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
卷32列传第二十二
张邵
桓玄篡位,父敞先爲尚书,以答事微谬,降爲廷尉卿。
及宋武帝讨桓玄,邵白敞表献忠款,帝大悦,命署寺门曰:“有犯张廷尉家者,军法论。”
事平,以敞爲吴郡太守。
及王谧爲扬州,召邵补主簿。
刘毅位居亚相,好士一爱一才,当世莫不辐凑,唯邵不往。
亲故怪而问之,邵曰:“主公命世人杰,何烦多问。”
刘穆之言于帝,帝益亲之,转太尉参军,署长流贼曹。
卢循至蔡洲,武帝至石头,使邵守南城。
时百姓水际望贼,帝不解其意,以问邵。
邵曰:“节钺未反,奔散之不暇,亦何暇观望,今当无复恐耳。”
帝以邵勤练忧公,重补州主簿。
邵悉心政事,一精一力绝人,及诛刘藩,邵时在西州直庐,即夜诫衆曹曰:“大军当大讨,可各各条仓库及舟船人领,至晓取办。”
旦日,帝求诸簿最,应时即至,怪问其速。
诸曹答曰:“宿受张主簿处分。”
帝曰:“张邵可谓同人忧虑矣。”
九年,世子始开徵虏府,以邵补录事参军,转号中军,迁谘议参军,领记室。
十一年,武帝北伐,邵请见曰:“人生危脆,宜有远虑。
若刘穆之邂逅不幸,谁可代之?尊业如此,若有不讳,则处分云何?”
帝曰:“此自委穆之与卿耳。”
青州刺史檀祗镇广陵,辄率衆至滁中掩讨亡命,刘穆之虑其爲变,议欲遣军。
邵曰:“檀韶据中流,道济爲军首,若有相疑之迹,则大府立危。
不如逆遣慰劳,必无患也。”
祗果不动。
及穆之暴卒,朝廷恇惧,便发诏以司马徐羡之代之。
邵独曰:“今诚急病,任终在徐;然世子无专行之义,宜须谘。”
信反,方使世子出命曰:“朝廷及大府事悉谘徐司马,其馀啓还。”
武帝善其临事不挠,得大臣节。
十四年,世子改授荆州,邵谏曰:“储贰之重,四海所系,不宜外出,敢以死请。”
世子竟不行。
文帝爲中郎将、荆州刺史,以邵爲司马,领南郡相,衆事悉决于邵。
武帝受命,以佐命功封临沮伯。
分荆州立湘州,以邵爲刺史,将署府,邵以长沙内地,非用武之国,置府妨人,乖爲政要。
从之。
荆州刺史谢晦反,遗书要邵,邵不发函,使呈文帝。
元嘉五年,转征虏将军,领甯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
初,王华与邵不和,及华参要,亲旧爲之危心。
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岂以私隙害正义。”
是任也,华实举之。
及至襄一陽一,筑长围,修立堤堰,创田数千顷,公私充给。
丹、淅二川蛮屡爲寇,邵诱其帅并出,因大会诛之,遣军掩其村落,悉禽。
既失信群蛮,所在并起,水陆路断。
七年,子敷至襄一陽一定省,当还都,群蛮欲断取之,会蠕蠕国献使下,蛮以爲是敷,因掠之。
邵坐降号扬烈将军。
江夏王义恭镇江陵,以邵爲抚军长史、持节、南蛮校尉。
九年,坐在雍州营私畜取赃货二百四十五万,下廷尉,免官削 爵土。
后爲吴兴太守,卒。
追复爵邑,諡曰简伯。
邵临终遗命,祭以菜果,苇席爲车需车,诸子从焉。
长子敷。
敷字景胤,生而母亡。
年数岁问知之,虽童蒙便有感慕之色。
至十岁许,求母遗物,而散施已尽,唯得一扇,乃缄录之。
每至感思,辄开笥流涕。
见从母,悲感哽咽。
一性一整贵,风韵甚高,好读玄言,兼属文论。
初,父邵使与高士南一陽一宗少文谈系象,往复数番。
少文每欲屈,握麈尾叹曰:“吾道东矣。”
于是名价日重。
宋武帝闻其美,召见奇之,曰:“真千里驹也。”
以爲世子中军参军,数见接引。
累迁江夏王义恭抚军记室参军。
义恭就文帝求一学义沙门,会敷赴假还江陵,入辞,文帝令以后车载沙门往,谓曰:“道中可得言晤。”
敷不奉诏,曰:“臣一性一不耐杂。”
上甚不悦。
迁正员中书郎。
敷小名樝,父邵小名梨 。
文帝戏之曰 :“樝何如梨?”
