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定竹书》·十三卷(浙江巡抚采进《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四十八·史部四○编年类存目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卷四十八·史部四○编年类存目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卷四十八·史部四○编年类存目

△《考定竹书》·十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孙之撰。

之有《尚书大传》,已著录。

是编以沈约所注《竹书纪年》未为详备,因采摭诸书别为之注。

然之爱博嗜奇,多所徵引,而不能考正真伪。

如帝癸十年地震,引华严合《论大地有六种震动》,所谓遍动、遍起、遍涌、遍震、遍吼、遍击者为说,殊为芜杂。

又刘知几《史通·疑古篇》中,排诋舜、禹,以末世莽、操心事推测圣人,至为乖谬。

而一概引用,漫无辨正。

沈约注出依托,尚能知伊尹自立之诬、太甲杀伊尹之妄。

之乃旁取异说,以荧耳目。

云能补正沈注,未见其然。

惟《拾遗》记商均暴天下之类,辨别诬妄;《路史》帝杼迁老王之类,考订讹谬;间有数处可取耳。

至所称《逸文》,采摭颇备。

然如晋幽公会鲁季孙一条,今本有之,而注曰无。

又如汤十九年至二十四年皆书大旱,盖作书者依托《墨子》汤五年旱之文。

此本竟脱去“二十一年大旱”、“铸金币”二条,则亦不可尽据也。

△《五代春秋》·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尹洙撰。

洙,字师鲁,河南人,天圣二年进士,授绛州正平主簿。

以荐为馆阁校勘。

累迁右司谏,知渭州、兼领泾原路经略公事。

以争水洛城事移庆州。

复为董士廉所讼,贬崇信军节度副使,监均州酒税,卒。

事迹具《宋史》本传。

考邵伯温《闻见录》,载欧阳修作《五代史》尝约与洙分撰。

此书或即作於是时。

然体用编年,与修书例异。

岂本约同撰而不果,後乃自著此书欤?所载始梁太祖开平元年甲子,迄周显德七年正月甲辰。

郑樵《通志·艺文略》作二卷,与今本合。

赵希弁《读书附志》则作五卷,或别本流传,以一代为一卷欤。

穆修《春秋》之学称受之於洙。

然洙无说《春秋》之书。

惟此一编,笔削颇为不苟,多得谨严之遗意,知其《春秋》之学深矣。

已载入所作《河南集》中,此盖其别行之本。

以初原自为一书,故仍存其目焉。

△《少微通鉴节要》·五十卷(内府藏本)

宋江贽编。

贽,字叔直,崇安人。

政和中,太史奏少微星见,朝命举遗逸之士。

有司以贽应诏,贽辞不赴,赐号“少微先生”。

是书取司马光《资治通鉴》删存大要,然首尾赅贯,究不及原书。

此本为明正德中所刊,前有武宗《御制序》。

考罗愿《鄂州小集》末载王瓒《月山录跋》,结衔称“通鉴节要纂修官”,疑正德时又为重修,非复贽之旧本。

又《明史·李东阳传》,称东阳奉命编《通鉴纂要》。

既成,瑾令人摘其笔画小疵,除誊录官数人名,欲因以及东阳,东阳大窘,属焦芳与张彩为解,乃已。

又《张元祯传》称为《通鉴纂要》副总裁。

《纂要》当即《节要》,盖史偶异文。

然则此书乃东阳及元祯所定也。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十八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旧本题“朝散郎尚书礼部员外郎兼国史院编修官李焘经进”。

考《宋史·艺文志》及焘本传,惟载所著《续通鉴长编》,无此书之名。

此本《目录》末有“武夷主奉刘深源校定”一行,亦不知为何许人。

书中所记皆北宋事迹,体例与《宋史全文》约略相似,而阙漏殊甚。

盖亦当时麻沙坊本,因焘有《续通鉴长编》,托其名以售欺也。

△《增节音注资治通鉴》·一百二十卷(内府藏本)

