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卷一百六十四·集部十七○别集类十七
△《庸斋集》·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赵汝腾撰。
汝腾字茂实,庸斋其自号也。
太宗七世孙。
居於福州。
登宝庆二年进士。
历官端明殿学士,提举佑神观,兼翰林学士承旨。
事迹具《宋史》本传。
其集《宋史·艺文志》及诸家书目皆不著录。
厉鹗《宋诗纪事》载宋宗室共七十五人,亦无汝腾之名。
惟《永乐大典》各韵中间收入汝腾之文,有题《赵庸斋集》者,有题《庸斋蓬莱阁紫霞洲集》者,又有题《庸斋琐闼集》者。
而旧序已佚,其卷目次第,不可复考。
谨罗残阙,次成编,析为六卷。
篇帙无多,可无烦名目,统题作《庸斋集》,以归於一。
汝腾生朱子之乡,故沿溯馀波,颇能讲学。
然史称其守正不挠,其为礼部尚书兼给事中时,上疏极论奸谀兴利之臣戕损国脉,而规切理宗之私惠群小。
今集中壬子六月内引第一、第二,即其全文。
反覆详明,深中时弊。
又集中《内外制序》自称:“尝以草制忤史嵩之去国。”
又称“时有无罪被谪,如王三俊、李伯玉之类,皆留黄不书,上疏申救,施行遂为之格”。
是其气节岳岳,真不愧朱子之徒,非假借门墙者可比。
惟周密《癸辛杂识》称“汝腾为从官,力荐三衢徐霖为著作郎,至比之范文正公。
而霖举止颠怪,妄自尊大。
霖之无忌惮,皆汝腾纵其狂。
至目汝腾为大宗师,己为小宗师,递相汲引。
霖既被逐,汝腾亦不自安,遂求补外”云云。
案集中与徐径坂唱和最多,径坂即霖之字。
其《赠詹生谒径坂》诗云:“瞻彼径坂,今之泗水。”
又《赞径坂使君柯山讲席之盛》诗云:“立天地心鸣道铎,开生灵眼识师儒。”
其推挹之词,殊为诞谩无状,知周密所纪为不诬。
是则宋季士大夫崇尚道学,矫激沽名之流弊。
观於是集,良足为千古炯鉴也。
△《文溪存稿》·二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李昴英撰。
昴英字俊明,番禺人。
宝庆三年廷对第三。
淳初官至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致仕。
卒谥忠简。
文溪其退居之地也。
张端义《贵耳集》载“昴英初任临汀推官,陈孝严激军变,尽出家资抚定之。
曾冶凤帅广,激曾忠之变,崔菊坡临城借用经略使印抚谕,李纟追城入贼,晓以祸福,五羊城郭得全。
贼至肇庆就捕,朝廷录功名之首,除荣王府教授。
力辞不供职,但云素无学问,难以移气习。
士论韪之”云云。
则昴英盖具济之才,而又能介然自守者。
其後劾史嵩之、赵与A2,直声动天下,有自来也。
是集为元至元间其门人李春叟所辑,凡奏稿杂文一百二十二篇、诗词一百二十五首。
明成化中重刻,陈献章为之序。
其文质实简劲,如其为人。
诗间有粗俗之语,不离宋格,而骨力遒健,亦非靡靡之音。
盖言者心声,其刚直之气有自然不掩者矣。
△《彝斋文编》·四卷(永乐大典本)
宋赵孟坚撰。
孟坚字子固,自号彝斋。
太祖十一世孙。
其先以安定郡王从高宗南渡,家於嘉禾之广陈镇。
而孟坚自作告墓文中,又作广成。
盖俗语相沿,初无定字。
至元《嘉禾志》载:“广陈镇在海盐县东北九十里。”
则孟坚当为海盐人。
其或作嘉兴者,误也。
孟坚以宗室子,登宝庆三年进士。
好学工书,喜藏名迹,时人比之米芾。
至今遗墨流传,人人能知其姓字。
惟其生平本末,则诸书所纪往往不同。
如周密《齐东野语》谓其终提辖左帑,身後有严陵之命。
是孟坚殁於宋世。
而姚桐寿《乐郊私语》谓“孟坚入元,不乐仕进,隐居避客。
从弟孟ぽ来访,坐定,问弁山、笠泽佳否。
孟ぽ云佳。
孟坚曰:‘弟奈山泽佳何?’既退,使人濯其坐具”云云。
则又似元初尚存者。
二说错互殊甚。
今案孟坚《甲辰岁朝把笔诗》有“四十五番见除夕”之句,以干支逆数之,当生於庆元己未。
距宋亡时凡七十八年。
孟ぽ仕元尚在其後,孟坚必不能及见。
又考朱存理《铁网珊瑚》载孟坚《梅竹谱卷》有咸淳丁卯叶隆礼跋,称:“子固晚年工梅竹,步骤逃禅。
予自江右归,将与之是正,而子固死矣。”
跋出隆礼手迹,其言可信。
是孟坚之卒於丁卯以前,更为确凿,亦足证桐寿之说为诞妄矣。
至其历官次第,他书不载。
而见於诗文自述者,如为湖州掾入转运司幕,知诸暨县,以御史言罢归,皆历历可考。
独不言其尝为朝官。
《宋诗纪事》乃谓其景定初迁翰林学士,又不知何所据也。
其集《宋史·艺文志》不著录。
惟见於明《秘阁书目》者四册。
世久失传。
今从《永乐大典》摭拾补缀,为四卷。
