,只就家门说起,止图省力,埋没作者一段深心。

大凡说话作文,同是一理,入手之初,不宜太远,亦正不宜太近。

文章所忌者,开口骂题,便说几句闲文,才归正传,亦未尝不可,一胡一 遽惜字如金,而作此卤莽灭裂之状也?作者万勿因其不读而作省文。

至于末后四句,非止全该,又宜别俗。

元人楔子,太近老实,不足法也。

○冲场

开场第二折,谓之“冲场”。

冲场者,人未上而我先上也。

必用一悠长引子。

引子唱完,继以诗词及四六排语,谓之“定场白”,言其未说之先,人不知所演何剧,耳目摇摇,得此数语,方知下落,始未定而今方定也。

此折之一折一词,较之前折家门一曲,犹难措手。

务以寥寥数言,道尽本人一腔心事,又且蕴酿全部精神,犹家门之括尽无遗也。

同属包括之词,则分难易于其间者,以家门可以明说,而冲场引子及定场诗词全用暗射,无一字可以明言故也。

非特一本戏文之节目全于此处理根,而作此一本戏文之好歹,亦即于此时定价。

何也?开手笔机飞舞,墨势淋漓,有自一由 自得之妙,则把握在手,破竹之势已成,不忧此后不成完璧。

如此时此际文情艰涩,勉强支吾,则朝气昏昏,到晚终无晴色,不知不作之为愈也。

然则开手锐利者宁有几人?不几阻抑后辈,而塞填词之路乎?曰:不然。

有养机使动之法在:如入手艰涩,姑置勿填,以避烦苦之势;自寻乐境,养动生机,俟襟怀略展之后,仍复拈毫,有兴即填,否则又置,如是者数四,未有不忽撞天机者。

若因好句不来,遂以俚词塞责,则走入荒芜一路,求辟草昧而致文明,不可得矣。

○出脚色

本传中有名脚色,不宜出之太迟。

如生为一家,旦为一家,生之父母随生而出,旦之父母随旦而出,以其一部之主,余皆客也。

虽不定在一出二出,然不得出四五折之后。

太迟则先有他脚色上场,观者反认为主,及见后来人,势必反认为客矣。

即净丑脚色之关乎全部者,亦不宜出之太迟。

善观场者,止于前数出所记,记其人姓名;十出以后,皆是枝外生枝,节中长节,如遇行路之人,非止不问姓字,并形体面目皆可不必认矣。

○小收煞

上半部之末出,暂摄情形,略收锣鼓,名为“小收煞”。

宜紧忌宽,宜热忌热,宜作郑五歇后,令人揣摩下文,不知此事如何结果。

如做把戏者,暗藏一物于盆盎衣袖之中,做定而令人射覆,此正做定之际,众人射覆之时也。

戏法无真假,戏文无工拙,只是使人想不到、猜不着,便是好戏法、好戏文。

猜破而后出之,则观者索然,作者赧然,不如藏拙之为妙矣。

○大收煞

全本收场,名为“大收煞”。

此折之难,在无包括之痕,而有一团一 圆之趣。

如一部之内,要紧脚色共有五人,其先东西南北各自分开,至此必须会合。

此理谁不知之?但其会合之故,须要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非由车戽。

最忌无因而至,突如其来,与勉强生情,拉成一处,令观者识其有心如此,与恕其无可奈何者,皆非此道中绝技,因有包括之痕也。

骨肉一团一 聚,不过欢笑一场,以此收锣罢鼓,有何趣味?水穷山尽之处,偏宜突起波澜,或先惊而后喜,或始疑而终信,或喜极信极而反致惊疑,务使一折之中,七情俱备,始为到底不懈之笔,愈远愈大之才,所谓有一团一 圆之趣者也。

予训儿辈尝云:“场中作文,有倒骗主司入彀之法: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遽别,此一法也。”

收场一出,即勾魂摄魄之具,使人看过数日,而犹觉声音在耳、情形在目者,全亏此出撒娇,作“临去秋波那一转”也。

○填词余论

读金圣叹所评《西厢记》,能令千古才人心死。

夫人作文传世,欲天下后代知之也,且欲天下后代称许而赞叹之也。

殆其文成矣,其书传矣,天下后代既群然知之,复群然称许而赞叹之矣,作者之苦心,不几大慰乎哉?予曰:未甚慰也。

誉人而不得其实,其去毁也几希。

但云千古传奇当推《西厢》第一,而不明言其所以为第一之故,是西施之美,不特有目者赞之,肓人亦能赞之矣。

自有《西厢》以迄于今,四百余载,推《西厢》为填词第一者,不知几千万人,而能历指其所以为第一之故者,独出一金圣叹。

是作《西厢》者之心,四百余年未死,而今死矣。

不特作《西厢》者心死,凡千古上下操觚立言者之心,无不死矣。

人患不为王实甫耳,焉知数百年后,不复有金圣叹其人哉!

圣叹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发,穷幽极微,无复有遗议于其间矣。

然以予论文,圣叹所评,乃文人把玩之《西厢》,非优人搬弄之《西厢》也。

文字之三昧,圣叹已得之;优人搬弄之三昧,圣叹犹有待焉。

如其至今不死,自撰新词几部,由浅及深,自生而熟,则又当自火其书,而别出一番诠解。

甚矣,此道之难言也。

圣叹之评《西厢》,其长在密,其短在拘,拘即密之已甚者也。

无一句一字不逆溯其源,而求命意之所在,是则密矣,然亦知作者于此,有出于有心,有不必尽出于有心者乎?心之所至,笔亦至焉,是人之所能为也;若夫笔之所至,心亦至焉,则人不能尽主之矣。

且有心不欲然,而笔使之然,若有鬼物主持其间者,此等文字,尚可谓之有意乎哉?文章一道,实实通神,非欺人语。

千古奇文,非人为之,神为之、鬼为之也,人则鬼神所附者耳。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闲情偶寄》未分类项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插科打诨,填词之末技也,然欲雅俗同欢,智愚共赏,则当全《闲情偶寄》词曲部●科诨第五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