宋陆唐老编。

唐老,会稽人,淳熙中进士第一。

故此书亦称《陆状元通鉴》。

皆於司马光书内钞其可备科举策论之用者,间有音注。

然浅陋颇甚,亦寥寥不详。

首有《总例》云:学者未能遍晓出处,则於词赋一场,未敢引用。

足以见其大旨矣。

△《通鉴纲目测海》·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元何中撰。

中,字太虚,一字养正,抚州人,事迹具《元史·儒学传》。

是书以纠《通鉴纲目》书法之同异。

卷末有大德丙午《自跋》曰:朱子作《纲目》、续《春秋》,然其间书法,可商略者犹多。

间附己意,缉成《纲目测海》三卷,示儿辈云云。

盖不知《纲目》出赵师渊之手,犹误以为朱子书也。

书中所列凡三例。

一辨胡、吕二家所注。

如魏徙都大梁条,胡氏谓魏王不恨不用孟子,而恨不听公叔之言,中以为徙都之後六年,孟子方至魏之类是也。

一发明二家所未注。

如秦人诛卫鞅条下,中补注曰:书秦人何,鞅得罪於众,犹共诛之之类是也。

一乃纠正本书之讹异。

於全书之中,不过十之二三耳。

其中如秦魏冉出其故君之妃归于魏一条,中谓诸侯之妻宜称夫人,不宜称妃。

不知元妃孟子,固《左传》文也。

又汉元狩六年封三王一条,中谓宜载诰策之辞。

不知《纲目》纪事之书,非载文之书也。

又莽废孺子一条,中谓既书始建国元年,则不必书莽。

不知孺子废而後成为始建国也。

又秦王世民杀太子建成一条,中谓宜削秦王字,此泥以爵字为褒贬例也。

又张柬之等举兵讨武氏一条,中谓多“之乱”二字,不知书法在“讨”字,此二字删之固可,存之亦无害也。

又晋主重贵发大梁一条,中谓“宜书北迁”,不知朱子宋人,避二帝北迁之事,变其文也。

其他间有可取,不过摭拾细碎,不能深裨於史学。

《纲目》非无可纠,如中此书,尚未足以纠《纲目》也。

△《通鉴纲目释地纠缪》·六卷、《补注》·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庚撰。

庚,字浦山,秀水人。

是书以《通鉴纲目集览》、《质实》谬误不少,惟胡三省《通鉴注》颇属精当,可以正二书之谬。

又校以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及《舆图》等书,为《纠缪》以正其失,又为《补注》以拾其遗。

用力颇为勤挚。

然《集览》、《质实》之荒陋,本不足与辨。

今既与之辨矣,则宜元元本本,详引诸书,使沿革分合,言言有据。

庶几以有证之文,破无根之论。

而所纠所补,乃皆不著出典,则终不能关其口也。

△《帝王纪年纂要》·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元察罕撰,明黄谏补。

察罕官至平章事,事迹具《元史》本传。

谏有《从古正文》,已著录。

其书本《皇极经世》为准,自太以下诸帝王,各载其在位年数,而略述兴废大旨於每代之前。

察罕成此书在皇庆元年,尝奏进於朝,程钜夫为之序。

至明景泰中,谏复为《续辑》,改原本每代下至延戊午若干年为下至洪武戊申若干年,并补入元代诸帝纪年。

然简略太甚,不足以资考订也。

△《明本纪》·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氵桂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

