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诗话总龟后集
卷三十二
乐府门
翰林学士聂冠卿,尝于李良定公席上赋《多丽》词云:“想人生,美景良辰堪惜。
问其间,赏心乐事,就中谁(难)是并得。
况东城,凤台沁苑,泛晴波,浅照金碧。
露洗华桐,烟霏丝柳,绿一陰一摇曳,荡春一色。
画堂迥,玉簪琼珮,高会尽词客。
清欢久,重燃绛蜡,别就瑶席。
有翻(翩)若惊鸿体态,暮为行雨标格。
逞珠喉(唇),缓歌妖丽,似听流莺乱花隔。
慢舞萦回,娇鬟低亸,腰支纤细困无力。
忍分散,彩云归后,何处更寻觅?休辞醉,明月好花,莫谩轻掷。”
蔡君谟时知泉州,寄良定公书云:“新传《多丽》词,述宴游之娱,使病夫举首增叹耳。
又近者有客至自京师,言诸公春日多会于元伯园池,因念昔游,辄形篇咏:绿渠春水走潺湲,画阁峰峦映雪(碧)鲜。
酒令已行金盏侧,乐声初认翠裙圆。
清游胜事传都下,《多丽》新词到海边。
曾是尊前沉醉客,天涯回首重依然。”
苕溪渔隐曰:冠卿词有“露洗华桐,烟霏丝柳”之句,此正是中(仲)春天气。
下句乃云:“绿一陰一摇曳,荡春一色。”
其时未有绿一陰一,真语病也。
《复斋漫录》[《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
吾昔自杭移高密,与杨元素同舟,而陈令举、张子野皆从余过李公择于湖,遂与刘孝叔俱至松一江一 。
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
子时(野)年八十五,以歌词闻于天下,作《定风波令》,其略云:“见说贤人聚吴分。
试问。
也应旁有老人星。”
坐客欢甚,有醉倒者。
此乐未尝忘也。
今七年耳,子野、孝叔、令举皆为异物。
而松一江一 桥亭,今岁七月九日,海风驾湖(潮),平地丈余,荡尽无余(复)孑遗矣。
追思曩时,真一梦耳。
苕溪渔隐曰:“吴兴郡圃今有六客亭,即公择、子瞻、元素、子野、令举、孝叔,时公择守吴兴也。
东坡又(有)云:‘余昔与张子野、刘孝叔、李公择、陈令举、杨元素会于吴兴,时子野作《六客词》,其卒章[云]:尽道贤人聚吴分。
试问。
也应旁有老人星。
凡十五年,再过吴兴,而五人者皆已亡矣。
时张仲谋与曹子方、刘景文、苏伯固、张秉道为坐客,仲谋请作《后六客词》,云:月满苕溪照夜堂,五星一老斗光芒。
十五年间真梦里。
何事。
长庚对月独凄凉。
绿发苍颜同一醉。
还是。
六人吟笑水云乡。
宾主谈锋谁得似。
看取。
曹刘今对两苏张。
’”《东坡》[同上]
柳三变字景庄,一名永,字耆卿。
喜作小词,然薄于一操一行。
当时有荐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
曰:“然。”
上曰:“且去填词。”
由是不得志,日与儇子纵游倡馆酒楼间,无复检率,自称云,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乌乎,小有才而无德以将之,亦士君子之所宜戒也。
柳之乐章,人多称之,然大概非羁旅穷愁之辞,则闺门一婬一媟之语。
若以欧[一陽一]永叔、晏叔原、苏子瞻、黄鲁直、张子野、秦少游辈较之,万万相辽。
彼其所以传名者,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悦故也。
皇祐中,老人星现,永应制撰词,意望厚恩。
无何始用渐字终篇,有“太液波翻”之语,其间“宸游凤辇何处”与仁庙挽词暗合,遂[致]忤旨。
士大夫惜之。
余谓柳作此词,借使不忤[旨],亦无佳处。
如“嫩菊黄深,拒霜红浅”,竹篱茅舍[间]何处无此景物?方之李谪仙、夏英公等应制词,殆不啻天冠地履也!世传永尝作《轮台子》早行词,颇自以为得意。
其后张子野见之云:既言“匆匆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则已辩色矣。
而后又言“楚天阔,望中未晓”何也?抑[柳]何语意颠倒如是?《艺苑雌黄》[同上]
先君尝云,古词《绛都春》有“鳌山彩构蓬莱岛”之句,当云彩缔。
余前集误以古词为柳词,今正是之。
《苕溪渔隐》[同上]
先君顷尝丐祠,居射村,作《感皇恩》一词云:“乞得梦中身,归栖水云(云水)。
始觉精神自家底。
峭帆轻棹,时与白鸥游戏。
畏途都不管,风波起。
光景如梭,人生浮华(脆)。
百岁何妨尽沉醉。
卧龙多事。
谩说三分奇计。
算来争似我,长昏睡。”
又尝一江一 行阻风,作《渔家傲》一词云:“几日北风一江一 海立。
千车万马鏖声急。
短棹峭寒欺酒力。
飞雨息。
琼花细细穿窗隙。
我本绿蓑青箬笠。
浮家泛宅烟波逸。
渚鹭沙鸥都旧识。
行未得。
高歌与尔相寻觅。”
同上[同上]
《颜氏家训》云:“别易会难,古人所重。
一江一 南饯送,下泣言离。
北间风俗,不屑此事。
歧路言离,欢笑分首。”
李后主盖用此语耳。
故长短句云:“别时容易见时难。”
《复斋漫录》[同上]
旧词高雅,非近世所及,如《扑一胡一 蝶》一词,不知谁作。
非惟藻丽可喜,其腔调亦自婉美。
[同上]
