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行唐·王维【原文】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一《乐府诗集》新乐府辞

乐府诗集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 - 新乐府辞

乐府诗集

新乐府辞

老将行

唐·王维

【原文】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一胡一 马骑①。

射杀山中白额虎②,肯数③邺下黄须儿④。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⑤。

卫青⑥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⑦。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⑧,今日垂杨生左肘⑨。

路旁时卖故侯瓜⑩,门前学种先生柳。

茫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一交一 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注释】

①步行夺得一胡一 马骑:汉将李广为匈一奴一骑兵所擒,广时已受伤,便即装死。

后于途中见一一胡一 儿骑着良马,便一跃而上,将一胡一 儿推在地下,疾驰而归。

②射杀山中白额虎:与上文连观,应是指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时,多次射杀山中猛虎事。

白额虎,则似是用晋名将周处除三害事。

南山白额虎是三害之一。

见《晋书·周处传》。

③肯数:岂只是。

④邺下:曹操封魏王时,都邺(今河北临漳西)。

黄须儿:指曹彰,曹操第二子,须黄色,性刚猛,曾亲征乌丸,颇为曹操爱重,曾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⑤蒺藜:本是有三角刺的植物,这里指铁蒺藜,战地所用障碍物。

⑥卫青:汉代名将,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之弟,以征伐匈一奴一官至大将军。

⑦李广无功缘数奇:李广曾屡立战功,汉武帝却以他年老数奇,暗示卫青不要让李广抵挡匈一奴一,因而被看成无功,没有封侯。

缘,因为。

数,命运。

奇,单数,偶之对称,奇即不偶,不偶即不遇。

⑧飞箭无全目:鲍照《拟古诗》:“惊雀无全目。”

李善注引《帝王世纪》:吴贺使羿射雀,贺要羿射雀左目,却误中右目。

这里只是强调羿能使雀双目不全,于此见其射艺之一精一。

⑨垂杨生左肘:庄子的“柳生其左肘”的“柳”本来即疡之意,王维却误解为杨柳之柳,因而有垂杨云。

⑩故侯瓜:邵平本秦东陵侯,秦亡为平民,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味甘美。

先生柳:晋陶渊明弃官归隐后,因门前有五株杨柳,遂自号“五柳先生”,并作有《五柳先生传》。

颍川空使酒:灌夫,汉颍陰人,为人刚直,失势后颇牢騷不平,后被诛。

使酒,恃酒逞意气。

星文:指剑上所嵌的七星文。

【译文】

老将在少年十五、二十岁的时候,步行夺下一胡一 人的马骑。

射杀山里的白额猛虎,比得上邺下黄须儿。

一个人转战三千里,一把剑抵得过百万人的军队。

汉朝的兵英勇迅速像疾雷闪电,敌人的骑兵奔腾而来却害怕铁蒺藜。

卫青不败像有天助,李广打仗没有功劳是因为命运不好。

自从不被任用就衰老了,岁月流逝,世事蹉跎成了白发老人。

从前射箭没有鸟能保全双目,如今在肘上长了瘤。

在路边卖瓜,门前学陶潜种了柳树。

一片苍茫中古树连着深巷,寂寞的寒山对着敞开的窗子。

立誓要让疏勒城中涌出泉水,不像颍川的灌夫只会借酒使气。

贺兰山下驻军密集如云,紧急文书传送过来,日夜都可以听得到。

持着符节的使臣在三河招募年少的士兵,皇帝下了五道诏书让将军们出兵。

试着拂拭铠甲擦得雪亮闪光,拿着宝剑,剑上的金星闪闪发光。

愿有一把强弓射杀敌人的大将,羞耻于敌人对君王构成威胁。

不要嫌弃当年的云中太守,还可以在这次战役中建立功勋。

【赏析】

这首诗叙述了一位老将的经历。

他一生东征西战,功勋卓著,结果却落得个“无功”被弃、不得不以躬耕叫卖为业的可悲下场。

边烽再起,他又不计恩怨,请缨报国。

作品揭露了统治者的赏罚蒙昧、冷酷无情,歌颂了老将的高尚节操和爱国热忱。

洛陽女儿行

唐·王维

【原文】

洛陽女儿对门居,才可①颜容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②。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③。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④火,九微片片飞花⑤琐。

戏罢曾无⑥理⑦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⑧。

谁怜越女⑨颜如玉,贫贱一江一 头自浣纱。

【注释】

①才可:恰好。

②九华帐:鲜艳的花罗帐。

③季伦:晋石崇字季伦,家甚富豪。

④九微:《汉武内传》记有“九光九微之灯”。

⑤花:指雕花的连环形窗格。

⑥曾无:从无。

⑦理:一温一 一习一 。

⑧赵李家: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婕妤李平两家。

这里泛指贵戚之家。

⑨越女:指未入宫时的西施。

【译文】

洛陽城里有个少女,和我对门而居;颜容十分俏丽,年纪正是十五有余。

迎亲时,夫婿乘骑的是玉勒青骢马;侍女端来的金盘,盛着脍好的鲤鱼。

画阁朱楼庭院台榭,座座相对相望;桃红柳绿垂向屋檐,随风摆动飘扬。

她打扮好了,被送上丝绸香木车子;一精一美宝扇遮日,迎归鲜艳的九华帐。

丈夫年纪轻轻有权有势,富贵轻狂;意气骄奢,大大超过了富豪石季伦。

自己怜爱娇一妻 ,亲自教她练一习一 歌舞;把稀世罕有的珊瑚送人,毫不可惜。

彻夜欢娱,春窗拂晓才灭九微灯火;灯花片片飘落,掉在雕花环形窗格上。

嬉戏之后,她从无一温一 一习一 曲子的工夫;梳妆好了,只坐在香炉边熏透衣裳。

洛陽城中认识的人,尽是富贵豪门;日夜往来的,都是赵李般的大户人家。

西施洁净美丽,谁去怜爱这样的姑娘;贫贱的时候,只好任她在溪头浣纱。

【赏析】

这首诗写洛陽贵妇生活的富丽豪贵,夫婿行为的骄奢放荡,揭示了高层社会的骄奢一婬一逸。

诗开头八句是叙述洛陽女出身骄贵和衣食住行的豪富奢侈。

“狂夫”八句是叙述洛陽女丈夫行为之骄奢放荡和作为玩物的贵妇的娇媚无聊。

“城中”四句是写她们的一交一 住尽是贵戚。

并以西施出身寒微作为反衬,抒发作者的感慨。

悲陈陶①

唐·杜甫

【原文】

孟冬十郡良家子②,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③,四万义军④同日死。

群一胡一 归来血洗箭,仍唱一胡一 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⑤,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释】

