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正己106.曾子曰:“敢问何谓七教?”孔子曰:“上敬老,《群书治要》叁、贵德__五、正己

群书治要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群书治要

群书治要 - 叁、贵德__五、正己

群书治要

叁、贵德__五、正己

五、正己

106.曾子曰:“敢问何谓七教?”

孔子曰:“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无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知节。

此之谓七教也。

七教者,治民之本也。

政教定,则本正矣。

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卷十·孔子家语)

【白话】曾子说:“敢问什么是七教?”

孔子说:“君上尊敬老人,臣民就更加孝亲;君上尊敬年长者,臣民就更加友爱兄长;君上乐善好施,臣民就更加宽厚;君上亲近贤士,臣民就重视择友;君上注重道德修养,臣民就不会做不可告人的事;君上厌恶贪婪,臣民就耻于相争;君上清廉谦让,臣民就知道坚守节操。

这就是七教。

七教是治理人民的根本。

政治教化的原则确定了,那么根本就端正了。

凡是在上位者,皆是人民的表率,表率端正,还有什么事物不端正!”

10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卷九·论语)

【白话】孔子说:“当政者本身言行端正,能做出表率模范,不用发号施令,人民自然起身效法,那么政令将会畅行无阻;如果当政者本身言行不正,虽下命令,人民也不会服从遵守。”

108.故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

(卷四十七·政要论)

【白话】君子治理政务,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其次才是推行教育和禁令。

109.子曰:“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而从其所行。

上好是物,下必有甚矣。

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

(卷七·礼记)

【白话】孔子说:“下级为上级办事,并非只是机械地服从他的命令,而是看着上级的行为而效法他。

上级爱好某一事物,下级一定有比他更加爱好的。

所以上位者所喜好、厌恶的态度,不能不谨慎,因为这都是民众的表率。”

110.我有公心焉,则士民不敢念其私矣;我有平心焉,则士民不敢行其险矣;我有俭心焉,则士民不敢放其奢矣。

此躬行之所征者也。

(卷四十五·昌言)

【白话】上位者有公正之心,下属百姓就不敢有谋私的念头;在上位者能有平等之心,下属百姓就不敢行险,心存侥幸;上位者有节俭之心,下属百姓就不敢放纵享受、奢侈浪费。

这是在上位者以身作则所起的作用。

111.太公曰:“将有三礼。

冬日不服裘,夏日不操扇,天雨不张盖幕,名曰三礼也。”

(卷三十一·六韬)

【白话】太公说:“将帅有“三礼”必须亲身力行来做表率。

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执扇子,下雨天不张伞盖,这才能与士卒同甘共苦,以上称为遵守三种礼法。”

因为将帅不行礼法,就无法体会到士卒的冷暖。

112.子曰:“君子有三恕。

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弗能孝,有子而求其报,非恕也;有兄弗能敬,有弟而求其顺,非恕也。

士能明于三恕之本,则可谓端身矣。”

(卷十·孔子家语)

【白话】孔子说:“君子有三个方面要心存推己及人的恕道。

有君主不能忠心奉事,却要求部属供他使唤,这就不是恕道;对父母不能力尽孝道,却要求孩子回报恩德,这就不是恕道;有兄长不能够尊敬,却要求弟弟顺从自己,这也不是恕道。

读书人能明白忠于君、孝于亲、悌于兄,这些是恕道的根本,那就可以说是端正自己了。”

113.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卷七·礼记)

【白话】君子一定是自己先有了善行,然后再带动别人行善;一定是先要求自己没有恶行,然后再禁止别人作恶。

114.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

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

(卷三十八·孙卿子)

【白话】君子能做到值得人尊重,但不能让别人必定尊重自己;能够做到值得人信任,但不能让别人必定信任自己;能够做到值得任用,但不能让别人必定任用自己。

所以君子以不修养品德为耻,不以被污辱为耻;以不守信用为耻,不以不被信任为耻;以没有才能为耻,不以不被任用为耻。

因此不被虚有美誉所引诱,不被诽谤而恐惧,遵循正道而行,端正自身,不被外物所动摇,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115.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卷四十·韩子)

【白话】招致光荣或侮辱的原因,全在自己,不在别人。

116.家人。

《象》曰:……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卷一·周易)

【白话】家人卦。

《象传》说:……君子要时时保持言语真实诚恳,而且力行要有始有终。

117.衣冠中,故朝无奇僻之服;所言义,故下无伪上之报;身行顺,治事公,故国无阿一党一 之义。

三者,君子常行也。

(卷三十三·晏子)

【白话】国君的衣冠中规中矩,因此朝廷内就不会出现奇装异服;所说的话符合道义,因此臣下就不会谎报下情;自身行为遵循道义,处事公正,那么国家就不会有阿谀奉承、结一党一 营私的现象。

以上这三点,乃国君日常的行为规范。

118.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木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为善积也,安有不闻者乎? (卷三十八·孙卿子)

【白话】声音不因为小,而没有人听到;德行不因为隐藏,而不被发现。

宝玉蕴藏在山中,山上的草木都得到滋润;深潭里有了珍珠,连潭岸都不会干枯。

由此可知,积善累德只怕不能坚持,若能坚持,哪有不为人知的道理呢?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群书治要》未分类项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五、正己106.曾子曰:“敢问何谓七教?”孔子曰:“上敬老,《群书治要》叁、贵德__五、正己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