答曰:“梨是百果之宗,樝何敢比也。”
中书舍人秋当、周赳并管要务,以敷同省名家欲诣之。
赳曰:“彼若不相容接,便不如勿往,讵可轻行。”
当曰:“吾等并已员外郎矣,何忧不得共坐。”
敷先旁设二一床一,去壁三四尺。
二客就席,敷呼左右曰:“移我远客。”
赳等失色而去,其自标遇如此。
善持音仪,尽详缓之致,与人别,执手曰:“念相闻。”
馀响久之不绝。
张氏后进皆慕之,其源起自敷也。
迁黄门侍郎,始兴王浚后将军司徒左长史,未拜,父在吴兴亡,成服凡十馀日,始进水浆。
葬毕不进盐菜,遂毁瘠成疾。
伯父茂度每止譬之,辄更感恸,绝而复续。
茂度曰:“我冀譬汝有益,但更甚耳。”
自是不复往。
未期而卒。
孝武即位,诏旌其孝道,追赠侍中,改其所居称孝张里。
敷弟柬袭父封,位通直郎。
柬勇力,手格猛兽,元凶以爲辅国将军。
孝武至新亭,柬出奔,坠淮死。
子式嗣。
弟冲。
冲字思约,出继伯父敷。
冲母戴顒女,有仪范,张氏内取则焉。
冲少有至一性一,随从叔永爲将帅,除盱眙太守。
永征彭城遇寒,军人足胫冻断者十七八,冲足指皆堕。
齐永明八年,爲假节,监青冀二州行刺史事。
冲父初卒,遗命“祭我必以乡土所産,无用牲物”。
冲在镇,四时还吴国取丙菜,每至烝尝,辄流涕荐焉。
仍转刺史。
永元二年,爲南兖州刺史,迁司州。
裴叔业以寿春降魏,又迁冲南兖州刺史,并未拜。
崔慧景事平,征建安王宝夤还都,以冲爲郢州刺史,一岁之中,频授四州刺史,至是乃受任,封定襄侯。
梁武帝起兵,手书喻意,又遣辩士说之,冲确然不回。
东昏遣骁骑将军薛元嗣、制局监暨荣伯领兵及粮运送冲,使拒西师。
元嗣等惩刘山一陽一之败,疑冲不敢进,停住夏首浦。
闻梁武师将至,元嗣、荣伯相率入郢城。
时竟陵太守房僧寄被代还至郢,东昏敕僧寄留守鲁山,除骁骑将军。
僧寄谓冲曰:“下官虽未荷朝廷深恩,实蒙先帝厚泽。
荫其树者不折其枝,实欲微立尘效。”
冲深相许诺,共结盟誓,分部拒守。
遣军主孙乐祖数千人助僧寄据鲁山岸立城垒。
明年二月,梁武围鲁山城,遣军主曹景宗等过江攻郢城。
冲中兵参军陈光静等间出击之,光静战死,冲固守不出。
病将死,厉府僚以诚节,言终而卒。
元嗣、荣伯与冲子孜及长史江夏程茂固守。
东昏诏赠冲散骑常侍、护军将军。
元嗣等处围城之中,无他经略,唯迎蒋子文及苏侯神,日禺中于州听上祀以求福,铃铎声昼夜不止。
又使子文导从登陴 巡行,旦日辄复如之。
识者知其将亡。
僧寄病死,孙乐祖窘,以城降。
郢被围二百馀日,士庶病死者七八百家。
鲁山陷后二日,程茂及元嗣等议降,使孜爲书与梁武帝。
冲故吏青州中从事房长瑜谓孜曰:“前使君忠贯昊天,一操一愈松竹,郎君但当端坐画一,以荷析薪。
若天运不与,幅巾待命,以下从使君。
今若随诸人之计,非唯郢州士女失高山之望,亦恐彼所不取也。”
不从,卒以郢城降。
时以冲及房僧寄比臧洪之被围也。
赠僧寄益州刺史。
畅字少微,邵兄褘子也。
褘少有一操一行,爲晋琅邪王国郎中令。
从王至洛。
还京都,宋武帝封药酒一罂付褘,使密加酖毒,受命于道自饮而卒。
畅少与从兄敷、演、镜齐名,爲后进之秀。
起家爲太守徐佩之主簿,佩之被诛,畅驰出奔赴,制一服尽哀,爲论者所美。
弟牧尝爲猘犬所伤,医云宜食虾蟆,牧甚难之。
