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行原文:四曰:先王所恶,无恶於不可知《吕氏春秋白话文》慎行论第二 壹行

吕氏春秋白话文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吕氏春秋白话文

吕氏春秋白话文 - 慎行论第二 壹行

吕氏春秋白话文

慎行论第二 壹行

壹行

原文:

四曰:先王所恶,无恶於不可知。

不可知,则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妻之际败矣。

十际皆败,乱莫大焉。

凡人伦,以十际为安者也,释十际则与麋鹿虎狼无以异,多勇者则为制耳矣。

不可知,则知无安君、无乐亲矣,无荣兄、无亲友、无尊夫矣。

强大未必王也,而王必强大。

王者之所藉以成也何?藉其威与其利。

非强大则其威不威,其利不利。

其威不威则不足以禁也,其利不利则不足以劝也,故贤主必使其威利无敌。

故以禁则必止,以劝则必为。

威利敌,而忧苦民、行可知者王,威利无敌,而以行不知者亡。

小弱而不可知,则强大疑之矣。

人之情不能一爱一其所疑,小弱而大不一爱一,则无以存。

故不可知之道,王者行之,废;强大行之,危;小弱行之,灭。

今行者见大树,必解一衣悬冠倚剑而寝其下。

大树非人之情亲知交也,而安之若此者,信也。

陵上巨木,人以为期,易知故也。

又况於士乎?士义可知故也,则期为必矣。

又况强大之国?强大之国诚可知,则其王不难矣。

人之所乘船者,为其能浮而不能沈也。

世之所以贤君子者,为其能行义而不能行邪辟也。

孔子卜,得贲。

孔子曰:“不吉。”

子贡曰:“夫贲亦好矣,何谓不吉乎?”

孔子曰:“夫白而白,黑而黑,夫贲又何好乎?”

故贤者所恶於物,无恶於无处。

夫天下之所以恶,莫恶於不可知也。

夫不可知,盗不与期,贼不与谋。

盗贼大一奸一也,而犹所得匹偶,又况於欲成大功乎?夫欲成大功,令天下皆轻劝而助之,必之士可知。

译文:

先王所厌恶的,莫过于言行不可察知。

不可察知,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妻各自的界限就要被破坏。

十者的界限都遭到破坏,祸乱没有比这再大的。

大凡人与人之闻的伦理关系,是靠十者的界限保持安定的。

舍弃这些界限,人和麋鹿虎狼就没什么区别了,勇悍多力的人就会辖制别人了。

不可察知,就没有人安定国君了,没有人取一悦父母了,没有人敬重兄长了,没有人亲近朋友了,没有人尊敬丈夫了。

国家强大不一定能够统一天下,但统一天下一定要强大才行。

统一天下的人赖以成功的是什么呢?是凭借他的威势和给人的利益。

国家不强大,他的威势就不能使人敬畏,他的利益就不能给人好处,威势不能使人敬畏,就不足禁止人们为恶,利益不能给人好处.就不足“鼓励人们行善。

所以贤明的君主一定要使自己的威势和给人的利益都无可匹敌。

因此,用以禁止,人们就一定住手;用以鼓动,人们就一定去做。

威势和利益彼此相当,那么为百姓忧虑辛劳、言行诚信可知的人就会统一天下;威势和利益无可匹敌,但言行不可察知,这样的人就会灭亡。

国家弱小而又不可察知,强大的国家就会猜疑它了。

人之常情,不能一爱一自己猜疑的人,国家弱小而又不被大国喜一爱一,就没有办法生存。

所以,言行让人不可察知的做法,统治天下的人实行它就会衰落,强大的国家实行它就会危险,弱小的国家实行它就会灭亡。

行路的人看见大树,就一定会来到树下,脱一下衣服,挂上帽子,把宝剑靠在树边,躺在树下休息。

大树并不是人们的亲朋好友,但人们却对它如此放心,是因为大树可以信赖。

高山上的大树,人们常用来做为约会之处,是因为它容易看到的缘故。

树木尚且如此,又何况士人呢!士人的道义如果诚信可知,那么他为人所瞩目就是必然的了。

士人尚且如此,又何况强大的国家呢!强大的国家如果确实诚信可知,那么它统一天下就不难了。

人们所以乘船,是周为它能浮在水上而不会沉下去;世间所以敬重君子,是因为他能实行信义而不会做邪恶的事。

孔子占卜,得剜贲卦。

孔子说:“不吉利。”

子贡说:“贲卦也很好了,为什么说不吉利呢?”孔子说:“白就应该是白,黑就应该是黑,贲卦赶驳不纯,又好在哪里呢?”所以贤者对于事物,所厌恶的莫过于它不可辨察审度。

天下所厌恶的,莫过于不可察知。

一个人如果不可察知,就连窃贼也不约他结伙,就连强盗也不与他谋议。

窃贼强盗是非常邪恶的人,尚且要找合适的伙伴,又何况打算成就大功的人呢!打算成就大功,让天下人都竞相努力来帮助自己的,一定要依赖于世士的诚信可知。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吕氏春秋白话文》史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壹行原文:四曰:先王所恶,无恶於不可知《吕氏春秋白话文》慎行论第二 壹行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