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刘歆以小学入《六艺略》,后世《直斋书录解题》小学类

直斋书录解题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直斋书录解题

直斋书录解题 - 小学类

直斋书录解题

小学类

自刘歆以小学入《六艺略》,后世因之,以为文字训诂有关于经艺故也。

至《唐志》所载《书品》、《书断》之类,亦厕其中,则庞矣。

盖其所论书法之工拙,正与射御同科,今并削之,而列于杂艺类,不入经录。

△《尔雅》三卷

晋弘农太守河东郭璞景纯注。

按《汉志尔雅》二十篇,今书惟十九篇。

《志》初不着撰人名氏。

璞序亦但称兴于中古,隆于汉氏而已。

至陆氏《释文》始谓《释诂》为周公所作,其说盖本于魏张揖所上《广雅表》,言:“周公制礼以道天下,着《尔雅》一篇,以释其义;今俗所传三篇,或言仲尼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孙通所补,或言沛郡梁文所考,皆解家所说,先师口传,疑莫能明也。”

△《尔雅释文》一卷

唐陆德明撰。

△《尔雅疏》十卷

邢昺等撰。

其叙云:“为注者刘歆、樊光、李巡、孙炎,虽各名家,犹未详备,惟郭景纯最为称首。

其为义疏者,惟俗间有孙炎、高琏,皆浅近。

今奉敕校定,以景纯为主。”

共其事者杜镐而下八人。

△《小尔雅》一卷

《汉志》有此书,亦不着名氏。

《唐志》有李轨解一卷,今《馆阁书目》云孔鲋撰。

盖即《孔丛子》第十一篇也,曰《广诂》、《广言》、《广训》、《广义》、《广名》、《广服》、《广器》、《广物》、《广鸟》、《广兽》凡十章,又《广量衡》为十三章。

当时好事者抄出别行。

△《急就章》一卷

汉黄门今史游撰。

唐秘书监颜师古注。

其文多古语、古字、古韵,有足观者。

△《方言》十四卷

汉黄门郎成都扬雄子云撰。

晋郭璞注。

首题《輶轩使者绝代语》,末载《答刘歆书》,具祥着书本末。

其略云:“天下上计、孝廉及内郡卫卒会者,雄常抱三寸弱翰,斋素油四尺,以问其异语,归即以铅摘次之于椠。

葛洪《西京杂记》言子云好事,常怀铅提椠,从诸计访殊方绝域之语。

盖本雄书所云也。

△《释名》八卷

汉征士北海刘熙成国撰。

序云:“名之于实,各有类义,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然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即物名以释义。

凡二十七篇。”