畅含笑先尝,牧因此乃食,创亦即愈。
累迁太子中庶子。
孝武镇彭城,畅爲安北长史、沛郡太守。
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南征,太尉江夏王义恭统诸军出镇彭城。
太武亲率大衆,去彭城数十里。
彭城衆力虽多,军食不足,义恭欲弃彭城南归,计议弥日不定。
时历城衆少食多,安北中兵参军沈庆之议欲以车营爲函箱阵,一精一兵爲外翼,奉二王及妃媛直趋历城,分城兵配护军将军萧思话留守。
太尉长史何勖不同,欲席卷奔郁洲,自海道还都。
二议未决,更集群僚谋之。
畅曰:
“若历城、郁洲有可至之理,下官敢不高赞 。
今城内乏食,百姓咸有走情,但以关扃严固,欲去莫从耳。
若一旦动脚,则各自散走,欲至所在,何由可得?今军食虽寡,朝夕犹未窘罄,岂有舍万安之术,而就危亡之道。
若此计必用,下官请以颈血 汙君马迹。”
孝武闻畅议,谓义恭曰:“张长史言不可异也。”
义恭乃止。
魏太武得至,仍登城南亚父冢,于戏马台立毡屋。
先是队主蒯应见执,其日晡时,太武遣送应至小巿门致意,求甘蔗及酒。
孝武遣人送酒二器,甘蔗百挺;求骆驼。
明日,太武又自上戏马台,复遣使至小巿门求与孝武相见,遣送骆驼并致杂物,使于南门受之。
畅于城上与魏尚书李孝伯语。
孝伯问:“君何姓?”
答云:“姓张。”
孝伯曰:“张长史。”
畅曰:“君何得见识?”
孝伯曰:“君声名远闻,足使我知。”
因言说久之。
城内有具思者尝在魏,义恭遣视,知是孝伯,乃开门进饷物。
太武又求酒及甘橘,畅宣孝武旨,又致螺杯杂粽,南土所珍。
太武复令孝伯传语曰:“魏主有诏借博具。”
畅曰:“博具当爲申致,有诏之言,政可施于彼国,何得称之于此。”
孝伯曰:“邻国之君,何爲不称诏于邻国之臣?”
畅曰:“君之此称,尚不可闻于中华,况在诸王之贵,而独曰邻国之君邪。”
孝伯曰:“魏主言太尉、镇军久阙南信,殊当忧邑,若欲遣信,当爲护送。”
畅曰:“此方间路甚多,不复以此劳魏主。”
孝伯曰:“亦知有水路,似爲白贼所断。”
畅曰:“君着白衣,故称白贼邪?”
孝伯大笑曰:“今之白贼亦不异黄巾、赤眉。”
畅曰:“黄巾、赤眉似不在江南。”
孝伯曰:“亦不离青、徐。”
畅曰:“今者青、徐实爲有贼,但非白贼耳。”
又求博具,俄送与。
太武又遣送毡及九种盐并胡豉,云“此诸盐各有所宜:白盐是魏主所食;黑者疗腹胀气懑,细刮取六铢,以酒服之;胡盐疗目痛;柔盐不用食,疗马脊创;赤盐、驳盐、臭盐、马齿盐四种,并不中食。
胡豉亦中噉。”
又求黄甘,并云“魏主致意太尉、安北,何不遣人来至我间?彼此之情虽不可尽,要须 见我小大,知我老少,观我爲人。
若诸佐不可遣,亦可使僮来。”
畅又宣旨答曰:“魏主形状才力,久爲来往所具,李尚书亲自衔命,不患彼此不尽。
故不复遣信。”
又云:“魏主恨向所送马殊不称意,安北若须大马,当更送之;脱须蜀马,亦有佳者。”
畅曰:“安北不乏良驷,送自彼意,非此所求。”
义恭又饷炬烛十挺,孝武亦致锦一匹。
又曰:“知更须黄甘,诚非所吝,但会不足周彼一军。
向给魏主,未应便乏,故不复重付。”
太武复求甘蔗安石榴,畅曰:“石榴出自邺下,亦当非彼所乏。”
孝伯曰:“君南土膏粱,何爲着屩?君而着此,使将士云何?”