纪明太祖事迹,自起兵濠梁,迄建国金陵。

皆分年排载,颇为详备。

盖亦自实录中摘出编次者。

惟自洪武三年正月以後并阙,或草创未竟之本欤。

△《世史正纲》·三十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邱撰。

有《家礼仪节》,已著录。

是书本明方孝孺释统之意,专明正统。

起秦始皇帝二十六年,讫明洪武元年,以著世变事始之所由。

於各条之下随事附论。

然立说多偏驳不经。

如纪年干支之下皆规以一圈,中书国号。

至元代则加以黑圈。

迨至正十五年明太祖起兵,则为白圈。

其说以为本之《太极图》之阴阳,至是天运转而阳道复,阴翳消也。

率臆妄作,为史家未有之变例,可谓谬诞。

王士祯《池北偶谈》,称其议论严正,殊为太过。

陶辅《桑榆漫志》,称其义严理到,括尽幽隐,深得“麟经”之旨。

胡应麟《史学亻占毕》,称《春秋》之後有朱氏,而《纲目》之後有邱氏,更乖舛矣。

△《通鉴纲目前编》·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许诰撰。

诰自号函谷山人,灵宝人,吏部尚书进之子,文渊阁大学士赞之兄,兵部尚书论之弟。

弘治己未进士。

官至南京户部尚书。

谥庄敏。

事迹附见《明史·许进传》。

是书以司马光《通鉴》、朱子《纲目》皆不直接《春秋》,中间阙七十馀年之事。

金履祥《通鉴前编》,书法又多舛迕。

乃重辑是编,以订讹补阙。

其中如辨宋昭公非周元孙,魏文侯未弑晋幽公,赵鞅、赵无恤之卒岁《史记》并误,亦小有考证。

而摹仿《春秋》过甚,拘文牵义,往往画虎不成。

又或生例於《春秋》之外。

如《春秋》书卫侯毁灭邢,说者谓恶其灭同姓。

又或以为因下卫侯毁卒之文而讹。

已非成例。

而诰於楚子章灭陈书名,於越勾践灭吴并削爵。

《史记·越世家》,越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

所谓伯者,盖为方伯,非由子爵晋为伯爵也。

诰乃自是,俱书越伯。

至於《春秋》无事必书时,例也,於春特书王正月,明正朔也。

诰於无事之年既不备书,又不书王正月。

必於年下别标一“春”字,《自序》谓行夏时,重岁首也。

亦不善於学步矣。

△《经世策》·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魏校撰。

校有《周礼沿革传》,已著录。

是书编年纪事,起汉高祖奉楚怀王命伐秦之岁,止文帝末年。

似於《通鉴纲目》中偶拈一二卷,以己意笔削之。

大旨欲仿《春秋》,而既非经体,又非传体。

如高帝元年书曰:“沛公掾萧何收丞相府图籍,不及收博士所藏,先王典籍遂灭,齐、鲁诸儒传习自孔氏者不复全。”

此仿《春秋》何例也?

△《人代纪要》·三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顾应祥撰。

应祥,字惟贤,号箬溪,长兴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是书以编年纪事,虽无事必书其年。

盖合《甲子会纪大事记》而一之。

然繁简失伦,多未尽当。

其中无年可编者,亦往往随意科配。

如荀悦著《汉纪》、《申鉴》,皆强系之献帝乙酉年。

恐必不然也。

△《嘉隆两朝闻见纪》·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沈越撰。

越,字韩峰,南京锦衣卫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是编以薛应《宪章录》、郑晓《吾学编》诸书止载武宗以前事,故续取世、穆两朝政迹,汇次成编。

起正德十六年世宗即位,止於隆庆六年。

朱之蕃谓其为野史之良。

然所采书目,自《明伦大典》以下仅四十一种,未为赡备。

而所附案之文如五元臣皆不利之类,亦体杂说部。

△《明大政记》·二十五卷(内府藏本)

明雷礼撰。

礼,字必进,丰城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工部尚书。

《明史·艺文志》载礼《大政记》三十六卷。

此本为万历中应天周时泰所刊。

其中礼所辑者至武宗而止,仅二十卷。

其《世宗》四卷,即范守己之《肃皇外史》。

《穆宗》一卷,则谭希思所续编。

卷目与史志不符,盖时泰已有所合并也。

礼明习朝典,以史学自任。

而所记多采撮实录,详略未能得中,异同亦鲜能考据。

△《明六朝索隐》·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旧本题明雷礼撰,何应元校。

应元不知何许人。

其书以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六朝事迹编年纪录。

考《明史·艺文志》不载是书。

疑後人从实录抄撮而成,托名於礼。

其称《索隐》,亦不知何所取义也。

△《通鉴纲目前编》·二十五卷(编修邵晋涵家藏本)