①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

②孟冬:农历十月。

十郡:指秦中各郡。

良家子:从百姓中征召的士兵。

③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

④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

⑤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

【译文】

初冬时节,从十几个郡征来的良家子弟,一战之后鲜血都洒在陈陶水泽之中。

蓝天下的旷野现在变得死寂无声,四万名兵士竟然在一日之内全部战死。

野蛮的一胡一 兵箭镞上滴着善良百姓的鲜血,唱着人们听不懂的一胡一 歌在长安街市上饮酒狂欢。

长安城的百姓转头向陈陶方向失声痛哭,日夜盼望唐朝军队打回来恢复昔日的太平生活。

【赏析】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冬,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

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陈陶战场,景象是惨烈的。

杜甫这时被困在长安,诗即为这次战事而作。

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但是杜甫从战士的牺牲中,从沉默气氛中,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中,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仍然发现并写出了悲壮的美。

它能给人们以力量,鼓舞人民为讨平叛乱而继续斗争。

这首诗的写作,说明杜甫没有客观主义地展览伤痕,而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他根据战争的正义性质,写出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表现出他在创作思想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悲青坂

唐·杜甫

【原文】

我军青坂在东门①,天寒饮马太白窟②。

黄头奚儿③日向西④,数骑弯弓敢驰突⑤。

山雪河冰⑥野萧瑟⑦,青是烽烟⑧白人骨。

焉得附书⑨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⑩。

【注释】

①东门:指青坂所属的县城东门。

②太白窟:秦岭主峰,位于今天的陕西武功、太白诸县。

这里说青坂在太白窟,山高天寒,饮马困难,条件极为艰苦。

③黄头奚儿:安禄山的军队里有很多是奚、契丹的部族。

④日向西:一天天向西推进。

青坂在陈陶以西。

⑤驰突:飞骑冲击突破,形容勇于战斗。

⑥山雪河冰:雪、冰都是动词,指山上积雪,河水结冰。

⑦野萧瑟:指寒风凄厉。

⑧烽烟:烽火,军事告急的信号。

⑨焉得附书:怎能够托书信。

⑩仓卒:仓促。

【译文】

我军驻扎在武功县东门外的青坂,天气严寒,兵士都在太白山的泉窟中饮马。

黄头的奚兵每天向西推进,只有几个骑兵,居然敢弯弓射箭向我军冲击。

这时,山上是雪,河中有冰,旷野里一片萧瑟气象。

青的是报警的烽烟,白的是战死兵士的枯骨。

怎么能托人带个信给我军,嘱咐他们暂时忍耐一下,等到明年再来反攻,千万不要急躁。

【赏析】

至德元年(756)十月二十一日,房琯在陈陶斜大败,收残兵几千驻青坂。

由于宦官催督,房琯出战又大败。

杜甫闻讯后写了这首诗,希望总结教训,充分准备,等待时机,再作反攻。

青坂,当距陈陶斜与咸陽不远,在今陕西周至、武功之间的太白山区。

哀一江一 头

唐·杜甫

【原文】

少陵野老①吞声哭②,春日潜行③曲一江一 曲④。

一江一 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⑤?忆昔霓旌⑥下南苑⑦,苑中万物生颜色⑧。

昭陽殿⑨里第一人⑩,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一江一 水一江一 花岂终极?黄昏一胡一 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注释】

①少陵:杜甫祖籍长安杜陵。

少陵是汉宣帝许皇后的陵墓,在杜陵附近。

杜甫曾在少陵附近居住过,故自称“少陵野老”。

②吞声哭:不出声地哭。

③潜行:因在叛军管辖之下,只好偷偷地走到这里。

④曲一江一 曲:曲一江一 的隐曲角落之处。

⑤为谁绿:意谓国家破亡,连草木都失去了故主。

⑥霓旌:云霓般的彩旗,指天子之旗。

⑦南苑:指曲一江一 东南的芙蓉苑。

⑧生颜色:万物生辉。

⑨昭陽殿:汉代宫殿名。

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之妹为昭仪,居住于此。

唐一人多以赵飞燕比杨贵妃。

⑩第一人:最得一宠一 的人。

辇:皇帝乘坐的车子。

古代君臣不同辇,指贵妃之受一宠一 超出常规。

才人:宫中的女官。

嚼啮:咬。

黄金勒:用黄金做的衔勒。

仰射云:仰射云间飞鸟。

一笑:杨贵妃因才人射中飞鸟而笑。

明眸皓齿今何在:写安史之乱起,玄宗从长安奔蜀,路经马嵬驿,禁卫军逼迫玄宗缢杀杨贵妃。

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北,玄宗入蜀所经之地。

一江一 水一江一 花岂终极:这句是说,花草无知,年年依旧,岂有穷尽。

终极,穷尽。

【译文】

祖居少陵的野老无声地痛哭,春天偷偷地来到了曲一江一 边。

一江一 岸的宫殿千门闭锁,细细的柳丝和新生的水蒲为谁而绿?回忆当初皇帝的彩旗仪仗下了南苑,苑里的万物都生出光辉。

昭陽殿里的第一美人也同车出游,随侍在皇帝身旁。

车前的宫中女官带着弓箭,白马套着带嚼子的黄金马勒。

翻身朝天上的云层射去,一笑之间双飞的一对鸟儿便坠一落 在地。

杨贵妃明亮的眼睛和洁白的牙齿在哪里呢?鲜血玷污了她的游魂,再也不能归来!清清的渭水向东流去,而明皇所在的剑阁是那么深远。

走的和留下的彼此没有消息。

人生有情,泪水沾湿了胸臆,一江一 水的流淌和一江一 花的开放哪里会有尽头呢?黄昏时,一胡一 骑扬起满城的尘土,我想去城南,却望着城北。

【赏析】

这首诗作于至德二年(757)春。

位于长安城南的曲一江一 ,当时曾是唐王朝贵族官僚以及仕女们游览的胜地,富丽繁华,盛极一时。

由于安史叛军的盘踞和破坏,变得千门紧闭,萧条冷落。

诗人抚今追昔,痛感玄宗君臣行乐无度,以致酿成悲剧。

这首诗借唐玄宗和杨贵妃生离死别、命运的剧变,感叹李唐王朝的盛衰巨变,充满了国破家亡的巨大悲痛。

诗人先从曲一江一 景象的变化写起,再由杨氏的娇一宠一 和惨死道出国家灭亡的历史悲剧,对唐玄宗、杨玉环既有谴责,又寄予哀怜。

最后表达平叛的愿望。

开篇第一句就创造出了强烈的艺术氛围,后面写春日潜行是哀,睹物伤性还是哀,最后,不辨南北更是极度哀伤的表现。

“哀”字笼罩全篇,沉郁顿挫,哀笔深远。

这首诗与《春望》同时作于至德二年(757)春。

历代评家颇重此诗含蓄蕴藉的批评风格,如《杜诗说》云:“诗意本哀贵妃,不敢斥言,故借一江一 头行幸处,标为题目耳。

此诗半含半露,若悲若讯……如此用笔,浅深极为合宜。”

哀王孙

唐·杜甫

【原文】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①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一胡一 。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一奴一。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高准②,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③龙在野④,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一交一 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⑤。

窃闻天子已传位⑥,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⑦,慎勿出口他人狙⑧。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⑨无时无⑩。