畅曰:“膏粱之言,诚爲多愧,但以不武,受命统军,戎阵之间,不容缓服。”
太武又遣就二王借箜篌、琵琶、筝、笛等器及棋子。
孝伯辞辩亦北土之美,畅随宜应答,吐属如流,音韵详雅,风仪华润。
孝伯及左右人并相视叹息。
时魏声云当出襄一陽一,故以畅爲南谯王义宣司空长史、南郡太守。
三十年,元凶弑逆,义宣发哀之日,即便举兵。
畅爲元佐,位居僚首,哀容俯仰,荫映当时。
举哀毕,改服着黄裤褶,出射堂简人。
音姿容止,莫不瞩目,见者皆愿爲尽命。
事平,征爲吏部尚书,封夷道县侯。
义宣既有异图,蔡超等以畅人望,劝义宣留之。
乃解南蛮校尉以授畅,加冠军将军,领丞相长史。
畅遣门生荀僧宝下都,因顔竣陈义宣衅状。
僧宝有私货,停巴陵不时下。
会义宣起兵,津路断绝,僧宝遂不得去。
义宣将爲逆,遣嬖人翟灵宝告畅,畅陈必无此理,请以死保之。
灵宝知畅不回,劝义宣杀以徇衆,赖丞相司马竺超人得免。
进号抚军,别立军部,以收人望。
畅虽署文檄,而饮酒常 醉,不省文书。
随义宣东下。
梁山战败,于乱兵自归,爲军人所掠,衣服都尽。
遇右将军王玄谟乘舆出营,畅已得败衣,因排玄谟上舆。
玄谟意甚不悦,诸将请杀之,队主张世营救得免。
执送都,下廷尉,寻见原。
起爲都官尚书,转侍中,代子淹领太子右卫率。
孝武宴朝贤,畅亦在坐。
何偃因醉曰:“张畅故是奇才,同义宣作贼,亦能无咎,非才何以致此?”
畅乃厉声曰:“太初之时,谁黄其合?”
帝曰:“何事相苦。”
初,元凶时,偃父尚之爲元凶司空,义师至新林,门生皆逃,尚之父子与婢妾共洗黄合,故畅讥之。
孝建二年,出爲会稽太守。
卒,諡曰宣。
畅一爱一弟子辑,临终遗命,与辑合坟,论者非之。
畅弟悦亦有美称,历侍中、临海王子顼前军长史、南郡太守。
晋安王子勋建僞号,召拜爲吏部尚书,与邓琬共辅僞政。
事败,悦杀琬归降,复爲太子中庶子。
后拜雍州刺史。
泰始六年,明帝于巴郡置三巴校尉,以悦补之,加持节、辅师将军,领巴郡太守。
未拜卒。
畅子浩,官至义一陽一王昶征北谘议参军。
浩弟淹,黄门郎,封广晋县子,太子右卫率,东一陽一太守。
一逼一郡吏烧臂照佛。
百姓有罪,使礼佛赎愆,动至数千拜。
坐免官禁锢。
起爲光禄勋,临川内史。
后与晋安王子勋同逆,军败见杀。
淹弟融。
融字思光,弱冠有名。
道士同郡陆修静以白鹭羽麈尾扇遗之,曰:“此既异物,以奉异人。”
解褐爲宋新安王子鸾行参军。
王母殷淑仪薨,后四月八日建斋并灌佛,僚佐儭者多至一万,少不减五千,融独注儭百钱。
帝不悦曰:“融殊贫,当序以佳禄。”
出爲封溪令。
从叔永出后渚送之曰:“似闻朝旨,汝寻当还。”
融曰:“不患不还,政恐还而复去。”
及行,路 经嶂嶮,獠贼执融将杀食之。
融神色不动,方作洛生咏,贼异之而不害也。
浮海至交州,于海中遇风,终无惧色,方咏曰:“干鱼自可还其本乡,肉脯复何爲者哉。”
又作海赋,文辞诡激,独与衆异。
后以示镇军将军顾觊之,觊之曰:“卿此赋实超玄虚,但恨不道盐耳。”
融即求笔注曰:“漉沙构白,熬波出素,积雪中春,飞霜暑路。”
此四句后所足也。
觊之与融兄有恩好,觊之卒,融身负坟土。
在南与交趾太守卞展善。
展于岭南爲人所杀,融挺身奔赴。
举秀才,对策中第。
爲尚书殿中郎,不就,改爲仪曹郎。
寻请假奔叔父丧,道中罚干钱敬道鞭杖五十,寄系延陵狱。
大明五年制,二品清官行僮干杖,不得出十。
爲左丞孙缅所奏,免官。
重定,摄祠部、仓部二曹。