明南轩撰。

轩,字叔後,渭南人。

据轩《自序》,题吏部文选司郎中前翰林院庶吉士。

《明史》附见《南居益传》,亦云官吏部郎中,尝著《纲目前编》。

然又有其门人杨光训《序》,称轩为渭上先生,壮游金马,阅铨曹,历藩臬。

是其官不终於郎中。

《陕西通志》称其终山东参议,与光训《序》合,当得其实。

然《太学进士题名碑录》载轩为嘉靖癸丑进士,而《通志》作甲辰进士,则《通志》又传写之误矣。

此书以金履祥《通鉴前编》、陈《通鉴前编外纪》合并删削,共为一编。

起自伏羲,终於周威烈王。

然不明提纲分目之法,冗琐糅杂,殊无可取。

至於引《尔雅》曰:“熊罴貔貅ァ虎六者,猛兽可以教战。”

引《左传》曰:“龙角亢星也,建戌之月见於东方,故戒民以土工之事。”

《尔雅》、《左传》皆无其文。

盖有明一代,八比盛而古学荒。

诸经注疏,皆以不切於时文,庋置高阁。

故杂采类书,以讹传讹,至於如此。

又金履祥受业王柏,故徵引师说,称“子王子”。

此书既尽变履祥之例,而引王柏之说,仍称为“子王子”。

是更与不去葛、龚同一例矣。

△《龙飞纪略》·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吴朴撰。

朴,字华甫,诏安人。

是编仿《纲目》体例,纪明太祖事迹。

初名《征伐礼乐书》,後改今名。

自壬辰至壬午,共五十一年。

盖据《元史》及明初武胄贴黄列传、则例纪载,旁博采而成。

前有嘉靖甲辰《林希元序》及朴《自编通例》。

是时建文年号未复,故於己卯以後四年,仍以洪武纪年,旁注建文於下。

自属当时功令,未足为讥。

若自壬辰至丙午,明号未建,顺帝俨存,犹是元之天下。

乃削去至正年号,惟书甲子。

则偏僻太甚,於公议为不协矣。

至所谓成化间续编《纲目》,托克托用兵六合,有“贼势大蹙”之句,不知彼时明祖正在六合,罔识讳避云云。

律以臣子之义,凿然正论。

虽起商辂於九原,无词以解也。

△《宋元资治通鉴》·一百五十七卷(内府藏本)

