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白话文
《史记》白话文在线阅读·夏本纪第二
解惠全张德萍译注
【说明】
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一皮一皮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
到唐尧、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子启,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
《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说,系统地叙述了由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
相传尧、舜时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者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灾难中解救出来。
这成了当时因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
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夏禹,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青年出现了。
他继承父业并吸取案亲鲧(gǔn,滚)治水不成的教训,以他的健壮、一精一干和毅力,获得成功,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有序的宏伟景象。
司马迁以极其虔敬的心情,向人们叙说了夏禹的业绩:他怀着励一精一图治的决心,新婚四天就离家赴任,行山表木,导九川,陂九泽,通九道,度九山,考察了九州的土地物产,规定了各地的贡品赋税,指给了各地朝贡的方便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划定了五服界域,使得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众河朝宗于大海,万方朝宗于天子的统一、安定和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在叙说夏禹的业绩的过程中,司马迁还插一进了皋陶(yáo,姚)论“九德”以及舜和皋陶关于元首和股肱(gōng,工)的歌词,这也反映了古人理想的天子及诸侯大臣的行为和道德规范。
与夏禹的形象相反,司马迁也用简约的笔触,勾画和鞭挞了孔甲的湎一婬一和夏桀的暴虐。
《夏本纪》是一部夏王朝的兴衰史。
夏禹的兴起,是由于他治理洪水拯民于灾难,勤勤恳恳地做人民的公仆,人拥护他。
夏朝的衰亡,则是由于孔甲、夏桀这样的统治者败德,伤民,人民怨恨他们。
当然,夏禹还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这篇本纪的记载也未必完全真实,历史事实未必那么美好,但大禹治水的业绩却早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他十三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大奉献一精一神,也早已千古传颂,作为我们祖先一种美德的代表,将永远值得学习和效法。
【译文】
夏禹,名叫文命。
禹的父亲是鲧,鲧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帝的孙子。
禹的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都没有登临帝位,而是给天子做大臣。
当尧帝在位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一皮一皮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下民都为此非常忧愁。
尧寻找能治理洪水的人,四岳群臣都说鲧可以。
尧说:“鲧这个人违背天命,毁败同族,用不得。”
四岳都说:“比较起来,众大臣还没有谁比他更强,希望您让他试试。”
于是尧听从了四岳的建议,任用鲧治理洪水。
九年时间过去,洪水仍然泛滥不息,治水没有取得成效。
这时尧帝寻找继承帝位的人,又得到了舜。
舜被举用,代行天子的政务,到四方巡视。
舜在巡视途中,看到鲧治理洪水干得不成样子,就把他流放到羽山,结果鲧就死在那里。
天下人都认为舜对鲧的惩罚是正确的。
舜又举用了鲧的儿子禹,让他来继续他父亲鲧治水的事业。
尧逝世以后,舜帝问四岳说:“有谁能光大尧帝的事业,让他担任官职呢?”
大家都说:“伯禹当司空,可以光大尧帝的事业。”
舜说:“嗯,好!”然后命令禹说:“你去平治水土,要努力办好啊!”禹叩头拜谢,谦让给契、后稷、皋陶。
舜说:“你还是快去办理你的公事吧!”
禹为人聪敏机智,能吃苦耐劳,他遵守道德,仁一爱一可亲,言语可信。
他的声音就是标准的音律,他的身躯就是标准的尺度,凭着他的声音和躯体就可以校正音律的高低和尺度的长短。
他勤勤恳恳,庄重严肃,堪称是百官的典范。
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与益、后稷一起到任,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
他一路上穿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志,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
禹为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罚感到难过,就不顾劳累,苦苦的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几次从家门前路过都没敢进去。
他节衣缩食,尽力孝敬鬼神。
居室简陋,把资财用于治理河川。
他在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就乘木橇,在山路上路上行走就穿上带铁齿的鞋。
他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拿着规和矩,还装载着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开发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修治九个大湖,测量九座大山。
他让益给民众分发稻种,可以种植在低洼潮一湿的土地上。
又让后稷赈济吃粮艰难的民众。
粮食匮乏时,就让一些地区把余粮调济给缺粮地区,以便使各诸侯国都能有粮食吃。
禹一边行进,一边考察各地的物产情况,规定了应该向天子交纳的贡赋,并考察了各地的山川地形,以便弄清诸侯朝贡时交通是否方便。
禹治水及考察是从帝都冀州开始的。
在冀州先完成了壶口的工程,又治理梁山及其支脉。
治理好太原地区,一直到太岳山之南。
修治好覃怀之后,又继续修治了衡水和漳水。
冀州的土质色白而松一软,这里的赋税属上上,即第一等,有时也杂有第二等,田地属于中中,即第五等。
常水、卫水疏通了,大一陆泽也修治完毕。
东北鸟夷部族的贡品是皮衣。
其进贡路线是绕道碣石山向西,进入黄河。
济水和黄河之间是沇(兖)州:这个地区的九条河都已疏通,雷夏蓄积成了一个大湖。
雍水和沮水汇合流入泽中,土地上种了桑,养了蚕,于是民众都能从山上搬下来定居在平地上。
沇州的土质发黑而且肥一美,草长得茂盛,树木高大。
这里田地属中下,即第六等,赋税属下下,即第九等,经过十三年的整治之后,才能和其他各州相同。
这一地区进贡的物品是漆、丝,还有用竹筐盛着的有花纹的锦绣。
进贡时走水路,由济水进入漯(tà,踏)水,然后进入黄河。
大海到泰山之间是青州:在这个地区堣夷平治之后,淮水、淄水也得到了疏通。
这里的土质色白而且肥一美,海滨一带宽广含碱,田地多是盐碱地。
田地属上下,即第三等,赋税属中上,即第四等。
进贡的物品是盐和细葛布,有时也进贡一些海产品,还有泰山谷地生产的丝、大麻、锡、松木、奇异的石头,莱夷地区可以放牧,所以,那里进贡畜牧产品,还有用筐盛着用来作琴弦的柞蚕丝。
进贡时,走水路,由汶水转入济水。
大海、泰山到淮水之间是徐州:在这个地区治理了淮水、沂水,蒙山、羽山一带也可以种植作物了。
大野成了一个蓄水湖,东原的水也都退去。
这里的土质呈红色,有粘一性一而且肥一美,草木丛生,渐渐繁茂。
田地属上中,即第二等,赋税属中中,即第五等。
进贡的物品是供天子筑坛祭天用的五色土,羽山谷中的野鸡,峄山南面生产的可用以制琴瑟的孤生桐,泗水之滨浮石制的石磬,淮夷的珍珠和鱼类,还有用竹筐盛着的纤细洁净的黑白丝绸。