时领军刘勉战死,融以祠部议,上应哭勉,见从。
又俗人忌以正月开太仓,融议不宜拘束小忌。
寻兼掌正厨,见宰杀,回车径去,自表解职。
再迁南一陽一王友。
融父畅爲丞相长史,义宣事难,畅将爲王玄谟所杀,时玄谟子瞻爲南一陽一王长史,融啓求去官,不许。
融家贫欲禄,乃与从叔征北将军永书曰:“融昔幼学,早训家风,虽则不敏,率以成一性一。
布衣韦带,弱年所安,箪食瓢饮,不觉不乐。
但世业清贫,人生多待,榛栗枣修,女贽既长,束帛禽鸟,男礼已大。
勉身就官,十年七仕,不欲代耕,何至此事。
昔求三吴一丞,虽属舛错,今闻南康缺守,愿得爲之。
融不知阶级,阶级亦可不知融,政以求丞不得,所以求郡,求郡不得,亦可复求丞。”
又与吏部尚书王僧虔书曰:“融天地之逸人也,进不辨贵,退不知贱,实以家贫累积,孤寡伤心,八侄俱孤,二弟顿弱,岂能山海陋禄,申融情累。
阮籍一爱一东平土风,融亦 欣晋平闲外。”
时议以融非御人才,竟不果。
辟齐太傅掾,稍迁中书郎,非其所好。
乞爲中散大夫,不许。
张氏自敷以来,并以理音辞、修仪范爲事。
至融风止诡越,坐常危膝,行则曳步,翘身仰首,意制甚多。
见者惊异,聚观成巿,而融了无惭色。
随例同行,常稽迟不进。
高帝素一爱一融,爲太尉时,与融款接。
见融常笑曰:“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即位后,手诏赐融衣曰:“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
交尔蓝缕,亦亏朝望。
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
是吾所着,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
高帝出太极殿西室,融入问讯,弥时方登阶。
及就席,上曰:“何乃迟爲?“对曰:“自地升天,理不得速。”
时魏主至淮而退,帝问:“何意忽来忽去。”
未有答者,融时下坐,抗声曰:“以无道而来,见有道而去。”
公卿咸以爲捷。
融善草书,常自美其能。
帝曰:“卿书殊有骨力,但恨无二王法。”
答曰:“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
融假还乡,诣王俭别。
俭立此地举袂不前,融亦举手呼俭曰:“歜曰‘王前’。”
俭不得已趋就之。
融曰:“使融不爲慕势,而令君爲趍士,岂不善乎。”
常叹云:“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
融与吏部尚书何戢善,往诣戢,误通尚书刘澄。
下车入门,乃曰:“非是。”
至户望澄,又曰:“非是。”
既造席视澄曰:“都自非是。”
乃去。
其爲异如此。
又爲长沙王镇军,竟陵王征北谘议,并领记室,司徒从事中郎。
永明二年,总明观讲,敕朝臣集听。
融扶入就榻,私索酒饮之。
事毕,乃长叹曰:“呜呼!仲尼独何人哉。”
爲御史中丞到撝所奏免官,寻复职。
融形貌短丑,一精一神清彻,王敬则见融革带宽,殆将至髀,谓曰:“革带太急。”
融曰:“既非步吏,急带何爲?”
融假东出,武帝问融住在何处,答曰:“臣陆处无屋,舟居无水。”
后上问其从兄绪,绪曰:“融近东出,未有居止,权牵小船于岸上住。”
上大笑。
后使融接对北使李道固,就席,道固顾而言曰:“张融是宋彭城长史张畅子不?”
