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诗话总龟后集
卷四十一
歌咏门
熙宁间,奉诏定蜀楚秦民(氏)三家所献书,得一弊纸,所书花一蕊夫人诗[共]三十二首,乃夫人亲笔,而辞甚奇,与王建《宫词》无异。
自唐至今,诵者不绝口,而此独遗弃不见取。
前受诏定三家书者,又斥去之,甚可惜也。
谨令缮写入三馆而归,口诵数篇于丞相安石。
明日〈与〉中书语及之,而王珪、冯京愿传其本,于是盛行于世。
夫人,伪蜀孟昶侍人,事具《国史》。
苕溪渔隐曰:余阅此词,如:“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
长似一江一 南好风景,画船来往碧波中。”
“梨园弟子簇池头,小乐携来候宴游。
试炙银笙先按拍,海棠花下合《梁州》。”
“月头支给买花钱,满殿宫人近数千。
遇着唱名多不语,含羞走过御床 前。”
“内人追逐采莲时,惊起沙鸥两岸飞。
兰[棹]把来齐拍水,并船相斗湿罗衣。”
“厨船进食簇时新,侍坐无非列近臣。
日午殿头先(宣)索脍,隔花催唤打鱼人。”
皆清婉可喜。
花一蕊又别有逸诗六十六篇(首),有(乃)近世好事者旋加搜索续之,篇次无伦,语意与前诗相类者极少,诚为乱真矣。
聊摘其一二云:“罗衫玉带最风一流 ,斜插银篦慢裹头。
闲向殿前骑御马,掉鞭横过小红楼。”
“春日龙池小宴开,岸边亭子号流杯。
沉檀刻作神仙女,对捧金杯水上来。”
王平甫[《渔隐丛话》后集卷四○]
周世宗时,陶尚书谷奉使一江一 南,韩熙载遣家一妓一[以]奉盥匜,及旦,有书谢,略云:“巫山之丽质初临,霞侵鸟道;洛浦之妖姿自至,月满鸿沟。”
举朝不能会其辞。
熙载因召家[一妓一]讯之,云,是夕忽当浣濯焉。
《缃素杂记》[同上]
唐高宗燕群臣,《赏双头牡丹诗》,上官昭容一联云:“势如连璧友,情若臭兰人。”
计之,必一英奇女子也。
《许彦周诗话》[同上]
《东坡后集》有《题织锦图上回文》[三首]。
其一云:“春晚落花余碧草,夜凉低月半枯桐。
人随远马(雁)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
其二云:“红手素丝千字锦,故人新曲九回肠。
风吹絮雪愁萦骨,泪洒缣书恨见郎。”
其三云:“羞看一首《回文锦》,锦似文君别恨深。
头白自吟悲赋客,断弦(肠)愁是断弦琴。”
《淮海集》载东坡《跋》云:“余少时见一一江一 [南]本,其后有人题诗十余首,皆奇绝,今记其三首。”
然则此诗非东坡所作也。
少游又云:“子瞻记一江一 南所题诗本不全,余尝见之,记其五绝,今以补子瞻之遗。”
即《丛话前集》所载《回文诗》五首是也。
世以为少游所作,亦非也。
《苕溪渔隐》[同上]
苏蕙《织锦回文诗》,所传旧矣。
故少常沈公复传其画,由是若兰之才益著,然其诗回旋书之,读者唯晓外绕七言,至其中方则漫弗可考矣。
若沈公之博古,亦谓辞句脱[略]读不成文。
殊不知此诗织成,本五色相宣,因以别三四五七言之异。
后人流传,不复施采,故迷其句读,非辞句之脱略也。
政和初,予在洛一陽一,于王晋玉许得唐程土南效此[诗],并申諴之(所)释,而后晓然。
是诗初不舛脱,盖沈公未尝见此本耳。
然申諴所释,但依士南之设色,其七言数火,其色反黄;四言数金,其色反绿:于五行为弗类。
意苏氏诗图之色为不耳(尔)。
今因冠诗于画,遂别而正之。
三四五七言之诗,各随其〈所〉行而为之色。
观者见其色,则诗之言数可知已。
至于士南之文,既有释者,则赋采自从其旧,而并录于其(弁)首云。
《东观余论》[同上]
载《璇玑图序》云:“前秦安南将军窦滔有一宠一 姬赵一陽一台,歌舞之妙,无出其右。
滔置之别所。
妻苏知之,求而获焉,苦加挞辱,滔深恨之。
一陽一台又专伺苏之短,谗毁一交一 至,滔益忿。
苏氏年二十一,滔镇襄一陽一,与一陽一台之任,绝苏氏之音问。
苏悔恨自伤,因织锦回文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字,纵横反覆,皆为文章,名曰《璇玑图》,遣苍头赍至襄一陽一,滔览锦字,感其妙绝,因送一陽一台之关中,而具车从迎苏氏,恩好愈重。”
苕溪渔隐曰:王初寮有《点绛唇》一词,送韩济之归襄一陽一云:“岘首亭空,劝君休堕《羊碑》泪。
宦游如寄。
且伴仙(山)翁醉。
说与鲛人,莫解一江一 皋佩。
将归思。
晕红萦翠。
袖(细)织回文字。”
初寮用[前]事以其汉上故[事],然于送人之词,似难用也。
《侍儿小名录》[同上]
南齐杨侃一性一豪侈。
舞人张静婉腰围一尺六寸,能掌上舞。