进贡时,走水路通过淮水、泗水,然后转入黄河。
淮河与大海之间是扬州:彭蠡(lǐ,里)汇成了湖泊,成了鸿雁南归时的栖息之地。
松江、钱塘江、浦陽江在那里入海,震泽地区也获得安定了。
竹林密布,野草繁茂,树木高大。
这里的土质湿润。
田地属下下,即第九等,赋税居下上,即第七等,有时可居第六等。
进贡的物品是三色铜,瑶、琨等美玉和宝石,以及竹箭,还有象牙、皮革、羽一毛一、旄(máo,一毛一)牛尾和岛夷人穿的花草编结的服饰,以及用竹筐盛着的有贝形花纺的锦缎,有进根据朝廷的命令进贡包一皮一皮好的橘子、柚子。
这些贡品都经由大海、长江进入淮河、泗水。
荆山到衡山的南面是荆州:这个地区有长江、汉水注入大海。
长江的众多支流大都有了固定的河道,沱水、涔水业已疏导,云泽、梦泽也治理好了。
这里的土质湿润,田地属下中,即第八等,赋税居上下,即第三等。
进贡的物品是羽一毛一、旄牛尾、象牙、皮革、三色铜,以及椿木、柘(zhè,蔗)木、桧木、柏木,还有粗细磨石,可做箭头的砮(nǔ,努)石、丹砂,特别是可做箭杆的竹子箘(jùn,郡)簬(lù,路)和楛(hù,户)木是汉水附近三个诸侯国进贡的最有名的特产,还有包一皮一皮裹一着和装在匣子里的供祭祀时滤酒用的青茅,用竹筐盛着的彩色布帛,以及穿珠子用的丝带。
有时根据命令进贡九江出产的大龟。
进贡时,经由长江、沱水、涔水、汉水,转行一段陆路再进入洛水,然后转入南河。
荆州和黄河之间是豫州:伊水、洛水、瀍水、涧水都已疏通注入黄河,荥播也汇成了一个湖泊,还疏浚了荷泽,修筑了明都泽的堤防。
这里的土质松一软肥沃,低地则是肥沃坚实的黑土。
田地属中上,即第四等,赋税居上中,即第二等,有时居第一等。
进贡漆、丝、细葛布、麻,以及用竹筐盛着的细丝絮,有时按命令进贡治玉磬用的石头,进贡时走水路,经洛水进入黄河。
华山南麓到黑水之间是梁州:汶(岷)山、嶓冢山都可以耕种了,沱水、涔水也已经疏通,蔡山、蒙山的道路已经修好,在和夷地区治水也取得了成效。
这里的土质是青黑色的,田地属下上,即第七等,赋税居下中,即第八等,有时也居第七等或第九等。
贡品有美玉、铁、银、可以刻镂的硬铁、可以做箭头的砮石、可以制磬的磬石,以及熊、罴、狐狸。
织皮族的贡品由西戎西倾山经桓水运出,再从潜水船运,进入沔(miǎn,免)水,然后走一段山路进入渭水,最后横渡黄河到达京城。
黑水与黄河西岸之间是雍州:弱水经治理已向西流去,泾水汇入了渭水。
漆水、沮水跟着也汇入渭水,还有沣水同样汇入渭水。
荆山、岐山的道路业已开通,终南山、敦物山一直到鸟鼠山的道路也已竣工。
高原和低谷的治理工程都取得了成绩,一直治理到都野泽一带。
三危山地区可以居住了,三苗族也大为顺服。
这里的土质色黄而且松一软肥沃,田地属上上,即第一等,赋税居中下,即第六等。
贡品是美玉和美石。
进贡时从积石山下走水路,顺流到达龙门山间的西河,会集到渭水湾里。
织皮族居住在昆仑山、枝支山、渠搜山等地,那时西戎各国也归服了。
禹开通了九条山脉的道路:一条从汧山和岐山开始一直开到荆山,越过黄河;一条从壶口山、雷首山一直开到太岳山;一条从砥柱山、析城山一直开到王屋山;一条从太行山、常山一直开到碣石山,进入海中与水路接通;一条从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山一直开到太华山;一条从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一直开到负尾山;一条从嶓冢山一直开到荆山;一条从内方山一直开到大别山;一条从汶山的南面开到衡山,越过九江,最后到达敷浅原山。
禹疏导了九条大河:把弱水疏导至合黎,使弱水的下游注入流沙(沙漠)。
疏导了黑水,经过三危山,流入南海(青海)。
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开始,到龙门山,向南到华陰,然后东折经过砥柱山,继续向东到孟津,再向东经过洛水入河口,直到大邳;转而向北经过降水,到大一陆泽,再向北分为九条河,这九条河到下游又汇合为一条,叫做逆河,最后流入大海。
从嶓冢山开始疏导漾水,向东流就是汉水,再向东流就是苍一浪一水,经过三澨(shì,誓)水,到大别山,南折注入长江,再向东与彭蠡泽之水会合,继续向东就是北江,流入大海。
从汶山开始疏导长江,向东分出支流就是沱水,再往东到达醴水,经过九江,到达东陵,向东斜行北流,与彭蠡泽之水会合,继续向东就是中江,最后流入大海。
疏导沇水,向东流就是济水,注入黄河,两水相遇,溢为荥泽,向东经过陶丘北面,继续向东到达荷泽,向东北与汶水会合,再向北流入大海。
从桐柏山开始疏导淮水,向东与泗水、沂水会合,再向东流入大海。
疏导渭水,从鸟鼠同一穴一山开始,往东与沣水会合,又向东与泾水会合,再往东经过漆水、沮水,流入黄河。
疏导洛水,从熊耳山开始,向东北与涧水、瀍水会合,又向东与伊水会合,再向东北流入黄河。
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从此九州统一,四境之内都可以居住了,九条山脉开出了道路,九条大河疏通了水源,九个大湖筑起了堤防,四海之内的诸侯都可以来京城会盟和朝觐了。
金、木、水、火、土、谷六库的物资治理得很好,各方的土地美恶高下都评定出等级,能按照规定认真进贡纳税,赋税的等级都是根据三种不同的土壤等级来确定。
还在华夏境内九州之中分封诸侯,赐给土地,赐给姓氏,并说:“要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违背我天子的各种措施。”
禹下令规定天子国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甸服,即为天子服田役纳谷税的地区:紧一靠王城百里以内要交纳收割的整棵庄稼,一百里以外到二百里以内要交纳禾穗,二百里以外到三百里以内要交纳谷粒,三百里以外到四百里以内要交纳粗米,四百里以外到五百里以内要交纳一精一米。
甸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侯服,即为天子侦察顺逆和服侍王命的地区:靠近甸服一百里以内是卿大夫的采邑,往外二百里以内为小的封国,再往处二(原文作“三”)百里以内为诸侯的封地。
侯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绥服,即受天子安一抚,推行教化的地区:靠近侯服三百里以内视情况来推行礼乐法度、文章教化,往外二百里以内要振兴武威,保卫天子。
绥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要(yāo,腰)服,即受天子约束服从天子的地区:靠近绥服三百里以内要遵守教化,和平相处;往外二百里以内要遵守王法。
要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荒服,即为天子守卫远边的荒远地区:靠近要服三百里以内荒凉落后,那里的人来去不受限制;再往外二百里以内可以随意居处,不受约束。
这样,东临大海,西至沙漠,从北方到南方,天子的声威教化达到了四方荒远的边陲。
于是舜帝为表彰禹治水有功而赐给他一块代表水色的黑色圭玉,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
天下从此太平安定。
皋陶担任执法的士这一官职,治理民众。
舜帝上朝,禹、伯夷、皋陶一块儿在舜帝面前谈话。
皋陶申述他的意见说:“遵循道德确定不移,就能做到谋略高明,臣下一团一结。”
禹说:“很对,但应该怎样做呢?”
皋陶说:“哦,要谨慎对待自身修养,要有长远打算,使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的同族人亲厚稳定,这样,众多有见识的人就都会努力辅佐你,由近处可以推及到远处,一定要从自身做起。”
禹拜谢皋陶的善言,说:“对。”
皋陶说:“哦,还有成就德业就在于能够了解人,能够安一抚民众。”
禹说:“呵!都象这样,即使是尧帝恐怕也会感到困难的。
能了解人就是明智,就能恰当地给人安排官职;能安一抚民众就是仁惠,黎民百姓都会一爱一戴你。
如果既能了解人,又能仁惠,还忧虑什么驩(huān,欢)兜,何必流放有苗,何必害怕花言巧语伪善谄媚的小人呢?”
皋陶说:“对,是这样。
检查一个人的行为要根据九种品德,检查一个人的言论,也要看他是否有好的品德。”
他接着说道:“开始先从办事来检验,宽厚而又威严,温和而又坚定,诚实而又恭敬,有才能而又小心谨慎,善良而又刚毅,正直而又和气,平易而又有棱角,果断而又讲求实效,强有力而又讲道理,要重用那些具有九德的善士呀!能每日宣明三种品德,早晚谨行努力,卿大夫就能保有他的采邑。
每日严肃地恭敬实行六种品德,认真辅佐王事,诸候就可以保有他的封国。
能全部具备这九种品德并普遍施行,就可以使有才德的人都居官任职,使所有的官吏都严肃认真办理自己的政务。
不要叫人们胡作非为,胡思乱想。
如果让不适当的人居于官位,就叫做扰乱上天所命的大事。
上天惩罚有罪的人,用五种刑罚处治犯有五种罪行的罪人。
我讲的大抵可以行得通吧?”