【注释】

①延秋门:唐宫苑西门。

出此门,即由便桥渡渭水,自咸陽大道往马嵬。

②高准:高鼻。

③豺狼在邑:指安禄山在洛陽称帝。

④龙在野:指玄宗出奔在蜀。

⑤今何愚:指哥舒翰率朔方军二十万为安禄山所败。

⑥已传位:指唐玄宗传位给肃宗。

⑦花门剺面请雪耻:肃宗即位后,与回纥修好。

回纥又称花门。

依匈一奴一风俗,在宣誓仪式上割面流血以示诚意。

南单于在后汉光武帝时曾遣使称臣,此处借指回纥。

⑧狙:猕猴。

因善伺伏攫食,比喻有人会暗中侦视。

⑨佳气:指陵墓间郁郁葱葱之气,原是旧时堪舆家的风水之说。

⑩无时无:意谓随时都有中兴的希望。

【译文】

长安城头伫立着一只白头乌鸦,夜暮了,还飞进延秋门上叫个不停。

这怪物,又向大官邸宅啄个不停,屋中的达官们以为是一胡一 人来袭而吓得逃离了家。

玄宗出奔,折断金鞭又累死九马,皇亲国戚来不及和他一同驱驾同奔。

有个少年,腰间佩戴玉玦和青珊瑚,可怜啊,他在路旁哭得嗓子嘶哑。

千问万问,总不肯说出自己的姓名,只说生活困苦,求人收他做家一奴一!已经有一百多天,逃窜荆棘丛下,身上无完肤,遍体伤疤。

凡是高帝子孙,大都是鼻梁高直,龙种与布衣相比,自然来得高雅。

豺狼在城称帝,龙种却流落荒野,王孙啊,你一定要珍重自己的身世。

在十字路口,不敢与你长时一交一 谈,只能站立片刻,交代给你重要的话。

昨天夜里,东风吹来阵阵血腥味,长安东边,来了很多骆驼和车马。

北方军队,一贯是一交一 战的好身手,往日勇猛,如今何以就流水落花。

私下听说,皇上已把皇位传太子,南单于派使拜服,圣德安定天下。

他们个个割面,请求雪耻上前线,你要守口如瓶,以防暗探的缉拿。

多可怜啊王孙,你万万不要疏忽,五陵之气葱郁,大唐中兴有望呀!

【赏析】

本诗作于唐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进犯长安后几个月。

自七月安禄山部将孙孝哲占领长安后,杀戮了唐宗室霍国长公主以下百余人,诗里所哀的王孙是侥幸逃出来的。

诗中既写了唐宗室逃离长安时连子弟都不能相顾的惊恐和王孙流落时的哀伤,也表现了诗人对他们的关切同情和对肃宗的希望。

诗人当时还没有从长安逃出,因而其景其情能写得这样逼真。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原文】

卖炭翁,伐薪①烧炭南山②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③?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④冰辙⑤。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⑥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⑦。

手把文书口称敕⑧,回车叱牛牵向北⑨。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⑩向牛头充炭直。

【注释】

①伐薪:砍柴。

②南山:终南山,在长安(今西安市)南面。

③何所营:派什么用途。

④辗:同“碾”,轧的意思。

⑤辙:车轮辗出的痕迹。

⑥翩翩:轻快得意的姿态。

骑:骑马的人。

⑦黄衣使者白衫儿:唐朝的宦官品级较高的穿黄衣,无品级的穿白衣。

⑧敕:皇帝的命令。

⑨牵向北:唐代皇帝的宫殿在长安的北边,牵向北,指把炭车赶向皇宫。

⑩系:挂。

直:同“值”。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乌黑。

卖炭得到钱作什么用?为了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数九寒天可怜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

牛疲乏了,人也饿了,太陽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的泥泞中休息。

两个骑马的人轻快地前来了,他们是谁?是穿黄衣服的太监和穿白衣服的差役。

手里拿着公文,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往北面拉去。

一车炭,一千多斤,宫市使者们硬是要赶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

宫市使者们将半匹红绡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做炭的价钱。

【赏析】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

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

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

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其受害者当然不止一个卖炭翁。

诗人以个别表现一般,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财物的罪行给予有力的鞭挞。

桃源行

唐·王维

【原文】

渔舟逐水①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②。

坐③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入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更问神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常时只记入山深,清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注释】

①逐水:顺着溪水。

②古津:古渡口。

③坐:因。

【译文】

渔船顺着溪流走观赏山水一溪春;古老的渡口夹岸的桃花艳丽缤纷。

坐看红花一树树忘却究竟走多远;行至青溪尽头空空荡荡不见有人。

有一山洞入口暗行小径开头曲折;走不多远旋即看见陆地广阔无垠。

远远望去有一个云树相聚的去处;近看却是千家万户种满花卉竹林。

樵夫最初自我介绍他们汉代姓名;村中的居民都没改变秦代的衣裙。

他们居住的地方是武陵的桃花源;还在世外仙境建起了自得的田园。

月明高照松下房舍窗棂一片清静;云中朝陽初露到处是鸡犬的吠鸣。

听说来了凡人一大家集拢来看究竟;竞相引领回家打听家乡近来情景。

天一亮,他们就开门打扫街巷花径;傍晚,渔人樵夫便乘小船回到山村。

当初因为避乱先人离开混乱人间;再说来到这神仙境地就不想回还。

深山峡谷谁也不知道人世间的事;外界看这里也只看见渺远的云山。

至今已不再怀疑仙境之难于闻见;只是尘心未尽仍然思念旧的乡县。

出洞后尽管觉得桃花源山水远隔;始终打算辞家去桃花源长期游历。

自以为走过的旧路应该不会迷向;怎么知道山峦沟壑而今已经改变。

当时只记得进入山中后很远很深,沿着青溪几经转折才到深邃云林。

春天已经来到遍溪都是桃花流水;辨不清桃花仙境该到何处去找寻。

【赏析】

这是王维十九岁时写的一首七言乐府诗,题材取自陶渊明的叙事散文《桃花源记》。

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曾说:“意思,犹五谷也。

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也。”

好的诗应当像醇酒,读后能令人陶醉。

因此,要将散文的内容改用诗歌表现出来,决不仅仅是一个改变语言形式的问题,还必须进行艺术再创造。

王维这首《桃源行》,正是由于成功地进行了这种艺术上的再创造,因而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得以与散文《桃花源记》并世流传。

