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溪集》·十卷(永乐大典本)宋刘辰翁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六十五·集部十八○别集类十八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卷一百六十五·集部十八○别集类十八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卷一百六十五·集部十八○别集类十八

△《须溪集》·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刘辰翁撰。

辰翁字会孟,庐陵人。

须溪其所居地名也。

少补太学生。

景定壬戌,廷试入丙第。

以亲老,请濂溪书院山长。

江万里、陈宜中荐居史馆,除太学博士,皆固辞。

宋亡遂不复出。

辰翁当贾似道当国,对策极言济邸无後可恸,忠良残害可伤,风节不竞可憾。

几为似道所中,以是得鲠直名。

文章亦见重於世。

其门生王梦应作祭文,至称韩、欧後惟先生卓然秦、汉巨笔。

然辰翁论诗评文,往往意取尖新,太伤佻巧,其所批点,如《杜甫集》、《世说新语》及《班马异同》诸书,今尚有传本。

大率破碎纤仄,无裨来学。

即其所作诗文,亦专以奇怪磊落为宗。

务在艰涩其词,甚或至於不可句读,尤不免轶於绳墨之外。

特其蹊径本自蒙庄,故惝恍迷离,亦间有意趣,不尽堕牛鬼蛇神。

且其於宗邦沦覆之後,卷怀麦秀,寄托遥深,忠爱之忱,往往形诸笔墨。

其志亦多有可取者,固不必概以体格绳之矣。

《须溪集》明人见者甚罕,即诸书亦多不载其卷数。

韩敬选订晚宋诸家之文,尝以不得辰翁全集为恨。

闻兰溪胡应麟遗书中有其名,往求之,卒弗能获,盖其散失已久。

世所传者惟《须溪记钞》及《须溪四景诗》二种,篇什寥寥。

今检《永乐大典》所录,记序杂著诗馀尚多。

谨采辑裒次,厘为十卷。

其《天下同文集》及《记钞》所载,而不见於《永乐大典》者,亦别为抄补,以存其概。

至《四景诗》则原属单行之本,今仍各著於录,故不复采入云。

△《须溪四景诗集》·四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刘辰翁撰。

考晋、宋以前无以古人诗句为题者。

沈约始有《江蓠生幽渚诗》,以陆机《塘上行》句为题,是齐、梁以後例也。

沿及唐、宋科举,始专以古句命题。

其程试之作,唐莫详於《文苑英华》,宋莫详於《万宝诗山》。

大抵以刻画为工,转相亻效仿。

辰翁生於宋末,故是集各以四时写景之句命题。

《春景》凡六十三题,诗七十二首。

《夏景》凡三十二题,诗三十五首。

《秋景》凡四十题,诗四十四首。

《冬景》十六题,诗如题数。

所作皆气韵生动,无堆排涂饰之习,在程试诗中,最为高格。

末附《东桂堂赋》一篇,为刘端伯教子读书而作。

此集殆亦授刘之子,备科举之用者欤。

△《苇航漫游稿》·四卷(永乐大典本)

宋胡仲弓撰。

仲弓字希圣,清源人。

其生平不少概见。

惟集中《一第诗》,有“衣冠新进士,湖海旧诗人”之句,知尝登第。

《夜梦蒙仲作二象笏诗》,有“嗟余初筮令”之句,知尝宰县。

《将之官越上留别诸友诗》,有“一官如许冷,况复是清贫。

槐市风何古,兰亭本却真”之句,知官在会稽。

《老母至时已见黜诗》,有“千里迎奶,相见翻不乐。

微禄期奉亲,亲至禄已夺”之句,知不久罢归。

《雪中杂兴诗》,有“不被功名缚,江湖得散行”之句,知被斥以後,浪迹以终,故以《苇航漫游》名稿。

其行事则不可考矣。

仲弓诗名不甚著,惟陈起《江湖後集》录所作颇夥。

然校以《永乐大典》分列於各韵下者,起所选之外,遗佚尚多。

今采裒辑,编为四卷,虽未必尽睹其全,视起所编,则已增益者多矣。

南宋末年,诗格日下。

四灵一派,摅晚唐清巧之思。

江湖一派,多五季衰飒之气。

故仲弓是编,及其兄仲参所作《竹庄小集》,均不出山林枯槁之调。

如七言律中《旱湖》一首,当凶流离之时,绝无恻隐,乃云“但使孤山梅不死,其馀风物不关情”。

尤宋季游士矫语高蹈之陋习。

然吟咏既繁,性情各见。

洪纤俱响,正变兼陈。

苟非淫慝之音,即不在放斥之列。

诗家有此一格,固不妨使之并存。

亦录唐诗者不遗周昙《咏史》之例也。

《永乐大典》所载,别有《漫游集》一书。

核其体例,盖采宋、元两代之作汇为总集。

当时校雠未密,朱书标目,往往与此集混淆。

今并考校姓名,删除讹异,不使与此集相乱,庶几不失其真焉。

△《兰皋集》·三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吴锡畴撰。

锡畴字元伦,休宁人,广南西路安抚使儆之从孙,处士之子也。

锡畴四岁而孤,刻志於学,慕徐犀、茅容之为人。

咸淳间,南康守叶阊聘主白鹿洞书院,辞不肯赴。

盖笃实潜修之士,不欲以聚徒讲学,嚣竞浮名也。

性喜艺兰,自号曰兰皋子,因以名集,殆亦寓无人自芳之意。

其人品心术,可谓超然流俗之外矣。

集所存诗不多,然皆晚年所自删定,简汰颇严。

其《题林逋墓诗》“清风千载梅花共,说著梅花定说君”句,为吕午所赏;《春日诗》“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句,又为方岳所赏,并见於《方岳跋》中。