禹说:“如果按你的话行一事,一定会做出成绩的。”
皋陶说:“我才智浅薄,只是希望有助于推行治天下之道。”
舜帝对禹说:“你也说说你的好意见吧。”
禹谦恭地行了拜礼,说:“哦,我说什么呢?我只想每天勤恳努力地办事。”
皋陶追问道:“怎样才叫勤恳努力?”
禹说:“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一皮一皮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下民都遭受着洪水的威胁。
我在陆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乘木橇,在山路上行走就穿上带铁齿的鞋,翻山越岭,树立木桩,在山上作了标志。
我和益一块,给黎民百姓稻粮和新鲜的肉食。
疏导九条河道引入大海,又疏浚田间沟渠引入河道。
和稷一起赈济吃粮困难的民众。
粮食匮乏时,从粮食较多的地区调济给粮食欠缺的地区,或者叫百姓迁到有粮食的地区居住。
民众安定下来了,各诸侯国也都治理好了。”
皋陶说:“是啊,这些是你的巨大业绩。”
禹说:“啊,帝!谨慎对待您的在位之臣,稳稳当当处理您的政务。
辅佐的大臣有德行,天下人都会响应拥护您。
您用清静之心奉行上帝的命令,上天会经常把美好的符瑞降临给您。”
舜帝说:“啊,大臣呀,大臣呀!大臣是我的臂膀和耳目。
我想帮助天下民众,你们要辅助我。
我想要效法古人衣服上的图象,按照日月星辰的天象制作锦绣服装,你们要明确各种服装的等级。
我想通过各地音乐的雅正与一婬一邪等来考察那里考察那里政教的情况,以便取舍各方的意见,你们要仔细地辨听。
我的言行如有不正当的地方,你们要纠正我。
你们不要当面奉承,回去之后却又指责我。
我敬重前后左右辅佐大臣。
至于那些搬弄是非的佞臣,只要君主的德政真正施行,他们就会被清除了。”
禹说:“对。
您如果不这样,好人坏人混而不分,那就不会成就大事。”
舜帝说:“你们不要学丹朱那样桀傲骄横,只喜欢怠惰放一荡,在无水的陆地上行船,聚众在家里干一婬一乱之事,以致不能继承帝位。
对这种人我决不听之任之。”
禹说:“我娶涂山氏的女儿时,新婚四天就离家赴职,生下启我也未曾抚育过,因引才能使平治水土的工作取得成功。
我帮助帝王设置了五服,范围达到五千里,每州用了三万劳力,一直开辟到四方荒远的边境,在每五个诸侯国中设立一个首领,他们各尽职守,都有功绩,只有三苗凶顽,没有功绩,希望帝王您记着这件事。”
舜帝说:“用我的德教来开导,那么凭你的工作就会使他们归顺的!”
皋陶此时敬重禹的功德,命令天下都学习禹的榜样。
对于不听从命令的,就施以刑法。
因此,舜的德教得到了大发扬。
这时,夔担任乐师,谱定乐曲,祖先亡灵降临欣赏,各诸侯国君相互礼让,鸟兽在宫殿周围飞翔、起舞,《箫韶》奏完九通,凤凰被召来了。
群兽都舞起来,百官忠诚合谐。
舜帝于是歌唱道:“奉行天命,施行德政,顺应天时,谨微慎行。”
又唱道:“股肱大臣喜尽忠啊,天子治国要有功啊,百官事业也兴盛啊!”皋陶跪拜,先低头至手,又叩头至地,然后高声说道:“您可记住啊,要带头努力尽职,谨慎对待您的法度,认真办好各种事务!”于是也接着唱道:“天子英明有方啊,股肱大臣都贤良啊,天下万事都兴旺啊!”又唱道:“天子胸中无大略啊,股肱大臣就懈怠啊,天下万事都败坏啊!”舜帝拜答说:“对!以后我们都要努力办好各自的事务!”这时候天下都推崇禹一精一于尺度和音乐,尊奉他为山川的神主,意思就是能代山川之神施行号令的帝王。
舜帝把禹推荐给上天,让他作为帝位的继承人。
十七年之后,舜帝逝世。
服丧三年完毕,禹为了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躲避到陽城。
但天下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来朝拜禹。
禹这才继承了天子之位,南面接受天下诸侯的朝拜,国号为夏后,姓姒氏。
禹帝立为天子后,举用皋陶为帝位继承人,把他推荐给上天,并把国政授给他,但是皋陶没有继任就死了。
禹把皋陶的后代封在英、六两地,有的封在许地。
后来又举用了益,把国政授给他。
过了十年,禹帝到东方视察,到达会稽,在那里逝世。
把天下传给益。
服丧三年完毕,益又把帝位让禹的儿子启,自己到箕山之南去躲避。
禹的儿子启贤德,天下人心都归向于他。
等到禹逝世,虽然把天子位传给益,但由于益辅佐禹时间不长,天下并不顺服他。
所以,诸侯还是都离开益而去朝拜启,说:“这是我们的君主禹帝的儿子啊”。
于是启就继承了天子之位,这就是夏后帝启。
夏后帝启,是禹的儿子,他的母亲是涂山氏的女儿。
启登临帝位后,有扈氏不来归从,启前往征伐,在甘地大战一场。
战斗开始之前,启作了一篇誓辞叫做《甘誓》,召集来六军将领进行训诫。
启说:”喂!六军将领们,我向你们宣布誓言:有扈氏蔑视仁、义、礼、智、信五常的规范,背离天、地、人的正道,因此上天要断绝他的大命。
如今我恭敬地执行上天对他的惩罚。
战车左边的射手不从左边射击敌人,车右的剑手不从右边击杀敌人,就是不服从命令。
驭手不能使车马阵列整齐,也是不服从命令。
听从命令的,我将在祖先神灵面前奖赏他;谁不听从命令,就在社神面前杀掉他,而且要把他们的家属收为奴婢。”
于是消灭了有扈氏,天下都来朝拜。
夏后帝启逝世后,他的儿子帝太康继位。
帝太康整天游玩打猎,不顾民事,结果被羿放逐,丢一了国家,他的五个弟在洛水北岸等待他没有等到,作了《五子之歌》。
太康逝世后,他的弟弟中康继位,这就是中康帝,中康帝在位的时候,掌管天地四时的大臣羲氏、和氏沉湎于酒,把每年的四季、日子的甲乙都搞乱了。
胤奉命去征讨他,作了《胤征》。
中康逝世以后,他的儿子帝相继位。
帝相逝世,儿子帝少康继位。
帝少康逝世,儿子帝予继位。
帝予逝世,儿子帝槐继位。
帝槐逝世,儿子帝芒继位。
帝芒逝世,儿子帝泄继位。
帝泄逝世,儿子帝不降继位。
帝不降逝世,弟弟帝扃(jiōng,平声炯)继位。
帝扃逝世,儿子帝廑(jǐn,谨)继位。
帝谨逝世,立帝不降的儿子孔甲为帝,这就是帝孔甲。
帝孔甲继位后,迷信鬼神,干一婬一乱的事。
夏后氏的威德日渐衰微,诸侯相继背叛了他。
上天降下两条神龙,一雌一雄,孔甲喂养不了它们,也没有找到能够饲养的人。
陶唐氏已经衰败,有个后代叫刘累,从会养龙的人那里学会了驯龙,就去侍奉孔甲。
孔甲赐给他姓御龙氏,让他来接受豕韦氏后代的封地。
后来那条雌龙死了,刘累偷偷做成肉酱拿来献给孔甲吃。
夏后孔甲吃了以后,又派人去找刘累要肉酱,刘累害怕了,就迁到鲁县去。
孔甲逝世后,儿子帝皋继位。
帝皋逝世后,儿子帝发继位。
帝发逝世,儿子帝履癸继位,这就是桀。
帝桀在位时,因为自从孔甲在位以来,诸侯就有很多相继叛离了夏,而桀又不修德行而用武力伤害百官之族,百官不堪忍受。
桀召来汤,把他囚禁在夏台,后来又放了他。
汤修行德业,诸侯都来归附,汤就率兵去征讨夏桀,夏桀逃到鸣条,最后被后放逐而死。
桀对人说:“我后悔当初没有索一性一把汤杀死在夏台,以致使我落到这个下场。”
这样,汤就登上了天子之位,取代了夏朝,领有天下。
汤封了夏的后代,到周朝时,把他们封在杞地。
太史公说:禹是姒姓,他的后代被分封在各地,用国号为姓,所以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
据说孔子曾校正夏朝的历法,学者们有许多传习《夏小正》的。
从虞舜、夏禹时代开始,进贡纳赋的规定已完备。
有人说禹在长江南会聚诸侯,因为是在考核诸侯功绩时死的,就葬在那里了,所以,把埋葬禹的苗山改名为会稽山。
会稽就是会计(会合考核)的意思。
【原文】【注解】
夏禹,名曰文命。
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
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①。
