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诗话总龟后集
卷二
忠义门
世人论渊明自永初以后,不称年号,只称甲子,与思悦所论不同。
观渊明《读史九章》,其间皆有深意。
其尤章章者,如《夷齐》《箕子》《鲁二儒》三篇,《夷齐》云:“天下(人)革命,绝景穷居。
正风凌俗,爰感懦夫。”
《箕子》云:“去乡之感,犹有迟迟。
矧伊代谢,触物皆非。”
《鲁二儒》云:“易代随时,迷变则愚。
介介若人,特为正夫。”
由是观之,则渊明委身蓬巷,甘黔娄之贫而不自悔者,岂非以耻事二姓而然也?《葛常之》[《韵语一陽一秋》卷五]
子美诗[《游山寺》云]:“虽有古殿存,世尊亦蒙(尘)埃。
山僧衣蓝缕,告诉栋梁摧。”
本即所赋[事],自然及于乘舆蒙尘,股肱非材之意。
[岂非]忠义所激,一饭不忘君耶!《黄常明》[《溪诗话》卷三]
明宗召蜀中旧臣赋《蜀主降巨唐诗》,王偕等皆讥荒一婬一。
独中丞牛希济曰:“唐主再悬新日月,蜀王难保旧山川。”
明宗曰:“希济不忘(谤)君亲,忠孝也。”
赐[彩]百段。
余谓希济但能两解之辞而已。
一江一 革云:“不能杀身报主,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
此可以厉臣子之节。
《溪》[]
诗人比雨如丝如膏之类甚多,至杜牧乃以羽林槍为比,恐未尽其形似。
《念昔游》云:“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
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羽林槍。”
《大雨行》云:“四面明(崩)腾玉京仗,万里横亘羽林槍。”
岂去国凄断之情,不能忘鸡翘豹尾中耶?《丹一陽一集》[《韵语一陽一秋》卷三]
柳迁南荒,有云:“愁向公廷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太白云:“我似鹧鸪鸟,南迁懒北飞。”
皆褊忮躁辞,非吠亩惓惓之义。
杜诗云:“冯唐虽晚达,终觊在皇都。”
“愁来有一江一 水,焉得北之朝!”其赋张曲一江一 云:“归老守故林,恋阙悄延颈。”
乃心王室可知。
《黄常明》[《溪诗话》卷三]
世俗夸太白赐床 、调羹为荣,力士脱靴为勇。
愚观唐宗渠渠于白,岂真乐道下贤者哉?其意急得艳词媟语以悦妇人耳。
白之论撰,亦不过玉楼金殿鸳鸯翡翠等语,社稷苍生何赖?就使滑稽傲世,然东方生不忘纳谏,况黄屋既为之屈乎?说者以谋谟潜密,历考全集,一爱一国忧民之心如子美语,一何鲜也!力士闺闼腐庸,惟恐不当人主意,挟主势驱之,何所不可,脱靴乃其职也。
自退之为“蚍蜉撼大树”之喻,遂使后学吞声。
余窃谓如论其文章豪逸,真一代伟人;如论其心术事业可施廊庙,李、杜齐名真忝窃也。
《溪》[]
汲长孺、段太尉皆义勇奋不顾身之人,至于仁一爱一抚养[则]矜怜恻怛无所不至,所谓刚者必仁,仁者必勇也。
尝观乐天云:“况多刚狷一性一,难与世同尘。”
希文云:“吾生岂不幸,所禀多刚肠。”
皆心中语也。
白则有“敢辞为俗吏,且欲活疲民。”
又云:“心中有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范[又]有“寸怀如春风,思与天下共(芳)。”
《赴姑苏》云:“岂辞云水三千里,由济疮痍十万民。”
与汲、段正相似。
《黄常明》[《溪诗话》卷一○]
灵彻有“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世传为口实,凡语[有]及一抽一簪,即以此讥之。
余谓矫饰罔人,固不足论,若出于至诚,时对知己一吐心胸,何害?观昌黎送盘谷云:“行一抽一手板付丞相,不待弹劾归农桑。”
赠侯喜:“便当提携妻与子,南入箕□(颍)无还时。”
“如今便当去,咄咄无自痴。”
“如今更谁恨,可便耕灞浐。”
此类凡数十,岂苟以饰口哉?其刚劲之一操一不少屈,所守素定故也。
《溪》[]
永叔尝[试]谒执政,坐中赋《雪诗》云:“主人与国共忧戚,岂惟喜悦将丰登。
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