冯延巳著乐章百余阕,其《鹤冲天词》云:“晓月坠,[宿]云披,银烛锦屏帏。
建章钟动玉绳低。
宫漏出花迟。”
又《归国谣》词云:“一江一 水碧。
一江一 上何人吹玉笛。
扁舟远送潇湘客。
芦花千里霜月白。
伤行色。
明朝便是关山隔。”
见称于世。
元宗乐府词云:“小楼吹彻玉笙寒。”
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皆为警策。
元宗尝戏延巳:“‘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延巳曰:“未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
元宗悦。
苕溪渔隐曰:“《古今诗话》云,一江一 南成文幼为大理卿,词曲妙绝,尝作《谒金门》云:‘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中[主]闻之,因案狱稽滞,召诘之,且谓曰:‘卿职在典刑,一池春水,又何干于卿!’文幼顿首。”
又《本事曲》云:南唐李国主尝责其臣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盖赵公所撰《谒金门》词有此一句,最为警策。
其臣即对曰:“未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
若《本事曲》所记但云赵公,初无其名,所传必误。
惟《南唐书》《古今诗话》二说不同,未详孰是。
《南唐书》[同上]
李(王)感比善讴歌,声韵悠扬,清振林木,系乐部为歌板色。
元宗尝作《浣溪沙》二阕,手写赐感化曰:“菡萏香消翠叶残。
西风愁起碧波间。
还与容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簌簌泪珠多少恨,倚阑干。”
“手卷真珠(珠帘)上玉钩。
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后主即位,感化以其词札上之,后主感动,赏赐感化甚优。
苕溪渔隐曰:“元宗即嗣主李璟,尝作此二词,《古今词话》乃以为后主作,非也。
后主名煜。”
《南唐书》[同上]
东坡“大一江一 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
近时有人和此词,题于邮亭壁问,不著其名。
语虽粗豪,亦气概可取(喜),今谩笔之。
词曰:“炎一精一中否,叹人材委一靡一,都无英物。
戎马长驱三犯阙,谁作连城坚壁!楚汉吞并,曹刘割据,白骨今如雪。
书生钻破,简编说甚英杰!天意眷我中兴,吾君神武,小曾孙周发。
海岳封疆俱效职,狂虏何劳追灭!翠羽南巡,叩阍无路,徒有冲冠发。
孤忠耿耿,剑锋冷浸秋月。”
《苕溪渔隐》[同上前集卷五九]
孙舣字济师,尝作《落梅词》甚佳:“一声羌管吹呜咽。
玉溪半夜梅翻雪。
一江一 月正茫茫。
断桥流水香。
含章春欲暮。
落日千山雨。
一点着枝酸。
吴姬先齿寒。”
同上[同上]
汪彦章舟行汴中,见岸旁画舫有映帘而观者,甚(止)见其额。
有词云:“小舟帘隙。
佳人半露梅妆额。
绿云低映花如刻。
恰似秋宵,一半银蟾白。
结儿梢朵香红扐。
钿蝉隐隐摇金碧。
春山秋月(水)浑无迹。
不露墙头,些子真消息。”
寄《醉落魄》。
同上[同上]
词句欲全篇皆好,极为难得。
如贺方回“淡黄杨柳带栖鸦”,秦处度“藕叶清香胜花气”二句,写景咏物,可谓造微入妙,若其全篇皆不逮此矣。
徐干臣“雁足不来,马蹄难驻,门掩一庭芳景”,驻字当作去字,语意乃佳。
周美成:“水亭小,浮萍破一处,檐花帘影颠倒。”
按杜少陵诗“灯前细雨檐花落”,美成用此檐花二字,全与出处意不相合,乃知用字之难矣。
赵德麟:“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
徐师川:“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
二词造语虽不同,其意绝相类。
古词:“水竹旧院落,樱笋新蔬果。”
一本是:“水竹旧(田)院落,莺引新雏过。”
不然“樱笋新蔬果”,则与上句有何干涉?董武子“畴昔寻芳秘殿西,日厌(压)金铺,宫柳垂垂。”
然秘殿岂是寻芳之处?非所当言也。
[同上]
侯元功蒙,密州人。
自少游场屋,年三十有一始得乡贡,人以其年长邈(貌)寝,不之敬。
有轻薄子画其形于纸鸢上,引线放之。
蒙见而大笑,作《临一江一 仙》词题其上曰:“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
只疑远赴蟾宫。
雨余时候夕一陽一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蒙一举即登第。
年五十余遂为执政。
《夷坚志》[同上]
曾端伯慥编《乐府雅词》以秋月词《念一奴一娇》为徐师川作,梅词《点绛唇》为洪觉范作,皆误也。
秋月词乃李汉老,梅词乃孙和仲,冲冲(和仲)即正言谔之子也。