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②,为人臣。
①玄孙:孙之孙为玄孙。
同姓宗族中,以自己为本位,上有父、祖、曾祖、高祖;下有子、孙、曾孙、玄孙。
②曾大父:即曾祖父。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①,浩浩怀山襄陵②,下民其忧。
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
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③,不可。”
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④,愿帝试之。”
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
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
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舜登用⑤,摄行天子之政⑥,巡狩⑦。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⑧,乃殛鲧于羽山以死⑨。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⑩。
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①鸿水:即洪水,大水。
②怀:怀抱,这里是包一皮一皮围的意思。
襄:上漫,淹没。
陵:大土山。
③负命:违背天命。
毁族:毁败同族的人。
④等:相同,一样。
这里是比较的意思。
贤:好,强。
⑤登:升,提升。
⑥摄行:代理执行。
⑦巡狩:古代帝王巡察诸侯或地方官治理的地方,以考察功绩,叫巡狩。
⑧无状:没有样子,不象样子,即没有取得成绩的意思。
⑨殛:通“极”,流放远方。
以:而。
⑩诛:惩罚。
是:对,正确。
尧崩①,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②?”
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
舜曰:“嗟③,然!”命禹:“女平水土④,维是勉之⑤。”
禹拜稽首⑥,让于契、后稷、皋陶。
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⑦。”
①崩:古代帝王或皇后死叫“崩”。
②美:使美,即发扬光大的意思。
居官:居于官职,即做官。
③嗟:叹词。
④女(rǔ,汝):你。
⑤维:句首语气词。
是:此,这,指平水土这件事。
勉:勉力,努力。
⑥拜:行敬礼。
下跪叩及打恭作揖通称为拜。
稽首: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是拜礼中最恭敬的。
⑦视尔事:办理你的公事。
视,看,照看,这里有办的意思。
禹为人敏给克勤①,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②,身为度③,称以出④;亶亶穆穆⑤,为纲为纪。
①敏给:敏捷。
“给”与“敏”同义。
克勤:能吃苦。
克,能。
勤,勤苦,劳苦。
②律:音律。
③度:尺度。
④称以出:《大戴礼记·五帝德》作“称以上土”,王聘珍《解诂》:“称以上土者,称其声与身,而正音乐、尺度之事也。”
(上,正。
土,事。
)译文参照王说。
⑤亹(wěi,伟)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穆穆:庄重严肃的样子。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①,行山表木②,定高山大川③。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④,乃劳身焦思⑤,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薄衣食⑥,致孝于鬼神⑦。
卑宫室⑧,致费于沟淢⑨。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⑩,山行乘檋(11)。
左准绳(12),右规矩(13),载四时(14),以开九州(15),通九道(16),陂九泽(17),度九山(18)。
令益予众庶稻(19),可种卑湿(20)。
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21)。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22),及山川之便利(23)。
①百姓:即百官。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通称,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而平民没有姓。
兴:发动。
人徒:指被罚服劳役的人。
傅:《尚书》作“敷”,是分的意思,指分治九州土地。
一说:傅,即“付”,指付出功役。
②表木:立木作表记。
表,表记。
③定:指测定。
④伤:悲伤。
⑤劳身:劳累自己,即不怕劳累的意思。
焦思:苦苦思索。
焦,着急,焦躁。
⑥薄:少,使少,即节俭的意思。
⑦致:送达,表达。
⑧卑:使低矮,这里有简陋之意。
⑨沟淢:田间沟渠。
古代渠道深广四尺叫沟,深广八尺叫淢。
这里泛指河道。
⑩橇:古代在泥路上行走的一种交通工具。
《集解》引孟康曰:“橇形如箕,擿(tì,剔)行泥上。”
(11)檋(jú,局):古代一种登山鞋,把长半寸的铁钉安在鞋底上,以防止上山时滑倒。
《正义》按:“上山,前齿短,后齿长;下山,前齿上,后齿短也。”
(12)准:取平的工具。
绳:取直的工具。
(13)规:划圆的工具。
矩:划方的工具。
这里“规矩”指测量高低远近的工具。
(14)四时:可能是指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
(参用《会注考证》引张文虎说)(15)开九州:开发九州的土地。
九州,即冀、兖、青、徐、豫、荆、扬、雍、梁。
又《大戴礼记·五帝德》此句作“巡九州”,王聘珍《解诂》以为“州”为“川”字之误。
(16)通九道:疏通九条河道。
九道,即指弱、黑、河、漾、江、沇(yǎn,眼)、淮、渭、洛九条河流的河道。
又《正义》以为“九道”为九州的道路。
(17)陂(bēi,卑):水边,水岸。
这里是筑堤岸的意思。
九泽:指雷夏、大野、彭蠡(lǐ,礼)、震泽、云梦、荥播、荷泽、孟豬、豬野九个湖泊。
(18)度:测量,勘测,即上文的“表木”。
九山:指汧、壶口、砥柱、太行、西倾、熊耳、墦冢、内方、(mín,岷)九座大山。
(19)众庶:庶民,平民。
(20)卑湿:低湿之地。
(21)均:使均衡。
(22)相:察看,考察。
宜所有以贡:意思是应根据各地所具有的物产来向天子进贡。
(23)便利:指交通是否方便。
禹行自冀州始。
冀州:既载壶口①,治梁及岐②。
既修太原③,至于岳陽。
覃怀致功④,致于衡漳。
其土白壤⑤。
赋上上错⑥,田中中⑦。
常、卫既从⑧,大一陆既为⑨。
鸟夷皮服⑩。
夹右碣石,入于海(11)。
①既:完毕,已经。
载:施行,指施工。
②岐:通“歧”,分岔,指梁山的支脉。
(参用《尚书易解》说。
)③修:治理。
④致功:收到成效,意思是治理好了。
⑤壤:土质松一软肥沃。