然集中佳句,似此者尚颇不乏,岳偶举其一二耳。

盖其刻意清新,虽不免偶涉纤巧,而视宋季潦倒率易之作,则尚能生面别开。

以继《竹洲集》後,亦云不愧其家学矣。

△《泉诗》·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薛撰。

字仲止,一字宾日,永嘉人,宝四年进士,官长溪簿。

宋承五代之後,其诗数变,一变而西昆,再变而元,三变而江西。

江西一派,由北宋以逮南宋,其行最久。

久而弊生,於是永嘉一派以晚唐体矫之,而“四灵”出焉。

然四灵名为晚唐,其所宗实止姚合一家,所谓“武功体”者是也。

其法以新切为宗,而写景细琐,边幅太狭,遂为宋末江湖之滥觞。

叶以乡曲之故,初力推之,久而亦觉其偏,始稍异论。

吴子良《林下偶谈》述之颇悉。

之所作,皆出入四灵之间,不免局於门户,然尚永嘉之初派,非永嘉之末派。

录之亦足备一格也。

△《嘉禾百咏》·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张尧同撰。

尧同,秀水人,仕履未详。

诗中所咏会景亭,为潘师旦所筑,赵老园为赵衮归隐之处。

核其时代,盖宁宗以後人也。

宋世文人学士,歌咏其土风之胜者,往往以夸多斗靡为工。

如阮阅《郴江百咏》、许尚《华亭百咏》、曾极《金陵百咏》,皆以百首为率。

故尧同所咏嘉兴山川古迹,亦以百篇概之。

徐硕《至元嘉禾志》,已与陆蒙老所赋《嘉禾八咏》同采入“题咏门”内。

後来作郡志者,亦颇散见其间,而掇拾均未全备。

此乃其初出单行之本,每首之後皆有附考,不知何人所作。

末有跋语,亦不载姓名年月。

其词虽不甚工,而自吴越以来,嘉兴典故,颇可得其梗概。

近时朱彝尊作《鸳鸯湖棹歌》一百首,盖即踵前例而稍变其面目者。

虽彝尊诗情温丽,远胜尧同,而尧同采掇名目,胪叙大凡,其於地志考据,要亦不为无助矣。

△《柳塘外集》·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释道璨撰。

道璨字无文,姓陶氏,南昌人,咸淳间尝主饶州荐福寺。

所著别有《语录》,故此以《外集》为名。

释氏以佛典为内学,以儒书为外学也。

其诗边幅颇狭,未能脱蔬┺之气。

而短章绝句,善用其短者,亦时有清致。

如《题水墨草虫》、《陈了翁祠》、《和恕斋》、《濂溪书院》诸作,未尝不楚楚可观。

沙中金屑,固亦不容捐弃矣。

杂文中《送一侍者序》一首,乃为日本僧作。

考《宋史·外国传》所载,自太宗时{大周}然入朝後,屡有倭僧奉贡。

迄南渡不复见,仅纪其国舟飘至内境数事。

至嘉泰三年以後,遂绝不复书。

此《序》作於淳戊申,称其去国六年,一日东归,计其来日,当在淳三年。

殆求法东来,非充贡使,故《史》不得而载之,非漏略也。

集凡诗一卷,铭记一卷,序文、疏书一卷,塔铭、墓志、广志、祭文一卷。

宋以来诸家书目皆未著录。

国朝康熙甲寅,释大雷始访得旧本,释元宏、灯岱因为校正锓版。

书虽晚出,而核其格意,确为宋末江湖之体,不缘赝造。

考吴师道《礼部诗话》,已载其《题苏堂竹》一首,则宋代实有其人。

疑当时名不甚著,仅彼教自相传录,故阅数百年始见於世云。

△《碧梧玩芳集》·二十四卷(永乐大典本)

宋马廷鸾撰。

廷鸾字翔仲,乐平人,淳七年进士,历官右丞相,兼枢密使,事迹具《宋史》本传。

《史》称其罢相归後,又十七年而卒。

考廷鸾之罢在度宗咸淳八年壬申,其殁当在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己丑。

今集中《老学道院记》,称著雍困敦之岁,余年六十有七,则作是文时,去其病殁已不远。

似集为其子端临所编矣。

其曰“碧梧玩芳”者,廷鸾家有碧梧精舍,晚年又自号“玩芳病叟”,因以为名也。

自明以来,外间绝无传本。

惟《永乐大典》所收,颇存梗概。

大抵骈体最工。

理宗末年,又居两制,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

其他诗文亦皆典赡秀润,盎然有卷轴之味。

端临承藉世业,撰为《文献通考》,至今为艺林宝重,即廷鸾所学可知也。

其集《宋史》不著录,原编卷数已不可考。

谨以今所存者裒辑排比,分为二十三卷。

廷鸾又尝仿吕祖谦《大事记》之例,作《读史旬编》,以十年为一旬,起帝尧元载甲辰,迄周显德七年庚申,为三十八帙。

今全书虽佚,而《绪论》尚散见《永乐大典》中,并裒为一卷,附於文後,共为二十四卷。

《宋史》称廷鸾所著又有《六经集传》、《语孟会编》、《楚辞补记》、《洙泗裔编》、《读庄笔记》诸书,今并不传。

又称其召试馆职时,即以︹君德,重相权,收直臣,防近习为对。

为将作少监时,论贡举三事,又言宜蠲除被灾州县租赋。

为起居舍人时,言太史当谨书灾异,又言翕受敷施,以壮人才之精神;虚心容纳,以植人言之骨,念邦本而以公灭私,严边备而思患预防。

同知枢密院时,言培命脉,植根本,崇宽大,行忠厚,又言恢大度以优容,虚圣心而延伫,推内恕以假借,忍难行而听纳,则情无不达,理无不尽云云。

其文今皆不见於集中。

或奏疏别为一编,故此集皆不见收欤。

△《四明文献集》·五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王应麟撰。

应麟有《周易郑氏注》,已著录。

所著《深宁集》,本一百卷,然《宋志》已不著录,焦《国史经籍志》亦不载其名,则散佚久矣。

此本乃明鄞县郑真、陈朝辅所辑《四明文献》之一种。

故一人之作,冒总集之名也。

通一百七十馀篇,制诰居十之七。

盖捃拾残,非其真矣。

应麟以词科起家,其《玉海》、《词学指南》诸书,馥残膏,尚多所沾溉。

故所自作,无不典雅温丽,有承平馆阁之遗,且所载事迹,多足与史传相证。

如《宋史》应麟本传谓度宗即位,应麟草百官表,循旧制请听政四表,已上。

一夕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

则此七表者,先进前四表,次进後三表也。

考之是集,则第一表至第二表乃景定五年十月上,第三表至第七表乃十一月上,与本传互异。

又《宋史·度宗本纪》载贾似道罢都督予祠在德元年二月,徙居婺州,又徙建宁,俱在七月,而由扬州责归绍兴,实在是年五月四日,见於是集《责贾似道归里制》,亦足以补《本纪》之阙。

则虽零章断简,固不以残阙弃矣。

△《覆瓿集》·六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赵必象撰。

必象字玉渊,自号秋晓,太宗十世孙,居於东莞。

咸淳元年,与父崇讠由同登进士。

初任高要尉,摄四会令。

再任南康丞。

文天祥开府惠州,辟摄惠州军事判官。

入元後隐居温塘村。

是集诗二卷、长短句一卷、杂文二卷、附录一卷。

必象治邑有惠政,属宗邦沦丧,慷慨从军,其志可取。

沧桑以後,肥Т终身,其节亦不可及。

诗文篇帙无多,在宋末诸家中未为颖脱,然体格清劲,不屑为靡靡之音。

如“一雨鸣蛙乱深夜,数声啼鸟怨斜阳”诸句,固未尝不绰有情韵也。

△《阆风集》·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舒岳祥撰。

岳祥字舜侯,宁海人,宝四年进士,官奉化尉,终承直郎,宋亡不仕,教授乡里以终。

《两浙名贤录》载所著有《史述》、《汉砭》、《补史》、《家录》、《荪墅稿》、《避地稿》、《篆畦稿》、《蝶轩稿》、《梧竹里稿》、《三史纂言》、《谈》、《续》、《残》、《传》、《肄》、《昔游录》、《深衣图说》,凡二百二十卷,今多散佚。

焦《国史·经籍志》载岳祥《阆风集》二十卷,世亦无传。

检《永乐大典》中所载岳祥诗文,间题《篆畦》、《蝶轩》、《荪墅》诸集名,而题为《阆风集》者居十之八九,似当时诸稿,本分帙编次,而《阆风集》乃其总名。

今原书卷第已为《永乐大典》所乱,无可辨别,谨依类裒辑为诗九卷、杂文三卷,仍其总名,以《阆风集》名之。

又集中有《百一老诗序》,盖即所赋老渔、老猎之类,似原本亦别为一集,然所阙已多,不成卷帙,故亦不复分析焉。

岳祥少时,以文见吴子良,子良即称其异秉灵识如汉终、贾。

晚逢鼎革,Т迹终身,乃益覃思於著作。

其诗文类皆称臆而谈,不事缋。

集中有《诗诀》一首云“欲自柳州参靖节,将邀东野卢仝”。

又云“平原骏马开黄雾,下水轻舟遇快风”。

其宗旨所在,可以想见矣。

△《北游集》·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汪梦斗撰。

梦斗号杏山,绩溪人。

景定间以明经发解,江东漕试。

授承节郎,江东司制官。

咸淳初,迁史馆编校,与叶李等议,上书劾丞相贾似道。

李等坐罪,梦斗亦遁归。

宋亡後,尚书谢昌言荐梦斗於元世祖,特召赴京,卒不受官,放还。

是集乃其北游纪行之作。

中有《见谢尚书诗》云“正须自爱不赀身。”

