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话
从曹操到司马懿
在晋朝五胡乱华的时候,有一个胡人,唤做石勒,据历史上记载,他有这样一段事情。
有一次,他喝酒喝得醉了,对一个人唤做徐光的说道:“我可同前代哪一位开基的皇帝相比?”
徐光恭维他道:“你比汉高祖、魏武帝都强。
只有古代的轩辕皇帝,可以和你相比。”
石勒笑道:“人岂不自知?你的话过分了。
我如其遇见汉高祖,要北面而事之,和韩信、彭越争先。
如其遇见后汉光武帝,该和他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这一段话,是否真实,还未可知,就算是他说的,也不过是酒后狂言,毫无价值。
后来读史的人,却把他看作名言,有许多人喜欢引用,因此就有许多人,把魏武帝和司马懿看做一流人物,这真是笑话了,魏武帝何尝有欺人孤儿寡妇之事来?
从魏武帝到司马懿可以说是中国的政局,亦可以说是中国的社会风气一个升降之会。
从此以后,封建的道德,就澌灭以尽,只剩些狡诈凶横的武人得势了。
魏武帝死的一年,他的儿子魏文帝,就篡汉自立了。
明年,刘备也在四川自称皇帝。
这时候,只有孙权还称为吴王,到魏文帝篡汉后的十年,才自称皇帝,然而在实际上,东吴亦是久经独立的了,天下就分做三国。
翻开读史地图看起来,东吴的地方,也并不算小。
他有现今江苏、安徽、湖北三省沿江的地方,又有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各省,较之曹魏尽有黄河流域,和湖北、安徽、江苏的汉淮二水流域的,并差不了许多。
但是当时,南方开化的程度,还不及北方,人力财力都非北方之比,面积虽相差不多,实力却差得远了。
至于蜀汉,只有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其中又只有四川是个天府之国,户口比较众多,财力比较雄厚,就更相差得远了。
魏朝据有这样好的地盘,论理,吴蜀二国,应该兢兢自守,还不容易。
然而三国时代,也延长到六十年之久。
这一因吴有长江之险,蜀系山岭之区,北方的人,不善水战,要攻入山岭之区,也不容易;一亦因魏国的内部还有问题。
魏文帝篡汉后七年而死。
他的儿子曹叡即位,这便是魏明帝。
魏明帝是很荒淫奢侈的,魏朝的基业就坏在他手里。
他在位共十三年。
死的时候,魏朝开国刚刚是二十年。
魏朝的政局就在这时候起了一个变化。
又经过十年,而政权全入于司马懿之手,离魏朝的篡汉,刚好是三十年。
当曹操做魏王的时候,设立了一个秘书令。
魏文帝篡位之后,将秘书改称中书,设置了监、令两个官,用刘放做中书监,孙资做中书令。
在文帝、明帝之世,足足做了二十年。
这是帮助皇帝处理一切文书的官,地位很重要的。
自然他们两个人都有相当的权力。
人的脾气,有了权力总是不肯轻易放弃的。
魏明帝虽继承文帝,任用刘放、孙资,又另有几只小耳朵(俗语,谓暗中使人侦察他人,或爱听他人的这类报告),像秦朗等一班人都是。
明帝病重了,有权的人各想树立自己的党羽。
明帝有两个儿子:大的封为齐王,唤做芳,小的封为秦王,唤做询。
据《三国志》说,这两个都是明帝的养子,其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也无从知道了。
明帝病危时,齐王立为皇太子。
还只有八岁,自然不会管事的,秦朗便保举魏武帝的儿子燕王宇辅政。
刘放、孙资却保举了曹爽和司马懿。
曹爽是曹真的儿子,曹真是魏武帝族中的侄辈,曹爽便是魏武帝同族的侄孙儿了。
司马懿本是文官,在明帝手里才渐渐地带起兵来。
此时他正削平了辽东回来。
明帝病危时,自己做不得主,据说是刘放、孙资两个人强挟着他发命令的,把燕王、秦朗等都免官,而用曹爽和司马懿辅政。
燕王是个无用的人,罢免之后,也就完了。
此后十年之中,就变做曹爽和司马懿的争夺。
其初政权在曹爽手里。
司马懿本来是太尉,曹爽等却把他转作太傅,表面上是尊重他,算他皇帝的师傅,实际上却夺掉他的兵权。
司马懿便诈病,睡在家里不出来。
在齐王即位后十年,曹爽跟随着他出去谒陵,司马懿却突然起来,运动了京城里的军队,把城门关起来,要免掉曹爽的官,勒令他以侯还第。