《集解》引孔安国曰:“土无块曰壤。”
⑥赋上上错:田赋应交纳第一等的,也杂有第二等的。
上上,指田赋的等级为上上等,即最高一等。
错,杂,夹杂。
指夹杂有次一等的,即上中等(第二等)。
⑦田中中:指田地的质量属中中等,即第五等。
按:《尚书·禹贡》把九州的土地质量和田赋数量各分为九等,最高一等为“上上”,最低一等为“下下”。
但田的等级和赋的等级并不一致。
所以如此,唐孔颖达疏云:“此时亦什一税(收总产量十分之一的税)。
俱什一而得为九等差者,人功有强弱,收获有多少。
传以荆州田第八赋第三,为人功修也;雍州田第一赋第六,为人功少也。
是据人功多少总计以定差。”
⑧从:顺,这里指顺河道流了。
⑨为:治。
⑩鸟夷。
古族名。
分布在中国东部沿海及海域中的岛屿上。
《尚书·禹贡》作“岛夷”。
《集解》引郑玄曰:“鸟夷,东方之民搏食鸟兽者。”
皮服:兽皮作的衣服,这里指用皮服作贡品。
(11)“夹右碣石”二句:指鸟夷的贡赋,要自渤海绕过西边的碣石山进入黄河,再运往京城。
夹,接近,挨近。
右,西。
海,当作“河”,黄河。
《集解》引徐广曰:“海,一作‘河’。”
《尚书·禹贡》作“河”。
按:黄河当时在碣石附近入海。
《水经注》云:“河之入海,旧在碣石。”
济、河维沇州①:九河既道②,雷夏既泽③,雍、沮会同,桑土既蚕④,于是民得下丘居土⑤。
其土黑坟⑥,草繇木条⑦。
田中下⑧,赋贞⑨,作十有三年乃同⑩。
其贡漆、丝,其篚织文(11)。
浮于济、漯(12),通于河。
①维:系,是。
②道:同“导”,疏通。
③泽:湖泊。
这里是成为湖泊的意思。
④蚕:指种桑养蚕。
⑤下丘居土:从高地下来,居住在平地上。
⑥坟:指土质肥沃。
⑦繇:茂盛。
条:上,高大。
⑧中下:第六等。
⑨贞:《尚书》孔颖达疏云:“诸州赋无下下,贞即下下,为第九也。”
⑩“作十有三年”句:是说治理兖州工程艰难,要用十三年时间,贡赋才能与其他八州相同。
(11)篚:圆形竹器,用来盛物。
织文:有花纹的丝织品。
(12)浮:船在水中走,指水运,乘船。
海岱维青州:堣夷既略①,潍、淄其道。
其土白坟,海滨广潟②,厥田斥卤③。
田上下④,赋中上⑤。
厥贡盐絺⑥,海物维错⑦,岱畎丝、枲、铅、松、怪石⑧,莱夷为牧,其篚酓丝⑨。
浮于汶,通于济。
①略:治。
②广潟(xī,希):宽广而且含碱。
潟,盐碱地。
③厥:其,那里的。
斥卤(lǔ,鲁):盐碱地。
《索引》引《说文》云:“卤,碱地。
东方谓之斥,西方谓之卤。”
④上下:第三等。
⑤中上:第四等。
⑥絺(chī,吃):细葛布。
⑦海物:海产。
错:杂。
《尚书》伪孔传:“错,杂,非一种。”
⑧畎:山谷。
枲(xī,西):大麻。
铅:锡类。
怪石:奇异之石。
⑨酓(yǎn,眼)丝:即柞蚕丝,可用来制琴弦。
海岱及淮维徐州:淮、沂其治,蒙、羽其艺①。
大野既都②,东原厎平③。
其土赤埴坟④,草木渐包一皮一皮⑤。
其田上中⑥,赋中中⑦。
贡维土五色⑧,羽畎夏狄⑨,峄陽孤桐⑩,泗滨浮磬(11),淮夷?珠臮鱼(12),其篚玄纤缟(13)。
浮于淮、泗,通于河。
①艺:种植。
②都:通“潴”,水停聚的地方。
③厎(dì,底。
旧读zhǐ,纸)平:得到平复。
厎,致。
④埴:粘土。
⑤包一皮一皮:茂密丛生的样子。
⑥上中:第二等。
⑦中中:第五等。
⑧土五色:五种颜色的泥土。
古代帝王用五色土立社(祭祀土地之神的场所),五种不同颜色代表五方: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中央黄。
将封诸侯的时候,各取一方之土,放在白茅上,作为封地的证物。
⑨夏:大。
狄:通“翟”,长尾野鸡。
⑩孤桐:独生桐,用来制琴瑟。
《集解》引孔安国曰:“峄山之陽特生桐,中琴瑟。”
按:“孤”、“独”、“特”同义。
(11)浮磬(qìng,庆):用水中石制成的磬(敲击乐器)。
(12)?珠:即珍珠。
?,珠母,产珍珠的蚌类。
臮(jì,既):古“暨”字,及,与。
(13)玄纤缟:非常细洁的黑、白丝绸。
玄,黑色。
纤,细。
缟,白绢。
淮海维扬州:彭蠡既都,陽鸟所居①。
三江既入②,震泽致定③。
竹箭既布④。
其草惟夭⑤,其木惟乔⑥,其土涂泥⑦。
田下下⑧,赋下上上杂⑨。
贡金三品⑩,瑶、琨、竹箭(11),齿、革、羽、旄(12),岛夷卉服(13),其篚织贝(14),其包一皮一皮橘、柚锡贡(15)。
均江海(16),通淮、泗。
①陽鸟:即大雁。
《集解》引孔安国曰:“随陽之鸟,鸿鴈之属,冬月居此泽也。”
②入:指入海。
③致定:意思是修治完成,指修筑堤防,成为蓄水湖泊。
④竹箭:即箭竹。
竹质坚一硬,可以制箭。
布:遍布。
⑤夭:茂盛的样子。
⑥乔:高大。
⑦涂泥:土质湿润。
⑧下下:第九等。
⑨下上:第七等。
上杂:意思是夹杂有上一等的,即第六等的。
⑩金三品:指三色铜。
(依《集解》引郑玄说。
)(11)瑶:美玉。
琨:似玉的宝石。
(12)齿:象牙。
革:兽皮。
旄:旄牛尾,可作旌旗上的装饰。
(13)岛夷:即上文所说的“鸟夷”。
卉服:草编的衣服。
(14)织贝:贝形花纹的锦缎。
(15)包一皮一皮橘、柚:包一皮一皮着的橘子和柚子。
锡(cì,赐)贡:根据天子的指令进贡。
《集解》引孔安国曰:“锡命乃贡,言不常也。”
(16)均:沿。
《尚书·禹贡》作“沿”。
荆及衡陽维荆州:江、汉朝宗于海①。
九江甚中②,沱、涔已道,云土、梦为治。
其土涂泥。
田下中③,赋上下④。
贡羽、旄、齿、革,金三品,杶、榦、栝、柏⑤,砺、砥、砮、丹⑥,维箘簬、楛⑦,三国致贡其名⑧,包一皮一皮匦菁茅⑨,其篚玄纁玑组⑩,九江入赐大龟(11)。
浮于江、沱、涔、(于)汉,逾于雒(12),至于南河。
①朝宗于海:意思是像诸侯朝见天子一样奔向大海。
朝宗,朝见。
《周礼·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
②甚中:意思是都有了固定的河道。
《会注考证》引江声云:“中,犹言水由地中行也。”
(“水由地中行”即水顺河道而行。
)③下中:第八等。
④上下:第三等。
⑤杶:即椿树。
幹(gān,干):即柘树。
木质韧细密,可作弓。
栝(guā,刮):即桧树。
⑥砺、砥:磨刀石。
砺粗砥细。
砮:一种石头,可做箭头。
丹:丹砂。
⑦箘簬:一种细长节稀的竹子。
可做箭杆。
楛:一种可作箭杆的荆条。
⑧致贡其名:进贡当地有名的特产。
⑨包一皮一皮匦菁茅:包一皮一皮裹和装在匣子里的菁茅。
匦,匣子。
菁茅,祭祀时用来滤酒的一种香茅。
⑩玄纁:彩色的帛。
玄,黑中带红。
纁,浅红色。
《集解》引孔安国曰:“此州(按:指荆州)染玄纁色善,故贡之。”
玑:珠子之类。
组:丝带。
(11)入赐:意思是根据朝廷命令进贡。
入,纳。
(12)逾:越过。
离开水路走陆路,再进入水路,所以叫“逾”。
荆、河惟豫州①:伊、雒、瀍、涧既入于河,荥播既都,道荷泽,被明都②。
其土壤,下土坟垆③。
田中上④,赋杂上中⑤。
贡漆、丝、絺、纻⑥,其篚纤絮⑦,锡贡磬错⑧。
浮于雒,达于河。
①惟:通“维”。
②被:同“陂”,指筑堤防(依《尚书易解》说)。
③下土,低洼地。
垆:黑色坚实之土。
④中上:第四等。
⑤上中:第二等。
⑥纻(zhù,注):纻麻纤维织的布。
⑦纤絮:细丝绵。
⑧磬错:治玉磬的石头。
错,治玉的石头。
华陽黑水惟梁州:汶、嶓既艺,沱、涔既道,蔡、蒙旅平①,和夷厎绩。
其土青骊②。
田下上,赋下中三错③。
贡璆、铁、银、镂、砮、磬④,熊、罴、狐、貍。
织皮西倾因桓是来⑤,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⑥,乱于河⑦。
①蔡、蒙旅平:王引之《经义述闻》云:“言二山之道已平治也。”
旅,道路。
②青骊(lì,丽):黑色。
③下中:第八等。
三错:意思是杂出第七等、第九等。
④璆(qiú,求)美玉。
镂:一种坚一硬的铁,可以刻镂其他金属。