盖不特律己甚严,即其以道义规昌言,亦可谓婉而严矣。

惟是《上故相留公诗》,注谓“公入朝不屈,称前正奉大夫。”

考梦炎以德二年降元,特为世祖所鄙,又曾劝杀文天祥,安得有入朝不屈之事?《梦斗集》中又有《南园歌》,为吴潜窜循州而作。

诗末附数语云:“履翁再相,力言奸邪误国数事,理皇竟不能平。

会似道以江上肃清之报,径达禁中,上遂罢潜相。

明日乃以似道奏付外。”

考《宋史》,似道江上肃清之奏在理宗景定元年三月乙酉之前,吴潜之罢在是年四月己酉。

若如梦斗言,是於己酉之明日始以似道奏付外,则上距四月乙酉前将及一月。

是时朝野方以荆、鄂为奇功,乃捷书到禁中,一月始布於外,与情势尤有未合。

或其後人掇拾遗稿,不免以赝本窜入,未及致详耶。

又《杏山摭稿》数条,乃後人所集梦斗讲学之语,原附集末,今亦仍之焉。

△《秋堂集》·三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柴望撰。

望有《丙丁龟鉴》,已著录。

其诗有《道州台衣集》、《咏史诗》、《西凉鼓吹》诸编,俱佚不存。

此本乃後人杂裒而成。

诗末尚有《道州台衣集序》。

其《梦傅说》以下十一绝,疑即《咏史诗》中之作也。

望以淳丙午上《丙丁龟鉴》得名。

然应诏上书,但当指陈人事,论朝政之是非,乃牵引谶纬,以值岁干支推衍祸福,穿凿附会,迂诞支离。

其心虽出於忠诚,其言则涉於妖妄。

乃出狱归里,士大夫至祖道涌金门外,赋诗感慨,倾动一时。

王应麟《困学纪闻》尚载其表中之语,以为佳话。

宋末士气之浮嚣,於是为极。

已别存其目,纠正於本条之下。

至其人,则宋亡以後,遁迹深山,至元十七年乃卒。

然高节,追步东篱。

其诗虽格近晚唐,未为高迈,而黍离麦秀,寓痛至深,骚屑哀音,特为凄动,亦可与谢翱诸人并传不朽。

故残章断简,犹能流播至今也。

△《蛟峰文集》·八卷、《外集》·四卷(江苏蒋曾莹家藏本)

宋方逢辰撰。

逢辰初名梦魁,字君锡,淳安人。

登淳十年进士第一。

理宗改赐今名。

官至吏部侍郎,以母忧归。

德初,徵拜礼部尚书。

会父疾,未赴。

宋亡,元世祖诏御史中丞崔起之於家,以疾坚辞不出。

至正间修《宋史》,有司不得其事状,故不为立传。

惟《黄氵晋集》中有所作《逢辰墓表》,尚略见其始末。

明邵经邦作《弘简录》,始为补传,然亦据氵晋所述,不能有所增益也。

是集乃其五世从孙蒙城知县渊等所辑。

《正集》八卷,前七卷为逢辰诗文,末一卷附以其弟逢振所作。

逢振字君玉,景定中登进士,官至太府寺簿,亦国亡之後抗节不仕者也。

《外集》四卷,则其七世从孙玉山知县中所续辑,凡逢辰历官诰敕及酬赠诗文皆在焉。

逢辰当丁大全、贾似道柄国之时,皆能力抗其锋,持正不屈。

其提点川东刑狱及为江西转运副使,政绩亦俱有可观。

惜其遗篇散佚,所录奏惟宝三年《请除内竖》一疏尚存。

馀若《论雷变》、《论边备》、《论吴潜去位》、《贾似道匿败》诸子,皆平生建白之最著者。

《墓表》略见大概,而悉不载於集中。

其所掇拾,大抵案牍简札之文为多,而策问一首至并考官评语载之。

盖散佚之馀,区区搜辑而成,故不免识小而遗其大矣。

△《秋声集》·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卫宗武撰。

宗武字淇父,自号九山,华亭人。

淳间历官尚书郎,出知常州。

罢归闲居三十馀载,以诗文自娱。

据至元甲午张之翰所作集《序》,称九山墓宿草已六白,则宗武实卒於至元二十六年己丑,在宋亡後十年。

故焦《国史经籍志》载《秋声集》八卷,列入元人。

然宗武实未仕元,仍当从陶潜书晋例也。

集久失传,今从《永乐大典》中采辑编次,得诗词四卷,序记、志铭一卷,杂著一卷,以略存其概。

华亭卫氏,自礼部侍郎肤敏後,资政殿学士泾、直宝谟阁,兄弟相继,以学术著。

宗武世系虽无考,而《张之翰序》称为乔木世臣後,则当为泾、之裔。

文采风流,不失故家遗范,有自来矣。

其诗文根柢差薄,骨格亦未坚纟致。

盖末造风会之所趋,其事与国运相随,非作者所能自主。

至於《咏荀》一诗,称其徒抱忠贞,遗恨千古,其学识亦有所未逮。

然核其全集,大都气韵冲澹,有萧然自得之趣。

盖胸襟既别,神致自殊,品究在《江湖》诸集上。

且眷怀故国,匿迹穷居,其志节深有足取,而《宋遗民录》诸书乃竟脱漏其姓名。

录存是集,以发潜德之光,亦足见圣朝表章幽隐,砥砺风教之义也。

△《牟氏陵阳集》·二十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牟撰。

字献之,湖州人。

父子才,理宗朝官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以刚直著名。

亦登进士第,官至大理少卿,入元不仕,闭户三十六年。

故其集中《九日五言诗序》,论陶潜於王弘中路具酒食事,及题渊明图诸文,意皆自寓。

又尝谓世喜称渊明入宋书甲子无年号,黄豫章亦曰甲子不数义熙前。

然今陶集诗本无书年号者,渊明耻事刘裕,大节较然,此未须深论云云。

故文中多书至元年号,意本此也。

是集凡诗六卷、杂文十八卷,前有至顺二年《程端学序》。

王士祯《居易录》称其诗有坡、谷门风,杂文皆典实详雅。

今观所作,知士祯之论不诬。

牟氏本蜀之井研人,世居陵山之阳,至子才始著籍湖州。

其以“陵阳”名集,盖不忘本。

以韩驹诗先有是名,故此集冠以“牟氏”,用相别焉。

△《湖山类稿》·五卷、《水集》·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汪元量撰。

元量字大有,号水,钱塘人。

度宗时以善琴供奉掖庭。

宋亡,随三宫入燕。

久之为黄冠南归,往来匡庐、彭蠡间。

元陈泰《所安遗集》中尚有《送钱塘琴士汪水诗》。

泰,延二年进士,则元量亦云老寿矣。

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离黍之感。

於宋末诸事,皆可据以徵信。

故李鹤田《湖山类稿跋》称“其记亡国之戚,去国之苦,间关愁叹之状,备见於诗。

微而显,隐而彰,哀而不怨。

开元、天宝之事记於草堂,後人以诗史目之。

水之诗亦宋亡之诗史”云云。

其品题颇当。

惟集中《醉歌》一篇,记宋亡之事曰:“乱点连声杀六更,荧荧庭燎待天明。

侍臣已写投降表,臣妾佥名谢道清。”