横一江一 词六首

唐·李白

其一

【原文】

人言横一江一 ①好,侬②道横一江一 恶。

一风三日③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注释】

①横一江一 :即横一江一 浦,在今安徽和县东南,是长一江一 下游的一个渡口。

②侬:我,吴地(今一江一 苏南部一带)人自称为“侬”。

③一风三日:连刮三天大风。

【译文】

人人都说横一江一 好,但是我觉得横一江一 地势险恶无比。

这里能连刮三天大风,风势之猛烈能吹倒山峰。

一江一 中翻起的白浪有瓦官阁那么高。

其二

【原文】

海潮南去过浔陽①,牛渚②由来险马当③。

横一江一 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注释】

①海潮:倒灌进长一江一 的海水。

南去:从横一江一 浦流往浔陽的水是西南向,所以说南去。

浔陽:今一江一 西九一江一 。

②牛渚:山名,在安徽当涂长一江一 边,北部突入一江一 中,山下有矶,是唐代大一江一 南北的重要渡口之一。

③险马当:险过马当。

马当,山名,在今一江一 西彭泽东北,山形似马,横枕长一江一 ,回风撼浪,船行艰阻。

【译文】

倒灌进长一江一 的海水从横一江一 浦向南流去,途中要经过浔陽。

牛渚山北部突入一江一 中,山下有矶,地势本就十分险要,马当山横枕长一江一 ,回风撼浪,船行艰阻。

横一江一 欲渡风波十分险恶,要跨渡这一水之一江一 会牵动愁肠几万里。

其三

【原文】

横一江一 西望阻西秦①,汉水东连扬子津②。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③。

【注释】

①西秦:即西方之秦,借指长安。

阻西秦,指视线为横一江一 的如山白浪所阻,望不到长安。

②汉水:即汉一江一 ,长一江一 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陕西西南部,东南流经湖北至武汉入长一江一 。

扬子津:古代长一江一 下游的重要渡口之一,在今一江一 苏扬州市南,长一江一 北岸。

③峭帆人:指船夫。

峭帆,高耸的船帆。

【译文】

从横一江一 向西望去,视线为横一江一 的如山白浪所阻,望不到长安。

汉一江一 东边与扬子津相连。

一江一 中的白浪翻滚如山,如此险阻怎么能够渡过呢?狂风愁杀了将要出行的船夫。

其四

【原文】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①。

浙一江一 ②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注释】

①浪打天门石壁开:汹涌的浪涛把天门山劈成两半。

天门,山名,由东、西梁山组成。

东梁山位于当涂西南方,西梁山位于和县以南,两山隔一江一 相对如门,故称天门。

②浙一江一 :即钱塘一江一 。

钱塘一江一 潮水汹涌,夏历八月十八更为猛烈。

此指横一江一 浦浪涛。

【译文】

横一江一 上常有急风暴雨至,汹涌的浪涛能把天门山劈成两半。

钱塘一江一 八月的潮水比起它来怎样呢?横一江一 上的波涛好似连山喷雪而来。

其五

【原文】

横一江一 馆前津吏迎①,向余东指海云生②。

郎今欲渡缘何事③?如此风波不可行!

【注释】

①横一江一 馆:横一江一 浦渡口的驿馆。

津吏:管理渡口的小吏。

②海云生:指海上升起了云雾,这是大风雨的预兆。

③郎:古时对年轻男子的称呼。

这里是津吏对作者的称呼。

缘何事:到底为了什么事。

【译文】

我在横一江一 浦渡口的驿馆前受到了管理渡口的小吏的相迎,他向我指着东边,告诉我海上升起了云雾,大风雨即将来临。

你这样急着横渡到底为了什么事情呢?如此大的风波危险,可不能出行啊!

其六

【原文】

月晕①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②百川回。

惊波一起三山③动,公无渡河④归去来。

【注释】

①月晕:环绕月亮周围的白色光带,是起风的预兆。

②蹙:迫促。

东蹙,迫向东南。

这句是说海鲸东向,百川倒流。

③三山:山名,在今一江一 苏南京西南长一江一 边,三峰并列,故名。

④公无渡河:乐府《瑟调曲》调名。

据《古今注》记载:朝鲜水夫霍里子高早起撑船,见一白发狂夫横渡急流,其妻阻之不及,夫坠河死,妻弹箜篌而唱:“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当奈公何!”曲终,也投河而死。

这里是借用乐府曲调名告诫人,横一江一 水势湍急,勿轻易渡一江一 。

【译文】

横一江一 之上经常月晕起风,整日笼罩在风雾中,一江一 里的海鲸东向,百川倒流。

波涛大浪一起,声势浩大,三山都会被之摇动,横一江一 水势湍急,千万不要轻易渡一江一 ,如果轻易而渡,将会有去无回。

【赏析】

开元十四年(726),李白来到了横一江一 浦,面对白浪滔天的长一江一 ,他以夸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汹涌澎湃的长一江一 天险图。

这组诗汲取了民歌的格调,语言自然,形象动人。

《横一江一 词》六首,多写横一江一 浦波高浪险的景象和行人被阻的心情。

诗句自然流畅,感情朴实真率,深受南朝乐府民歌影响。

静夜思①

唐·李白

【原文】

床 前明月光,疑②是地上霜。

举头③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①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引起的思念。

②疑:怀疑,以为。

③举头:抬头。

【译文】

在床 前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赏析】

《静夜思》是诗人离开家人后写出的诗。

全诗仅短短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却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

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

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

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

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

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兵车行①

唐·杜甫

【原文】

车辚辚②,马萧萧③,行人④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⑤相送,尘埃不见咸陽桥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⑦云霄。

道傍过者⑧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⑨频。

或⑩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陰雨湿声啾啾!

【注释】

①行:本是乐府歌曲中的一种体裁。

但《兵车行》是杜甫自创的新题。

②辚辚:车行的轧压声,车轮声。

③萧萧:战马嘶鸣声。

④行人:这里是指行经咸陽桥的新征军士。

⑤走:奔跑。

⑥咸陽桥:在咸陽西南,横跨渭水的一座大桥。

⑦干:冲。

⑧过者:过路的人,这里是杜甫自称。

⑨点行:当时征兵用语,即按名册点名征召出征。

“但云”以下,全是行人的答话。

⑩或:不定指代词,有的人。

防河:当时常与吐蕃发生战争,曾征召陇右、关中、朔方诸军集结河西一带防御。

因其地在长安以北,所以说“北防河”。

西营田:古时实行屯田制,军队无战事即种田,有战事即作战。

“西营田”也是防备吐蕃的。

里正:唐制,每百户设一里正,负责管理户口、检查民事、催促赋役等。

裹头:以黑绸三尺裹头,曰头巾。

新兵因为年纪小,所以需要里正给他裹头。

武皇:汉武帝刘彻。

唐诗中常有以汉指唐的委婉避讳方式。

这里借武皇代指唐玄宗。

因为二者都有穷兵黩武之举。

开边:用武力开拓边疆。

荆杞:荆棘与杞柳,都是野生灌木。

长者:上文的“道傍过者”,即杜甫。

征人敬称他为“长者”。

役夫敢申恨:征人自言不敢诉说心中的冤屈愤恨。

这是反诘语气,表现士卒敢怒而不敢言的情态。

青海头:即青海边。

这里是自汉代以来,汉族经常与西北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地方。

唐初也曾在这一带与突厥、吐蕃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译文】

战车隆隆地响过,战马不停地嘶鸣;出征的士兵,欲把弓箭佩挂在了腰上。

爹娘、妻子和儿女跑着为被征的亲人送行,出征队伍踏起来的尘土遮住了咸陽桥。

送行的人有的扯住亲人衣裳,有的因情绪激动而以脚跺地,拦堵着京郊大道放声哭号,哭声一直冲上了九重云霄。

路旁经过的人询问出征士兵,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

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有的人四十岁到西部边疆去种田。

去时里长给有的壮丁裹头巾,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

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

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野生的草木。

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

况且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

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申诉怨恨?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