⑤“织皮”句:点校本“织皮”二字属上。
《尚书易解》引郑玄曰:“谓西戎之国。”
又引王鸣盛曰:“雍州之织皮昆仑云云,知织皮谓西戎之国,即昆仑等是也。”
今参用此说,以“织皮西倾因桓是来”为句。
因,顺。
是,而。
⑥逾于沔,入于渭:《会注考证》引金履祥曰:“潜、沔于渭,无水道可通,必逾山而后入渭,《史》文当是‘入于沔,逾于渭’,如荆州‘逾于洛’之例。”
译文据此说。
⑦乱:横渡。
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①。
漆、沮既从,沣水所同②。
荆、岐已旅③,终南、敦物至于鸟鼠。
原隰厎绩④,至于都野。
三危既度⑤,三苗大序⑥。
其土黄壤。
田上上,赋中下。
贡璆、琳、琅玕⑦。
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
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序⑧。
①属:注入,流入。
渭汭:指泾水流入渭水之处。
汭,河流会合处。
②所同:指同入渭水。
③已旅:指道路已开通。
④原:高地。
隰:低洼地。
⑤度:同“宅”,可居住。
⑥三苗大序:《五帝本纪》:“三苗在江、淮荆州,舜迁三苗于三危。”
这里指经过禹的治理教化,三苗族已经大为顺服了。
序,顺。
⑦琳:美玉名。
琅玕:形状象珠子的美石。
⑧“织皮”句:意思是织皮族居住在昆仑山、析支山、渠搜山。
即序,就顺,顺服。
道九山①:汧及岐至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常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负尾;道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汶山之陽至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①道九山:开通九山之路。
道九川: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①。
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道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华陰,东至砥柱,又东至于盟津,东过雒汭②,至于大邳,北过降水,至于大一陆,北播为九河③,同为逆河④,入于海。
嶓冢道漾,东流为汉,又东为苍一浪一之水,过三澨,入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⑤,东为北江,入于海。
汶山道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醴,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迆北会于汇⑥,东为中江,入于海。
道沇水,东为济,入于河,泆为荥⑦,东出陶丘北,又东至于荷,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
道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道渭自鸟鼠同一穴一,东会于沣,又东北至于泾,东过漆、沮,入于河。
道雒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东北入于河。
①余波:江河的末流。
流沙:指沙漠。
沙因风而流动转移,所以叫流沙。
一说为流沙泽,即居延海。
②雒汭:指洛水入黄河处。
③播:分流,分出支流。
④同:合。
逆河:在上游分流到下游又合流的河。
⑤“东汇泽”句:意思是再往东流有大泽之水来汇合,这个大泽就是彭蠡泽。
⑥迆(yǐ,倚):斜行。
⑦泆:同“溢”。
《尚书易解》引《晋地道记》云:“济自大臭伾入河,与河水斗,南泆为荥泽,济水分河东南流。”
于是九州攸同①,四奥既居②,九山刊旅③,九川涤原④,九泽既陂,四海会同⑤。
六府甚⑥,众土交正⑦,致慎财赋⑧,咸则三壤成赋⑨。
中国赐土姓⑩:“祗台德先(11),不距朕行(12)。”
①九州攸同:意思是九州成为统一的了。
攸,所。
同,同一。
按:这句是总说禹治水之功,以下五句是具体分说。
②四奥:四方之内。
奥,同“墺”,四方可定居之地。
③刊旅:开通了道路。
刊,除。
这里是开的意思。
④涤原:疏通水源。
原,同“源”。
⑤四海会同:全国统一,诸侯都来朝会归服。
⑥六府:指六府的物资,即金、木、水、火、土、谷。
府,藏财货处,仓库。
⑦众土:各方土地。
交:都。
正:定,这里指定等级。
⑧致慎财赋:意思是对于交纳贡品、赋税认真谨慎。
⑨咸:都。
则:标准、准则,这里是以为标准的意思。
三壤:指上中下三种等级的土壤。
⑩中国:指九州之中。
赐土姓:指分封诸侯,赐给土地和姓氏。
(11)祗(zhī,支):恭敬。
台:同“以”。
(依《尚书易解》说)(12)距:同“拒”,违抗,违背。
朕:我。
行:行为,这里指各种措施。
令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甸服①:百里赋纳总②,二百里纳铚③,三百里纳秸服④,四百里粟⑤,五百里米⑥。
甸服外五百里侯服⑦:百里采⑧,二百里任国⑨,三百里诸侯⑩。
侯服外五百里绥服(11):三百里揆文教(12),二百里奋武卫(13)。
绥服外五百里要服(14):三百里夷(15),二百里蔡(16)。
要服外五百里荒服(17):三百里蛮(18),二百里流(19)。
①国:国都。
甸服:指国都郊外的地区。
“甸”,王田。
“服”,服役。
这一地区为天子服田役纳谷税,所以叫甸服。
②纳:交纳赋税。
总:连穗带秆的禾把子。
穗为粮,秆可供饲马、修屋、烧柴。
③铚:短镰。
这里指用短镰割下的谷穗。
④秸服:带壳之谷。
⑤粟:未去糠的粗米。
⑥米:去糠的一精一米。
⑦侯服:甸服之外五百里的地区。
《集解》引孔安国曰:“侯,侯也。
斥候而服事也。”
⑧采:采邑。
古代卿大夫受封的土地。
⑨任国:《尚书·禹贡》作“男邦”,与上句的“采”和下句的“诸侯”并举,可能是指小的封国。
⑩三百里:《尚书易解》引《今文尚书考证》云:“三当作二。”
(11)绥服:侯服外五百里的地区。
绥,安一抚。
绥服是天子安一抚的地区,推行天子的教化。
(12)揆(kuí,葵):揆度,揣度。
文教:指礼乐法度、文章教化。
(13)奋武卫:振扬武威保卫天子。
(14)要服:绥服之外五百里的地区。
“要”有约束的意思。
要服是受天子约束服从天子的地区。
(15)夷:《尚书易解》:“《周书·谥法》曰:‘安心好静曰夷’,盖谓相约和平相处。”
(16)蔡:法。
指遵守天子的刑法。
(17)荒服:要服外五百里的地区。
荒,远。
荒服是为天子守卫远边的遥远地区。
又《集解》引马融曰:“政教荒忽,因其故俗而治之。”
(18)蛮:指荒凉落后。
《集解》引马融曰:“蛮,慢也。
礼简怠慢,来不距(拒),去不禁。”
(19)流:流动,无定居。
《尚书》伪孔传:“流,移也。
言政教随其俗。”
一说:“指罪人的流放地。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①:声教讫于四海②。
于是帝锡禹玄圭③,以告成功于天下。
天下于是太平治。
①朔:北方。
暨:及,到。
②讫:同“迄”,至,到。
③锡:同“赐”。
玄圭:黑色的玉圭。
《正义》曰:“玄,水色。
以禹理水有功,故锡玄圭,多以表显之。”
皋陶作士以理民①。
帝舜朝,禹、伯夷、皋陶相与语帝前②。
皋陶述其谋曰:“信其道德③,谋明辅和④。”
禹曰:“然,如何?”