以本朝太后,直斥其名,殊为非体。

《春秋》责备贤者,於元量不能无讥。

然元量以一供奉琴士,不预士大夫之列,而眷怀故主,终始不渝。

宋季公卿,实视之有愧,其节概亦不可及。

笔墨之间,偶然失检,视无礼於君者,其事固殊。

是又当取其大端,恕其一眚者矣。

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湖山类稿》十三卷、《水词》三卷。

久失流传。

此本为刘辰翁所选,只五卷,前脱四翻,间存评语。

近时鲍廷博因复采《宋遗民录》,补入辰翁《元序》,合《水集》刻之。

以二本参互校订,诗多重复,今亦姑仍原本焉。

△《集》·十卷、《遗集》·二卷、《遗集补》·一卷、附《天地间集》·一卷、《西台恸哭记注》·一卷、《冬青引注》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宋谢翱撰。

翱字皋羽,一字皋父,长溪人,後徙浦城。

咸淳中试进士不第。

文天祥开府延平,署为谘议参军。

天祥兵败,避地浙东。

後以元贞元年卒於杭州。

事迹具《宋史》本传。

南宋之末,文体卑弱,独翱诗文桀骜有奇气,而节概亦卓然可传。

据方凤作翱行状,称翱遗稿凡手抄诗六卷,杂文五卷,《唐补传》一卷,《南史赞》一卷,《楚辞芳草图谱》一卷,《宋铙歌鼓吹曲》、《骑吹曲》各一卷,《睦州山水人物古迹记》一卷,《浦阳先民传》一卷,《东坡夜雨句图》一卷。

其《唐补传》以下如编入集中,当共二十八卷;如别本各行,则诗文当止十一卷。

然世无传本,莫知其审。

明弘治间,储所刻,已与凤所记不合。

万历中有歙县张氏重刻本,益以降乩之作,尤为秽杂。

此本为平湖陆大业以家藏抄本刊行,云向从旧刻录出。

卷第已乱,大业以意厘定之,校他本差为完善,然亦非其旧也。

末附《天地间集》一卷,皆翱所录宋末故臣遗老之诗,凡文天祥、家铉翁、文及翁、谢枋得、郑协、柴望、徐直方、何新之、王仲素、谢钥、陆壑、何天定、王曼之、范协、吴子文、韩竹坡、林熙十七人,而诗仅二十首。

考宋濂作《翱传》,称《天地间集》五卷,则此非完书。

意原本已佚,後人摭他书所云见《天地间集》者,得此二十首,姑存其概耳。

又元张丁注《西台恸哭记》并诸家跋语为一卷,又注《冬青引》及诸家考证唐珏、林景熙事为一卷,大业皆附刻集末。

今亦并录存之,庶与集中诸作可以互相考证焉。

△《潜斋文集》·十一卷、附《铁牛翁遗稿》·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宋何梦桂撰。

梦桂字岩叟,别号潜斋,淳安人。

咸淳元年进士,官至大理寺卿。

引疾去,筑室小酉源。

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於家。

此集凡遗诗三卷、词及试策一卷、杂文七卷。

诗颇学白居易体,殊不擅长。

王士祯《池北偶谈》以酸腐庸下诋之,则似乎已甚。

文则颇援引证佐,有博辨自喜之意。

明成化中,其八世孙淳访得旧印本於同邑汪廷贵家,校正刊行,後其远孙之论等又为重刊。

考元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载梦桂《送留梦炎》一诗曰:“昆明灰劫化尘缁,梦觉功名黍一炊。

锺子未甘南操改,庾公空作北朝悲。

归来眠里吴山在,别後心期浙水知。

白门生羞未死,青衫留得裹遗尸。”

盖梦桂为梦炎所取士,故是诗有王炎午生祭文天祥意。

而是集不载,则其散佚亦多矣。

末附《铁牛翁遗稿》一卷。

铁牛翁名景福,字介之,梦桂族孙,元时不仕,存诗四十馀首、赋一首。

诗颇奇伟,气格在梦桂上云。

△《梅岩文集》·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胡次焱撰。

次焱字济鼎,号梅岩,晚号馀学。

其始祖本唐宗室。

五代时育於胡氏,因冒姓胡。

婺源人。

咸淳四年进士,官贵池县尉。

德元年,元兵至贵池,元帅张林以城降。

次焱奉母遁归,教授乡里以终。

集中有《媒嫠问答诗》,所谓“井底水不波,山头石不迁。

什袭藏破镜,他年会黄泉”者,所以自寓其志也。

其诗文本未编集,故藏书家多不著录。

此本乃明嘉靖中其族孙琏辑而成,琏甥潘滋校刊之,并为之序。

凡赋诗、杂文八卷,冠以《雪梅赋》,盖著其素心。

九卷以下皆附录同时赠答往来之作。

《目录》所载,往往与集中诗文不相应,则编次之疏也。

次焱在宋、元作者之中,尚未能自辟门户,而其人有陶潜栗里之风,故是集至今犹传。

集中有《赘笺唐诗绝句序》,称“叠翁注章涧二泉先生选唐绝句,次焱复为赘笺”。

叠翁者,谢枋得。

章泉者,赵蕃。

涧泉者韩氵虎也。

其书不传,无由验其工拙,然亦足见次焱研心诗学,非苟作者矣。

△《四如集》·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黄仲元撰。

仲元有《四如讲稿》,已著录。

是集前有咸淳甲戌《余谦一序》,所作《梦笔记》附焉。

又有至治三年《傅定保序》,似犹原本。

然考宋濂《潜溪集》中有《仲元集序》,称其门人詹清子类次《六经四书讲义》为六卷,其子梓又分记、序、墓铭、字训为五卷,其曾孙至又裒其遗文为十卷,而请濂序之。

是仲元原集实合《讲义》、杂文共为二十一卷。

今《讲义》已别本单行,不入集内。

此本止文四卷、附录一卷,与其子所辑之五卷既不相合,而其曾孙所续辑之十卷亦不在其内。

是散佚之馀,重为掇拾成帙,非其旧矣。

集内诸文,皆有注释,不著名氏,疑或即其子之所作欤。

仲元在宋末讲学诸家,特为笃实,其出处亦均合道义。

故其文章不事驰骋,而自有端厚朴直之气,知近里之言与嚣争门户者固有殊也。

△《林霁山集》·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林景熙撰。

景熙一作景曦,字德阳,温州平阳人。

咸淳七年太学释褐。

官礼部架阁,转从政郎。

宋亡不仕。

会扎木扬喇勒智发宋诸陵,以遗骨建镇南塔。

景熙以计易真骨葬之。

其忠义感动百世。

然诸书或以其事归唐珏。

今考此集,载《梦中作四诗》,与诸书所载珏作同。

珏他诗不概见,而此四诗词格实与景熙他诗相类。

且双匣亲传竺国经句,与景熙葬高、孝两陵之说合,与珏同葬诸陵之说不合。

考集中有《和唐玉潜》一诗,玉潜即珏之字。

则二人本属旧友,或当时景熙与珏共谋此举。

其事秘密,传闻异词,遂讹以为珏作也。

所著有《白石稿》十卷,皆其杂文。

又有《白石樵唱》六卷,皆诸体诗。

元统甲戌,昆山章祖程为其诗集笺注,传本仅存。

其文集遂就散佚。

此本乃明天顺癸未其乡人监察御史吕洪所编,以章祖程所注诗集并为三卷,增以《元音》所录《读文山集诗》一篇,又捃摭遗文得记十四篇、传一篇、说一篇、文一篇、序十三篇、墓志六篇、铭一篇,厘为二卷。