大司农桓范,是曹爽的一党,便诈传太后的命令,赚开了城门,逃到曹爽处。
魏朝是建都在洛阳的,桓范劝曹爽把齐王搬到许昌,调外面的兵来,和司马懿作战。
大司农是当时管财政的官,所以桓范说:“大司农的印在我手里,粮饷是没有问题的。”
曹爽却不肯听,接受了司马懿的条件,免官还第。
司马懿却说黄门张当,曾将选择的才人(皇帝的妾的称号)给与曹爽,怕他还有别种情弊,便将张当捉来拷问。
张当承认了和曹爽图谋造反。
于是把曹爽、桓范、张当和曹爽的许多党羽都杀掉。
这一件事情的真相,我们现在无从知之。
所可猜测的,则司马懿卧病十年,忽然而起,京城里的军队,就会听他调度,可见他平时必和军队预有勾结。
曹爽在名义上是大将军,军队都应服从他的命令的;他的兄弟曹羲是中领军,曹训是武卫将军,亦都是兵权在手的人;一旦有事,军队反而都为敌人所用,他们的为人,就可想而知了。
然而曹爽所用的,都是当时的名士。
据《三国志》零头碎角的材料看起来,他们是颇有意于改良政事,厘定制度的,实可称之为文治派。
文治派对于军队,自然不如武人接近的,要利用军队,自亦不如武人的灵活,曹爽和司马懿成败的关键,大概在此。
从此以后,魏朝的文治派没落,只剩武人得势了。
在魏明帝时候,司马懿就带了军队,在关中方面和诸葛亮作战的,所以西方的军队,对他没有问题。
东方的军队,就不服他了。
齐王十二年,都督扬州诸军事王凌阴谋反对他,事机不密,为司马懿所知,出其不意地去攻击他。
王凌措手不及,只得出迎。
司马懿把他送回洛阳,王凌在路上服毒自杀。
这一年,司马懿死了,他的儿子司马师继居其任。
到齐王的十五年,中书令李丰,皇后的父亲张缉,又密谋废掉司马师,用曹爽的姑表弟兄夏侯玄代他。
又因事机泄漏,都给司马师杀了。
司马师就废掉齐王,而立了魏文帝的曾孙高贵乡公髦。
明年,扬州都督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起兵声讨司马师。
司马师自发大兵,和他相持。
因兵力不敌,毌丘俭败逃,死在路上,文钦逃到吴国。
这一次战事初起,司马师新割了眼上的一个瘤,创痛正甚,因为关系重大,不得已勉强自己带兵出去。
战胜之后,回到许昌就死了。
他的兄弟司马昭继居其位。
再过了两年,扬州刺史诸葛诞又起兵讨伐司马昭。
这一次,诸葛诞知道司马昭的兵力是不容易力战取胜的,所以连结东吴,取着一个守势。
东吴发了兵和文钦一起去帮助他,又另行发兵以为救应。
攻者不足,守者有余。
况且还有了外援?倘使不能扑灭他,倒也是一个大患。
司马昭乃又费了极大的兵力,把他围困起来。
又分兵堵住了吴国的救兵。
靠着兵力的雄厚,居然把诸葛诞和文钦又打平。
从此以后,魏国的武人,就再没有人能和司马氏反对了。
五年之后,高贵乡公自己带着手下的卫兵去攻击司马昭。
那自然是以卵击石,万无侥幸之理。
其结果,高贵乡公给司马昭手下一个唤做成济的人刺死。
司马昭另立了燕王宇的儿子陈留王奂,自然是有名无实的了。
于是司马昭想要篡位。
想要篡位,当然先要立些功劳,蜀汉就因此灭亡。
然而司马昭也没来得及做皇帝,篡位自立,是他儿子司马炎就是晋武帝手里的事了。
《晋书·宣帝(宣帝即司马懿)纪》说:晋朝的明帝,曾经问王导:“晋朝是怎样得天下的?”
王导乃历述司马懿的事情,和司马昭弑高贵乡公之事。
明帝羞得把脸伏在床上道:“照你的话,晋朝的基业哪得长久?”
可见司马懿的深谋秘计,还有许多后来人不知道的,王导离魏末时代近,所以所知的较多了。
而且他很为暴虐,他的政敌被杀的,都是夷及三族,连已经出嫁的女儿,亦不得免。
所以做《晋书》的人,也说他猜忌残忍。
他一生用尽了深刻的心计,暴虐的手段,全是为一个人的地位起见,丝毫没有魏武帝那种匡扶汉室、平定天下的意思了。
封建时代的道德,是公忠,是正直,是勇敢,是牺牲一己以利天下,司马懿却件件和他相反。
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也都是这一路人。
这一种人成功,封建时代的道德就澌灭以尽了。
然而专靠斗力,究竟是不行的。
互相争斗的结果,到底是运用阴谋的人易于得胜。
所以封建制度的腐败和衰亡,也可以说是封建制度本身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