大都清远绝俗,类其为人。
剩璧零,风流未泯,亦足与书画并传不朽云。
△《张氏拙轩集》·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张侃撰。
侃字直夫。
其事迹不见於史乘。
据集中自称邗城,又称淮海,则当为扬州人。
而自《宝维扬志》以下,记广陵人物者,皆未尝举其姓名。
独钱溥《秘阁书目》载有《张拙轩初稿》四册,焦《国史经籍志》则有张侃《拙轩稿》四卷,而《宋艺文志》、《书录解题》俱无之。
宋人《江湖》前後诸集及近时选录宋诗者,亦多未之及。
则其湮晦於世,盖已久矣。
今《永乐大典》各韵内,尚颇载其诗文,或题《拙轩集》,或题《拙轩初稿》。
勘验标目,与钱溥、焦所记并合,当即其书,惟其人无可考见。
今即集中谢楼监丞为其父作行实一书,反覆参核,知侃即开禧中知枢密院张岩之子也。
案《宋史》,岩以参知政事进枢密,督视江淮军马。
书中称其父︳谟两社,出董戎师,历官既已相符。
又岩附和韩胄,用兵败衄,御史劾其朋奸误国夺官。
而书中谓其父惟主於和,以靖国家,或者不之察,极力诋毁云云。
其言皆为父辨白,益足与岩事相证。
史又称岩家本大梁,徙扬州。
绍兴末,渡江居湖州。
考集中《归来诗》,有“结亭苕水旁”句。
《江淮录跋》中亦有“吾家近西塞”语。
知其卜宅吴兴,尤为确据。
至其生平宦迹,虽不尽详,以其诗文考之,则尝监常州奔牛镇酒税,迁为上虞丞,尚略见大概也。
岩以谄媚权奸,致位通显,为世诟病。
而侃独志萧散,浮沉末僚,所与游者,如赵师秀、周文璞辈,皆吟咏自,恬静不争之士。
故所作格律,亦多清隽圆转,时有闲澹之致。
虽未能开辟门径,自成一家。
而其集久佚仅存,实为世所未睹。
谨排订编次,为六卷,俾言宋诗者犹得以知其名氏焉。
△《灵岩集》·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唐士耻撰。
士耻爵里始末,诸书不载。
案《金华志》有灵岩山,山有灵岩寺,为梁刘孝标故宅。
其集以灵岩为名,与山相合。
集中有《两溪诗》,据《志》即金华之氵溪也。
则士耻当为金华人。
集中又有府判何公行状一首,府判名松,字伯固,即金华何基之大父。
士耻之母为松女弟,士耻又为松婿,亦世籍金华之徵矣。
考金华诸唐,自尧封首登绍兴二年进士,累官龙图阁朝散大夫。
子饶州教授仲温,乐平主簿仲义及知台州仲友,并绍兴中进士。
仲友复中宏词科。
仲友三子,名士俊、士特、士济,亦与何为姻娅。
见朱子案仲友第三状。
集中通吉守史弥忠启云“大父朝迹之累年,尝在王国履簪之列;先世符麾之昔日,又联金昆羁勺之游”。
上联似指尧封为朝散时言,下联似指仲友知台州时言。
案其世系,殆尧封之诸孙,仲友之犹子。
特其或为仲温之子,或为仲义之子,则不可得而详耳。
其官阶可考者,集中有谢许南丞荐举启云“仅以门调玷於士流”。
又启云“曩缘芘荫,常领簿书”。
通罗守启云“牵丝邑属,谳狱掾曹”。
又有交代张司理一启。
其他简牍率云“冒绾理曹,典司五听”。
知士耻以门叙入仕,荐充改秩,尝任丞ヘ问刑之官。
其宦迹可考者,曰吉州,曰临江,曰建昌,曰万安,知历官皆在江右诸郡。
其文字纪年可考者,上自嘉定,下至淳,知为宁宗、理宗时人。
其他则集无明文,莫得而稽矣。
集中制诰等作,绝无除授姓名。
即表、檄、箴、铭、赞、颂诸篇,亦皆拟作。
其题自羲、轩以至汉、唐,间取北宋八朝与南渡初年时事。
考高宗立词科,凡十二题,制、诏、诰、表、露布、檄、箴、铭、记、赞、颂、序。
内杂出六题,分为三场。
每场体制,一古一今。
士耻所作,盖即备词科之用也。
仲友曾著《词科杂录》,其亦家学濡染,世擅其长欤。
集久失传,非惟史不著录,即志乘亦不登其姓名。
故谈艺诸家,率不之及。
今从《永乐大典》内采辑,次为十卷,并其代人之作以类附焉。
循诵其文,洽闻殚见,古泽斑然。
非南宋末流操臆见,骋空谈者所能望其涯,未可以其名不著而忽之也。
△《玉楮集》·八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岳珂撰。
珂有《九经三传沿革例》,已著录。
此集凡诗三百八十五首。
其编年起理宗嘉熙戊戌,迄於庚子。
珂《呈史》称,绍熙壬子年十岁,则是集其五十八岁所编。
名曰《玉楮》,盖取列子刻玉为楮叶,三年而成之意也。
考珂於绍定癸巳元夕京口观灯,因作诗及陵事。
韩正伦疑其借端讽己,遂构怨陷以他罪。
会事白得释,至戊戌复召用。
故首篇有“五年坐奇谤”之语,他诗亦屡及。
此诗止录此三年者,其意实原於此。
《自叙》云:“木以不材寿,雁以不鸣弃,牺尊以青黄丧,大以浮游取。”
