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易传
易传提要
臣等谨案子夏易传十一卷,旧本题卜子夏撰。
案说,易之家最古者莫若是书,其伪中生伪、至一至再而未已者,亦莫若是书。
唐会要载开元七年诏:子夏易传,近无习者,令儒官详定。
刘知几议曰:汉志,易有十三家,而无子夏作传者。
至梁阮氏七录始有子夏易六卷,或云韩婴作,或云丁寛作。
然据汉书韩易十二篇丁易八篇求其符合,事殊隳刺,必欲行用,深以为疑。
司马贞议亦曰:按刘向七畧有子夏易传,但此书不行已久,今所存多失真本。
荀朂中经簿云子夏传四卷,或云丁寛,是先逹疑非子夏矣。
又隋书经籍志云子夏传残缺,梁六卷,今二卷,知其书错谬多矣。
又王俭七志引刘向七畧云:易传子夏韩氏婴也,今题不称韩氏而载薛虞记.其质麤畧,旨趣非逺,无益后学云云。
是唐已前所谓子夏传已为伪本,晁说之传易堂记又称今号为子夏传者乃唐张弧之易案唐张弧为大理寺评事有素履子别着録,是唐时又一伪本并行。
故宋国史志以假托子夏易传与真子夏易传两列其目,而崇文总目亦称此书篇第畧依王氏,决非卜子夏之文也。
朱彝尊经义考证以陆徳明经典释文、李鼎祚周易集解、王应麟困学记闻所引皆今本所无,徳明鼎祚犹曰在张弧以前,应麟乃南宋末人,何以当日所见与今本乂异。
然则今本又出伪托,不但非子夏书亦并非张弧书矣。
流传既久,姑存以备一家云尔。
乾隆四十五年二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总校官臣陆费墀。