当时乃谓:“唐韩退之亦能道言语,其预裴晋公宴会,但云‘园林穷胜事,钟鼓乐清时’,不曾如此作闹。”
殊不知老杜一言一咏,未尝不在于忧国恤人,物我之际,则淡然无著。
《夏日叹》曰:“浩荡想幽蓟,王师安在哉!”《夏夜叹》曰:“念我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此仁人君子之用心,终食不可忘也。
边兵之语,岂为过哉!如退之“始知神官未贤圣,护短凭愚要我敬”,“雪径抵樵叟,风廊折谈僧”,真作闹诗也。
《溪》[卷九]
余观《楚国先贤传》言汝南应璩作《百一诗》,讥切时事,编(遍)以示任(在)事者,皆怪愕以为应焚弃之。
及观《文选》所载璩《百一》篇,略不及时事,何耶?又观郭茂倩《杂体诗》载《百一诗》五篇,皆璩所作。
首篇言马一子侯解音律,而以《陌上桑》为《凤将雏》。
二篇伤翳桑二老无以葬妻子,而己无宣孟之德可以赒其急。
三篇言老人自知桑榆之景,斗酒自劳,不肯为子孙积财。
末篇即《文选》所载是也。
第四篇似有风谏,所谓“苟欲娱耳目,快心乐腹服(肠),我躬不悦欢,安能虑死亡”。
此岂非所谓应焚弃之诗乎?方是时,曹爽事多违法,而璩为爽长史,切谏其失,如此,所谓百一者,庶几百分有一补于爽也。
而爽卒不悟,以及于祸。
或谓以百言为一篇者,以字数而言也。
或谓百者数之终,一者数之始,士有百行,终始如一者,以士行而言也。
然皆穿凿之说,何足论哉!后何逊亦有《拟百一体》,所谓“灵辄困桑下,於陵拾李螬”,其诗一百十字,恐出于或者之说。
然璩诗每篇字数各不同,第不过四十(一百)字尔。
《丹一陽一集》[《韵语一陽一秋》卷四]
杜:“扁舟空老去,无补圣明朝。”
又云:“报主心(身)已老。”
以稷、契辈人而使老弃闲旷,非惟不形怨望,且惓惓如此!彼遭时遇主,言听计从,复幸年鬓未暮,而不能摅诚戮力以图报效,良不愧此欤!《溪》[卷四]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此幸而得之,坐以待旦之意。
“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
所谓“嘉谋嘉猷入告尔后于[内,乃顺之于]外,曰,斯谋斯猷,惟我后之德”也。
《黄常明》[《溪诗话》卷一]
“一朝自罪已,万里车书通。”
此与《无逸》《旅獒》,孟子格君心之非、汲长孺谏上多欲、魏郑公《十惭》、陆宣公之《奉天诏书》,无二道也。
同上[同上]
昌黎[《赠张道士》]云:“诣阙三上书,臣非黄冠师。
臣有胆与气,不忍死茅茨。”
韦应物《送李山人》云:“圣朝多遗逸,披胆谒至尊。
岂是贪(贸)一宠一 荣,誓将救元元。”
圣俞《赠师鲁》云:“臣岂为身谋,而邀陛下眷。”
皆急于得君,非为利禄计也。
同上[同上]
杜[《送严武》]诗:“公若登台辅,临危莫一爱一身。”
《寄裴道州苏侍御》云:“致君尧舜付君(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
此公素所蓄积而未及施设者,故乐以语(告)人耳。
夫全躯碌碌之臣(人)果何能为!汲长孺云:“天子置公卿,宁令从谀承意?纵一爱一身,奈辱朝廷何?”
任遐曰:“褚彦回保妻子一爱一性一命,遐能制之。”
观此以验二诗,信[而]有证矣。
自比稷契,岂为过哉!岑侍御《行军诗》:“平生抱忠义,不敢私微躯。”
范文正公云:“一入谏诤司,鸿毛忽其身。”
《溪》[卷一]
世人喜子美造次不忘君,尝观其祖审言《除夜》云:“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则教忠之家风旧矣。
[同上卷八]
张尧佐以进士擢第,累官至屯田员外郎,知开州。
会其侄女有一宠一 于仁宗,册为修媛,尧佐遂骤迁擢,一日中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
是时御史唐介上疏引天宝杨国忠为戒,不报。
又与谏官包拯、吴奎等七人论列殿上,既而御史中丞留百官班,欲以廷诤,卒夺尧佐宣徽、景灵两使,特加介一(五)品服,以旌敢言。
未几,尧佐复除宣徽使知河一陽一,唐谓同列曰:“是欲与宣徽,而假河一陽一为名耳,我曹岂可中已耶?”