明薛应撰。

应有《四书人物考》,已著录。

是编续司马光《资治通鉴》而作。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尝讥其孤陋寡闻。

如王、李焘、杨仲良、徐梦莘、刘时举、彭百川、李心传、叶绍翁、陈均、徐自明诸家之书,多未寓目。

并《辽》、《金》二史亦削而不书。

惟道学宗派特详尔。

今核其书,大抵以商辂等《通鉴纲目续编》为蓝本,而稍摭他书附益之。

於《宋》、《元》二史,未尝参考其表志。

故於元丰之更官制,至元之定赋法,一切制度,语多暗略。

於《本纪》、《列传》亦未条贯。

凡一人两传,一事互见者,异同详略,无所考证,往往文繁而事复。

如永宁公主衣贴绣铺翠襦,入宫中请以金饰肩舆,为艺祖所戒。

既载於开宝五年矣,复见於开宝八年,而讹为“永康公主”。

丁谓诬谪寇准,王曾疑其太重,丁谓曰,居停主人勿复言。

既载於天禧四年矣,复见於乾兴元年。

越州升为府,既载於建炎四年矣,复见於绍兴元年。

甚至真德秀兼宫教,劝济王孝敬以俟天命语,一篇之中,前後两见。

其馀重沓窜易之误,不可枚举。

所纪元事,尤为疏漏。

惟所载道学诸人,颇能采据诸家文集,多出於正史之外。

然杂列制诰、赠言、寄札、祭文,铺叙连篇,有同家牒,律以史法,於例殊乖。

至於引用说部以补正史之阙者,又不辨虚实,徒求新异。

如载吴曦之诛云:“初曦未叛时,尝校猎塞上。

一日夜归,笳鼓竞奏,辚载杂袭。

曦方垂鞭四视,时盛秋天宇澄霁,仰见月中有一人,骑而垂鞭,与己惟肖。

问左右,所见皆符,殊以为骇。

嘿自念曰:‘我当贵,月中人其我也。

’扬鞭而揖之。

其人亦扬鞭。

乃大喜,异谋由是决”云云。

其事虽见岳珂《呈史》。

小说家无稽之语,可入诸编年之史乎?虽多亦奚以为,此之谓矣。

△《甲子会纪》·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薛应撰。

前四卷以六十甲子纪年。

上自黄帝八年,下至嘉靖四十二年,为七十二甲子。

又每年之下亦略纪大事,以备检阅。

第五卷则取邵子《以元经会》之语,略论洪荒以来,而以邵子《观化诗》附焉。

△《宪章录》·四十七卷(内府藏本)

明薛应撰。

所载上起洪武,下迄正德,用编年之体。

盖以续所作《宋元通鉴》。

然采摭杂书,颇失甄别。

如惠帝逊国,事本传疑。

应乃於正统五年十二月书思恩州土知州岑瑛送建文帝入京,号为老佛。

岂史氏阙文之义耶?

△《考信编》·七卷(江苏周厚育家藏本)

明杜思撰。

思,字子睿,鄞县人。

嘉靖丙辰进士,官至青州府知府。

是书皆载上古之事,其目有二:曰《原始考》,始自盘古氏,迄於燧人氏;曰《读坟考》,始自庖牺氏,迄於帝魁。

编年纪月,记动记言,全作策书之体。

如珥笔其侧,亲注起居,又不言其何所据。

乃题曰《考信》,名实可谓舛迕矣。

△《昭代典则》·二十八卷(江苏周厚育家藏本)

明黄光撰。

光,字明举,晋江人,嘉靖乙丑进士,官至刑部尚书。

是书起元至正壬辰明太祖起兵,至穆宗隆庆二年而止。

编年纪事,每条皆提纲列目。

其前四卷,自至正壬辰迄洪武建元以前,以明纪年,而元事则随年附见。

虽当时臣子之词,然顺帝北行以後,以明纪年可也。

若至正戊申以前,非惟元祚未移,俨然共主。

即韩林儿龙凤纪年,明主亦自奉其朔,乃於其初起兵时即削元号,究非万世之公论也。

△《成宪录》·十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

记明太祖至英宗五朝之事。

考明太宗庙号,至嘉靖十七年始改曰成祖。

此书仍称太宗。

是作於成化後,嘉靖前也。

书中所载,事实少而诰敕多。

如洪武元年二月,诏以太牢祀先师孔子于国学,仍遣使诣曲阜致祭,并载太祖《遣祭之谕》。

今《本纪》乃止书祀国学而不及阙里。

又《本纪》载洪武十年十二月高丽使五至,以嗣王未立却之。

十二年十二月高丽贡黄金百斤、白金万两,以不如约却之。

而此书又载洪武十二年五月谕辽东守将潘敬、叶旺勿纳郑白一事。

亦足以补史传之阙。

然浮文妨要者终多也。

△《秘阁元龟政要》·十六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

书中已称成祖,则嘉靖以後人作也。

所纪皆明太祖事。

然起於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张士德取常熟,终於洪武二十八年。

首尾皆不完具。

殆前後各佚一册,今本卷第又传写者所改题欤。

大致与《太祖实录》相出入,亦无异闻也。

△《明通纪述遗》·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旧本一卷、二卷、四卷、五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二卷皆题绣水卜世昌校订。