盖有慨乎其言之也。
虽时伤浅露,少诗人一唱三叹之致,而轩爽磊落,气格亦有可观。
王士祯《居易录》称是集流传绝少,安邱张贞得高唐王家旧抄本,乃录而传之,盖亦罕觏之笈矣。
△《梅野集》·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徐元杰撰。
元杰字仁伯,信州上饶人,绍定五年进士第一,累官国子祭酒,权中书舍人,拜工部侍郎,谥忠愍,事迹具《宋史》本传。
元杰侃直敢言,不避权势。
当史嵩之起复,元杰攻之甚力,卒寝成命。
後元杰以暴疾卒,人皆以为嵩之毒之。
台谏及太学生徒俱为上疏讼冤,诏置狱追勘,迄不能白。
本传颇载其事,而周密《癸辛杂识》所记尤详。
是集旧有《赵汝腾序》,亦极言元杰死状不明为可悲,且云忄佥壬任折狱之责,盖指侍御史郑き而言。
然据《癸辛杂识》,き实首为元杰讼冤,特未能诘正是狱。
而汝腾遽以奸回诋之。
盖当日朝端水火,入主出奴,沸羹蜩螗,迄无定论。
即此一事,而宋之纲维不立,亦概可见矣。
其集不载於《宋史·艺文志》。
观其子直谅跋语,乃景定二年直谅知兴化州时所刊,本二十五卷,世久失传。
今从《永乐大典》中采辑编次,为杂文十一卷、诗词一卷。
仅存十之五六,而本传所列奏议,条目具存,尚可得其大概。
其中如《戊戌轮对子》,则为校书郎时所上。
《甲辰上殿子》,则为左司郎官时所上。
其论济王之宜置後,骄奢之宜戒抑,敌国外患之宜以宗社为心,皆纳忠,辞旨恳到。
其《白左揆论时事》数书,乃为杜范所延而作,亦多关系国家大计,言无不尽。
虽夙从陈文蔚、真德秀游,或不免过泥古义,稍涉拘迂,然不可谓之不轨於正也。
周密《浩然斋雅谈》记元杰母张氏能诗,有“不知帘外溶溶月,上到梅花第几枝”之句。
而元杰诗乃颇朴亻塞。
盖真氏文章正宗持论如是,元杰亦笃守其师说云。
△《耻堂存稿》·八卷(永乐大典本)
宋高斯得撰。
斯得字不妄,邛州蒲江人,绍定二年进士。
李心传辟为史馆检阅,迁秘阁校勘。
历官端明阁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为留梦炎所构,罢官予祠。
宋亡,隐居苕间而卒。
事迹具《宋史》本传。
斯得父稼,端平间知沔州,与元兵战殁。
斯得能以忠孝世其家。
其立朝謇谔尽言,惟以培养国脉,搏击奸邪为志。
本传载所论奏凡十馀事,多当时切要。
今集中仅存奏疏十篇,与本传相较,已不能无所遗脱。
然於宋末废弛欺蔽之象,痛切敷陈,皆凛然足以为戒。
至其生平遭遇,始沮於史嵩之,中厄於贾似道,晚挤於留梦炎。
虽登政府,不得大行其志。
悯时忧国之念,一概托之於诗。
虽其抒写胸臆,间伤率易,押韵亦时有出入,而感怀书事,要自有白氏讽谕之遗。
如《西湖竞渡》、《三丽人行》诸首,俱拾《奸臣传》之所遗。
《雷异》、《鸡祸》诸篇,亦可增《五行志》之所未备。
徵宋末故事者,是亦足称诗史矣。
案本传载,斯得所著有《耻堂文集》,明叶盛《べ竹堂书目》亦有《耻堂集》七册,而皆不言卷数,其後遂亡佚不传。
厉鹗撰《宋诗纪事》,亦无斯得之名。
今从《永乐大典》各韵中掇拾排次,为文五卷、诗三卷,用存其概,而仍以元龚肃《原序》冠之於前。
△《秋崖集》·四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方岳撰。
岳字巨山,号秋崖,歙县人。
绍定五年进士。
淳中为赵葵参议官。
移知南康军,以杖舟卒忤荆帅贾似道。
後知袁州,又忤丁大全,被劾罢归。
其集世有二本,一为《秋崖新稿》,凡三十一卷,乃从宋宝五年刻本影抄;一为《秋崖小稿》,凡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八卷,乃明嘉靖中其裔孙方谦所刊。
今以两本参校,嘉靖本所载较备。
然宝本所有而嘉靖本所无者,诗文亦尚各数十首。
又有别行之本,题曰《秋崖小简》,较之本集多书札六首。
谨删除重复,以类合编,并成一集,勒为四十卷。
岳才锋凌厉。
洪焱祖作《秋崖先生传》,谓“其诗文四六不用古律,以意为之,语或天出”。
可谓兼尽其得失。
要其名言隽句,络绎奔赴,以骈体为尤工,可与刘克庄相为伯仲。
集中有《在淮南与赵葵书》,举葵驭军之失,辞甚切直,亦不失为忠告。
至葵兄范为帅失律,致襄阳不守,所系不轻,而其罪亦非小。
岳以居葵幕府之故,乃作书曲为宽解。
载之集中,则未免有愧词矣。
△《芸隐横舟稿》·一卷、《芸隐倦游稿》·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宋施枢撰。