同列依违不前,唐独争之,不能夺。
仁宗谕曰:“差除自是中书。”
介遂极言宰相文彦博以灯笼锦媚贵妃而致位宰相,今又以宣徽使结尧佐,请逐彦博而相富弼。
又言谏官观望挟一奸一,而言涉宫掖,语甚切直。
仁宗怒,趣召两府,以疏示之,介犹诤不已。
枢密副使梁适叱介使下殿,介诤愈切。
仁宗大怒,玉音甚厉。
众恐祸出不测。
是时蔡襄修起居注,立殿陛,即进曰:“介诚狂直,然纳谏容言,人主之美德,必望全贷。”
遂贬青(春)州别驾。
翌日,御史中丞王举正救解之,改为英州别驾。
始,上怒未已,两府窃议曰:“必重贬介,则彦博不安;彦博去,即吾属递迁矣。”
既而果如其料。
当是时,梅尧臣作《书窜》诗曰:“皇祐辛卯冬,十月十九日。
御史唐子方,危言初造膝。
曰朝有巨一奸一,臣介所愤疾。
愿条一二事,臣职敢妄率。
宰相文彦博,邪行世莫匹。
曩时守成都,委曲媚贵昵。
银珰插左貂,穷腊使驰驿。
邦媛将夸侈,中金赍十镒。
为我寄使君,奇文(纹)织纤密。
遂倾西蜀巧,日夜击(急)鞭扑。
红丝纬金缕,排科斗八七。
比比双莲华,篝灯戴星(心)出。
几日成一端,持行如鬼疾。
明年观上元,被服稳称质,璨然[惊]上目,遽尔有薄诘。
既闻所从求(来),佞对似未失。
且云奉至尊,于妾岂能必。
遂回天子颜,百事容丐乞。
臣今得粗陈,狡猾彼非一。
偷威与卖利,次第推甲乙。
是惟一陰一猾雄,仁断宜勇黜。
必欲致太平,在列无如弼。
弼亦昧平生,况臣不阿屈。
臣言天下公,奚以身自恤。
君旁有侧目,喑哑横诋叱。
指言为罔上,废汝还蓬荜。
是时白此心,尚不避斧锧。
虽令御魑魅,甘且同饴蜜。
既知弗可惧,复以强词窒。
帝声亦大厉,论奏不容毕。
介也容甚闲,猛士胆为栗。
立贬海外春,速欲为异物。
内外官汹汹,陛下何未悉!即敢救者谁,襄执左右笔。
谓[此]倘不容,盛美有所咈。
平明中执法,怀疏又坚述:介言或似强(狂),百岂无一实?恐伤四海和,幸勿苦仓卒。
亟许迁英山,衢路犹嗟咄。
翌日宣白麻,称快口盈溢。
阿附连谏官,去若坏絮虱。
其间因获利,窃笑等蛇鹬。
英州五千里,瘦马行駃駃。
毒蛇喷晓雾,昼与岚气没。
妻孥不同途,风一浪一过蛟窟。
存亡未可知,雨馆愁伤骨。
饥仆时后先,随缘(猿)拾橡栗。
粤林多蔽天,黄柑杂丹桔。
万室通酿酤,抚远无禁律。
醉去不须钱,醒来弄鸣瑟。
山水仍奇怪,已可消忧郁。
莫作楚大夫,怀沙自沉汨。
西汉梅子真,出为吴市卒。
市卒且不惭,况兹别乘秩。”
始,尧臣作此诗,不敢示人。
及欧一陽一修为编其集时有嫌避,又削去此诗,是以少人知者,故今全录焉。
《东轩笔录》[《渔隐丛话》前集卷三一]
郑谷与僧齐己、黄损等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
葫芦韵者,先二后四;辘轳韵者,双出双入;进退韵者,一进一退:失此则缪矣。
余按《倦游杂录》载唐介为台官,廷疏宰相之失,仁庙怒,谪英州别驾,朝中士大夫以诗送行者颇众,独李师中待制一篇为人传诵。
诗曰:“孤忠自许众不与,独立敢言人所难。
去国一身轻似叶,高名千古重于山。
并游英俊颜何厚,未死一奸一谀骨已寒。
天为吾君扶社稷,肯教夫子不生还!”此正所谓进退韵格也。
按《韵略》:难字第二十五,山字第二十七,寒字又在二十五,而还[字]又在二十七。
一进一退,诚合一体格,岂率尔而为之哉!近阅《冷斋夜话》载当时唐、李对答话言,乃以此诗为落韵诗,盖渠伊不见郑谷所定诗格有进退之说而妄为云云也。
《缃素杂记》[同上]
唐介始弹张尧佐,谏官皆上疏。
及弹文彦博,则吴奎畏缩不前,当时谓拽动阵脚。
及唐争论于上前,遂并及奎之背约。
执政又黜奎,而文潞公益不安,遂罢政事。
时李师中诗送唐有“并游英俊颜何厚,未死一奸一谀骨已寒”之句,为奎发也。
《东轩》[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