又世传《一江一 城子》《青玉案》二词皆东坡所作,然《西清诗话》谓《一江一 城子》乃叶少蕴作,《桐一江一 诗话》谓《青玉案》乃姚进道作。
四词皆佳,今并录之。
《念一奴一娇》词云:“素光练浮(净),映秋山,隐隐修眉横绿。
鳷鹊楼高天似水,碧瓦寒生银粟。
千丈斜晖,奔云涌露(雾),飞过卢(广)同屋。
更无尘气,满庭风碎梧竹。
谁念鹤发仙翁,当年曾共赏,紫岩飞瀑。
对饮(影)三人聊痛饮,一洗离愁千斛。
斗转参横,翩然归去,万里骑黄鹄。
满天霜晓,叫云吹断横玉。”
《点绛唇》词云:“流水泠泠,断桥斜路梅枝亚。
雪[花]初下。
全似一江一 南画。
白璧青钱,难买一春 无价。
归来也。
风吹芷(平)野,一点香随马。”
《一江一 城子》云:“银涛无际卷蓬瀛。
落霞明。
暮云平。
曾见青鸾紫凤下层城。
二十五弦弹不尽,空感概(慨),有余情。
苍梧烟水断归程。
卷霓旌。
为谁迎。
空有千行,流泪寄幽贞。
舞罢鱼龙云海晚,千古恨,入一江一 声。”
《青玉案》词云:“三年枕上吴中路。
遣黄耳,随君去。
若到松一江一 呼小渡。
莫惊鸥鹭。
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
长记高人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已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汉老《念一奴一娇》词中有“满天霜晓,叫云吹断横玉”之句,乃用崔鲁《华清宫》诗:“银河漾漾月辉辉,楼碍天边织女机。
横玉叫云清似水,满空霜逐一声飞。”
或云叫云乃笛名,非也。
又端伯所编《乐府雅词》中有《汉宫春》梅词云是李汉老作,非也。
乃晁冲之叔用作,政和间作此词献蔡攸,是时朝廷方典(兴)大晟府,蔡攸携此词呈其父云:“今日于乐府中得一人。”
京览其词喜之,即除大晟府丞。
今载其词曰:“潇洒一江一 梅,白(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
东君也不一爱一惜,雪压风欺。
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佳期。
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
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
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
空自倚,清香未减,风一流 不在人知。”
此词中用玉堂事,乃唐一人诗云:“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枝开。
儿家门户重重闭,春一色 因何得入来。”
或云玉堂乃翰苑之玉堂,非也。
《苕溪渔隐》[同上]
元丰间,都人李婴调蕲水县令,作《满一江一 红》一曲往黄州上东坡,东坡甚喜之。
其词云:“荆楚风烟,寂寞近,中秋时候。
露下冷,兰英将谢,苇花初秀。
归燕殷勤辞巷陌,鸣蛩凄楚来窗牖。
又谁念,一江一 边有神仙,飘零久。
横琴膝,携筇手。
旷望眼,闲吟口。
任纷纷万事,到头何有。
君不见凌烟冠剑客,何人气貌长依旧。
《归去来》一曲为君吟,为君寿。”
《苕溪渔隐》[同上]
《古乐府》诗云:“今世褦襶子,触热到(向)人家。”
褦襶,《集韵》解之云:不晓事。
余素畏热,乃知人触热来人家,其谓不晓事宜矣。
尝一爱一王逐客作夏词《送将归》,不用浮瓜沉李等事,而天然有尘外凉思。
其词云:“百尺清泉声陆续。
映萧洒,碧梧翠竹。
面千步回廊,重重帘幕,小枕欹寒玉。
试展绞(鲛)绡看画轴。
见一片,潇湘凝绿。
待玉漏穿花,银河穿(垂)地,月上栏干曲。”
此语非触热者之所知也。
苕溪渔隐曰:余尝一爱一李太白《夏日山中》诗:“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其清凉可想也。
《漫叟诗话》[同上]
贾耘老旧有水阁在苕溪之上,景物清旷。
东坡作守时屡过之,题诗画竹于壁间。
沈会宗又为赋小词云:“景物因人成胜概。
满目更无尘可碍。
等闲帘幕小栏干,衣未解,心先快。
明月清风如有待。
谁信门前车马隘。
别是人间闲世界。
坐中无物不清凉,山一带,水一派。
流水白云长自在。”
其后水阁屡易主,今已摧毁久矣。
遗址正与余水阁相近,同在一岸,景物悉如会宗之词。
故余尝有鄙句云:“三间小阁贾耘老,一首佳词沈会宗。
无限当时好风月,如今总属续(绩)溪翁。
盖谓此也。
《苕溪渔隐》[同上]
晏叔原工小词,如“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不愧六朝宫掖到(体)。
荆公小词云:“一揉一蓝一水萦花草。
寂寞小桥千嶂抱。
人不到,柴门自有清风扫。”
略无尘土思。
山谷小词云:“春末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
