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
康诰(用德政去征服人心)
用德政去征服人心
【原文】
王曰:“呜呼!封,汝念哉!今民将在祇遹乃文考(2),绍闻衣德言(3)。
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民。
汝丕远惟商耇成一人,宅心知训(4)。
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5),弘于天(6),若德裕乃身(7),不废在王命(8)。”
王曰:“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9),敬哉(10)!天畏棐忱(11),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
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12),乃其民。
我闻曰:‘怨不在大,亦不在校惠不惠(13),懋不懋(14)。
’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殷民(15),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16)。”
【注释】
(1)这篇论文是周公德弟弟康叔到封地殷上任之前,周公对他德训诫辞。
当时,周公刚刚平定了三监和武庚发动德叛乱。
他要求康叔吸取历史教训,“明德慎罚”,治理好殷民,巩固已经取得德政权。
这篇诰辞反映了周公德统治思想和司法制度,是一篇重要文献。
这里节选了其中一部分。
(2)在:观察。
祗:敬。
遹(yu):遵循。
乃:你,指康叔。
文:指文王。
考:父。
(3)绍:继。
闻:旧闻。
(4)丕:大。
惟:思。
商:指殷商。
耇(gou):老。
耇成一人:指殷商遗民。
宅:度,揣测。
训:顺,顺眼。
(5)别:另外。
康:安。
(6)弘:大。
(7)德裕:德政,恩德。
(8)废:停止。
在:完成。
王命:指周的统治。
(9)恫:痛。
瘝(guan):玻(10)敬:谨慎。
(11)棐(fei):辅助。
忱:诚。
(12)豫:安乐。
(13)惠:顺服。
(14)懋(mao):勉力。
(15)服:责任。
应:受。
(16)宅:定。
作:振作。
新:革新。
【译文】
王说:“是啊,封!你要好好考虑!现在臣民都在看着你是否恭敬地遵循你父亲文王的传统,依据他的遗训来治理国家。
你到殷后,要广泛寻求殷商遗民的心态,懂得怎样使他们顺服。
另外,你还要访求古时圣明帝王的治国之道,使臣民得到安宁。
要比天还宽宏,使臣民体验到你的恩德,不停地完成王命!”
王说:“啊,年轻的封!治理国家要经受痛苦的磨难,可要小心谨慎啊!威严的上天辅助诚心的人;这可以从民心表现出来,小人却难以治理。
你去那里要尽心尽力,不要贪图安逸享乐,才能治理好臣民。
我听说:‘民怨不在于大,也不在于小;要使不顺从的人顺从,使不努力的人努力。
’啊!你这年轻人,你的职责重大,我们君王受上天之命来保护殷民,你要协助君王实现上天之命,革新改造殷民。”
【读解】
这一段训诫体现了《康诰》的两个基本思想之一——明德尚德。
明德尚德是为了实行德政,以便使前殷王朝德臣民人心归顺。
归顺人心,用现今的话来说,就是改造思想,使旧人脱胎换骨成为新人。
杨绛先生曾用“洗澡”来比喻这个过程,老外则叫做“洗脑”。
归顺人心谈何容易!打江山易,改造江山也容易,只有归顺人心难。
对殷朝遗民来说,纣王固然残暴,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族类的全体。
他们也有过自己圣明的先王成汤,有自己的血缘亲情习惯风俗文化传统,这是不可征服、不可同化的。
用公毕竟是贤明君主,深知不可能凭武力÷暴政来迫使殷民“洗澡”,所以谆谆告诫康叔研究学习先王圣哲德治德经验,用来归顺殷民的人心。
对被“洗澡”的人来说,脱胎换骨是极其痛苦的。
“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需要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有六亲不认的铁石心肠来割断“一毛一”和“皮”的关系,割断浓于水的血缘。
但总有些人做不到,人还在,心不死,伺机举事,比如武庚的叛乱。
不知道康叔去了殷地后是否办过学习班,是否要求过背诵周公语录,反正他的任务够艰巨的,也够棘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