△《广雅》十卷

魏博士张揖撰。

凡不在《尔雅》者着于篇,仍用《尔雅》旧目。

《馆阁书目》云今逸,但存《音》三卷。

今书十卷,而《音》附逐篇句下,不别行。

《隋志》称《博雅》,避逆炀名也。

揖又有《埤苍》、《三苍》、《训诂杂字》、《古文字训》凡四书,见《唐志》,今皆不传。

《博雅》乃隋曹宪撰。

宪因揖之说,附以音解,避炀帝名,更之以为“博”焉。

△《尔雅新义》二十卷

陆佃撰。

其于是书,用力勤矣。

自序以为虽使郭璞拥?清道,跂望尘躅可也。

以愚观之,大率不出王氏之学,与刘贡父所谓不彻姜食、三牛三鹿戏笑之语,殆无以大相过也。

《书》云玩物丧志,斯其为丧志也宏矣。

顷在南城传写凡十八卷,其曾孙子遹刻于严州为二十卷。

△《埤雅》二十卷

陆佃撰。

曰《释鱼》、《释兽》,以及于《鸟》、《虫》、《马》、《草》、《木》,而终之以《释天》,所以为《尔雅》之辅也。

此书本号“物性门类”,其初尝以《释鱼》、《释木》二篇上之朝,编纂将就,而永裕上宾,不及再上,既注《尔雅》,遂成此书。

其于物性精详,所援引甚博,而亦多用《字说》。

△《注尔雅》三卷

郑樵撰。

其言《尔雅》出自汉代笺注未行之前,盖凭《诗》、《书》以作,《尔雅》明则百家笺注皆可废。

《尔雅》,应释者也,笺注,不应释者也。

言语、称谓、宫室、器服、草木、虫鱼、鸟兽之所命不同,人所不能识者,故为之训释。

义理人之本有,无待注释。

注释则人必生疑,反舍经之言,而泥注解之言。

或者复舍注解之意,而泥己之意以为经意。

此其为说虽偏,而论注释之害,则名言也。

△《蜀尔雅》三卷

不着名氏、《馆阁书目》案:李邯郸云唐李商隐采蜀语为之。

当必有据。

△《说文解字》三十卷

汉太尉祭酒汝南许慎叔重撰。

凡十四篇,并序目一篇,各分上下卷,凡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一千一百六十三。

雍熙中,右散骑常侍徐铉奉诏校定。

以唐李阳冰排斥许氏为臆说,末有新定字义三条。

其音切则以唐孙忄面《韵》为定。

△《字林》五卷

晋■〈巾弦〉今吕忱撰。

太乙山僧云胜注。

案《隋》、《唐志》皆七卷,《三朝国史志》惟一卷,董氏《藏书志》三卷。

其书集《说文》之漏略者凡五篇,然杂揉错乱,未必完书也。

△《玉篇》三十卷

梁黄门侍郎吴兴郡顾野王希冯撰。

唐处士富春孙强增加,大约本《说文》,以后汉反切音未备,但云“读若某”,其反切皆后人所加,多疏朴脱误。

至梁时,四声之学盛行,故此书不复用直音矣。

其文字虽增多,然雅俗杂居,非若《说文》之精覈也。

又以今文易篆字,易以舛讹。

世人以篆体难通,今文易晓,故《说文》遂罕习。

要当求其本源可也。

△《广韵》五卷

隋陆法言口撰。

开皇初,有刘臻等八人同诣法言,共为撰集,长孙讷言为之笺注。

唐朝转有增加。

至开元中,陈州司法孙忄面着成《唐韵》,本朝陈彭年等重修,《中兴书目》云不知作者。

案《国史志》有《重修广韵》,题皇朝陈彭年等。

《景祐集韵》亦称真宗今陈彭年、邱雍等因陆法言《韵》就为刊益。

今此书首载景德、祥符敕牒,以《大宋重修广韵》为名,然则即彭年所修也。

△《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

南唐校书郎广陵徐锴楚金撰。

为《通释》三十篇,《部叙》二篇,《通论》三篇,《祛妄》、《类聚》、《错综》、《疑义》、《系述》各一篇。

锴至集贤学士、右内史舍人,不及归朝而卒。

锴与兄铉齐名,或且过之。

而铉归朝通显,故名出锴上。

此书援引精博,小学家未有能及之者。

△《说文韵谱》十卷

徐锴撰。

又取《说文》以声韵次之,便于检讨。

铉为作序。

△《佩觽》三卷

国子《周易》博士洛阳郭忠恕恕先撰。

“觽”者,所以解结也。

忠恕嗜酒狂纵,数犯法忤物得罪,其死时颇异,世传以尸解。

△《景祐集韵》十卷

直史馆宋祁、郑戬等修定,学士丁度、李淑典领。

字训皆本《说文》,余凡例详见于序。

《说文》所无,则引他书为解。

字五万三千五百二十五,此旧增二万七千三百三十一。

△《类篇》四十五卷

丁度等既修《集韵》,奏言今添字多与顾野王《玉篇》不相参协,乞委修韵官别为类篇,与集韵并行。

自宝元迄治平乃成书,历王洙、胡宿、范镇、司马光始上之,熙宁中颁行。

凡十五篇,各分上、中、下,以《说文》为本,而例有九云。

只十四篇,四十二卷。

言称十五篇,恐是目录三卷亦与。

△《礼部韵略》五卷、《条式》—卷

雍熙殿中丞邱雍、景德龙图阁待制戚纶所定,景祐知制诰丁度重修,元祐太学博亡增补。

其曰“略”者,举子诗赋所常用,盖字书声韵之略也。

△《复古编》二卷

吴兴道士张有谦中撰。

有工篆书,专本许氏《说文》,一点画不妄错。

林中书摅母《魏国夫人墓道碑》,有书之,“魏”字从“山”。

摅以为非,有曰:“世俗以从‘山’者为‘巍’,不从‘山’者为‘魏’,非也。

其实二字皆当从‘山’,盖一字而二音尔。

《说文》所无。

手可断,字不可易也。”