三卷、六卷、七卷、十一卷皆题绣水屠衡校订。

前有《冯梦祯序》,惟称世昌。

又有卜万祺、屠隆二《序》,则兼称衡。

盖二人合作,仿《新唐书》各署姓名例也。

其书补东莞陈建《明通纪》之遗。

起元至正十一年,终明隆庆六年。

编年纪载,多捃拾稗史之言,冗杂特甚。

如首卷多载元顺帝荒淫琐事,与明无关,殊失断限之义。

又如以成祖征漠北时太监沐敬进谏之事窜入建文四年之末,则纪载之无法,可以概见矣。

△《世穆两朝编年史》·六卷(内府藏本)

明支大纶撰。

大纶,字华平,嘉善人,万历甲戌进士,由南昌府教授擢泉州府推官,谪江西布政司理问,终於奉新县知县。

是编成於万历丙申。

所载自嘉靖元年至四十五年,凡四卷。

自隆庆元年至六年,凡二卷。

前有《项维桢序》,但称《永陵信史》。

据大纶《自序》,盖先成《世宗编年》,後乃续以《穆宗》云。

△《明大政纂要》·六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谭希思撰。

希思,茶陵人,万历甲戌进士,官至四川巡抚。

是书所记,自洪武元年至隆庆六年。

凡大事皆编年纪载,每帝皆有《论赞》。

卷首载万历己未修撰《韩敬序》。

有云:“侍御方壶刘公,持斧畿辅,捐俸刻之。”

是此书向曾刊刻。

今钞本卷首,仍存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印,则当为未刊以前藏本。

其中多涂乙增损之处,似即希思之原稿也。

△《大政记》·三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朱国桢撰。

国桢,字文宁,乌程人,万历己丑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谥文肃,事迹附见《明史·朱国祚传》。

是书始洪武元年戊申,终隆庆六年壬申。

编年纪载,繁简多有未当,殊乏史裁。

△《两朝宪章录》·二十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

明吴瑞登撰。

瑞登,字卿,武进人,由贡生官光州训导。

先是薛应纂洪武至正德九朝事为《宪章录》。

瑞登因辑嘉靖、隆庆两朝以续应之书。

大抵抄撮邸报而成。

有巡抚河南御史陈登、李时华二《序》,一作於万历癸巳,一作於甲午。

又有瑞登《自序》,惟颂世宗初政及遗诏,并费宏调燮之勋、徐阶受顾之迹。

盖谓嘉靖中年坏於任用严嵩,而不欲显言也。

△《国史纪闻》·十二卷(江苏周厚育家藏本)

明张铨撰。

铨字宇衡,沁州人,万历甲辰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巡按辽东。

天启元年,大兵破辽阳,殉节死,赠兵部尚书,谥忠烈,事迹具《明史·忠义传》。

是编起元至正十二年明太祖起兵濠州,迄於武宗之末。

编年纪载,有纲有目。

名曰《纪闻》者,铨自以职非史官,不得见实录、记注,仅取各家之书,讨论异同,编次成帙。

所谓得之传闻而不敢据以为信也。

书成於万历庚戌,至天启甲子始刊行之。

徐揭先为之序,其子道又重为校订云。

△《纲鉴正史约》·三十六卷(内府藏本)