嘉靖戊子,辽藩光泽王得江陵毛秀校本重刊,附以秀《辨证》一篇。

於《白石樵唱》题卷一、卷二、卷三,《白石稿》题卷四、卷五。

书名各别,而卷数相属。

骤阅之,似《白石稿》佚其前三卷者,殊不了了。

国朝康熙癸酉,歙县汪士钅宏等重刊,乃总题曰《林霁山集》,较有体例,今用以缮录焉。

△《勿轩集》·八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宋熊禾撰。

禾初名钅禾,字去非,号勿轩,又号退斋,建阳人。

咸淳十年进士,授宁武州司户参军。

宋亡不仕,教授乡里以终。

近时仪封张伯行尝刊是集,多所刊削,殊失其真。

是书凡《易学图传》二卷、《春秋通义》一卷、《四书标题》一卷、诗文三卷、《补遗》一卷。

盖明天顺中旧刻,犹为完帙。

惟前有元许衡《序》,称“其晚年修《三礼通解》,将脱稿,竟以疾卒。

平生著述,独《四书标题》、《易经讲义》、《诗选正宗》、《小学句解》传於世。

嗣孙澍,家藏遗稿,存什一於千百。

族孙孟秉,类次成帙,为八卷。

传诸二世孙斌,授梓以传,求予序之”云云。

末署至元十七年。

考至元为世祖年号,而禾卒於仁宗皇庆元年。

自至元讫皇庆,相距三十馀年,何以先称其疾卒。

年月错谬,依托显然。

盖其後人伪撰此文,借名炫俗。

不知禾亦通儒,固不必以衡重也。

今删除此序,庶不以伪乱真焉。

△《古梅吟稿》·六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吴龙翰撰。

龙翰字式贤,歙县人。

咸淳中贡於乡。

以荐授编校国史院实录院文字。

至元丙子,乡校请充教授,寻弃去。

家有老梅,因以古梅为号。

尝为之赋,并以名集。

其《见刘後村诗》有云“诗瓢行脚半天下,多谢先生棒喝功”。

又卷末附方秋崖《和百韵诗》,龙翰书其後,自称门人。

且言以诗正法眼授记於仆。

是其渊源授受,犹及见前辈典型。

故其诗清新有致,足耐咀吟,在宋末诸家,尚为近雅。

《程元凤序》许其句老意新,亦不诬也。

集中有《内丹诗》、《外丹诗》。

又《拜李谪仙墓》云:“经营紫河车,破费十载功。

金鼎驯乌兔,炎炎丹光红。”

又《楼居狂吟》云:“偃月炉深紫气浮,红铅黑汞六丹头。”

是龙翰盖讲求神仙炉火之术者,殆亦俞琬之流亚欤,然诗则工於琬多矣。

△《佩韦斋文集》·十六卷(湖北巡抚采进本)

宋俞德邻撰。

德邻有《佩韦斋辑闻》,已著录。

是集原本二十卷,凡诗七卷、杂文九卷,末即《辑闻》四卷。

然考集首有皇庆壬子《熊禾序》,称其平生诗文多不留稿。

其子庸,裒集仅得诗文五百二十二首,厘为一十六卷。

则集与《辑闻》本各为卷帙,此本为後人所附缀。

今仍分著於录,从其初也。

《禾序》又称紫阳方侯亦以文名,尝序公集,载其遗事如作传然,且以能保晚节而心服之云云。

紫阳方侯即歙人方回,宋末为睦州守,以州降元,元擢为总管者也。

此本佚去此序,殆後人以德邻高节,不减陶潜,不欲以《回序》污之,故黜而刊削欤。

德邻诗恬澹夷犹,自然深远。

在宋末诸人之中,特为高雅。

文亦简洁有清气,体格皆在方回《桐溪集》上。

盖文章一道,关乎学术性情,诗品、文品之高下,往往多随其人品。

此集亦其一徵矣。

△《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董嗣杲撰。

嗣杲履贯未详。

考集中《元宵怀乡诗》,有“清河坊里灯宵月,负却东风已两年”句。

又《抵北新桥诗》,有“归逢乡井心才稳”句。

案《咸淳临安志》,清河坊在临安府左一北厢,北新桥在馀杭门外,则嗣杲殆杭州人欤。

以诗中自志岁月出处考之,《庐山集》乃其於宋理宗景定二三年间榷茶九江富池时所作。

《英溪集》则为武康令时所作,中有《甲戌大水诗》。

案《宋史·五行志》,有咸淳十年八月安吉武康大水事,正与相合。

时瀛国公已即位,距宋亡仅二年。

而嗣杲亦遂於是年任满代去。

其卒岁虽不可考,而两集之中,无一仕元之显证,则仍当系之宋人。

《西湖志》载有道士董嗣杲,盖即其人。

国亡後隐於黄冠矣。

其集为诸家书目所未载,独明焦《国史经籍志》有嗣杲《庐山集》,而阙著其卷数。

今据《永乐大典》所录,有题《庐山集》者,又有题《英溪集》者,是嗣杲本有二集。

但其名不显,集亦久绝流传。

今观集中多与葛秋岩唱和诗,秋岩即葛庆龙,为宋末高尚之士,见於《镏绩霏雪录》,则嗣杲亦必胜流。

又有《题周伯弓手泽诗》,推挹甚至,则其诗亦江湖集派。

然吐属新颖,无鄙俚琐碎之态,固非江湖游士所及也。

谨甄次裒辑,依仿原目,分为《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著之於录。

庶论宋、元间诗人者犹得有所稽考。

至若富池客中诸作,应编入《庐山集》者,《永乐大典》或标《英溪集》,当由缮写之误,今并详悉考正,俾各从其类焉。

△《西湖百咏》·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董嗣杲撰。

附明陈贽《和韵》。

据《西湖志》,嗣杲宋季入道孤山四圣观,改名思学,字无益。

此集当作於是时。

贽字维成,馀姚人,徙於钱塘,洪武间以荐授杭州学训导,後官至太常寺卿。

其和嗣杲此集,亦当在居钱塘时。

《西湖志》称嗣杲原唱及贽所和皆九十六首,天顺癸未,始以二家所作合刻,南康知府陈敏政为之序。

又载嘉靖丁酉,周藩南陵王楼子重刻。

其序亦称董倡居前,陈和居後,仍各九十六首,共一百九十二首。

谓之百咏者,盖亦极言之耳云云。

此本上卷四十九题,下卷五十一题,实各足百咏之数,与《西湖志》所记不符。

《鲍廷博跋》疑周藩翻雕之时,其底本偶有脱页,未及深考,遂以为原阙四首。

田汝成修《西湖志》时,又仅见周藩之序。

遂据以笔之於书,以《志》中仅载《周藩序》,不载《陈敏政序》为证,理或然欤。

其诗皆七言律体,每题之下,各注其始末甚悉,颇有宋末轶闻为诸书所未载者。

嗣杲诗格颇工整;贽所和才力稍弱,亦足肩随,皆迥在许尚《华亭百咏》之上也。

△《则堂集》·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家铉翁撰。

铉翁喜谈《春秋》,尤喜谈《易》。

其《河间假馆诗》曰:“拟从诸君豫乞石一方,他年埋之冢前三四尺。

上书宋使姓某其名某,下书人是西州之西老缝掖。

平生著书苦不多,可传者见之《春秋》与《周易》。”