摅不能强。

晚着此书,专辨俗体之讹,手自书之。

陈了斋为之序。

△《韵补》五卷

吴棫撰。

取古书自《易》、《书》、《诗》而下,以及本朝欧、苏凡五十种,其声韵与今不同者皆入焉。

朱侍讲多用其说于《诗传》、《楚辞注》,其为书详且博矣。

又有《毛诗补音》一书,别见《诗》类,大归亦若此。

以愚考之,古今世殊,南北俗异,语言音声,诚有不得尽合者。

古之为《诗》学者,多以讽诵,不专在竹帛,竹帛所传不过文字,而声音不可得而传也。

又,汉以前未有反切之学,许氏《说文》、郑氏《笺注》但曰“读若某”而已,其于后世四声七音,又岂能尽合哉?反切之学,自西域入中国,至齐、梁间盛行,然后声病之说详焉。

韵书肇于陆法言,于是有音同韵异,若《东》,《冬》、《钟》,《鱼》、《虞》,《模》,《庚》、《耕》,《清》、《青》,《登》、《蒸》之类,断断乎不可以相杂,若此者岂惟古书未之有,汉、魏以前亦未之有也。

陆德明于《燕燕》诗,以“南”韵“心”,有读“南”作尼心切者,陆以为古人韵缓,不烦改字。

此诚名言。

今之读古书古韵者,但当随其声之叶而读之。

若“来”之为“厘”,“庆”之为“羌”,“马”之为“姥”,声韵全别,不容不改。

其声韵苟相近,可以叶读,则何必改字?如“燔”字必欲作汾沿反,“官”字必欲作俱员反,“天”字必欲作铁因反之类,则赘矣。

△《字始连环》二卷

郑樵撰。

大略谓六书惟类声之生无穷,音切之学,自西域流入中国,而古人取音制字,乃与《韵图》吻合。

△《论梵书》一卷

郑樵撰。

△《石鼓文考》三卷

郑樵撰。

其说以为石鼓出于秦,其文有与秦斤、秦权合者。

樵以本文“函”、“殴”两字,秦斤、秦权有之,遂以石鼓为秦物,先文简论而非之,其说甚博。

△《啸堂集古录》二卷

王俅子弁撰。

李邴汉老序之,称故人长孺之子,未详何王氏也。

皆录古彝器款识,自商迄秦凡数百章,以今文释之,疑者阙焉。

△《锺鼎篆韵》一卷

不着名氏。

案《馆阁书目》此书有二家,其一七卷,其一一卷。

七卷者,绍兴中通直郎薛尚功所广;一卷者,政和中主管衡州露仙观王楚也。

则未知此书之为王楚否?尚功有《锺鼎法帖》十卷,刻于江州。

当是其《篆韵》之所本也。

△《前汉古字韵编》五卷

侍郎宣城陈天麟季陵撰。

取《汉书》所用古字,以今韵编入之。

△《班马字类》二卷

参政嘉禾娄机彦发撰。

取二史所用古字及假借通用者,以韵类之。

洪迈景卢作序。

△《汉隶字源》六卷

娄机撰。

以世所存汉碑三百有九韵类其字,魏碑附焉者仅三十之一。

首为《碑目》一卷,每字先载经文,而以汉字着其下,一字数体者并列之。

皆以《碑目》之次第,着其所从出。

亦洪迈序。

序谓洪文惠公作五种书,《释》、《缵》、《图》、《续》皆成,唯《韵》书未就,而娄忠简继为之。

△《广干禄字书》五卷

娄机撰。

唐颜元孙为《干禄字书》,其侄真卿书之,刻石吴兴,为世所宝。

辨正、通、俗三体,目以“干禄”,谓举子所资也。

机熟于小学,嘉泰中教授资善堂,景献时为惠国公,数问字画之异,因为此书。

续唐之旧,故仍“干禄”之名。

既而悟其非所以施于朱邸也,则以“干禄百福”之义传会焉。

△《修校韵略》五卷

秘书省正字莆田刘孟容以《说文》、《字林》、《干禄书》、《五经文字》、《九经字样》、《佩觽》、《复古编》等书修校。

△《韵略分毫补注字谱》一卷

进士未阳秦昌朝撰。

附前《韵略》之后,皆永嘉教授临安钱厚所刻也。

窃谓小学当论偏傍尚矣,许叔重以来诸书是也。

韵以略称,止施于礼部贡举,本非小学全书,于此而校其偏傍,既不足以尽天下之字,而欲使科举士子尽用篆籀点画于试卷,不几于迂而可笑矣哉!进退皆无据,谓之赘可也。

△《附释文互注韵略》五卷

以监本增注而释之。

△《押韵释疑》五卷

进士庐陵欧阳德隆、易有开撰。

凡字同义异、字异义同者皆辨之,尤便于场屋。

△《字通》一卷

彭山李从周肩吾撰。

△《切韵义》一卷、《纂要图例》一卷

汴阳谢晖撰。

绍兴十年序。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直斋书录解题》未分类项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自刘歆以小学入《六艺略》,后世《直斋书录解题》小学类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