枢字知言,芸隐其号也,丹徒人。
嘉熙时尝为浙东转运司幕属,又尝为越州府僚。
《横舟稿》首有嘉熙庚子《自序》一首。
《倦游稿》前有丙申《自序》一首。
考其纪年,《倦游稿》当成於《横舟稿》前,而原本以《横舟稿》为首。
厉鹗《宋诗纪事》亦只载有《横舟稿》而不及《倦游稿》。
盖以《横舟稿》篇什较多,故以为主,而《倦游稿》特从附载之例也。
宋人编《江湖小集》,已收入其诗。
此乃其别行之本。
别集中有《漕闱揭晓後述怀》一首,盖当时曾举进士而未第。
其《自序》称“萍不羁,每多感赋,至市桥见月之句,若有悟解。”
今考集中《见月诗》云:“楼台叠翠绕清溪,浅澹边月一眉。
行到市声相接处,傍桥灯火未多时。”
亦属寻常赋咏,未见有超诣之处,不知何以矜诩若是。
至其他登临酬赠之作,虽乏气格,而神韵尚为清婉。
在江湖诗派中,固犹为庸中佼佼矣。
△《蒙川遗稿》·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刘黻撰。
黻字声伯,号质翁,乐清人。
淳初,以试入太学,伏阙上书攻丁大全,送南安军安置。
大全败後,召还廷试,又以对策忤贾似道,复为所抑。
後由昭庆军节度掌书记除学官,擢御史。
累官至吏部尚书,遭母丧解官,遂不复起。
会宋亡,二王航海,黻追从入广,至罗浮而卒,谥忠肃。
所著有《谏坡奏牍》、《薇垣制稿》、《经帷纳献》诸书,航海时挟以自随,遂散落不存。
此诗文残稿四卷,乃其弟应奎所裒集也。
黻危言劲气,屡触权奸,当国家版荡之时,琐尾流离,抱节以死,忠义已足不朽。
其诗亦淳古淡泊,虽限於风会,格律未纯,而人品既高,神思自别。
下视方回诸人,如凤凰之翔千亻刃矣。
惟传抄既久,文多讹脱,更无别本可校,为足惜耳。
卷首有《应奎序》,作於元大德中。
又有郑滁孙《朝阳阁记》一篇。
阁为黻山中读书之地,黻没後,旧宅尽毁,惟是阁尚存,故应奎属滁孙为之记云。
△《雪矶丛稿》·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乐雷发撰。
雷发字声远,宁远人。
累举不第。
宝元年,其门人姚勉登科,上疏请以让雷发。
理宗诏亲试,对选举八事,赐特科第一人。
然竟不仕以终,居於雪矶,自号雪矶先生,因以名其诗稿。
雷发人品颇高,而集中有《谒易祓山斋诗》,乃结契於苏师旦之党,殊不可解。
然考祓与师旦牵连同败,在韩胄败之前,而诗称“淳熙人物到嘉熙,见说山斋亦白髭”,则在祓窜谪之後二十馀年,非有势焰之可附。
殆以祓究心经学,且前辈旧人,故略其瑕垢而交之,固不足以累雷发也。
其诗旧列《江湖集》中,而风骨颇遒,调亦浏亮,实无猥杂粗俚之弊,视江湖一派迥殊。
如《寄姚雪篷》、《寄许介之》、《送丁少卿》、《读系年录》诸篇,尚有杜牧、许浑遗意。
即《秋日村落》绝句“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蜓伴绿螳螂”之类,虽涉纤仄,亦无俗韵也。
△《北间集》·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释居简撰。
居简字敬叟,潼川王氏子。
嘉熙中敕住净慈光孝寺。
因寓北间日久,故以名集。
其集诗文各为一编,此则皆其所作杂文也。
《张诚子序》称:“读其文,与宗密未知伯仲;诵其诗,合参寥觉范为一人,不能当也。”
宗密即圭峰禅师,裴休为书传法碑者。
其文集《唐志》不著录,今亦未见传本,无从较其工拙。
第以宋代释子而论,则九僧以下,大抵有诗而无文。
其集中兼有诗文者,惟契嵩与惠洪最著。
契嵩《钅覃津集》,好力与儒者争是非,其文博而辨。
惠洪《石门文字禅》,多宣佛理,兼抒文谈,其文轻而秀。
居简此集,不摭拾宗门语录,而格意清拔,自无蔬┺之气,位置於二人之间,亦未遽为蜂腰矣。
△《西塍集》·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宋伯仁撰。
伯仁字器之,湖州人。
嘉熙中为盐运司属官。
多与高九万、孙季蕃唱和,亦江湖派中人也。
是编卷首题《雪岩吟草》,下注《西塍集》。
又《寓西马塍诗》题下注云“嘉熙丁酉五月二十一日,寓京遭热,侨居西马塍”。
其曰西塍,盖由於是。
是《雪岩吟草》乃全集之总名,《西塍》特集中之一种。
厉鹗《宋诗纪事》称伯仁有《雪岩集》、《马塍稿》,分为二编,已误。
又以“西塍”为“马塍”,益舛其实矣。
其诗有流丽之处,亦有浅率之处,大致不出四灵馀派。
《自序》称“随口应声,高下精粗,狂无节制。
低昂疾徐,因势而出。
虽欲强之而不可。”
