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题解】我国古代历史家在《古文观止》邵工谏厉王弭谤·原文·译文·翻译

古文观止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邵工谏厉王弭谤·原文·译文·翻译

古文观止

邵工谏厉王弭谤·原文·译文·翻译

《国语》

【题解】我国古代历史家在记述历史事件时,有尚实录、寓褒贬的优良传统。

他们往往忠于历史真实,并从那些孤立甚至偶然的事件中,去挖掘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以供后代统治者借鉴。

《国语》这篇文章记载了周厉王被逐的过程。

他执政时,由于残暴无道,遭到人们的谴责,然而他非但不思改弦易辙,反而采取高一压 手段堵塞舆论的批评。

结果,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举起反叛的旗帜,把他从国君的宝座上拉了下来。

它告诉人们一条真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用今天的话说,如果统治者滥施暴政,且又堵塞言路,终将自食其果。

全篇文字简洁,叙述有条有理,逻辑性强,很有说服力。

【原文】

厉王虐(1),国人谤王(2)。

邵公告曰(3):“民不堪命矣(4)!”王怒,得卫巫(5),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6),乃不敢言。”

邵公曰:“是障之也(7)。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8),为民者宣之使言(9)。

故天子听政(10),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11),瞽献曲(12),史献书(13),师箴(14),瞍赋(15),曚诵(16),百工谏(17),庶人传语(18),近臣尽规,亲戚补察(19),瞽、史教诲,耆、艾修之(20),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21)。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22),衣食于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23)。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24)。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25),成而行之,一胡一 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26)?”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27)。

三年(28),乃流王于彘(29)。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本《国语》

【译文】

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责骂他。

邵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者,派他暗中监视敢

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者告密,就横加杀戮。

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在路上相遇,也只能以眼神表达内心的愤恨。

周厉王颇为得意,告诉邵公说:“我能制止毁谤啦,老百姓再也不敢吭声了。”

邵公回答说:“你这样做只能堵住人们的嘴。

可是防范老百姓的嘴,比防备河水泛滥更不易。

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

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

因而治水者只能排除壅塞而加以疏通,治民者只能善于开导而让人说话。

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内亲外戚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年长的师傅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背理。

老百姓有口,就象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象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

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

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样社会的衣食财富就会日益丰富,不断增加。

人们心中所想通过嘴巴表达出来,朝廷以为行得通的就照着实行,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又能堵多久呢?”

周厉王不听,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

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高章采)

【注释】

(1)厉王:周夷王之子,名一胡一 ,在位三十七年(前878前842)。

(2)国人:居住在国都里的人,这里指平民百姓。

(3)邵公:名虎,周王朝卿士,谥穆公。

邵,一作召。

(4)命:指周厉王苛虐的政令。

(5)卫巫:卫国的巫者。

巫,以装神弄鬼为职业的人。

(6)弭(mǐ米):消除。

(7)障:堵塞。

(8)为川者:治水的人。

(9)宣:疏导。

(10)天子:古代帝王的称谓。

(11)公卿:指执政大臣。

古代有三公九卿之称。

《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

九卿指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

列士:古代官员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分,统称列士。

位在大夫之下。

诗:指有讽谏意义的诗篇。

(12)瞽(gǔ鼓):盲人。

因古代乐官多由盲人担任,故也称乐官为瞽。

(13)史:史官。

书:指史籍。

(14)师:少师,乐官。

箴:一种具有规戒性的文辞。

(15)瞍(sǒu):没有眼珠的盲人。

赋:有节奏地诵读。

(16)曚(méng蒙):有眼珠的盲人。

瞍曚均指乐师。

(17)百工:周朝职官名。

指掌管营建制造事务的官员。

(18)庶人:平民。

(19)亲戚:指君王的内外亲属。

(20)耆(qí其)艾:年六十叫耆,年五十叫艾。

这里指年长的师傅。

修:整理修饰。

(21)悖(bèi倍):违背道理。

(22)原隰(xí席):平原和低湿之地。

衍沃:指平坦肥沃的良田。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井衍沃”。

疏:“衍沃并是平美之地。

衍是高平而美者,沃是低平而美者,二者并是良田。”

(23)兴:兴起、表露之意。

(24)阜:丰盛。

(25)夫(fú扶):发语词,无义。

(26)与:语助词,无义。

一说为“偕从”之意,句谓老百姓跟从你的能有多少?亦通。

(27)国人:“国”下原无“人”字,据别本补。

(28)三年:周厉王于公元前842年被国人放逐到彘,据此邵公谏厉王事当在公元前845年。

(29)流:放逐。

彘(zhì智):地名,在今山西霍县东北。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译文·翻译 石碏谏宠州吁·原文·译文·翻译 齐桓公伐楚·原文·译文·翻译 子产不毁乡校·原文·译文·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翻译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译文·翻译 子鱼论战·原文·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翻译 勾践灭吴·原文·译文·翻译 赵宣子论比与党·原文·译文·翻译 吴子使札来聘·原文·译文·翻译 虞师晋师灭夏阳·原文·译文·翻译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古文观止》未分类项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国语》【题解】我国古代历史家在《古文观止》邵工谏厉王弭谤·原文·译文·翻译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