然《春秋详说》,至今尚有刊本,已别著录。

其说《易》之书与其文集二十卷,则已全佚。

惟《永乐大典》收其诗文尚夥。

谨裒合排比,以类相从,厘为文四卷、诗词二卷。

核其所作,大半皆在河间,而明神宗时樊深撰《河间府志》,已不能采录,则其佚在万历前矣。

铉翁隶籍眉山,与苏轼为里人。

故集中如《文品堂记》、《养志堂记》、《志堂说》、《笃信斋说》、《跋太白赏月图》、《和归去来辞》诸篇及《豌豆菜诗》,自注间或称述轼事迹。

广汉张┉亦其乡人。

故《敬室记》首亦概然於南轩之学渐昧其传。

然其学问渊源,则实出金,观集中《心斋说》、《主静箴》诸篇,可以概见。

故其持论浸淫於佛氏。

其说《易》亦惟以先天太极研思於虚杳之中。

而《尊教堂记》一篇,至援陆九渊之言以三教归一立说,尤为乖舛。

顾其立言大旨,皆归於敦厚风俗,崇奖名教。

随事推阐,无非以礼义为训。

原未尝漾恣肆,如明代姚江之末流。

其词意真朴,文不掩质。

亦异乎南宋末年纤诡繁碎之格,尚为多有可取耳。

且迹厥生平,上虽不及文天祥,而下比留梦炎辈则爵然其不侔。

零篇断简,以其人重之可也。

△《富山遗稿》·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方夔撰。

夔一名一夔,字时佐,淳安人。

生於宋季,尝从何梦桂游。

屡举不第,退居富山之麓,匾其堂曰“绿猗”,自号知非子。

尝著《汉论》十卷、《富山懒稿》三十卷,後刊版散佚,其裔孙世德等复裒集其诗,辑为是编。

夔学有原本,国亡後遁迹以终,人品亦极高洁。

商辂尝称其诗纡徐浑厚,弗事雕琢,可见其冲雅之操。

周亦称其发之声律,不为体裁音节之所拘。

盖夔遇兴挥毫,颇乏研炼,故辂等云然。

要其情致缠绵,机趣活泼,自有不衫不履之致。

五言一体,气势苍莽,尤胜於七言。

较其师何梦桂《潜斋集》诗,实青出於蓝。

淳安方氏,自北宋以来,如殿中丞仲谋、通判元修、右文殿修撰り、太仆少卿闻等,皆留心於诗。

今其集虽已亡佚,而流风馀韵,沾溉後人,其濡染固有自矣。

△《真山民集》·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真山民撰。

山民始末不可考。

宋末窜迹隐沦。

以所至好题咏,因传於世。

或自呼山民,因以称之。

或云李生乔尝叹其不愧乃祖文忠西山。

考真德秀号曰西山,谥曰文忠,以是疑其姓真,或云本名桂芳,括苍人,宋末尝登进士。

要之亡国遗民,鸿冥物外,自成采薇之志,本不求见知於世,世亦无从而知之。

姓名里籍,疑皆好事者以意为之,未必遂确。

今从旧本题曰《真山民集》,姑仍世之所称而已。

其集《宋艺文志》不著录。

明焦《经籍志》宋人诗集颇备,亦未载其名。

《江湖小集》始收之,而亦多未备。

此本出浙江鲍氏知不足斋,较他本为完善,然皆近体,无古诗。

《元诗体要》中录其《陈岫爱驴》七言古诗一首,此本无之。

或诗本两卷,而佚其古体一卷;或宋末江湖诸人皆不留意古体,山民亦染其风气,均未可知。

然就其存者论之,黍离麦秀,抱痛至深,而无一语怼及新朝,则非惟其节至高,其安命知天,识量亦不可及。

视谢灵运辈既袭康乐之封,而犹称“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者,相去不啻万万矣。

诗格出於晚唐,长短皆复相似。

五言如“鬓秃难瞒老,心宽不贮愁”、“烟碧柳生色,烧青草返魂”、“风竹有声画,石泉无操琴”、“棠醉风扶起,柳眠莺唤醒”、“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趋炎”、“飞花游荡子,古木老成人”、“新葬冢无数,後来人更多”,七言如“欲谈世事佛无语,不管客愁禽自啼”、“懒看世情晨睡去,怕伤时事暮吟休”、“商岭定无屠狗客,台宁有钓鱼人”、“囊空亻尽可偿诗债,脚倦犹能入醉乡”、“雕锼花柳春无迹,沐浴山川雨有恩”、“炭为骤寒偏索价,酒因不饮懒论交”之类,皆不出晚唐纤佻粗犭广之习,至於五言之“鸟声山路静,花影寺门深”、“风蝉声不定,水鸟影同飞”、“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窗月灯昏见,岩泉雨歇闻”、“水清明白鹭,花落失青苔”、“曳杖同出,开帘山自来”、“寒塘倒山影,空谷答樵歌”,七言之“泉石定非骑马路,功名不上钓鱼船”、“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秋思笛声中”、“小窗半夜青灯雨,幽树一庭黄叶秋”、“涧暗只闻泉滴沥,山青见路分明”、“几亩桑麻春社後,数家鸡犬夕阳中”,则颇得晚唐佳处矣。

一邱一壑,足资延赏,要亦宋末之翘楚也。

△《百正集》·三卷(永乐大典本)

宋连文凤撰。

文凤字百正,号应山,三山人,仕履未详。

集中《暮秋杂兴诗》有“仕籍姓名除”句,则德以前亦尝从宦。

又《庚子立春诗》有“又逢庚子岁,老景对韶华”句。

庚子为大德四年,则成宗之时犹在,入元已二十四年矣。

至元丙戌,浦江吴渭邀谢翱、方凤等举月泉吟社,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徵诗四方,得二千七百三十五卷。

入选者二百八十卷,刊版者六十卷,以罗公福为第一名。

据题下所注,公福即文凤之寓名也。

王士祯《池北偶谈》则谓《月泉吟社诗》,清新尖刻,别自一家。

而谢翱等品题未允,因重为移置,改文凤为第二十一名。

然元初东南诗社,作者如林,推文凤为第一,物无异词,当必有说,似未可以一字一句遽易前人之甲乙。

今观所作,大抵清切流丽,自抒性灵,无宋末江湖诸人纤琐粗犭广之习,虽上不及尤、杨、范、陆,下不及范、揭、虞、杨,而位置於诸人之间,亦未遽为白茅之藉,则当时首屈一指,亦有由矣。

《文渊阁书目》载连百正《丙子稿》一部,一册。

久无传本。

《永乐大典》所载,但题曰《连百正集》,当即其本。

今裒辑排比,编为三卷。

又赋三首、序二首、记二首、说一首、传一首,亦散见《永乐大典》中。

文格雅洁,亦不失前民矩。

其《冰壶先生传》一首,虽以文为戏,然毛颖、罗文诸传载之韩、苏集中,古有是例,今并附缀卷末,以存其梗概焉。

△《月洞吟》·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王撰。

字介翁,括苍人,尝官县尉。

宋亡之後,弃印绶归隐湖山,扁所居为“月洞”,因以名其所著之诗。

此本为嘉靖壬子其族孙端茂所刊,诗仅七十馀首,前有《端茂序》。

又有嘉靖辛丑《汤显祖序》,摘举集中佳句,并称其七言绝句有闲逸之趣。

今观其诗,七言律诗,格力稍弱,不及七言绝句。

其七言绝句,如“春风无力晴丝软,绊住杨花不肯飞”、“绣帘不隔荼コ月,香影无人自入楼”、“凉风敲落梧桐叶,片片飞来尽是秋”,又多近於小词,不为高调。

惟五言律诗如“蝉声秋岸树,雁影夕阳楼”、“马嘶经战地,雕认打围山”、“橹声荷叶浦,萤火豆花田”、“斜阳晒鱼网,疏竹露人家”、“晴雪添崖瀑,春杂晓烟”,皆绰有九僧之意。