融嚬蹙久之,曰:“先君不幸,名达六夷。”
豫章王大会宾僚,融食炙,始行毕,行炙人便去。
融欲求盐蒜,口终不言,方摇食指,半日乃息。
出入朝廷,皆拭目惊观之。
八年,朝臣贺衆瑞公事,融扶入拜起,复爲有司所奏,见原。
迁司徒兼右长史。
竟陵张欣时爲诸暨令,坐罪当死,欣时父兴世讨宋南谯王义宣,官军欲杀融父畅,兴世以袍覆畅而坐之,以此得免。
兴世卒,融着高履爲负土成坟。
至是,融啓竟陵王子良乞代欣时死。
子良答曰:“此乃是长史美事,恐朝有常典,不得如长史所怀。”
迁黄门郎,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
融有孝义,忌月三旬不听乐,事嫂甚谨。
父畅临终谓诸子曰:“昔丞相事难,吾以不同将见杀,缘司马竺超人得活,尔等必报其子。”
后超人孙微冬月遭母丧居贫,融吊之,悉脱一衣以爲赙,披牛被而反。
常以兄事微。
豫章王嶷、竟陵王子良薨,自以身经佐吏,哭辄尽恸。
建武四年,病卒,遗令建白旐无旒,不设祭,令人捉麈尾登屋复魂。
曰:“吾生平所善,自当陵云一笑。
三千买棺,无制新衾。
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
妾二人哀事毕,各遣还家。”
曰:“吾生平之风调,何至使妇人行哭失声,不须暂停闺合。”
融玄义无师法,而神解过人,高谈鲜能抗拒。
永明中遇疾,爲门律,自序云:“吾文章之体,多爲世人所惊,汝可师耳以心,不可使耳爲心师也。
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爲常,政当有其体。
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临卒,又戒其子曰:“手泽存焉,父书不读,况父音情,婉在其韵。
吾意不然,别遗尔旨。
吾文体英变,变而屡奇,岂吾天挺,盖不隤家声。
汝可号哭而看之。”
融文集数十卷行于世,自名其集爲玉海。
司徒褚彦回问其故,融云:“盖玉以比德,海崇上善耳。”
张氏前有敷、演、镜、畅,后有充、融、卷、稷。
第六弟宝积,建武中,出爲庐陵太守。
时名流谢伷、何点、陆惠晓、孔珪至融弟铁之舍。
点造坐便曰:“今日可谓盛集,二五我兄弟之流,阿六张氏保家之子。”
顾见王思远曰:“卿诈作善,非实得也。”
二五谓孔珪及融并第五。
宝积永元中爲湘州行一事萧颖胄于江陵,乘腰舆诣颖胄,举动自若。
颖胄问:“何至之晚?”
答曰:“本朝危乱,四海横流,既不能爲比干之死,实未忍爲微子之去,是以至晚。”
颖胄深以爲善,即用爲相府谘议。
后位御史中丞。
融与东海徐文伯兄弟厚。
文伯字德秀,濮一陽一太守熙曾孙也。
熙好黄、老,隐于秦望山,有道士过求饮,留一瓠卢瓜与之,曰:“君子孙宜以道术救世,当得二千石。”
熙开之,乃扁鹊镜经一卷,因一精一心学之,遂名震海内。
生子秋夫,弥工其术,仕至射一陽一令。
尝夜有鬼呻一吟,声甚凄怆,秋夫问何须,答言姓某,家在东一陽一,患腰痛死。
虽爲鬼痛犹难忍,请疗之 。
秋夫曰 :“云何厝法?”