明顾锡畴撰。

锡畴,字九畴,号瑞屏,昆山人,万历己未进士。

崇祯末,官至南京礼部侍郎。

福王时,进尚书。

後为总兵官贺君尧所杀。

事迹具《明史》本传。

是书编年纪载,於历代故实粗存梗概。

盖乡塾课蒙之本。

至《纲鉴》之名,於《纲目》、《通鉴》各摘一字称之,又颠倒二书之世次。

尤沿坊刻陋习也。

△《历代二十一传残本》·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程元初撰。

元初有《律古词曲赋叶韵》,已著录。

是书略仿《资治通鉴纲目》之例,以二十一史各编年为传,故曰《二十一传》,然非传体也。

此本惟存《季周传》十一卷、《嬴秦传》一卷。

其为刊刻未竟,抑传本阙佚,均不可知。

据所存者观之,大抵疏漏百出,漫无体例。

其佚亦不足惜也。

△《春秋编年举要》(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杨时伟撰。

时伟有《正韵笺》,已著录。

是书成於崇祯甲戌。

凡前後二编,皆仿《史记年表》之例,以国为经,以事为纬。

前为《春秋列国编年举要》,起周平王四十九年己未,讫敬王三十九年庚申,以括春秋大要。

後为《获麟後七十七年编年举要》,起敬王三十九年庚申,迄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以补《通鉴前编》。

首有《春秋托始论》,据洪迈《容斋随笔》之说,谓春秋始隐公,为治郑庄,以强侯跋扈实自寤生始也。

次为《春秋列国君臣总论》三篇,随意断制,未为精确。

其谓无季氏则鲁不昌,无二氏则季孤立,颇为乖剌。

又有《获麟後编年总论》,辨魏文侯师子夏在未命为诸侯以前,亦无关大义。

二《编》惟《後编》有《引》,称窃於诸书中采十一於千百,私为《编年举要》。

既而深思,恐开後人以懒惰之端,遂举覆瓿,不复灾木,止存七十七年事。

然则当时仅刊其《後编》。

今则二《编》俱在,盖犹其家藏未刻之稿矣。

△《皇王史订》·四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学孔撰。

学孔,字瞻黄,渭州人,顺治中尝官大宁卫断事。

是编以刘恕《外纪》义类未确,端绪难明,因订正其文。

上自盘古氏,下讫周幽王。

东迁而後,春秋既作,则不复录焉。

大抵摭拾罗泌《路史》之说,加以臆断耳。

△《此木轩纪年略》·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焦袁熹撰。

袁熹有《春秋阙如编》,已著录。

康熙甲午,故户部尚书王鸿绪纂辑《明史》,袁熹预其事。

开局月馀,以持论龃龉辞去。

乃自以其意著此书。

纪事始於帝尧,编年则始於春秋。

撮其治乱兴亡之大端,而各系以论,亦颇考证其异同。

未及卒业,仅及汉顺帝而止。

其门人徐逵照裒辑剩稿,编为此本。

首卷及第三卷皆袁熹手自标识,提其纲要。

二卷、四卷、五卷则逵仿袁熹之例,补为标识者也。

其书叙述简明,非他家史略不冗即漏者比,持论亦多平允。

而爱奇嗜博,好取异说。

如周文王商末受命称王,九年卫武公攻杀其兄共伯而自立。

杂书讹异,皆不以为非。

甚至何休注《公羊传》谓平王之四十九年为鲁隐公受命之元年,而比周於二王之後。

亦以为其理谬而其意善,殊为乖舛。

其订正事实,多所纠正。

然好以明人所刻《竹书纪年》为据,不知其伪。

如周威烈王十四年公孙会以廪丘叛,安王十九年田侯剡立之类,皆执以驳《史记》,亦为失考。

至於《孟子》所载之曹交,本不云曹君之弟,称曹君之弟者乃汉赵岐注。

朱子偶然因之,失於详核。

袁熹不考旧文,误执之以疑《史记》,并疑《春秋》,所见更左矣。

△《读史纲要》·一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王植撰。

植有《四书参注》,已著录。

此书纪历代帝王年号,而附录僭伪诸国。

排比旧文,有如簿籍,不足以当著书。

其以西夏、辽、金并列,尤为纰缪。

──右“编年类”三十七部、八百四十七卷,内一部无卷数,皆附《存目》。

(案:《纲鉴正史约》之类,坊刻陋本,不足以言史矣。

然《五经四书讲章》,虽极陋劣,不能不谓之经解也。

故亦附存其目。

此类至夥,姑就所见者载之,如经书讲章之例。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未分类项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考定竹书》·十三卷(浙江巡抚采进《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四十八·史部四○编年类存目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