盖宋末诗人,有江湖一派,有晚唐一派,盖沿晚唐派者,故往往有佳句,而乏高韵,亦绝无一篇作古体。

然较之江湖末流寒酸纤琐,则固胜之矣。

△《伯牙琴》·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邓牧撰。

牧字牧心,钱塘人。

宋亡不仕。

至元己亥入洞霄,止於超然馆,沈介石为营白鹿山房居之。

後无疾而逝。

牧与谢翱、周密等友善,二人皆抗节Т迹者。

尝为翱作传,为密作《蜡屐集序》,而《翱传》叙交情尤笃。

翱之临卒,牧出游,翱作诗有“谢豹花开桑叶齐,戴胜芊生药草肥,九锁山人归不归”之句。

九锁山人,牧别号也。

其志趣可想见矣。

密放浪山水,著《癸辛杂识》诸书,每述宋亡之由,多追咎韩、贾,有黍离诗人彼何人哉之感。

翱《西台恸哭记》诸作,多慷慨悲愤,发变徵之音。

牧则惟《寓屋壁记》、《逆旅壁记》二篇稍露繁华消歇之感,馀无一词言及兴亡。

而实傺幽忧,不能自释,故发而为世外放旷之谈,古初荒远之论,宗旨多涉於二氏。

其《君道》一篇,竟类许行并耕之说;《吏道》一篇,亦类《老子》剖斗折衡之旨。

盖以宋君臣湖山游宴,纪纲丛脞,以致於亡,故有激而言之,不觉其词之过也。

是集为牧所自编,皆滔滔清辨,而不失修洁,非晚宋诸人所及。

前有《自序》,後有《自跋》,以知音难遇,故以《伯牙琴》为名。

《跋》称诗文六十馀篇。

此本惟文二十四篇,并序跋为二十六,盖佚其诗一卷也。

末又附《冲天观记》、《超然馆记》、《清真道院碑记》三篇,题曰《补遗》。

而《清真道院碑记》末有“大德四年庚子钱塘邓牧记,集贤直学士赵孟ぽ书”字。

知後人从石刻抄入,非集所本有。

《自跋》称平生为文不止此,是一证矣。

△《存雅堂遗稿》·五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方凤撰。

凤字韶卿,一字景山,浦江人。

试太学,举礼部不第,後以特恩授容州文学。

宋亡,遁归,隐於仙华山,同里义乌令吴渭辟家塾敬事之。

疾革,命子樗题其旌曰容州,示不忘宋也。

其门人柳贯辑其遗诗三百八十篇,厘为九卷,属永嘉尹赵敬叔刻置县斋,黄氵晋为之序。

及宋濂作《凤传》,又称《存雅堂稿》三千馀篇。

盖据其未刻者而言,故与《氵晋序》篇数多寡不合。

其後浸以散逸,遂并版本亦亡。

国朝顺治甲午,其里人张燧乃博诸书,掇拾残剩,汇为此编。

凡诗七十三首、文十二首、《金华洞天行纪》一篇,附以凤子樗、梓诗十六首、文五首。

凤志节可称,所作文章,亦肮脏磊落,不屑为庸腐之语。

龚开尝评其诗,以为由本论之,在人伦不在人事;等而上之,在天地,不在古今。

盖凤泽畔行吟,往往眷念宗邦,不忘忠爱。

开亦以遗民终老,故扬诩未免过情。

然幽忧悲思,缠绵悱恻,虽亡国之音,固犹不失风人之义也。

原本尚有《物异考》一卷、《月泉吟社诗》二卷、《外篇》诗文二卷。

今案《物异考》出自唐、宋遗书,寥寥数则,无资考证。

《月泉吟社诗》已有别本自行。

至《外篇》所辑他人赠答之作,并《谢翱传》、《吴莱碑》而录之,尤为泛滥,今并从删削焉。

△《吾汶稿》·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王炎午撰。

炎午初名应梅,字鼎翁,後改今名。

安成人。

宋末为太学生。

咸淳间,文天祥募兵勤王,炎午杖策谒之,留入幕府,旋以母老辞归。

天祥被执北上,炎午为文生祭之,励以必死,尤世所称。

入元後终身不出。

因所居汶源里名其稿曰《吾汶》,以示不仕异代之义。

其稿凡文九卷,《附录》一卷,揭斯、欧阳玄皆为之序。

然传本颇稀,明宣德中始行於世。

正德中其裔孙伟乃刻之南京,後版散佚。

万历中其裔孙伯洪重刊,乃摘抄为二卷,仅录文二十八首、词二首,又自以杂文数篇缀於末,去取失当,殊不足观。

此本从旧刻录出,犹完帙之仅存者也。

炎午大节不亏,而文章不甚著名。

其集晚出,或後人有所窜入,珠砾混杂,亦未可知。

然要当以人重,不当仅求之词藻间。

王士祯《居易录》至以为里社饼肆中庆吊卷轴之语,又摭其干姚参政、贯学士书,并其人而丑诋之,则未免责备太甚矣。

△《在轩集》·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黄公绍撰。

公绍字直翁,昭武人,宋咸淳元年进士。

集中《樵川新驿记》称至元二十有三年。

是岁丙戌,上距德乙亥,已十年矣。

《记》中自称曰民,盖入元未仕也。

公绍尝取胡安国“心要在腔子里”语,名所居曰“在轩”,因以名集,然所载仅文三十九篇、诗馀二十八首。

其文三十九篇之中为儒言者六篇,而为佛氏疏榜之语者乃三十三篇。

殆原本散逸,後人掇拾遗稿,以僧徒重其笔墨,藏┑为荣,故所收特多欤。

考厉鹗《宋诗纪事》,采最博,而求公绍一诗不可得,仅以《西湖棹歌》十首介於诗词之间者当之。

知鹗所见亦此本,别无全集矣。

公绍尝作《古今韵会》,有名於世,然原本久已散佚。

今所传者乃熊忠举要,已非复公绍之原本。

真出公绍手者,惟此一卷耳。

宋人遗集,不传者多。

公绍在当时为耆宿,虽残编犹可宝也。

《书在轩铭後》一篇,记词曰以下,乃其友吴之文。

意当时手迹,必并载於末,故其文义相属,亦仍并录之,存其旧焉。

△《紫岩诗选》·三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于石撰。

石字介翁,兰人。

宋亡不仕。

因所居自号紫岩。

晚徙城中,更号两。

《浙江通志》载入《文苑传》中,又载入《隐逸传》中。

盖二者均所不愧,不可偏举,故两见也。

集有丁丑、己卯纪年,乃临安初破之後。

又有丁亥、戊子岁作,乃至元二十四、五年。

皆其中年以後之诗。

每卷题门人吴师道选,仅古今体诗二百首,殆意求精汰,故少作皆不录欤。

其古诗感时伤事者多哀厉之音,而或失之太尽。

游览闲者有清迥之致,而或失之稍薄。

如《邻叟言》、《母子别》、《路傍女》诸篇,欲摹少陵而不免入於元、白。

《山中晚步》诸篇,欲拟襄阳而不免入於钱、郎。

皆取法乎上,仅得其中。

然在《江湖集》盛行以後,则“啾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矣。

律诗不及古诗,特大势尚为清整。

至如《题净居寺》之“雪堕枯枝龙解甲,藤缠怪石虎生须”,《题栖真院》之“禅家也办吟边料,不种闲花只种梅”,颇不脱宋季俗格,是则风气之移人也。

△《九华诗集》·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陈岩撰。

岩字清隐,青阳人。

咸淳末屡举进士不第,入元遂隐居不仕。

筑室於所居高阳河,日啸歌其内。