鬼请爲刍人,案孔一穴一针之,秋夫如言,爲灸四处,又针肩井三处,设祭埋之。
明日见一人谢恩,忽然不见。
当世伏其通灵。
秋夫生道度、叔向,皆能一精一其业。
道度有脚疾不能行,宋 文帝令乘小舆入殿,爲诸皇子疗疾,无不绝验。
位兰陵太守。
宋文帝云:“天下有五绝,而皆出钱唐。”
谓杜道鞠弹棋,范悦诗,褚欣远模书,褚胤围棋,徐道度疗疾也。
道度生文伯,叔向生嗣伯。
文伯亦一精一其业,兼有学行,倜傥不屈意于公卿,不以医自业。
融谓文伯、嗣伯曰:“昔王微、嵇叔夜并学而不能,殷仲堪之徒故所不论。
得之者由神明洞彻,然后可至,故非吾徒所及。
且褚侍中澄富贵亦能救人疾,卿此更成不达。”
答曰:“唯达者知此可崇,不达者多以爲深累,既鄙之何能不耻之。”
文伯爲效与嗣伯相埒。
宋孝武路太后病,衆医不识。
文伯诊之曰:“此石博小肠耳。”
乃爲水剂消石汤,病即愈。
除鄱一陽一王常侍,遗以千金,旬日恩意隆重。
宋明帝宫人患腰痛牵心,每至辄气欲绝,衆医以爲肉症。
文伯曰:“此发症。”
以油投之,即吐得物如发。
稍引之长三尺,头已成蛇能动,挂门上适尽一发而已,病都差。
宋后废帝出乐游苑门,逢一妇人有娠,帝亦善诊,诊之曰:“此腹是女也。”
问文伯,曰:“腹有两子,一男一女,男左边,青黑,形小于女。”
帝一性一急,便欲使剖。
文伯恻然曰:“若刀斧恐其变异,请针之立落。”
便写足太一陰一,补手一陽一明,胎便应针而落。
两儿相续出,如其言。
子雄亦传家业,尤工诊察,位奉朝请。
能清言,多爲贵游所善。
事母孝谨,母终,毁瘠几至自灭。
俄而兄亡,扶杖临丧,抚膺一恸,遂以哀卒。
嗣伯字叔绍,亦有孝行,善清言,位正员郎,诸府佐,弥爲临川王映所重。
时直合将军房伯玉服五石散十许剂,无益,更患冷,夏日常复衣。
嗣伯爲诊之,曰:“卿伏热,应须以水发之,非冬月不可。”
至十一月,冰雪大盛,令二人夹捉伯玉,解一衣坐石,取冷水从头浇之,尽二十斛。
伯玉口噤气绝,家人 啼哭请止。
嗣伯遣人执杖防合,敢有谏者挝之。
又尽水百斛,伯玉始能动,而见背上彭彭有气。
俄而起坐,曰:“热不可忍,乞冷饮。”
嗣伯以水与之,一饮一升,病都差。
自尔恒发一热,冬月犹单褌衫,体更肥壮。
常有妪人患滞冷,积年不差。
嗣伯爲诊之曰:“此一尸一注也,当取死人枕煮服之乃愈。”
于是往古冢中取枕,枕已一边腐缺,服之即差。
后秣陵人张景,年十五,腹胀面黄,衆医不能疗,以问嗣伯。
嗣伯曰:“此石蚘耳,极难疗。
当取死人枕煮之。”
依语煮枕,以汤投之,得大利,并蚘虫头坚如石,五升,病即差。
后沈僧翼患眼痛,又多见鬼物,以问嗣伯 。
嗣伯曰 :“邪气入肝,可觅死人枕煮服之。
竟,可埋枕于故处。”
如其言又愈。
王晏问之曰:“三病不同,而皆用死人枕而俱差,何也?”
答曰:“一尸一注者,鬼气伏而未起,故令人沈滞。
得死人枕投之,魂气飞越,不得复附体,故一尸一注可差。
石蚘者久蚘也,医疗既僻,蚘虫转坚,世间药不能遣,所以须鬼物驱之然后可散,故令煮死人枕也。
夫邪气入肝,故使眼痛而见魍魉,应须而邪物以鈎之,故用死人枕也。
气因枕去,故令埋于冢间也。”
又春月出南篱门戏,闻笪屋中有呻一吟声 。
嗣伯曰:“此病甚重,更二日不疗必死。”
乃往视,见一老姥称体痛,而处处有黑敢黑无数。
嗣伯还煮斗余汤送令服之,服讫痛势愈甚,跳投一床一者无数。
须臾所黑处皆拔一出钉,长寸许。
以膏涂诸疮口,三日而复,云“此名钉疽也”。
时又有薛伯宗善徙痈疽,公孙泰患背,伯宗爲气封之,徙置斋前柳树上。
明旦痈消,树边便起一瘤如拳大。
稍稍长二十馀日,瘤大脓烂,出黄赤汁斗馀,树爲之痿损。
论曰:有晋自宅淮海,张氏无乏贤良。
及宋齐之间,雅道弥盛。
其前则云敷、演、镜、畅,盖其尤着者也。
然景胤敬一爱一 之道,少微立履所由,其殆优矣。
思光行己卓越,非常俗所遵,齐高帝所云“不可有二,不可无一”,斯言其几得矣。
徐氏妙理通灵,盖非常所至,虽古之和、鹊,何以加兹。
融与文伯款好,故附之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