足知其称意挥洒,本乏研练之功,然点缀映媚,时亦小小有致,盖思清而才弱者也。
陈起《江湖集》中已列其目,此其单行之本。
今亦别著於录焉。
△《梅屋集》·五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许撰。
字忱夫,海盐人。
嘉熙中居於秦溪,自号曰梅屋,因以名集。
首为《梅屋诗稿》一卷,次《融春小缀》一卷,次为《第三稿》一卷,次为《第四稿》一卷,次为杂著一卷。
盖《梅屋诗稿》其初集,《融春小缀》其二集,故以下称《第三稿》、《第四稿》。
厉鹗《宋诗纪事》但称其有《梅屋诗稿》、《融春小缀》,殊考之未审。
观其《趁得山间┺蕨春》一首,本在《梅屋稿》中,题曰《山间》。
而鹗录此诗,改其题曰《┺蕨羹》,注曰“出山家清供”,知未细检其集矣。
生当诗教极弊之时,沾染於江湖末派,大抵以赵紫芝等为短。
杂著中《跋四灵诗选》曰:“斯五百篇,出自天成,归於神识,多而不滥。
玉之纯,香之妙者欤。
後世学者爱重之是也。”
以高翥等为羽翼,《招高菊诗》所谓“自改旧诗时未稳,独斟新酒不成欢”是也。
以书贾陈起为声气之联络,《赠陈宗之诗》所谓“六月长安热似焚,廛中清趣总输君”。
又《谢陈宗之叠寄书籍诗》所谓“君有新刊须寄我,我逢佳处必思君”是也。
以刘克庄为领袖,《读南岳新稿诗》所谓“细把刘郎诗读後,莺花虽好不须看”是也。
厥後以《江湖小集》中《秋雨梧桐》一联,卒构诗祸。
起坐黥配,克庄亦坐弹免官。
而流波推荡,唱和相仍。
终南宋之世,不出此派。
然其咏歌闲适,模写山林,时亦有新语可观。
录而存之,亦足以观诗道之变也。
△《潜山集》·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释文向撰。
文向,於潜人。
其生平游历,略见於所作《旧游一百十韵诗》中。
大抵出家於杭州,游於湖州,因而游浙东至闽,由金华、严陵返越。
又至毗陵、阳羡、金陵、淮甸而止,後仍归杭州。
遘谗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以终。
集中有“又看景定新颁朔,百岁还惊五十过”句,知其生於宋宁宗嘉定三年辛未,宋亡时年六十六。
又《杭州荐福寺记》,题至元乙酉二月,《遣兴诗》称七十七岁潜山翁,则至元丁亥尚存。
其行事则不少概见。
惟《咸淳临安志》载咸淳三年九月二十四日,贾似道至小麦岭旌德显庆寺游山,题名中列衲子四人,文向与焉。
疑亦托迹朱门者。
然集中《过似道葛岭旧居诗》,极词诋斥,若有馀愤。
而《纪事》一诗,作於似道初贬时。
其序言似道位亢志骄,阴谋篡逆,言泄於夏金吾,金吾欲诛之,惧而宵遁云云。
虽与《宋史》所载夏贵请死守淮南,似道奔还扬州之事不甚相符,而抉摘隐恶,至加以曹瞒代汉之罪,非似道之党可知。
且集中独吟之作十之九,倡和之作不及十之一。
所与倡和者,又不过褚师秀、周密、周璞、仇远数人,皆一时高人文士,亦足徵非干谒之流。
或似道重其名衲,游山邂逅,偶挈同游,遂题名宾从之末,亦未可定也。
其诗多山林闲适之作,比兴未深。
而即事讽谕,义存劝戒,持论率能中理。
观其《裒集诗稿》一篇有云:“吾学本经论,由之契无为。
书生习未忘,有时或吟诗。
兴到即有言,长短信所施。
尽忘工与拙,往往不修词。
惟觉意颇真,亦复无邪思。”
其宗旨品格,可以具见矣。
厉鹗《宋诗纪事》所录释子凡二百四十人,顾嗣立《元百家诗选》所录释子集凡十五家,皆无其名。
《禅藻》一集,罗颇富,亦不登其一字。
则是集之佚,其来已久。
今从《永乐大典》裒辑,得诗尚近九百首。
宋元以前僧诗之工且富者,莫或过之矣。
△《孝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林同撰。
同字子真,号空斋,福清人。
与弟合俱有隐操。
後元兵至福州,抗节死。
案《宋史·忠义传》,称林空斋,失其名,已为失考。
又误以空斋为同之子,分一人为二,亻并云空斋举进士,历知县。
考是书前有淳庚戌《刘克庄序》,谓同兄弟俱未脱褐,又曰“年未四十,慨然罢举”。
是同固未尝举进士也。
又宋人刘麟瑞《昭忠逸咏》,称“林处士同”,是同固未尝任知县也。
且麟瑞诗内有“血书矮壁存吾节,气贯长虹任汝烹”句,又与《史》之“啮指血书壁,自誓不屈”诸语相合。
然则死节者为同,而非同之子也。
《宋史》误矣。
又《福建通志·人物传》,称林同字子真,公遇子,元兵至,不屈死。
《隐逸传》又称,林仝字子贞,与弟合并有隐操。
至元中,郡府上其行谊,诏徵不就。
合字子常云云。
其说又异。
然同、合之俱为公遇子,已见《原序》。