出则遍游九华之胜,至一处则作一诗纪之,名《九华诗集》。

前有至大戊申同里方时发《序》,称以山之东西绘为图本,绣入於梓,与远方朋友共之。

诗人陈清隐吟咏有旧版,兵毁不全。

此二百一十篇乃掇拾於散佚之馀者。

捐帑重梓,俾诗与山相照耀於无穷。

是时发本刻《九华山图》,而以岩诗附於後。

今图佚而诗集独存,篇数与《时发序》合,盖犹原本。

岩以大德三年己亥卒,而《时发序》作於戊申,则岩殁後之十年也。

其诗皆七言绝句,凡咏名胜者二百七首,咏物产者三首。

九华山自唐以李白得名,诗家多有题咏。

而取泉石洞壑之胜,遍加品目,实莫备於是编。

其诗亦俱潇洒出尘,绝去畦迳,有高人逸士风格,不仅足供山志采择而已。

集後附释希坦诗十一首,乃後人从《池州府志》录入。

中有可与岩诗互证者,亦并仍其旧存之焉。

△《宁极斋稿》·一卷、附《慎独叟遗稿》·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宋陈深撰。

深所著有《读易编》、《读诗编》、《读春秋编》,今惟《读春秋编》有刻本,已别著录。

其易、诗二编未见传本。

其诗则仅存此本而已。

卷首有顾嗣立名字二印,盖即《元百家诗选》之所据。

卷末有题识曰:“陈清全先生诗稿藏於荻溪王宁远氏,泰昌改元八月十日,张丑敬观。”

丑以赏鉴书画称,而不以收藏图籍著。

详其语意,殆从真迹录出欤。

後附诗一卷,别题曰《宁极斋遗稿》。

考《元诗选》,深诗之後附刻其子植诗五首,核之皆在此卷中。

嗣立称其遗稿若干首出於祝希哲手抄,并录郑元所作墓铭於後,必当日亲见墨迹,故有是言。

但《元诗选》题曰慎独叟陈植,而此本乃题《宁极斋遗稿》,似乎深之外集,殊为淆混。

今仍题曰《慎独叟遗稿》,以相区别。

深父子诗,并舂容闲雅,不失古风。

然核其体裁,如出一手。

且深诗中多酬应仕宦之作,与郑元所作《植墓志》称其文行学术,结知於士林,时方承平,巨室大家将私淑其子弟,必厚币延致者,大概相符,而与深之闭户著书者颇不相合。

疑或皆为植诗而传写讹异,误以为深欤。

然如《免褚伯秀诗》,又似乎其时植年尚少,未必即能作诗。

别无显证,姑存疑焉可矣。

△《仁山集》·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金履祥撰。

履祥有《尚书表注》,已著录。

履祥受学於王柏,柏受学於何基,基受学於黄,号为得朱子之传。

其诗乃仿佛《击壤集》,不及朱子远甚。

王士祯《居易录》极称其《箕子操》一篇,然亦不工。

夫邵子以诗为寄,非以诗立制。

履祥乃执为定法,选《濂洛风雅》一编,欲挽千古诗人,归此一辙。

所谓华之学王,皆在形骸之外,去之愈远。

所作均不入格,固其所矣。

至其杂文,如《百里千乘说》、《深衣小传》、《中国山水总说》、《次农说》诸篇,则具有根柢。

其馀亦醇洁有法,不失为儒者之言。

盖履祥於经史之学研究颇深,故其言有物,终与空谈性命者异也。

△《自堂存稿》·四卷(永乐大典本)

宋陈杰撰。

厉鹗《宋诗纪事》载,杰字寿夫,分宁人,淳十年进士,制置司属官,有《自堂存稿》。

然鹗仅录其《题梅坛毛庆甫悦楼诗》一首,云出梅仙事实。

则尚未见其集,故所载爵里亦不能具其始末。

今从《永乐大典》裒辑遗篇,尚得四卷。

以其诗语考之,四言古诗中《春日江永》诸篇自注曰“端平以来”,是当理宗之初已能吟咏,其年当在二十左右。

下距帝德乙亥凡四十二年,则宋亡时已近六旬。

《闲舣记》之末署延二年七月。

是岁乙卯,上距宋亡又四十年,则杰年已在百岁外,不应如是之寿考,时代似不相及。

又《闲舣记》末称使其子樵书而刻之。

元鹿皮子陈樵,实婺州东阳人,里籍亦不相符。

是记殆陈樵之父所作,《永乐大典》误题杰名欤。

然观集中《重过西湖感事》诸篇,则为宋之遗老,入元尚在,固可无疑也。

集中有《和大阃芍药宴诗》,作於淮南。

又有《宣檄随府诗》,称“溯楚三千里,离淮第一程”。

则先官淮幕,後官楚幕,与厉鹗所载制置司属官语合。

又有《与节东归和同幕送行诗》,称宜黜而升愧在中。

又有《请代诗》,称郡小凋残最。

又有《乙丑元旦寿昌拜表诗》。

则後亦守郡,非竟终於幕僚。

厉鹗所载,尚为未尽矣。

其诗虽源出江西,而风姿峭茜,颇参以石湖、剑南格调。

视宋末江湖一派气含蔬┺者戛然有殊,在黄茅白苇之中不可不谓之翘楚。

据其《戊辰重过弋阳石桥诗注》,盖与谢枋得相善。

又《读邸报》诸作,排斥奸谀,语皆忠愤。

而《和郭应酉诗》自称“扶惫效死,客自杭来,谈江上师溃,及京师非才误国,极为不平”云云。

并附录郭诗而注曰“郭後赴山”。

其志节亦可想见,则不徒诗之足传也。

○附录

△《心泉学诗稿》·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蒲寿撰。

寿之名不见於史,其集亦不载於《艺文志》。

惟明《文渊阁书目》载有《蒲心泉诗》一部,一册。

检《永乐大典》各韵内所录颇多,题名皆作寿,而凌迪知《万姓统谱》则作寿{山成},黄仲昭《八闽通志》又作寿晟,互有同异。

今案《永乐大典》,卷卷皆作“”字,当非偶误。

其作“晟”、“”字者,殆传写讹也。

寿家本泉州,其官履不概见。

惟《万姓统谱》称其於咸淳七年知蒲州。

按蒲州非南宋地,而集中有《梅阳壬申劝农偶成书呈同官诗》。

壬申为咸淳八年,梅阳即梅州,今为广东嘉应州地,是寿实知梅州。

《万姓统谱》又载其在官俭约,於民一毫无所取,建曾井、汲水二瓶置座右,人颂曰“曾氏井泉千古冽,蒲侯心事一般清”。

是寿在当日为循吏。

《八闽通志》则称宋季益、广二王航海至泉州,守臣蒲寿庚距城不纳,皆出其兄寿阴谋。

寿佯著黄冠野服,入法石山下自称处士,而密令寿庚纳款於元。

既而寿庚以归附功授官平章,富贵冠一时,寿亦居甲第。

一日,二书生踵门献诗,有“水声禽语皆时事,莫道山翁总不知”之句。

寿惶汗失措,追之不复见云云。

则寿又一狡黠之叛人。

稗官小说,记载多岐。

《宋》、《元》二史,皆无明文。

其孰伪孰真,无从考证。

今观其诗,颇有冲澹闲远之致,在宋、元之际犹属雅音。

裒录存之,厘为六卷,亦足以备一家。

若其人则疑以传疑,姑附诸南宋之末焉。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未分类项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须溪集》·十卷(永乐大典本)宋刘辰翁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六十五·集部十八○别集类十八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