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一交一 租税,租税从哪里出?如今是生男不如生女好,女孩子还能嫁给近邻,男孩子只能丧命沙场。

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

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天陰雨湿时众鬼啾啾地喊叫。

【赏析】

这是一首反对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政治讽刺诗,可能作于天宝十年(751)。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的征战越来越频繁,战争的性质,已由天宝以前的制止侵扰、安定边疆,转化为残酷征伐。

连年征战,给边疆民族和中原人民都带来深重的灾难。

全诗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和战争所带来的痛苦。

地方官吏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横征暴敛,百姓更加痛苦不堪。

这是诗人深切地了解民间疾苦和寄予深刻同情的名篇之一。

塞上曲①

唐·王昌龄

【原文】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②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③客,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④,矜⑤夸紫骝⑥好。

【注释】

①塞上曲:唐代的《塞上曲》、《塞下曲》,由汉乐府中《入塞曲》、《出塞曲》演化而来,内容多写边塞战争。

②萧关: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③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以及陕西一部分。

④游侠儿:自恃勇武、讲义气而轻视生命的人。

⑤矜:骄傲自夸,自命不凡。

⑥紫骝:泛指骏马。

【译文】

初秋时分,知了在桑林里鸣叫。

八月,只见在萧关的道路上,士兵频繁地出塞入塞,到处芦草枯黄,一片荒凉。

从古至今幽州和并州的健儿都在沙场度过一生。

千万不要学那些游侠儿骄奢放纵,只知夸耀自己的紫骝骏马。

【赏析】

这首乐府歌曲是写非战的。

诗由征戍边塞不回,而告诫少年莫夸武力,抒发非战之情。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这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寒蝉、桑林、萧关、边塞、秋草都是中围古代诗歌意象里悲情的代名词,诗歌开篇刻意描写肃杀的秋景是为后来的反战主题作背景和情感上的铺垫。

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

幽州和并州都是唐代边塞之地,也是许多读书人“功名只向马上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追逐名利的地方。

然而,诗人从这些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人身上看到的却是“皆向沙场老”的无奈结局。

末两句,以对比作结,通过对自恃勇武,炫耀紫骝善于驰骋,耀武扬威地游荡,甚至惹是生非而扰民的所谓游侠的讽刺,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前面讲幽并客的时候,作者还没有什么贬意,字里行间里还隐约可见对于献身沙场壮士的惋惜之情。

用“游侠儿”来形容那些只知道夸耀自己养有良马的市井无赖,作者的反战情绪有了更深层次的表达。

本诗写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又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讽喻市井游侠,又让人看到了唐代锦衣少年的浮夸风气。

塞下曲五首

唐·李白

其一

【原文】

五月一天山①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一色 未曾看②。

晓战随金鼓③,宵眠抱玉鞍④。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⑤。

【注释】

①天山:指祁连山。

②“笛中”两句:只能在笛声中听到《折杨柳》的乐曲,却看不到柳色青青的春景。

《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③晓战随金鼓:拂晓随金鼓声与敌作战。

金鼓,以金装饰的珍贵的鼓,古代军队在作战时要击鼓前进。

金鼓与玉鞍对举,金和玉都是修饰语。

④宵眠抱玉鞍:晚上抱着马鞍露宿守卫。

玉鞍,装饰华贵的马鞍。

⑤楼兰: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鄯善东南。

这里指楼兰国王。

【译文】

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

而祁连山的五月还在大雪纷飞,那里没有鲜花盛开,只有彻骨的寒冷。

战士们只能在笛声中听到《折杨柳》的乐曲,却看不到柳色青青的春景。

他们戍守边疆,十分辛劳。

拂晓随金鼓声与敌作战,晚上抱着马鞍露宿守卫。

战士们来戍守边塞,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愿意腰挎宝剑,身赴楼兰绝域,为国立功。

其二

【原文】

天兵①下北荒,一胡一 马欲南饮②。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③。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④。

何当破月氏⑤,然后方高枕⑥。

【注释】

①天兵:指汉朝军队。

②一胡一 马欲南饮:匈一奴一贵族妄图到南方饮马。

③直:但,只。

衔恩:受恩。

甚:很多。

④“握雪”两句:在沙漠上抟雪而食,在田野里拂沙露宿。

握雪,捏雪成一团一 。

海,瀚海,大沙漠。

陇头,田野。

⑤何当:何日。

月氏:汉代西域国名,在今甘肃西部一带。

⑥高枕:即高枕无忧。

《汉书·匈一奴一传》:“故北狄不服,中国未得高枕安寝也。”

【译文】

汉朝军队意欲攻下北方荒漠,匈一奴一贵族妄图到南方饮马,两方都期望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好夺取更多的土地。

汉军的战士们在战场奋力拼杀,只是因为他们受到朝廷和皇帝的恩典很多。

他们在沙漠上抟雪而食,在田野里拂沙露宿,条件虽然很艰苦,但绝不后退。

什么时候才能消灭掉月氏,到那时他们才能高枕无忧。

其三

【原文】

骏马如风飙①,鸣鞭出渭桥②。

弯弓辞汉月③,插羽破天骄④。

阵解星芒尽⑤,营空海雾销⑥。

功成画麟阁⑦,独有霍骠姚⑧。

【注释】

①骏马如风飙:骏马奔驰疾如暴风。

飙,暴风。

②鸣鞭:挥鞭。

因鞭挥动即发出响声,故称。

渭桥:长安城西面咸陽东南渭水河上的一座大桥,是古代从长安到西域的要道。

③辞汉月:离开中原的意思。

④羽:指箭,因箭杆上有羽毛,故称。

天骄:指匈一奴一。

据《汉书·匈一奴一传》记载,匈一奴一首领单于曾自称:“一胡一 者,天之骄子也。”