同字子真,合字子常,已见《[C160]斋集》,俱确凿可信。
《通志》既以死难之林同为公遇子,则隐逸之林仝不得又曰“弟合字子常”也。
且改“同”为“仝”,改“子真”为“子贞”,并属点画音声之变,明出传写讹谬,分为二人。
至曹溶《学海类编》,亦载《孝诗》一卷,题长乐林同季野著。
名同而地与字俱异,又不知其何所据矣。
今并详为考正,庶不失其实。
林希逸《[C160]斋续集》中与其兄弟赠答诗文甚多,又有同《壬申酬倡集跋》,今皆散佚。
惟此集犹传,皆摭古今孝事,每一事为五言绝句一首,亦间有两事合咏一首者。
凡《圣人之孝》十首,《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仙佛之孝》十首,《异域之孝》十首,《物类之孝》十首。
其间如唐李迥秀之类,本为佞幸;寒山子煮爷煮娘之类,亦爱无差等之谈,不免於驳杂。
然大旨主於敦饬人伦,感发天性,未可以其词旨陈腐弃之。
况其人始以孝著,终以忠闻。
虽零篇断什,犹当珍惜,是固不仅以文章论矣。
△《字溪集》·十一卷、《附录》·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阳枋撰。
枋字宗骥,初名昌朝,巴川人。
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以自号。
端平元年冠乡选。
淳四年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阃帅交辟,於昌州监酒税,於大宁为理掾,於绍庆为学官。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
年八十一卒。
其行履不见於史传。
惟《文渊阁书目》载有阳枋《字溪集》之名,而不著卷数。
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则称其集为十二卷。
久无传本。
今检勘《永乐大典》所载,裒而集之,附以其子所作年谱、行状,仍析为十二卷,符原目之数。
虽已经割裂,未必无所残阙,然所佚似亦无多矣。
枋尝从朱子门人度正、渊游,故集中与人往复书简,大都讲学之语。
所谓皆明白笃实,不涉玄虚。
其《易象图说》一篇,多参以卦气纳甲之法,乃不尽与《朱子本义》合。
案李性传《朱子语录序》,称诸书答问之际,多所异同,而《易》为甚。
渊所录一编,与《本义》异者十之三四。
枋殆述渊之所授,故持论不同欤。
又有《与税与权论启蒙小传》一篇,乃暮年所作,尤见其孳孳力学,至老不衰,於紫阳学派之中,犹不离其宗旨云。
△《勿斋集》·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杨至质撰。
至质字休文,号勿斋,阁皂山道士。
淳中敕赐高士、右街鉴仪,主管教门公事。
是集皆四六书启,多与一时当事酬答之作。
其《兼领旌德观都监谢京尹赵节斋启》云:“观以道名,境随人重。
知章有学,始专鉴曲之烟霞。
清老能诗,故奉金陵之香火。
倘酒瓮饭囊之辈,徒斋钟粥鼓之羞”云云。
盖亦以文学自负,不屑等於黄冠者流。
第二卷中大抵代人之作。
当由娴於词翰,故士大夫假手者多也。
宋末启之文,多喜配合经史成语,凑泊生硬,又喜参文句,往往冗长萎弱,唐以前旧格荡然。
至质所作,虽边幅少狭,而对偶工纟致,吐属雅洁,犹有樊南《甲乙集》之遗,正未可以方外轻之矣。
△《巽斋文集》·二十七卷(大学士程景伊家藏本)
宋欧阳守道撰。
守道字公权,初名巽,字迂父,吉州人。
淳元年进士,授雩都主簿,调赣州司户,入为秘书正字。
累迁秘书郎,罢归。
咸淳三年以少傅吕文德荐,添差通判建昌军,迁著作佐郎,兼崇政殿说书,兼权都官郎中。
终於著作郎。
事迹具《宋史》本传。
是编分甲、乙、丙、丁、戊五集。
中如《复刘学士书》,辨李习之以守其中为慎独,非《中庸》本旨。
《答丁教授书》,辨刘景中心为忠,如心为恕之说,本之王安石字说,非六书本义。
凡此之类,持论咸有根柢,非苟立异同。
《史》称守道少孤贫无师,自力於学。
年未三十,翕然以德行为乡郡儒宗。
盖崛起特立,不由依托门户而来,故所见皆出自得也。
《史》又称江万里作白鹭洲书院,首致守道,为诸生讲说。
湖南转运副使吴子良又聘为岳麓书院山长。
後万里为国子祭酒,复荐守道充史馆检阅。
万里殉节忠臣。
子良得叶之传,其《林下偶谈》,妙解文章肯綮。
观於所主,可以知其气类。
《吉州人文纪略》又称,文天祥、刘辰翁皆守道门人,即守道益可知矣。
然则读是集者又乌可与诸家语录等类齐观乎?