皋陶曰:“於⑤!慎其身修⑥,思长⑦,敦序九族⑧,众明高翼⑨,近可远在已⑩。
禹拜美言(11),曰:“然。”
皋陶曰:“於!在知人,在安民。”
禹曰:“吁(12)!皆若是(13),惟帝其难之(14)。
知人则智,能官人(15);能安民则惠,黎民怀之(16)。
能知能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善色佞人(17)?”
皋陶曰:“然,於!亦行有九德(18),亦言其有德。”
乃言曰:“始事事(19),宽而栗(20),柔而立(21),愿而共(22),治而敬(23),扰而毅(24),直而温(25),简而谦(26),刚而实(27),强而义(28),章其有常吉哉(29)。
日宣三德(30),蚤夜翊明有家(31)。
日严振敬六德(32),亮采有国(33)。
翕受普施(34),九德咸事,俊乂在官(35),百吏肃谨。
毋教邪一婬一奇谋。
非其人居其官,是谓乱天事(36)。
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37)。
吾言厎可行乎?”
禹曰:“女言致可绩行。”
皋陶曰:“余未有知,思赞道哉(38)。”
①理:治,管理。
②相与:一块儿,共同。
③信其道德:《尚书·皋陶谟》作“允迪其德”(允,信;迪,道),《会注考证》以为此句当作“信道其德”,意思是确确实实地遵循道德办事。
④辅:辅佐,指辅佐之臣。
和:和谐。
⑤於(wū,乌):叹词。
⑥慎其身修:谨慎对待自身修养。
⑦思长:思虑长远,做长远打算。
⑧敦序九族:使九族亲厚而有顺序。
敦,厚。
九族,指上自高祖下至玄孙的同族九代人。
⑨众明:指众多贤明的人。
翼:辅佐,帮助。
⑩“近可”句:意思是由近可以及远,要从自己做起。
(11)美言:善言。
(12)吁:叹词。
(13)若是:如此。
(14)惟:通“虽”,即使。
帝:指尧。
其:恐怕。
难之:以之为难,觉得它困难。
(15)官人:给人官职,即任用人。
(16)怀:从心里归向。
(17)善色:伪善的颜色。
佞(nìng,去声宁)人:指巧言谄媚之人。
(18)亦:通“迹”,检验。
下句“亦”字同(依《尚书易解》说)。
(19)事事:做事情。
前一个“事”是从事、做的意思。
(20)栗:威严。
(21)立:坚定,有主见。
(22)愿:老实。
共:同“恭”。
(23)治而敬:办事有才能而又小心谨慎。
(24)扰:柔顺,驯服。
《集解》引徐广曰:“扰,一作‘柔’。”
(25)温:和气,柔和。
(26)简:简约,平易。
廉:有棱角。
(27)刚:刚劲,果断。
实:实在,指讲实效。
(28)强:有力。
义:合宜,指讲道理。
(29)“章其”句:意思是要重用那些具有九德的善士。
章,表彰,表扬,这里有重用的意思。
常吉,《尚书易解》:“常,祥也。
常吉,祥善也,指九德。
言当显用此有祥善之士哉!”(30)宣:宣扬,表现。
(31)蚤:通“早”。
翊:恭敬。
明:勉,努力。
有家:指可以做卿大夫保有其采邑。
家,古代卿大夫及其家族的封地。
(32)振敬:恭敬。
振,通“祗”。
《尚书·皋陶谟》作“祗”。
(33)亮采:意思是认真办事。
亮,诚实,认真。
采,事。
有国:指可以做诸侯保有其封国。
国,指诸侯的封地。
(34)翕受:意思是全部具备。
翕,合,综合。
普施:普遍地施行。
(35)俊乂(yì,义):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经典释文》引马融云:“(才德过)千人为俊,百人为乂。”
在官:居官,有职位。
(36)天事:指上天所命之事,即管理天下的大事。
(37)五刑:五种轻重不同的刑法。
秦以前指墨(刺字)、劓(yì,抑。
割鼻)、剕(fèi,痱。
断足)、宫(Yan割男子生一殖一器,毁坏女子的生一殖机能)、大辟(杀头)五种。
五用:指用于五种罪行。
(38)赞:助。
道:指治天下之道。
帝舜谓禹曰:“女亦昌言①。”
禹拜曰:“於,予何言!予思日孳孳②。”
皋陶难禹曰③:“何谓孳孳?”
禹曰:“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皆服于水④。
予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檋,行山刊木。
与益予众庶稻鲜食⑤。
以决九川致四海⑥,浚畎浍致之川⑦。
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食少,调有余补不足,徙居。
众民乃定,万国为治。”
皋陶曰:“然,此而美也⑧。”
①昌言:美言,善言。
②孳孳:同“孜孜”,勤勉不懈的样子。
③难:诘问,追问。
④服:通“遍”,威胁。
⑤鲜食:新鲜的肉食。
《集解》引孔安国曰:“鸟兽新杀曰鲜。”
⑥致四海:导入大海。
⑦畎浍(kuài,块):田间沟渠。
⑧而:你的。
美:指巨大业绩。
禹曰:“於,帝!慎乃在位①,安尔止②。
辅德③,天下大应。
清意以昭待上帝命④,天其重命用休⑤。”
帝曰:“吁,臣哉,臣哉!臣作朕股肱耳目⑥。
予欲左右有民⑦,女辅之。
余欲观古人之象⑧,日月星辰,作文绣服色⑨,女明之⑩。
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11),来始滑(12),以出入五言(13),女听。
予即辟(14),女匡拂予(15)。
女无面谀,退而谤予(16)。
敬四辅臣(17)。
诸众谗嬖臣(18),君德诚施皆清矣(19)。”
禹曰:“然。
帝即不时(20),布同善恶则毋功(21)。”
①乃:你,你的。
在位:指在位之臣。
(参用《尚书易解》说)②安:稳。
止:举止,行为。
这里指处理政务。
③辅德:意思是辅佐的大臣有德行。
④“清意”句:大意是以清静之心来对待上帝之命。
⑤其:将。
重:重复。
用:以。
休:美,善。
⑥股肱(gōng,工)耳目:比喻得力之臣。
股,大一腿。
肱,胳臂由肘至肩的部分。
⑦左右:帮助。
有民:民众。
有,有人认为是上古汉语名词词头,无实际意义。
⑧象:指衣服上的图象。
⑨“日月”二句,意思是按照日月星辰的天象制做锦绣服装。
《会注考证》:“南化本‘象’下有‘以’字。”
⑩明之:指明确服装等等。
(11)六律五声八音:泛指音乐。
六律,我国古代的定音方法,用十二根长短不同的律管定出十二个标准音,叫十二律。
十二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xiǎn,显)、仲吕、蕤(ruí,瑞陽平)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yè,夜)、应钟。
狭义上的律,仅指上列十二律中单数的六个律,即“六律”,为陽律。
与之相对的双数的六个律叫“吕”,即“六吕”,亦称“六同”为陰律。
六律,在这里泛指古代音乐中的定音方法。
五声,也叫五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五个音级,即宫、商、角、徵(zhǐ,止)羽。
八音,我国古代乐器的统称。
指金、石、土、缶(fǒu,否)、革、丝、木、匏、竹等八类。
(12)来始滑:此句历来不可解。
《尚书·皋陶谟》作“在(察)治忽(怠慢)。”
意思是通过音乐来考察各方政教之治乱。
译文姑据此。
(13)“以出入”句:意思是根据音乐来采纳或否定各方的意见。
出入等于说:“进退”。
五言,指五方之言,即五方的意见。
(参用《尚书易解》说)(14)辟:邪僻,有过失。
(15)匡拂(bì,必):纠正。
拂,通“弼”,与“匡”同义。
(16)谤:指责别人的过失。
(17)四辅臣:又叫“四邻”,天子周围的辅佐大臣。
《集解》引《尚书大传》曰:“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
(18)嬖(bì,避)臣:一宠一臣。
(19)诚:确实,真的。
(20)时:是,如此。
(21)布同善恶:意思把好人坏人全都混同起来。
布,《尚书·皋陶谟》作“敷”,是“遍”的意思。
毋:同“无”。
帝曰:“毋若丹朱傲,维慢游是好①,毋水行舟,朋一婬一于家②,用绝其世③。
予不能顺是。”
禹曰:“予(辛壬)娶涂山④,[辛壬]癸甲⑤,生启予不子⑥,以故能成水土功。
