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诗话总龟后集
卷四十五
释氏门
王绩作《被召谢病诗》云:“横裁桑节杖,直剪竹皮巾。
鹤警琴停(亭)夜,莺啼酒瓮春。
颜回惟乐道,原宪岂伤贫!”观此数语,又岂以招聘为喜乎?坐独(《独坐》)诗:“寄(托)身千载下,聊游万物初。
欲令无作有,翻觉实成虚。”
《咏怀诗》云:“故乡行处是,虚室坐间同。
日落西山暮,方知天下空。”
《赠薛收诗》:“赖此北(有此)山僧,教我似(以)真如。
使我视听遗,自觉尘累祛。”
问有(则又)知绩有得于佛氏者甚深也。
《西清诗话》[《韵语一陽一秋》卷一一]
不立文字见一性一成佛之宗,达磨西来方有之,陶渊明时未有也。
观其《自祭文》则曰:“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归于本〉宅。”
其《拟挽词》则曰:“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其作《饮酒诗》则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形影神》三篇皆寓意高远,盖第一达磨也。
而老杜乃谓“渊明避俗翁,未必能达道”,何耶?东坡论陶子《自祭文》云:“出妙语于纩息之余,岂涉生死之流哉?”
盖深[知]渊明者。
同上[同上卷一二]
世称白乐天学佛,得佛光如满时(旨)趣,观其“吾学空门不学仙”,“归则须归兜率天”之句,则岂解脱语耶?元微之诗虽不及乐天远甚,然其得处,岂乐天所能及哉?其《遣病诗》云:“况我早师佛,屋宅此身形。
复舍彼(舍彼复)就此,去留何所萦?前身为过迹,来世即前程。
蜕骨龙不死,蜕皮蝉自鸣。”
则与贾谊“忽然为人,何足控持(抟),化为异物,又何足患”之语何远耶?孟郊未尝留意于此,而吊元鲁山诗有“苟含天地秀,皆是天地身”之句,亦可嘉矣。
同上[同上]
许浑《送栖元弃释奉道诗》云:“仙骨本微灵鹤远,法心潜动毒龙惊。”
《送勤尊师自边将入道诗》云:“苍鹰出塞一胡一 尘灭,白鹤还乡楚水深。”
《送李生弃官入道》云:“水深鱼避钩(钓),云迥鹤辞笼。”
皆奖之也。
至《送僧南归诗》[则]云:“送师不得随师去,已戴儒冠事素王。”
岂浑亦有逃禅之意也(耶)?同上[同上]
钱起《投南山佛寺》云:“洗足解尘缨,忽觉天地(形)宽。
庶将镜中象,尽作无主(生)观。”
盖知百骸九窍,本非天形。
至《悟真寺诗》云:“更闻东林磬,九窍本非一(可听不可说)。
兴中寻觉花,寂尔诸象灭。”
盖知妙明真心,不关诸象。
起于是理亦可谓超然者矣。
同上[同上]
子由诵《楞严经》,悟一解六亡之义,自言于此道更无疑,然其作《风痹诗》乃有“数尽吾则行,未应堕冥漠”之句,则于理尚有碍矣(也)。
而东坡乃谓“子由闻道先我”,何耶?东坡《奉新别子由》诗云:“何以解我忧,粗了一事大。”
《哭遁儿》诗云:“中年忝闻道,梦幻讲已详。”
故《赠钱道人》诗云:“首断故应无断者,冰消那复有冰知。
主人若(苦)苦令侬认,认主人人竟是谁?”
又云:“有主还须更有宾,不如(知)无镜自无尘。
只从半夜安心后,失却当年觉痛人。”
《赠东林总老》诗云:“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四)万四(八)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如此等句,虽宿禅老衲,不能屈也。
同上[同上]
柳展如,东坡甥也,不问道于东坡而问道于山谷,山谷作八诗赠之。
其间有“寝兴与时俱,由我屈伸肘;饭羹自知味,如此是道否”之句,是告之以佛理也。
其曰:“咸池浴日月,深宅养灵根。
胸中浩然气,一家同化元。”
是教(告)之[以]道教也。
“圣学鲁[东]家,恭惟同出自。
乘流去本远,遂有作书肆。”
是告之以儒道也。
同上[同上]
欧[一陽一]永叔素不信释氏之说,如《酬净照师》云:“佛说吾不学,劳师忽款关。
吾方仁义急,君且云水(水云)闲。”
《酬惟吾师》云:“子何独吾慕,自忘夷其身。
韩子亦[尝]谓,收敛加冠巾。”
是也。
既登二府,一日被病亟,梦至一所,见十人冠冕环坐。
一人云:“参政安得至此,宜速反舍。”
公出门数步,复往问之:“公等岂非释氏所谓十王者乎?”
曰:“然。”
因问:“世人饭僧造经为亡人追福,果有益乎?”