唐一人作《杨柳枝》辞曰:“认得杨[家]静婉腰。”
后人却除家字,只使杨静婉,误矣。
李太白云:“《子夜吴歌》动君心。”
李义山云:“莺有(能)《子夜歌》。”
晋有子夜女善歌,非当时可及也。
《许彦周诗话》[同上]
古今诗人咏妇人者,多以歌舞为称。
粱元帝《一妓一应令诗》云:“歌清随涧响,舞影向池生。”
刘孝绰《看一妓一诗》云:“燕姬臻妙舞,郑女一爱一清歌。”
北齐萧放《冬夜对一妓一诗》云:“歌还《一团一 扇》后,舞出一妓一行前。”
弘执恭《观一妓一诗》云:“学(合)舞俱回雪,分歌共落尘。”
陈一陰一铿《侯司空宅咏一妓一诗》云:“莺啼歌扇后,花落舞衫前。”
陈刘删亦云:“山边歌两(落)日,池上舞《前溪》。”
庾信《赵王看一妓一诗》:“绿珠歌扇薄,飞一燕舞衫长。”
一江一 总《看一妓一诗》云:“并歌时转黛,息舞暂分香。”
隋卢思道《夜闻邻一妓一诗》:“怨歌声易断,妙舞态难收(双)。”
陈元璪《春园听一妓一诗》云:“红树摇歌扇,绿珠飘舞衣。”
释法宣《观[一妓一]诗》云:“舞袖风前举,歌声扇后娇。”
王勣《咏一妓一诗》云:“早时歌扇薄,今日舞衫长。”
刘希夷《春日闺人诗》云:“池月怜歌扇,山云一爱一舞衣。”
以歌对舞者七,以歌扇对舞衣者亦七。
虽相缘以起,然详味之,自有工拙也。
杜子美取以为艳曲云:“一江一 清歌扇底,野旷舞衣前。”
《复斋漫录》[同上]
绿珠井在白州双角山下。
昔梁氏之女有容貌,石季伦为一交一 趾采访使,以真珠三斛买之。
梁氏之居,旧井存焉。
耆老云:汲饮此井者,诞女必多美。
里闾以美色无益于是(时),遂以巨石填之。
苕溪渔隐曰:山谷诗云:“欲买娉婷供煮茗,我无一斛明月珠。”
用此事也。
《太平广记》[同上]
石季伦《王明君辞》云:“延我以(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阏氏,单子妻也。
上乌前,下章移切。
《前汉匈一奴一传》曰:“冒顿后有一爱一阏氏生少子。”
颜注:“阏氏,匈一奴一皇后号。”
刘贡父云:“匈一奴一单于号其妻为阏氏耳。
颜便以皇后解之,大俚俗也。”
《西河旧事》云:“失我祁连岭,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盖北方有焉支山,山多[作]红蓝,北人采其花染绯,取其英鲜者作胭脂,妇人妆时,用此(作)颜(颊)色,殊鲜明可一爱一。
匈一奴一名妻阏氏,言可一爱一如胭脂也。
钱昭度作《王昭君诗》云:“阏氏才闻易妾名,归期长似俟河清。”
则误读氏字为姓氏之氏矣。
《艺苑雌黄》[同上]
古今辞人作《明妃辞曲》多矣。
意皆一律。
惟吕居仁独不蹈袭,其诗云:“人生在相合,不论一胡一 与秦。
但取眼前好,莫言长苦辛。
君看轻薄儿,何殊一胡一 地人。”
《苕溪渔隐》[同上]
韩子苍《题昭君图诗》:“寄语双鬟负薪女,灸面谨勿轻离家。”
余考《唐逸士传》云:“昭君[村]至今生女必灸其面。”
白乐天诗:“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
乃知灸面之事,乐天已先道之也(矣)。
《复斋漫录》[同上]
《汉书》竟宁元年,呼韩邪来朝,言愿婿汉氏。
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昭君字嫱妃(配)之,生一子。
株累立,复妻之,生二女。
至范晔书始言入宫久不见御,积怨,因掖庭令请行。
单于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顾影徘徊,竦动左右。
帝惊悔,欲复留,而重失信夷狄。
然晔不言呼韩邪愿婿,而言赐以宫女,又言字昭君,生二子,与前书皆不合。
其言不愿妻其子而诏使从一胡一 俗,此自(是)乌孙公主,非昭君也。
《西京杂记》又言:“元帝使画工图宫人,[宫人]皆赂画工,而昭君独不赂,乃恶图之。
既行,遂[按]诛毛延寿。”
《琴一操一》〈之按〉又言:“本齐国王穰女,端正闲丽,未尝窥看门户。
穰以其[有]异,人求之不与。
年十七,进之帝。
以地远不幸。
欲赐单于美人,嫱对使者越席请往。
后不愿妻其子,吞药而卒。”
盖其事杂出,无所考正。
自信史书尚不同,况传记乎?要之,《琴一操一》最牴牾矣。
按昭君,南郡人。
今秭归县有昭君村,村人生女,必灼艾灸其面,虑以色选故也。
昭君卒,葬匈一奴一,谓之青冢。
晋以文王讳昭,[故]号明妃云。”
韩子苍《昭君图叙》[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