△《雪坡文集》·五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姚勉撰。
勉字述之,一字成一,高安人。
宝元年以词赋擢第,廷对万言策第一。
除校书郎,兼太子舍人。
《宋史》无传,是集《艺文志》亦失载。
此本为其从子龙起所编,凡奏对笺策七卷、讲义二卷、赋一卷、诗十一卷、杂文二十九卷。
勉受业於乐雷发,诗法颇有渊源,虽微涉粗豪,然落落有气。
文亦颇雅可观,无宋末语录之俚词。
外间传本颇稀,讹阙特甚。
今以《永乐大典》所载,各为校补。
其《永乐大典》不载者,则仍其旧。
集首有《文及翁序》,称其磊落有奇节,官仅校黄本,书备青宫き。
又有《方逢辰序》,亦称为瑞之奇士。
观其所上封事奏以及廷对诸篇,论时政之谬,辨宰相之奸,皆侃侃不阿。
惟二十二卷载《贺丞相贾秋壑》一启,题下注庚申五月十六日。
考《宋史》理宗开庆元年十二月,贾似道奏鄂州围解。
景定元年正月,诏奖贾似道功。
四月,诏赴阙。
庚申即景定元年,启盖作於是时。
与其攻丁大全封事若出两手,殊为白璧微瑕。
然启末多进规之语,犹有曲终奏雅之意。
固视刘克庄、王柏之谀颂,差有间矣。
△《文山集》·二十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文天祥撰。
天祥事迹具《宋史》本传。
天祥平生大节,照耀今古。
而著作亦极雄赡,如长江大河,浩瀚无际。
其廷试对策及上理宗诸书,持论剀直,尤不愧肝胆如铁石之目。
故长谷真逸《农田馀话》曰:“宋南渡後,文体破碎,诗体卑弱。
惟范石湖、陆放翁为平正。
至晦庵诸子,始欲一变时习,模仿古作,故有神头鬼面之论。
时人渐染既久,莫之或改。
及文天祥留意杜诗,所作顿去当时之凡陋,观《指南前後录》可见。
不独忠义贯於一时,亦斯文间气之发见也。
生平有《文山随笔》数十大册,常以自随,遭难後尽失之。
元贞、大德间,其乡人搜访,编为《前集》三十二卷、《後集》七卷,世称道体堂刻本。”
考天祥有《文山道体堂观大水记》,称“自文山门入,过障东桥,为道体堂”云云。
则是堂本其里中名胜,而乡人以为刊版之地者也。
书中《原跋》九条,并详载本事,颇可以资考证。
明初其本散佚,尹凤岐从内阁得之,重加编次为诗文十七卷。
起宝乙卯,迄咸淳甲戌,皆通籍後及赣州以前之作。
江西副使陈价、庐陵处士张祥先後刻之,附以《指南前录》一卷、《後录》二卷,则自德丙子天祥奉使入元营,间道浮海,誓师闽、粤,羁留燕邸,患难中手自编定者。
《吟啸集》则当时书肆所刊行,与《指南录》颇相复出。
《纪年录》一卷,亦天祥在狱时所自述,後人复集众说以益之。
惟《集杜诗》以世久单行,未经收入。
今各著於录。
至原本所载序记、碑铭之类,乃其家子孙所缀录,冗杂颇甚,今并从删削焉。
△《文信公集杜诗》·四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一名《文山诗史》,宋文天祥撰。
盖被执赴燕後,於狱中所作。
前有《自序》,题“岁上章执徐,月祝犁单阏,日上章协洽”。
案上章执徐为庚辰岁,当元世祖至元十七年,乃其赴燕之次年。
祝犁单阏当为己卯之月,上章协洽为庚未之日,於干支纪次不合。
考是年正月癸卯朔,二月内当有三庚日、二未日,必传写者有所错互。
至以岁阳岁名纪日,本於吴国山碑中“日惟重光大渊献”语。
而并以纪月,则独见於此序。
又序後有跋,称“壬午元日,则天祥授命之岁也”。
诗凡二百篇,皆五言二韵,专集杜句而成。
每篇之首,悉有标目次第,而题下叙次时事,於国家沦丧之由,生平阅历之境,及忠臣义士之周旋患难者,一一详志其实。
颠末粲然,不愧“诗史”之目。
吴之振《宋诗选》徒以裁割巧合评之,其所见抑亦末矣。
《刘定之序》称原书序跋中有阙文,指元之君臣、宋之叛逆,阙而不书,今皆补之为白字。
又题姓某履善甫者,即《指南集》中所谓越蠡改陶朱之意。
案今本序跋并无阙字,盖即定之所补。
而履善甫上已署天祥之名,则不知何人增入。
又定之称分为四卷,而今本止一卷,殊失原第。
今仍析为四卷,以存其旧焉。
△《叠山集》·五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谢枋得撰。
枋得事迹具《宋史》本传。
所著《易诗书三传》及《四书解》、杂著诗文原本六十四卷,岁久散佚。
明嘉靖中,揭阳林光祖为广信府知府,始以黄溥所校刊行世,仅分上、下二卷。
万历中,御史吴某所辑《叠山集》,又刻之上饶。
编次错迕,未为精审。
此本乃国朝康熙中弋阳知县谭所重订,视旧本较为详备。
枋得忠孝大节,炳著史册。
《却聘》一书,流传不朽,虽乡塾童孺,皆能诵而习之。
而其他文章,亦博大昌明,具有法度,不愧有本之言。
观所辑文章轨范,多所阐发,可以知其非苟作矣。
惟原本有《蔡氏宗谱》一首,末署至元二十五年。
其词气不类枋得,确为伪托。
又有《贺上帝生辰表》、《许旌阳飞升日贺表》,此类凡十馀篇,皆似道流青词,非枋得所宜有,亦决非枋得所肯作。
其为赝本误收,亦无疑义。
今并加刊削,不使其乱真焉。