答云:“安得无益。”
既寤,病良已。
自是遂信佛法。
文康公得之于除去非,去非得之于公之孙恕,当不妄。
叶少蕴守汝一陰一,谒见永叔之子棐,久[之]不出。
已而棐持数珠出谢曰:“今日适与家人共为佛事。”
叶问其所以,棐曰:“先公无恙时,薛夫人已如此,公弗之禁〈止〉也。”
[同上]
远师作白莲社,与谢灵运、陆修静等十八人为社客,独渊明不肯入社,视众人固已高矣。
无为子杨次公又从而笑之。
其作《庐山五笑》,于陶有曰:“我笑陶彭泽,闻钟暗皱眉。
蓝舆急回去,已是出山迟。”
视彭泽又高一着矣。
俱《丹一陽一集》[同上]
佛氏《经律论》合五千四十八卷,置之《大藏》,所以传佛心印作将来眼,所补大矣。
乐天诗词,其间何所不有,而置《大藏》何耶?东都圣善寺、苏州南禅院各有之,自且(且自)著《集序》,李公垂作诗美之曰:“永添《鸣(鸿)宝集》,莫杂《人(小)乘经》。”
所谓盗憎主人者耶?又观《题文集柜》云:“身是一邓一 伯道,世无王仲宣。
只应分付女,留与外甥传。”
于是(身)后名亦太孜孜矣。
同上[同上]
大观中,吴兴郡有邵宗益者,剖蚌将食,中有珠现罗汉象,偏袒右肩,矫首左顾,衣纹毕具。
僧俗创见,遂奉以归慈感寺。
之(寺)临溪流,建炎间,宪使杨应诚与客传玩之次,不觉越槛跃入水中。
亟祷佛求之,于烟波渺茫之中一索而获,噫,亦异矣。
叶少蕴有诗云:“九渊幽怪舞垂涎,游戏那知我独尊。
应迹不辞从异类,藏身何意恋穷源。
归来自说龙宫化,久住方知鹫岭存。
此话须逢老摩诘,圆通无碍本无门。”
曾公衮云:“不知一壳几由旬,能纳须弥不动尊。
疑是吴兴清霅水,直通方广古灵源。
月沉浊水圆明在,莲出污泥实性存。
隐现去来初一致,莫将虚幻点空门。”
一时名公和篇甚众,今藏慈[感]寺。
同上[同上]
有唐中叶浮屠中有四澄观。
架支提以舍僧伽者,洛中之澄观也。
故退之元和五年为洛一陽一令与之诗云:“火烧水转扫地空,突兀便高三百尺。”
“洛一陽一穷秋厌穷独,丁丁啄门疑啄木。
有僧来访呼使[前,伏]犀插脑高颊权(颧)”者也:参元(无)名大师为《华严疏》主译经润文者,会稽之澄观也。
故裴休为其塔铭云:“元和五年授僧统印,历九宗圣世,为七帝门师,俗寿一百二”者也。
《传灯录》有镇国大师澄观《答皇太子问心要》,有“心心作佛,无一心而非佛心;处处成道,无一尘而非佛国”之句。
所造超诣,岂若前二澄观有(布)金植福、算沙穷海者之比哉?又有曹谿别出第二世五台山华严澄观大师,既有华严二字,又有无名禅[师]法嗣之言,似即会稽(之)澄观。
然续(录)云无机缘语句可录,则又非也。
[同上]
《金光明经》载,流水长者子以象负水救十千鱼,生忉利天,可谓悲济之极,报验之速矣。
厥后现(见)于记传,有放蟆得金放龟得印者,其类甚多。
遂使上机生无缘之慈,下士冀有因之果,皆流水长[者]子之慈意[也]。
余居泛金溪上,暇日率同志拏小舟载鱼鳖虾蟹,命五比丘诵宝胜佛名,若十二因缘法作梵呗,舍之溪中。
坐间有请作诗以纪一时之事者,余辄为书云:“渔师竟日渔,水族作斤卖。
小捐使鬼兄,满载获鳞介。
鲲鲸未易罗,所得亦殊态。
青蛙尽公私,朱鲔兼小大。
霜鲈尚贯针(钩),土负或粘块。
轮囷积文螺,郭索走苍蟹,湿沫相煦濡,自分煮姜芥。
岂知恻隐人,规作江湖贷。
因呼小青翰,放溜舞澎湃。
趺坐延黑衣,号佛指青濑。
经翻(飞)《流水篇》,梵起鱼山呗。
倾盆带寒藻,圉圉看于迈。
惊疑或依蒲,喜濯或生喝。
快若鹰辞(避)韝,欢如囚破械。
定非校人池,恐是余不派。
愿汝藉佛力,永脱钩网债。
口腹聊尔耳,香饵莫渠一爱一。”
并同上[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