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
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
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制磨,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
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一习一 舂揄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
天寒冰冻时,穷亲戚到门,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一温一 贫之具。
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
嗟乎!嗟乎!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
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
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
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
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于农夫一等。
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产田。
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
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
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
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
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
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总是典产,不可久恃。
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亩之义也。
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
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乎!或曰:“世上连阡越陌,数百顷有余者,子将奈何?”
应之曰: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
哥哥字。
(文章有删节)
【译文】
十月二十六日收到家里来信,知道新买的田地,秋季收获了五百斛的作物,我非常高兴。
从今以后,我们可以做个农夫过一辈子了。
现在需要制备碓、磨、筛罗、簸箕,制备大小扫帚,制备升、斗、斛等农具。
家中的太太小姐们,带领家中女佣,都让她们学习 舂米、扬谷之类的农事,这才有一种靠田园抚养子孙的景象。
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再用一小碟酱姜佐餐,这是最能使老人穷人感到一温一 暖的食品了。
闲暇的日子吃碎米饼,煮一锅烂粥,双手捧着碗,缩着脖子喝,即使是霜雪浓重的寒冷早晨,喝上这样的热粥,也会全身暖和。
唉!唉!我们可以长久地做农夫过一辈子了!
天地间第一等人,就只有农夫,而读书人只能在士、农、工、商四民中居末等。
农夫中耕种最多的有百亩,少一点的七八十亩,再少一点的五六十亩,都是自己辛辛苦苦,勤奋地付出劳动,耕种田地,收获庄稼,来养活天下的人。
假使天下没有农夫,那么世上所有人都要饿死了。
我们这些读书人,在家孝敬父母,出外尊敬兄长,奉守先人的美德,以待传扬于后世。
实现了心志,施恩泽给百姓;不能达到心愿时,就修养身心,将美德显露于世;所以又比农夫高了一等。
可是现在的读书人却不是这样,一捧起书本,便想要考中举人、考中进士,然后做官,想着怎样捞取金钱,建造大房子,买很多田产。
而那些不能飞黄腾达的,便在乡里为非作歹,削尖了脑袋到处钻营,更令人受不了。
而约束言行、自爱自重的人,难道没有了吗?希望自己能经世济民,志向高远能比得上古人的人,也到处都有埃但是好人总是被坏人所牵累,这就使我们这些人也开不得口。
一开口,人们便讥笑说:“你们这些读书人,总是只会说,将来做了官,就不这样说了。”
所以忍气吞声,只能忍受别人的笑骂。
工人制造器具,使人使用方便;商人搬运货物,输通有无,都对百姓有便利之处。
只有读书人对百姓大有不便,难怪只能在四民中居末等了。
而且想要当末等之人,还很难呢。
我们家的田地,虽然有三百亩,但那全是人家典押来的产业,不能长久来靠它生活。
将来必须买二百亩田,给我们兄弟二人,各人各得一百亩就够了,这也是古代一个成年男子受田一百亩的意思。
如果想多得到一些,就是侵占他人产业,没有比这个罪过更大了。
天下没有田地产业的人很多,我是什么人啊,如果贪求而不满足,那么穷人将到哪里立足安身呢?有人说:“这世上,有的人占地连片、多达数百顷以上,你拿他怎么办?”我说:“别人这么做是他家的事情,我只管做自家的事情。
世道昌盛,我就一心一意遵循正义之道;若风俗浅薄,也决不随着坏人一起作恶。
这也是板桥家法吧。”
哥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