△《本堂集》·九十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宋陈著撰。
著字子微,号本堂,鄞县人,宝四年进士,官著作郎,出知嘉兴府,忤贾似道,改临安通判。
是集凡诗三十四卷、词五卷、杂文五十五卷。
据其原目,尚有《讲义》二卷。
此本有录无书,盖传写佚之矣。
宋代著作获存於今者,自周必大、楼钥、朱子、陆游、杨万里外,卷帙浩博,无如斯集。
惟其诗多沿《击壤集》派,文亦颇杂语录之体,不及周、楼、陆、杨之淹雅。
又奖借二氏,往往过当,尤不及朱子之纯粹。
然宋自元以後,讲学家已以说理之文自辟门径。
南渡後辗转相沿,遂别为一格,不能竟废。
且真德秀作《文章正宗》,甄别最严;胡寅作《崇正辨》,攻驳尤力。
而德秀《西山集》、寅《斐然集》为二氏操觚者不一而足,亦未可独为著咎。
披沙简金,时有可采。
宋人旧帙,固不妨存备一家也。
△《汶阳端平诗隽》·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周弼撰。
弼字伯弓,汶阳人。
所选《三体唐诗》,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之,乃称为新建人。
洪武间以明经官训导。
考是编前有宝丁巳菏泽李[B193]《序》,称与弼同庚生,同寓里,相与论诗三十馀年,尝手刊《端平集》十二卷行於世。
又称弼十七八时即博闻强记,侍乃翁晋仙,已好吟咏。
长而四十年间宦游吴、楚、江、汉。
又称弼“名振江湖,人皆争先求市。
但卷帙中有晚学未能晓者,多恐有不行之弊。
兹摘其坦然者,兼集外所得者二百馀首,目曰《端平诗隽》。
俾续芸陈君书塾,入梓流行。
而末有伯弓平生心不下人,今隔九原,阅予此选,必不以予为谬”云云。
然则宝丁巳以前,弼卒久矣。
安得明初为学官。
且与[B193]同里,亦不得为新建人。
虞稷所云误也。
此本有“临安府棚北大街陈解元书籍铺印行”字,盖犹自宋本录出。
其诗风格未高,不出宋末江湖一派。
而时时出入晚唐,尚无当时粗犭广之习。
一邱一壑,亦颇有小小佳致也。
△《[C160]斋续集》·三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林希逸撰。
希逸有《考工记解》,已著录。
《宋史·艺文志》载希逸有《[C160]斋前集》六十卷,久佚不存。
惟此《续集》谓之《竹溪十一稿》者,尚有传本,即此三十卷也。
凡诗五卷、杂著一卷、少作三卷、记二卷、序一卷、跋一卷、四六三卷、省题诗二卷、免诗一卷、祭文一卷、墓志二卷、行状二卷、学记四卷。
其门人福清林式之所编,共十三类。
而谓之《十一稿》,不详其故,或十中存一之意欤。
刘克庄尝谓乾淳间林光朝始好深沉之思,为文极锻炼。
一传为林亦之,再传为陈藻,三传为希逸。
比其师,槁乾中见华滋,萧散中见严密,窘狭中见纡徐,所以推许之者甚至。
今观其集,多应酬颂美之作。
且以道学名一世,而《上贾似道启》乃极口称誉,至以赵普、文彦博比之。
殆与杨时之从蔡京同一白璧之瑕。
集末载《学记》,解《太玄经》者居其半。
其诗亦多宗门语。
王士祯《居易录》所记,良不为诬。
然南宋遗集,流传日少。
其诗文虽不尽如刘克庄所称,而尚不失前人轨度。
其《学记》中所论学问文艺之事,亦时有可取。
节取一长,固亦无不可耳。
前有咸淳庚午《林同序》,称“戊辰九月上擢[C160]斋长仙蓬,侍缉熙。
明年春再入禁林,长词翰。
趋行之诏,联翩而下。
行有日,至是而《续集》之入梓者为卷三十”云云。
则是集成於希逸内召时也。
△《鲁斋集》·二十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宋王柏撰。
柏有《书疑》,已著录。
柏好妄逞私臆,窜乱古经。
《诗》三百篇,重为删定。
《书》之《周诰》、《殷盘》,皆昌言排击,无所忌惮。
殊不可以为训。
其诗文虽亦豪迈雄肆,然大旨乃一轨於理。
《宋史·儒林传》称其少慕诸葛亮之为人,自号长啸。
年逾三十,始知家学之原。
(案柏之祖师愈,受业於杨时,其父瀚亦及朱子、吕祖谦之门,故史文云然。
)与其友汪开之著《论语通旨》,至“居处恭,执事敬”,惕然叹曰“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
亟更以“鲁斋”。
盖其天资卓荦,本一桀骜不驯之才。
後虽折节学问,以炼其气质。
而好高务异之意,仍时时不能自遏。
故当其挺而横决,至於敢攻孔子手定之经。
其诗文虽刻意收敛,务使比附於理。
而强就绳尺,时露有心牵缀之迹。
终不似濂溪诸儒深醇和粹,自然合道也。
特其勇於淬砺,检束客气,使纵横者一出於正,为足取耳。
集中第一卷有《寿秋壑诗》,极称其援鄂之功,谀颂备至,是亦白璧之瑕。
然核检诸书,均不载其有依附权门之事,不知何以有此作。
据正统八年《杨溥序》,此集乃其六世孙四川按察司佥事迪所自编,又不知何以载之集中,略无所讳,均不可解。
疑以传疑,存而不论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