⑤阵解:指队伍瓦解。

星芒:星的光芒。

古代迷信说法:当客星的光芒变成白色时战争就要爆发。

⑥营空海雾销:这句指战争胜利结束。

海雾,喻战场上烟尘弥漫。

⑦麟阁:即麒麟阁。

汉高祖时造。

据《汉书·苏武传》记载:汉宣帝甘露三年,曾画十一位功臣像于阁上。

这里是用画像于麒麟阁来表示卓越的功勋和荣誉。

⑧霍骠姚:即霍去病。

汉武帝时抗击匈一奴一的名将,因功封嫖姚校尉。

【译文】

骏马奔驰疾如暴风,兵士们挥动马鞭驰出渭水河桥,奔赴西域战场。

他们为征战离开中原,带着弓箭去击破傲慢无礼的一胡一 人。

一胡一 人的队伍瓦解,战场上烟尘弥漫,汉军取得了胜利。

击破一胡一 军后,功臣的画像将被画于麒麟阁,以表彰他们卓越的功勋,这样崇高的赫赫的战功只有霍去病能够担当得起。

其四

【原文】

塞虏乘秋下①,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②,战士卧龙沙③。

边月随弓影,一胡一 霜拂剑花④。

玉关殊未入,少一妇 莫长嗟⑤。

【注释】

①塞虏乘秋下:匈一奴一乘着秋天兵强马壮的时候,大举南侵。

塞虏,对匈一奴一的贬称。

②分虎竹:受命带兵出征的意思。

虎竹,古代发给将帅的兵符,分铜虎符和竹使符两种,朝廷和领兵将领各执一半,发兵或调动军队时对合起来作为凭信。

③龙沙:也称白龙堆。

这里泛指塞外沙漠之地。

④“边月”两句:月光伴着弓影,霜花拂着剑锋。

描写战士夜行军的情状。

⑤“玉关”两句:战士还远没有进入玉一门 关,少一妇 可不要长叹呀。

殊,远。

【译文】

匈一奴一乘着秋天兵强马壮的时候,大举南侵,汉军派出兵力进行反击。

将军奉命带兵出征,战士们在塞外沙漠之地安扎。

战士们夜晚行军十分艰苦,月光伴着弓影,霜花拂着剑锋。

战士还远没有进入玉一门 关,少一妇 可不要长叹呀!

其五

【原文】

烽火①动沙漠,连照甘泉②云。

汉皇③按剑起,还召李将军④。

兵气天上合⑤,鼓声陇底⑥闻。

横行负⑦勇气,一战静妖氛⑧。

【注释】

①烽火:古代边境上夜间举火报警的信号。

②甘泉:陕西淳化有甘泉山,秦时在此山造甘泉宫,汉武帝曾加以修理,作为避暑处。

《史记·匈一奴一列传》:“一胡一 骑入代(郡名)勾注(山名)边,烽火通于甘泉、长安。”

这句指报警的信号传到京城。

③汉皇:指汉武帝。

④还:仍旧。

⑤兵气:战斗气氛。

合:满,弥漫的意思。

⑥陇底:山坡下。

⑦负:凭,靠。

⑧静:平息。

妖氛:指侵扰边疆的匈一奴一贵族。

【译文】

边境上燃起了烽火,沙漠上又兴起了战事。

报警的信号迅速传到了京城。

汉武帝十分愤怒,按剑而起,仍旧召见将军李广。

战斗气氛顿时弥漫中原大地和边境地区,战争十分激烈。

擂动的鼓声在山坡下都能清楚地听到。

横行倚靠的是勇气,期望一次战役就能平息匈一奴一的侵扰之患。

【赏析】

《塞下曲》,唐代的,其源自汉乐府的《出塞曲》,内容主要描述边塞的征戍生活。

这组诗以汉武帝平定匈一奴一贵族侵扰的史实,谱写了一曲热情洋溢的战斗颂歌。

诗中描绘了将士们餐雪卧沙、日夜奋战的动人景象。

这一组诗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

塞下曲二首

唐·王昌龄

其一

【原文】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①。

昔日长城战,成言意气高。

黄沙足②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释】

①临洮:即今甘肃岷县,因其地临洮水,故名。

秦代蒙恬筑长城,西边的起点即在临洮。

②足:满的意思。

【译文】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陽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凌乱夹着野草。

【赏析】

这首乐府曲以长城为背景,描绘战争的悲惨残酷。

诗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时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一带,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

全诗写得触目惊心,表达了非战思想。

其二

【原文】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①桑。

遥见一胡一 地猎,鞲马②宿严霜。

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

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

【注释】

①雁门:雁门关在今山西代县,为古塞,地势雄险。

②鞲(ɡōu)马:谓装备坐骑,不卸鞍鞯鞲。

鞲,用革制成,射箭的时候用来束衣袖。

【译文】

秋风在夜晚暗暗吹过边塞的河流,吹过雁门的桑田,边地一片萧瑟。

远远地能够看见一胡一 地有人在打猎,虽说还不是秋天,边塞却已经十分寒冷,战士们只能在严霜中风餐露宿。

在战场上,兵士们被分成五道作战,孤军奋战,身经百战。

战士们虽然英勇,结果功劳多的反而会被下狱,想起这,真是让战士们伤心啊。

【赏析】

诗歌主旨含有非战之意,作者主观上并没有言反战,而这种情绪通过对战场荒凉凄惨景象的描述流露出来。

节妇①吟②

唐·张籍

【原文】

君知妾③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一绵 ④意,系在红罗襦⑤。

妾家高楼连苑⑥起,良人⑦执戟⑧明光⑨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⑩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注释】

①节妇:能守住节操的妇女,特别是对丈夫忠贞的妻子。

②吟:一种诗体的名称。

③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

④缠一绵 :情意深厚。

⑤罗:一类丝织品,质薄、手感滑爽而透气。

襦:短衣、短袄。

⑥苑:帝王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

⑦良人:丈夫。

⑧戟:一种古代的兵器。

⑨明光:明光殿,此指皇宫。

明光本为汉代宫殿名,这里指宫殿。

⑩事:服侍、侍奉。

拟:打算。

【译文】

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

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一绵 ,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

我家的高楼就连着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着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我侍奉丈夫发誓要生死共患难。

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只恨没有在我未嫁之前遇到你。

【赏析】

这是一首具有双层内涵的唐诗一精一品。

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

征妇怨

唐·张籍

【原文】

九月匈一奴一杀边将,汉军全殁①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②。

妇人依倚③子与夫,同一居 ④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⑤。

【注释】

①殁(m&ogra一ve;):覆没、被消灭。

②招魂葬:民间为死于他乡的亲人举行的招魂仪式。

用死者生前的衣冠代替死者入葬。

③依倚:依赖、依靠。

④同一居 :与丈夫、儿子共同生活在一起。

⑤昼烛:白天的蜡烛,意为暗淡无光,没用处。

【译文】

在秋风萧瑟的凄寒九月,匈一奴一兵再次侵扰边塞,屠一杀 边地将领。

汉军伤亡惨重,全部丧生在辽水边境。

由于万里之外白骨无人收,所以家家只能都在城下招魂安葬他们。

征妇曾经设想与丈夫、儿子共同生活,即使贫贱却舒心。

如今丈夫死在战场上,今后谁才是她的依靠?肚子里的遗孤生下来怎样哺育?虽然还活着但就像白天的蜡烛那样暗淡无光,生活毫无希望。

【赏析】

在古典诗词中,良人从军、征妇哀怨是一大一习一 见题材。

张籍《征妇怨》却翻出新意,以其摧心呕血、深至沉痛而卓然不群,享誉后世。

此诗虽是小诗,但谋篇布局转折多变。

由群哭场面转至独哀镜头,以大衬小。

又以向往转至现实,以乐衬哀。

大小相形、哀乐相辅、正衬反衬、盘旋作势。

结构之针线绵密、起伏曲折,对哀情的表达起了烘托渲染作用。

青青水中蒲二首

唐·韩愈

其一

【原文】

青青中水蒲①,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②去,我在与谁居?