辅成五服,至于五千里,州十二师⑦,外薄四海⑧,咸建五长⑨,各道有功⑩,苗顽不即功(11),帝其念哉(12)。”
帝曰:“道吾德(13),乃女功序之也(14)。”
①维漫游是好:等于说“维好慢游”,只喜欢怠惰放一荡。
维,通“唯,只。
是,助词,无义。
②朋一婬一:聚众干一婬一乱之事。
③用:以致,因而。
绝其世:意思是丹朱不能继承尧的帝位。
世,父子相继。
④涂山:古部族名。
涂山,其地说法不一。
一说在渐江绍兴西北。
《越绝书·记地传》:“涂山者,禹所娶妻之山也。
去县五十里。”
一说在四川重庆市,俗名真武山。
《华陽国志·巴志》:‘禹娶于涂山,今江州涂山是也。”
⑤辛壬癸甲:古代用天干记日,自辛日至甲日,共四天。
这是说只经四天婚期就又去治水了。
⑥子:抚养,哺育。
⑦州十二师:每州用三万劳力。
师,二千五百人。
(依《尚书易解》说)⑧薄:迫近。
⑨五长:统率五个诸侯国的首领。
《集解》引孔安国曰:“诸侯五国,立贤者一人为方伯,谓之五长,以相统治。”
⑩道:领导。
(11)苗:即三苗。
不即功:意思是没有功绩。
即,就,成就。
(12)其:表示祈使。
念:记着。
(13)道吾德:意思是用我的德教来开导。
(14)乃:则,那么,就。
皋陶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①。
不如言②,刑从之③。
舜德大明。
①则:效法,学习。
②如:顺从,依照。
③刑从之:意思是施以刑罚。
从,跟随。
于是夔行乐①,祖考至②,群后相让③,鸟兽翔舞,《箫韶》九成④,凤凰来仪⑤,百兽率舞⑥,百官信谐。
帝用此作歌曰⑦:“陟天之命⑧,维时维几⑨。”
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⑩,百工熙哉(11)!”皋陶拜手稽首扬言曰(12):“念哉,率为兴事(13),慎乃宪(14),敬哉!”乃更为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舜)又歌曰:“元首丛脞哉(15),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帝拜曰:“然,往钦哉(16)!”于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数声乐(17),为山川神主(18)。
①行乐:制作乐章。
②祖考:祖先,指祖先之灵。
③群后:各地诸侯。
后,君主,帝王。
④《箫韶》:相传为舜之乐名。
《集解》引孔安国曰:“备乐九奏而致凤凰也。”
九成:奏九遍。
乐曲终止一次叫一成。
⑤来仪:被招来。
“来”、“仪”同义。
⑥率:全都。
⑦用此:因此,于是。
⑧陟:登,这里有遵循的意思。
⑨维时维几(jī,机):《集解》引孔安国曰:“惟在顺时,惟在慎微。”
几,细微的迹象。
又《尚书易解》释此句为“惟如是则近之矣”,时,是,指下文股肱三句;几,近,犹今言差不多。
⑩元首:指天子。
(11)百工:百官,指百官之事。
熙:兴盛,光大。
(12)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
既跪,两手拱合,俯头至手与心平,而不至地,故称拜手,也叫“空首”。
扬言:高声说。
(13)率:率领,带头儿。
(14)宪:法度。
(15)丛脞(cuò,错):细碎。
(16)往:往后,以后。
钦:恭敬,这里指敬其职事。
(17)宗:尊奉,尊崇。
(18)神主:指帝王,意思说他能替天地神灵施行号令。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①。
十七年而帝舜崩。
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陽城②。
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
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③,国号曰夏后,姓姒氏④。
①嗣:帝位继承人。
②辟:同“避”。
③南面:登临帝位之意。
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帝王见群臣,面向南而坐,因用以指居帝王之位。
朝天下:意思是接受天下人的朝拜。
④姓姒氏:姓:在远古时代本为氏族(部落)的标记,它标明一个人所出生的氏族,与后世的姓不同。
氏是姓的分支。
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一,汉代则通谓之姓。
这里的“姓姒氏”就是以姒为姓。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
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①。
而后举益,任之政。
①或:有的。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
以天下授益。
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陽。
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①。
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②,天下未洽③。
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
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①属(zhǔ,嘱)意焉:倾注心意于他,就是心归向于他的意思。
②日浅:时间不长。
③洽:融洽,和谐。
这里有顺服的意思。
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有扈氏不服①,启伐之,大战于甘。
将战,作《甘誓》②,乃召六卿申之③。
启曰:“嗟!六事之人④,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⑤,怠弃三正⑥,天用剿绝其命⑦。
今予维共行天之罚。
左不攻于左⑧,右不攻于右⑨,女不共命⑩。
御非其马之政(11),女不共命。
用命,赏于祖(12);不用命,僇于社(13),予则帑僇女(14)。”
遂灭有扈氏。
天下咸朝。
①有扈氏:古部族名,在今陕西省户县。
②《甘誓》:《尚书》篇名。
记载的是启与有扈氏在甘地作战前的誓辞。
③六卿:天子有六军,其首领都是卿,所以叫六卿。
申:告诫。
④六事之人:指六卿。
⑤威侮:轻蔑。
威,王引之以为“烕”之误,“烕”通“蔑”。
(据《尚书易解》引)五行:大约是指“五常”,即仁、义、礼、智、集。
⑥怠弃;不重视。
弃,忽忘。
三正:《集解》引郑玄曰:“三正,天、地、人之正道。”
⑦剿绝:消灭,灭绝。
命:天命,命运。
⑧左:指车左,为战车上的射手。
⑨右:指车右,掌管刺杀。
⑩共命:即接受命令,遵从命令。
(11)御:驭者,驭手。
非其马之政:等于说“非正其马”,意思是不能使车马整齐。
政,同“正”。
《尚书·甘誓》作“正”。
(12)祖:这里指宗庙里的神主。
《集解》引孔安国曰:“天子亲征,必载迁庙之祖主行。
有功即赏祖之前,示不专也。”
(13)僇(lù,戮):通“戮”,杀。
社:这里指社主。
《集解》引孔安国曰:“又载社主,谓之社事。
奔北,别僇之社主前。”
(14)帑(nú,奴):通:“奴”,收为奴婢。
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
帝太康失国①,昆弟五人②,须于洛汭③,作《五子之歌》④。
①失国:《集解》引孔安国曰:“盘于游回,不恤民事,为羿所逐,不得反国。”
②昆弟:兄弟。
③须:等待。
④《五子之歌》:《集解》引孔安国曰:“太康五弟与其母待太康于洛水之北,怨其不反,故作歌。”
今存伪古文《尚书》中有《五子之歌》。
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
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