极为学者所称赏。
味秦湛处度尝有小词云“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盖法山谷也。
《雪一浪一斋日记》[同上]
孙洙字巨源,元丰间为翰苑,名重一时。
李端愿太尉世戚里,折节一交一 搢绅间,而孙往来尤数。
会一日锁院,宣召者至其家,则已出;数十辈踪迹之,得于李氏。
时李新纳妾,能琵琶。
孙饮不肯去。
而迫于宣命,李不敢留,遂入院,几二鼓矣。
草三制罢,复作长短句寄恨恨之意。
迟明遣示李。
其词曰:“楼头尚有三通鼓。
何须抵死催人去。
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
回头凝望处,那更帘纤雨!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
《夷坚志》[同上]
武才人出庆寿宫,色最后一庭。
裕陵得之。
会教坊献新声,为作词号《瑶台第一层》。
《后山诗话》[同上]
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府,骫骳从俗,天下咏[之],遂传禁中。
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伎歌之再三。
三变闻之,作宫词号《醉蓬莱》,因内官达后宫,且求其助。
[后]仁宗闻而觉之,自是不复歌其(此)词矣。
会改京官,乃以无行黜之。
后改名永,仕至屯田员外郎。
苕溪渔隐曰:先君尝云柳词“鳌山彩构蓬莱岛”,当云“彩缔”。
坡词“低绮户”当云“窥绮户”。
二字既改,其词益佳。
《后山诗话》[同上]
荆公问山谷云:“作小词曾看李后主词否?”
云:“曾看。”
荆公云:“何处最好?”
山谷以“一一江一 春水向东流”为对。
荆公云:“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王笙寒’。
又‘细雨湿流光’最妙。”
《雪一浪一斋日记》[同上]
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一江一 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
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一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暖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关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何处也,天上人间。”
含思凄惋,未几下世。
《西清诗话》[同上]
李后主词云:“三十余年家国,数千里地山河。
……几曾惯[见]干戈?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苍黄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挥泪对宫娥。”
后主既为樊若水所卖,举国与人,故当恸哭于九庙之外,谢其民而后行。
顾乃挥泪宫娥,听教坊离曲哉!《东坡诗话》[同上]
南唐后主围城中作长短句,未就而城破。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
曲阑金箔,惆怅卷金泥。
门巷寂寥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
余尝见残稿,点染晦昧,心方危窘,不在书耳。
艺祖云:“李煜若以作诗工夫治国事,岂为吾虏也?”
苕溪渔隐曰:余观《太祖实录》及《三朝正史》云:开宝七年十月诏曹彬、潘美等率师伐一江一 南。
八年十一月拔升州。
今后主词乃咏春景,决非十一月城破时作。
《西清诗话》云后主作长短句未就而城破,其言非也。
然王师围金陵凡一年,后主于围城中春间作此词,则不可知。
是时其心岂不危窘?于此言之乃可也。
《西清诗话》[同上]
前人评杜诗云“红豆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若云“鹦鹉啄残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便不是好句。
余谓词曲亦然。
李璟有曲:“手卷真珠上玉钩”,或改为“珠帘”。
舒信道有曲云:“十年马上春如梦。”
或改云“如春一梦 ”。
非所谓遇知音。
《漫叟诗话》[同上]
吴越后王来朝,太祖为置宴,出内一妓一弹琵琶。
王献词曰:“金凤欲飞遭掣搦。
情脉脉。
看□(即)玉楼云雨隔。”
[太]祖起拊其背曰:“誓不杀钱王。”
《后山诗话》[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