【注释】

①蒲: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池沼中,高近两米。

根茎长在泥里,可食。

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

②陇:即陇州,位于今甘肃省东部。

【译文】

青青的水中蒲草萋萋,鱼儿成双成对,在水中香蒲下自一由 自在地游来游去,您如今要上陇州去,谁跟我在一起呢?

其二

【原文】

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寄语浮萍草①,相随我不如。

【注释】

①浮萍草:常见的水面浮生植物。

茎细长柔软而多分枝,匍匐生长,节上生根,叶状体对称,倒卵状椭圆形或近圆形。

【译文】

蒲草青青,长期生活在水里,哪及浮萍可以自一由 自在地随水漂流,我亦不能如浮萍般相随君去。

【赏析】

这两首乐府诗写于贞元九年(793),是韩愈青年时代的作品。

这是具有同一主题的组诗——思妇之歌,是寄给他的妻子卢氏的。

两首诗一脉贯通,相互联系。

随着行子刚离家门及远去,思妇的离情别绪也由初蕴到浓重,而后与日俱增,一层深于一层,全诗就在感情高一潮中戛然而止,余韵无穷。

本组诗语言上“炼藻绘入平淡”,“篇法祖毛诗,语调则汉魏歌行耳”(朱彝尊),体裁为“代内人答”(陈沆),极为独特。

堤上行二首

唐·刘禹锡

其一

【原文】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①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②满中流。

【注释】

①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

②幽轧:象声词。

【译文】

堤头酒旗相望,堤下船只密集,樯橹相连,是一个繁华的一江一 边码头。

天色已晚,行人急于回家,在渡口争着摆渡,浆声荡漾在一江一 中。

其二

【原文】

一江一 南一江一 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①,水流无限月明多。

【注释】

①《桃叶》:乐府歌曲名,属吴声歌曲,泛指民间流行的表达爱情的歌;《竹枝》:多表达哀怨之情,是巴山楚水人民爱唱的民歌。

【译文】

月照寒一江一 ,夜色中隔一江一 相望,烟波浩渺,两岸长堤之上,行人络绎不绝,歌声此起彼伏。

歌声或表达爱情,或诉说哀怨;流水和月光无穷无尽,歌声中情感绵绵。

【赏析】

《堤上行》大约写于作者任夔州刺史到和州刺史时,即长庆二年到长庆四年。

《堤上行》是刘禹锡根据梁简文帝的《大堤曲》创制的乐府新题。

《古今乐录》曰:“清商西曲《襄陽乐》云:“朝发襄陽城,暮至大堤宿。

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

梁简文帝由是有《大堤曲》,《堤上行》又因《大堤曲》而作也。”

这组诗描绘了一江一 边居民的生活图景和码头上商船来往不绝的繁荣景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唐时期发达的商业经济和长一江一 两岸的风土人情。

更衣曲

唐·刘禹锡

【原文】

博山①炯炯吐香雾,红烛引至更农处。

夜如何其夜漫漫,邻鸡未鸣寒雁度。

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②。

满堂醉客争笑语,嘈③琵琶青幕中。

【注释】

①博山:即博山炉,又叫博山香薰,汉晋时期常见的焚香器具。

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

②纱笼:纱质的灯笼。

③嘈:即喧闹,嘈杂。

【译文】

博山炉飘出阵阵香雾,子夫秉红烛引武帝至尚衣轩。

长夜漫漫,天还未明,寒雁已过。

庭前雪花纷纷,松桂冒雪,与廊下的灯笼一交一 相辉映。

堂上宾客们还在饮酒作乐,帘幕中乐声扰扰。

【赏析】

这首乐府以汉平陽公主家歌者卫子夫侍武帝更衣得幸,于元朔元年被立为皇后事为题材而作。

《汉武帝故事》曰:“武帝立卫子夫为皇后。

初,上行幸平陽公主家,主置酒作乐。

子夫为主讴者,善歌,能造曲,每歌挑上。

上意动,起更衣,子夫因侍得幸。

头解,上见其美发悦之。

主遂纳子夫于宫。”

上陽①白发人②

唐·白居易

【原文】

上陽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③守宫门,一闭上陽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④遥侧目⑤。

妒令潜配上陽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⑥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陽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⑦,又不见今日《上陽白发歌》。

【注释】

①上陽:唐宫名,在洛陽皇宫内苑的东面。

②白发人:指年老宫女。

③绿衣监使:太监。

唐制中太监着深绿或淡绿衣。

④杨妃:杨贵妃。

⑤遥侧目:远远地用斜眼看,表忌妒。

⑥耿耿:微微的光明。

⑦《美人赋》:天宝时人吕向,同情被幽禁的宫女,向皇帝进献《美人赋》来劝谏此事。

【译文】

上陽宫人啊,上陽宫人,当年的花容月貌已经暗暗消失;如今已是垂暮之年,白发如银。

绿衣的宫监把守着宫门;从被幽闭在这上陽宫里,不知已经过了多少春。

说起来,还是玄宗末年被选进皇宫,进宫的时候刚十六,现在已是六十的老人。

一起被选的本来有一百多个,可是,日久年深,凋零净尽,如今剩下的只有老身一人。

想当初,吞声忍泪,痛别亲人,被扶白居易进车子里不准哭泣。

都说进了皇宫便会承受恩一宠一 ,因为自己是那样的如花似玉。

哪晓得进入皇宫,还没容见到君王一面,就被贵妃娘娘远远地冷眼相看。

我遭到嫉妒,被偷偷地送进上陽宫,落得一辈子独守空房。

秋夜是那样漫长,夜长无觉,天又不肯亮。

一盏残灯,光线昏昏沉沉,照着人的背影,投映在墙壁上;只听到夜雨萧萧,敲打着门窗。

春日的白天是那样慢,那样慢啊,独自坐着看天,天又黑得那样晚。

宫里的黄莺儿百啭千啼,本该让人感到欣喜,我却满怀愁绪,厌烦去听。

梁上的燕子成双成对,同飞同栖,是多么地让人羡慕;但我老了,再也引不起丝毫的嫉妒。

黄莺儿归去了,小燕子飞走了,宫中长年冷清寂寥。

就这样送走春天,又迎来秋天,已经记不得有多少年。

只知对着深宫,望着天上月,看它东边出来,西边落下;我已经见过四五百回月缺月圆。

现如今,在这上陽宫中,就数我最老。

皇帝听说后,远远地赐了个“女尚书”的称号。

我穿的还是小头鞋子、窄窄的衣裳;还是用那青黛画眉,画得又细又长。

外边的人们没有看见,看见了一定要笑话,因为这种妆扮,还是天宝末年的时髦样子。

上陽宫里的人哪,苦可以说是最多;少小的时候苦,老大的时候也苦。

一生孤苦,除了无可奈何,又能怎样?你没有看到从前吕向的《美人赋》?又不见今日的《上陽宫人白发歌》?

