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
《宋史·赵鼎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①赵鼎,解州闻喜人。
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
②高宗即位,除司勋郎官。
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
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
命鼎鞫德。
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
③五年,上还临安,制以鼎守左仆射知枢密院事、张浚守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
鼎以政事先后及人才所当召用者,条而置之座右,次第奏行之。
遂制以贵州防御使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于行宫门外建资善堂。
鼎又荐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朝论谓二人极天下之眩
④建炎初,尝下诏以奸臣诬蔑宣仁保佑之功①,命史院刊修,未及行,朱胜非为相,上谕之曰:“神宗、哲宗两朝史事多失实,非所以传信后世,宜召范冲刊定。”
会胜非去位,鼎以宰相监修二史,是非各得其正。
上亲书“忠正德文”四字赐鼎。
⑤初,车驾还临安,内侍移竹栽入内,鼎见,责之曰:“艮岳花石之扰,皆出汝曹,今欲蹈前辙耶?”
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
有户部官进钱入宫者,鼎召至相府切责之。
翌日,问上曰:“某人献钱耶?”
上曰:“朕求之也。”
鼎奏:“某人不当献,陛下不当求。”
遂出其人与郡。
⑥始,张浚荐秦桧可与共大事,鼎再相亦以为言,桧遂稍掌权柄。
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
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
桧一陰一知其事,乃先劾之。
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⑦中丞詹大方诬其受贿,鼎谢表曰:“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
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
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
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
遗言属其子乞归葬,遂不食而死,天下闻而悲之。
明年,得旨归葬。
⑧孝宗即位,谥忠简,赠太傅,追封丰国公。
论中兴贤相,以鼎为称首云。
(取材于《宋史·赵鼎传》)
【注】①宣仁保佑之功:北宋宣仁高太后辅佐幼主的功劳。
【译文】
赵鼎,解州闻喜人。
四岁就成为孤儿,他的母亲樊氏教育他,使之通晓经史百家之书。
高宗即帝位后,任命他为户部员外郎。
刘光世的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的部将,而韩世忠也率领部队夺取建康府官郏赵鼎上书说:“王德率兵在外,擅杀没有顾忌,这样做如果都不予惩治,还有什么不可以做的?”
皇帝令赵鼎拘捕审讯王德,赵鼎又请求下诏痛责韩世忠,而逮捕他的违纪的将吏一交一 官府治罪,诸将肃然。
五年,皇上回到临安,下诏任命赵鼎为左仆射知枢密院事、张浚为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
赵鼎把政事先后及应当召用的人才,分条列出放在座位边,依次上奏实行,于是,皇帝下令任命贵州防御使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为建国公,在行宫门外建立资善堂。
赵鼎又推荐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朝廷舆论认为二人是天下最佳的人眩
建炎初年,皇帝曾因有奸臣诬蔑宣仁太后临朝辅佐幼主的功劳而下诏,命史院刊修历史,还未实行,当时朱胜非任宰相,皇上告诉他说:“神宗、哲宗两朝史事多失实,不能传信于后世,应当让范冲刊定。”
正好胜非去职,赵鼎以宰相的身份监修二史,错误都得到了修正。
皇上亲自书写“忠正德文”四字赐给赵鼎。
当初,皇上回到临安,内侍移竹栽入内宫,赵鼎看到了,责怪他们说:“艮岳花石之扰,都出自你们,现在想重蹈前辙吗?”
于是上奏这件事,皇上听后也变了脸色,并向他道歉。
有个户部官送钱入宫,赵鼎召他到相府严厉指责。
第二天,问皇上:“某人献钱了?”
皇上说“我要求的。”
赵鼎说:“某人不应献钱,陛下不应求钱。”
于是调此人到地方去了。
当初,张浚推荐秦桧认为他可共兴大事,赵鼎再次任相时也以为是这样,秦桧于是逐渐掌握了权利。
但是秦桧心机深险,外表随和而心中却不同。
赵鼎与张浚逐渐发现了他的这个特点,于是一起商量着要弹劾秦桧。
秦桧私下得知了这个消息,于是先弹劾他们,张浚当初请求辞职,有圣旨召赵鼎。
秦桧讨厌他逼迫自己,贬他为泉州知州。
中丞詹大方诬蔑他受贿,赵鼎上谢表说:“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
秦桧见后说:“这个老头还像以往那样倔强。”
赵鼎派人告诉他的儿子赵汾说:“秦桧一定要杀掉我。
我死了,你们没有忧患;不然,祸及一家。”
遗言嘱咐他的儿子请求归葬,于是绝食而死,天下人听说后十分悲痛。
第二年,得旨归葬。
孝宗即位,追赐谥号为忠简,封为太傅,,追封为丰国公。
论者认为中兴贤明宰相,以赵鼎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