【赏析】

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继承并发展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创作了《新乐府》五十首。

《上陽白发人》是其中的第七首,写洛陽上陽宫的一个老宫女的痛苦生活。

嫔妃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一大罪恶。

封建帝王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婬一欲,强选民女,幽闭深宫,剥夺并葬送了她们的青春和幸福。

这首诗,诗人通过对上陽女子一生遭遇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帝王荒一婬一无一耻,摧残无辜女性的罪恶行径。

宫女绝望的呼声,凄凉悱恻,怨可通天。

愤怒的控诉,字字都是血泪凝成,令人不忍多闻。

杜陵叟

唐·白居易

【原文】

杜陵①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②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③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长吏④明知不申破⑤,急敛暴征求考课⑥。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如何!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⑦。

不知何人⑧奏皇帝,帝心恻隐⑨知人弊⑩。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注释】

①杜陵:秦为杜县,汉宣帝在此筑陵,改名杜陵。

在今西安东南。

②顷:一百亩。

③秀:谷类抽穗开花。

④长吏:县级官吏中的尊者,也泛指地方长官。

⑤申破:上报说明。

⑥考课:考察官吏的政绩。

此处是说长官力求完成征收赋税的任务,作为考核的资本。

⑦“虐人”两句:贪一官污吏就是凶残的豺狼,不一定有钩一样尖锐的爪子、锯一样锋利牙齿的野兽才算豺狼。

⑧不知何人:元和四年,作者曾有奏章呈请朝廷减免租税,故此处“不知何人”云实指作者本人。

⑨恻隐:怜悯,同情。

⑩知人弊:知道百姓困顿的情况。

弊,劳瘁困乏。

白麻纸:唐代中书省所用公文纸分黄白二种。

重要的诏书如任命将相、豁免、征讨等用白麻纸,一般的诏令则使用黄麻纸。

德音:指皇帝颁布的减免赋税的消息。

京畿:国都所在地及其行政官署所直接管辖的地区。

放:免除。

里胥:即里正,古时的乡村小吏。

唐代一百户为里,设里正一人。

敕牒:指免税的公文、告示。

榜:张贴,动词。

蠲(juān):免除。

【译文】

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种了贫瘠的田地一顷多。

三月份没有雨刮着旱风,麦苗不开花多枯黄死。

九月份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没熟都已经干枯。

官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真相,急迫收租、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

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的粮食。

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爪牙象钩、牙齿象锯一样地吃人肉!不知什么人报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怜悯、了解人民的困苦。

白麻纸上书写着施恩布德的诏令,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

昨天里正才到门口来,手里拿着公文张贴在乡村中。

十家缴纳的租税九家已送完,白白地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

【赏析】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冬天到第二年春天,一江一 南广大地区和长安周围,遭受严重旱灾。

这时白居易新任左拾遗,上疏陈述民间疾苦,请求“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

唐宪宗总算批准了白居易的奏请,还下了罪己诏;但实际上不过是搞了个笼络人心的骗局。

为此,白居易写了《轻肥》和这首《杜陵叟》。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视民如子的情怀,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作者在《轻肥》诗中曾一针见血地控诉:“是岁一江一 南旱,衢州人食人!”在这首《杜陵叟》中,他更写道:“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白居易在义愤填膺地写下上述的控诉时,并没有意识到,他实际上已经触及了封建社会那人吃人的凶残野蛮的社会本质。

事实上,每当灾荒严重之际,由皇帝下诏蠲免租税,而地方官照样加紧盘剥勒索,不过是封建社会经常上演的双簧戏而已。

宋代诗人范成大就有一首《后催租行》中提道“黄纸放尽白纸催,卖衣得钱都纳却”,说的也是一回事,在宋代,皇帝的诏书用黄纸写,而地方官的公文用白纸写,在封建社会中,能够对这种免的白免、催的照催的吃人双簧戏进行最早、最有力的批判的,正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旗手——白居易。

农臣怨

唐·元结

【原文】

农臣何所怨,乃欲干人主①。

不识天地心,徒然怨风雨。

将论草木患,欲说昆虫苦②。

巡回宫阙傍,其意无由③吐。

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

谣颂若采之,此言当可取。

【注释】

①人主:古时专指一国之主,即帝王。

②草木患、昆虫苦:即庄稼歉收、昆虫为害的情景。

③无由:指没有门径和机会。

【译文】

农民因灾难频繁生活艰苦要向君主申诉,他们不知上天意志,徒然埋怨风不调雨不顺。

田里庄稼歉收,虫害又很严重。

当朝言路闭塞无处申述,只好来到京城,徘徊在宫阙门外,也无法见到皇帝吐露自己的悲苦。

整天在都城里痛哭,泪水都哭干了才回到乡里。

但愿我的这首诗能被朝廷采诗之官收集去,当有助于皇帝了解民情,纠正时政之弊端。

【赏析】

此诗是作者《系乐府》十二首之九,《系乐府》十二首写于天宝十载,是盛唐时较早的新乐府诗。

此诗托古讽今,揭露朝廷失政,农民积怨,奔走呼号。

这首诗虽是咏叹前朝,但借古讽今,对时政弊端的揭露还是相当深刻的。

田家行

唐·王建

【原文】

男声欣欣女颜悦①,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②。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问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③,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愿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④。

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注释】

①男声欣欣女颜悦:此句运用了互文手法,不可解为只有男子才欢欣地喊叫,只有女子脸上才露出了笑容。

其实无论男女,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容颜,都显露出喜乐自得的样子。

②檐头:原指屋檐的边沿,此处应指屋檐下。

缲车:即“缫车”,缫丝用的器具。

③轴:此处指织绢的机轴。

④黄犊:指小牛。

【译文】

乡间农家欢欣鼓舞,喜乐自得,平日的愁怨一洗而空,连话语的音调也与平常不同。

炎炎夏日,麦浪滚滚,夏粮丰收了。

夏茧也丰收了,檐头缲车索索作响,野蚕作茧无人收取,只得自生自灭。

一派丰收之景,但麦打成粮,蚕茧织成绢丝,乡民却无法自己享受这些劳动成果,而不得不把粮、绢的大部分送给官家缴纳赋税。

在这丰收的年景里,他们并不指望打下的粮食自己吃,织好的绢自己穿,只指望能免除到城里卖黄犊,以缴纳官府的横敛就行了。

乡民们说自家并不计较是否吃得好穿得好,认为只要不进县衙门吃官司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赏析】

此诗以“乐”来写农家之苦,立意一精一巧,讽刺深刻。

仲夏时节,农民麦、茧喜获丰收,却被官府洗劫一空,无法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只能过着“衣食无厚薄”的悲惨生活。

这首诗所反映的事实,应是中唐时期整个农民生活的缩影,相当具有典型性。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乐府诗集》未分类项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老将行唐·王维【原文】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一《乐府诗集》新乐府辞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